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486节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86节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阿哥难得献一次殷勤,却是被婉拒了,但是见曹这般姿态,也是不着恼。

他笑着点点头,道:“难为你同小十六好了这些年,也没白当伴读一场。只是虽说你们年岁差不多,到底是辈分有别,也要顾忌着。从大格格那边算起,是亲叔叔呢。”说到这里,想到十六阿哥与曹比别人不同,两人从王嫔娘娘那边算起,是姑表兄弟。

不过,话已经说出口,也是不好改地。

他“咳”了一声,问道:“可是听明白了?就算私下里交好,人前也当避讳,省的落下口舌,被人说是没有尊卑,不敬亲长!”

这却是挺着胸脯,端起长辈的架子了。

曹虽不晓得他为何作态来这一出,但是纳罕归纳罕,面上还是恭恭敬敬、感激不已地应下。

十四阿哥一边说着,一边思量着额娘方才地告诫,这一番话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

虽是不忿,但是他也晓得额娘最是疼自己,这番提点指定是为自己个儿好。

想想也是,如今不比过去。

过去他依附八阿哥,并不需要自己主动拉拢人手。

如今却是羽翼渐丰,独立门户之际。

曹家父子得圣心不说,方方面面牵扯地势力也不小,要是能收归己用,却是再好不过。

况且,曹这种人,胸无大志,没有野心,最是好掌控。当年四阿哥与十三阿哥的路过搭救之恩,都使得他感激这许多年,不必嫌疑地出入十三阿哥府。

这样看来,也是有情有义之人。

要是能收服了,也能叫人放心使唤,不用担心他是墙头草。

这样想着,十四阿哥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的神情越发亲热,伸手拍了拍曹的肩膀道:“你省的就好,那先这么着,爷往部里去。你也不必着急,部里闲人多呢,今儿就不必再巴巴地赶过去。早就听说你骑射好,改日得闲了,咱们爷们打猎吃酒去。你能赢了德特黑,却未必能赢得了爷。”说着,也不待曹说话,已经大踏步地去了。

十四阿哥眼中的一扫无余,那种势在必得的自信使得曹后背直冒冷汗……)

瞧着那架势,十四阿哥这是将曹当成小白兔了,只当他一提溜,就能毛顺。

看着十四阿哥的背影,曹只觉得脑仁疼。

有的时候,这待见比不待见更让人无语。

这不待见的时候,自己避而远之就成了。这待见的时候,如何应对,却要费思量,既不能太亲近,留下后遗症,被贴上“十四党”的标签;也不能太疏远,惹恼了这位,狗急跳墙。是因为他是草原事件的黑手,才心中记恨曹的?还是因为他是宁春家变地幕后真凶。才对曹始终堤防?

真相,尚未得知。

如今终于能放下身段,隐藏私人好恶,拉拢曹,是不是他已经视储位势在必得?

想着十四阿哥刚才说的最后一句话。曹的心中却生出一种荒谬的念头。

他赢德特黑。已经是六年之前的事,说起来也算是遥远了。

又是这种不打眼地琐事,要是不特意留心地话,谁会记得?

德特黑是出了名的武疯子,这拉人比试射箭。一个月总有两遭。实不算什么。

十四阿哥。当年是德特黑的手下败将,德特黑还特意炫耀过两遭。

他性子憨直,豁达爽朗。虽说十四阿哥是皇子阿哥,但是也没有像别人那样阿谀奉承。

当年。十四阿哥,不会是因他比试赢了德特黑才对他“另眼相待”的吧?

曹正疑惑着,便听到脚步声起,转过身来,却是李氏与初瑜走过来。

十六阿哥并不见,只有其贴身内侍赵丰带着两个小太监,提溜了大包小包,引着李氏婆媳出来。

曹带着几分不安,仔细打量了李氏,见她脸色苍白,心里不由一急,上前道:“母亲,可是觉得不舒坦?”

李氏走到二宫门外,见到儿子,诧异中带着几分欢喜。

听了曹的话,她摇了摇头,道:“儿别担心,我好好地。是十六福晋动了胎气,使太医来瞧了,耽搁了一阵子。十六阿哥顾着那头,说先不出来了,改天再找你说话。”

曹心里松了口气,问道:“十六福晋如何?之前并没有听十六阿哥提过这事儿。”

李氏道:“佛祖保佑,有惊无险,总算没出大事。”

曹点点头,道:“那就好,这回十六阿哥该欢喜了,真是大喜事。”

说到这里,他对侍立在一边地赵丰笑着说道:“一会儿见了十六爷,劳烦你转个好,就说我恭喜他又要当爹了,改日要吃他地酒。”

赵丰躬着身子,道:“奴婢记下了,保准回头一个字不拉的转告主子爷。”

说完这个,他指了指自己手中的半大绸子包:“曹爷,刚才奴婢已经同夫人和格格说过了,这里少不得再说一遭。这个是太后赏下地……”又指了指身后两个小太监手中的:“那包人参是万岁爷赏地,剩下的是我们娘娘与我们福晋主子早就预备下的。别的还好说,太后主子那边,少不得日后还要谢恩。”说到最后,却是低不可闻。他年岁不大,却是宫里的老人,自是晓得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

只是因曹同十六阿哥感情亲厚,这些年待他又像是个人似的,他心里也对曹有几分亲近,才多了一句嘴。

曹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只是这东西多,他也拿不下,就道:“老赵,我的长随都在园子外,还得劳烦你使人送我一程。”

赵丰见他心里有数,稍稍安心,笑着说道:“瞧曹爷说的,奴婢就是奉命送夫人与格格出园子的。就算曹爷不说,奴婢还敢偷懒,送到一半就掉头么?”

说话间,一行人出了园子。

不远处,曹家的马车与长随都侯着。

郑虎与小满等人,同吴盛正说着话,将曹等人出来了,忙垂了手上前。

“是你送太太与奶奶出来的?”曹看了看吴盛,道:“回程我送太太她们,既是你难得出城一次,就放你一日假,就去园子那头瞧瞧你哥哥去。顺便问问园子拾掇的如何,今年的花木可好?过些日子天热了,说不得太太奶奶要过去避暑。”

吴盛与他哥哥吴茂都是京城府里的家生子,早年在曹身边当差。后来,曹不放心江宁那头,就将吴盛派到南边去,吴茂则是留在曹身边做了二总管,居于曹方之下。到了京城这头,府里有老管家曹忠,曹方只料理曹这边的买卖与生意,吴茂则是被派到海淀园子做管家。

曹家在海淀这边的园子与淳郡王府的园子挨着,离畅春园不远,所以曹才这样吩咐。

吴盛抄手应了,叫人将马车扶好,看着丫鬟婆子们扶持着李氏婆媳上了马车,才笑着对曹道:“既是大爷吩咐,那小的今儿就偷闲了。爷放心,那边的花草道路,小的定当仔细看过。要是太太过去,那青石板的路可是不能要了,要换了卵石的才妥当。”

“嗯,你同你哥哥商量着看吧,只是别拖,这天眼看热了,定下了就早点支银子动工。”曹点点头说道。

李氏的马车与初瑜的马车都有定制,除了这两辆马车外,还有随行丫鬟婆子的几辆青呢子马车。

曹带着长随护卫,骑马护着马车回城。

这一路上,遇到两三拨出城避暑的人家,多是认识的,彼此停车让路之际,曹少不得还得下马寒暄一遭。

加上怕李氏身子不适,马车也是一路慢行。

等曹等人进了城,回到府里,已经是酉初(下午五点)。

曹寅已经从衙门回来,正等得着急,连番打发人到大门外探看。

得了信,他忙从书房出来,到了二门外,亲自扶了李氏下车。他搀着妻子的胳膊,上下打量了李氏,瞧着头发丝也没有少的模样,他才算是放下心来。

在儿子媳妇面前,又有丫鬟婆子们看着,李氏被臊了个大红脸。

“老爷,妾身自己走!”李氏看了眼自己的手臂,小声对丈夫说道。

曹寅也察觉出自己的失态,忙撂下手臂,到底有些不放心,“咳”了一声,对身边跟着李氏出门子的两个丫鬟吩咐道:“扶着太太,仔细路滑!”

曹与初瑜在一旁,见了老两口相处的情形,却是心思各异。

曹是头一次见曹寅的窘样,心里暗笑。

自己这个老爹,如今却是越来越有人情味儿了,同之前那个喜欢阴沉个脸皱眉训人的样子孑然不同。

初瑜则是心里心里疑惑不解,她是跟在李氏身边的,这半日功夫的各种变故,她都看在眼中。

太后之前的撂脸子与过后的失态,皇上在太后宫时的森严与在王嫔处的慈爱,王嫔娘娘无意中露出的诧异与后来的面不改色……

若是一个人变脸,还能说是巧合与意外,这意外都是如此,还能是单单的意外么?

她开口问王嫔那一句,太后是不是将李氏错认的话,王嫔却是将话岔开了去,只做未听到这句。

换作是其他人,许是会只当意外。

初瑜却是晓得婆母的身份有些秘辛的,是宗室女的身份。

如今,太后宫里的这一出,更似验证了这个说辞一般。

最后皇上进门,太后问的那句是什么意思,初瑜只听懂“女儿”一个词儿,其他的都是不懂。但是她留了个心眼,将那句话的大致发音记了下来。

先是同丈夫说知,还是先弄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初瑜心里犹豫着……巴胡土克图处的司法员人选争论不休,半个时辰也没拿出章程来。

这差事说难不难,不过是传话罢了,事成了就要多个军功;说容易却也不容易,到时候少不得还要陪着大喇嘛去策妄阿喇布坦处劝降,万一对方匪性彪悍,那脑袋就保不住。

十四阿哥听得不耐烦,摆了摆手道:“别再议了,既是几位大人拿不定主意,那爷举贤不避亲,就车驾司郎中曹好了……”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卷世家子第五百五十六章公差(上)(二合一,求月票)

曹府,梧桐苑。

送李氏回了兰院后,夫妻两个回了梧桐苑。早出晚归了一天,曹已是饿得狠了,立时唤人摆饭。

夫妻两个,一边吃了晚饭,一边说了白天宫里的情形。

初瑜掂量着,还是将太后最后那句不解之话,告诉了曹。

曹心里也混沌着,这眼看着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没有不探究的道理。况且,知道了原由,才会晓得太后与皇上的反常所谓何来。

初瑜见丈夫点头,便吩咐人去葵院传了乌恩过来。

初瑜回忆着头晌的情景,将太后最后那句话中不懂的地方学了一半,问道:“或许我学的不像,中间的像是古又像是虎,你听着这大致是什么意思?”

乌恩是蒙古人,还是跟在曹身边后,才开始学汉话的。除了恒生身边的蒙古之外,府里就数她的蒙语最好。

她是康熙四十八年被曹带回京城,这已经过了六年,已经由一个黄毛丫头,长成为少女。她编着粗粗的鞭子,穿着个雪青色的褂子,外边罩着酱紫色掐边的比甲,看着也算秀丽。

她圆圆的脸,颧骨微微凸起,还是能看出同其他人长相有异。

她出身蒙古奴隶,当年随着曹进京时年岁不大,但是却晓得看人脸色。

加上她性子好。待人也实诚,在府里地人缘很好。上下人等,都很喜欢这位憨实的蒙古姑娘。

初瑜这次陪着婆婆去太后宫请安的那句蒙语,就是跟着乌恩学的。

之前在王府时,初瑜虽也进过宫。但说的是国语。这次因是陪着婆母进宫。心里越加郑重,便专程学了这一句,想要讨太后地欢喜。

“他波古能格……他波虎能格……”乌恩见初瑜专程问及,也不敢怠慢,重复了一遍。确实没有歧义。才道:“这是说五姑姑……古能格就是姑姑……”

初瑜与曹夫妻两个闻言。对视一眼,想到能被称之为皇上“五姑母”地那位,却是心里都有些不自在。

初瑜转过头来。稍加思量,对乌恩道:“今儿回去。你将手中的差事料理料理,跟你紫晶姐姐说,让她找个人接你的差事。往后,你就在这边当差。”

乌恩进曹家多年,因年纪小的缘故,曹早说过不用派她差事。

她却是不肯吃闲饭的,虽说没有正差,但是在紫晶身边跑前跑后地,做些传话递东西地轻省活儿。

前年,天佑进府时,乌恩已经十四,就在天佑身边当差。

转眼,已经是两年。她心里感激曹夫妇地善待,对自己的差事格外留意,全部心思都搁在小主子恒生身上。

这一说要换差事,她心里也舍不得,但是却没有多话,恭恭敬敬地应。

虽说初瑜只交代了一句要换她差事,没有说别的,但是小姑娘从两位主子地凝重中,却是察觉出事情的重要来。

她没有多问,也没有多说,应下后听了吩咐回葵院去了。

待乌恩出去,曹转过头,问初瑜道:“你调乌恩丫头过来,可是要跟着她学习蒙语?今儿虽说没听懂那句话,未偿不是福气。”

初瑜闻言,想了想王嫔娘娘无意中露出地惶恐,却是这个道理。

她他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