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774节

田园大唐-第774节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担心大家同时发现某一样东西赚钱,然后一起去种,那样会出现两极分化问题,赔的赔,贵的贵。

王鹃站起身,找来茶具,开始在那里泡工夫茶,边泡边问“那你有什么办法?”

“不是我有什么办法,而是这个办法能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张小宝有很多办法,他知道,别说是他,就是他和王鹃那个时候,随便拿出来一个有点基本功的人都能想出办法,可谁去执行才是最重要的。

王鹃手上的动作还是那么轻柔,抬头看看张小宝,笑着说道:“小宝,别忘了,现在是帝国时代,帝国时代的弊端先不说,只说好处,那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谁不执行谁死。”

“对,帝国时代,我头一次发现,帝国时代好啊,那么就好办了,一个是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可以通过报纸来完成,现在有了电报,能够随时把消息传到各个地方。

另一个是科学统筹,让每一个地方的当地官府去负责,要把当地的土地种植情况即时地传到京城,然后由京城一个部门来安排各个地方种植什么,这样就行了。”

张小宝的眼睛盯在王鹃的动作上,那优美的姿势,让张小宝觉得喝茶已经不重要,或许先跑到床上做点什么才对。

忙了一会儿,王鹃终于是把茶叶泡上了,茶叶也洗过了,接着张小宝的话说道:“统筹可以,统一安排也可以,但是,官员的考评是与经济挂钩还是与执行命令的程度挂钩?

与执行命令的程度挂钩,那么很多地方明明可以再种植别的作物的时候增加大量的收入,却不得不按照京城的规定只可种植粮食作物,那么收入就会减少,如果以经济挂钩,你觉得官员会怎么办?”

“嗯这问题还真多,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去考虑,人性啊,我从来不相信什么**,那时叫什么来着?哦,对,叫按需分配,我就不明白怎么可以实现按需分配,生活物资可以按需分配,男人和女人也可以吗?

爱情莫非也可以实现按需分配?每一个人都可以随便喜欢上一个异性?不需要挑选,公的看到母的,在精神境界上实现了无差别的结合?那整个世界就只有一个人的思想便足够了,其他人不要有个性与思想。

有利益就有纷争,SO,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是非让我说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谁说的来着?实在是太经典了。”

张小宝进行了一下自我的心理剖析,结果却是没有办法。

王鹃把茶倒好,对张小宝甜甜一笑,说道:“你说的是一个小说的作者,写三国演义的,是不是觉得非常感慨,一个作者竟然有这么深的哲学境界?”

“是,确实如此,还有一句来着,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这个也不错。”

张小宝点头承认。

“那是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还是觉得达练的好,平仄能对上。”

“你的意思是说,你不会继续管了?想要随波逐流?”王鹃把茶碗推到张小宝面前问道。

“谁说的?至少我可以影响一下,其实一切都是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弄,就算是我们估计的事情发生了,又怎么能知道长久之后是错的?或许发展发展就更厉害了。”

张小宝双手捂着茶碗,却不喝,在那里眼睛看向一个地方,愣神般地说道。

王鹃呼呼吹着气,小抿了一口又问:“那你有什么办法?”

“很简单啊,提高生产力,也就是生产技术,如果一亩地可以一年种出来一百万斤的粮食,其他的愿意怎么种都没问题,如果一亩地可以种出一千万斤的棉花,你觉得还会出现卖不出去的问题吗?其他的地自然就变成花园了。

现在我们无法达到我说的那种程度,但我可以扩张啊,咱们所在的地方叫亚欧大陆,你知道它有多大吗?咱都占下来,到时候使劲种东西去,就不信还会出现粮食作物不够的事情。”

张小宝想来想去,最后想到的是把其他的地方占下来。

王鹃觉得茶碗中的温度差不多了,一口喝尽,说道:“我明白了,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扩张,反正大唐的人口比不上我们那个时候,真扩张之后,就会出现地有,而人不够的情况,那以后呢?”

“以后?我难道还要管一万年不成?我活着我就管这些,以后太阳上可以住人,那就不用我来操心,趁着现在地球其他的地方还没有出现比我们更厉害的问题,咱们就占了他们,都省掉了用他们当原材料基地的麻烦,咱直接拥有,不用政治和军事手段。

然后就等着全球统一,接着分散成各个小的国家,继续打,再统一,你扔我一个原子弹,我还你一个氢弹,世界最后没了,新的生命开始。”

张小宝也一口把茶水喝掉,茶碗重新推到王鹃的面前。

王鹃又倒上两碗“小宝,你在跟我说科幻故事么?我问的是现在怎么办?是阻止土地兼并,还是寻找其他出路。”

“哦,好吧,我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可能出现的损失转嫁到其他的国家身上,先从日本开始。”

张小宝认真地说道。

说是从日本开始,还真的是从日本开始。

竹下纯一郎的电报发出去之后,没用太多的时间,一晚上睡得不塌实的他,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就得到了沿海那里的电报,来自四海书院的日本留学生部。

现在日本已经不敢不决策权力继续放在某一个人的手中了,竹下纯一郎手中的权力稍微大点,但绝对不可以轻易地便决定整个日本的策略,因为日本的国内已经发现了,任何一个个人在面对张小宝的时候多是有输无赢。

回来的电报内容很简单,用密码翻译过来之后,就是支持竹下纯一郎的判断和计划,想办法先租赁到蒸汽机船只与炮舰,在海上对新罗人形成武力优势,同时也可以躲过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海盗’。

竹下纯一郎看到后很高兴,但又有点郁闷,因为他的第二个提议没有被通过,第二个提议是在日本弄出来几个旅游的景点,然后派船过来接大唐愿意过去旅游的人。

最开始去的几次可以免费,路费免了,到日本以后的其他各种花消也免了,甚至在离开的时候还会得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等着几批的人去过了之后,相信有了他们的宣传,以后愿意到日本旅游的人更多,那时开始收取少量的费用,接着逐步的增加,不仅仅是加强了与大唐的联系,同时也增加了日本的收入。

结果这一个提议被否决掉,否决的理由是大唐已经有很多好的景点,大唐的人连大唐本土的地方都没有走完,又怎么会厉害本土,来日本?万一发生了危险怎么办?

“这帮鼠目寸光的人,他们懂什么?难道大唐的地方不走完就不能去我们日本?江南东道和山南东道的人,到日本的时间比到他们陇右道短许多倍?哼,等着他们在新罗开始出现大量的旅游团的时候,我看看你们还怎么说?”

竹下纯一郎手上拿着信匆匆赶到自己住的地方,把门窗关好之后,忿忿地骂道。

不等竹下纯一郎想出来如何说服四海书院的人支持自己的计划,门的地方响起了敲击的声音,三长两短一长,非常的有规律。

竹下纯一郎先是高兴一下,接着有正正身上的衣服,换了一副表情,来到门前问道:“谁啊?”

“我。”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竹下纯一郎心中松了一下,打开门,看到外面站着的山本和山寺,又把脑袋探出去左右瞧瞧,见没有人关注,这才把两个人让进来。

竹下纯一郎不得不小心,哪怕是明明暗号对了,他也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否则一句话说错,就容易让整个日本跟着遭殃。

山本到是能理解,坐下来之后,也是压低声音对竹下纯一郎说道:“竹下君,我和山寺君都知道了你的计划,很好,是四海书院的人被吓怕了,他们不敢同时答应两个计划,怕同时失败,我和山寺君是支持你的。”

竹下纯一郎连忙站起来鞠了一躬,又激动地说道:“那有没有办法把第二个计划实现?现在的大唐的人很富足,大唐的基础也非常先进,万一去旅游的人中有技术人员,又觉得我们那里好,从而留下来呢?”

山本和山寺今天过来其实是为了另一见事情,对竹下纯一郎的支持就是嘴上说说,但听到了竹下纯一郎的话,却发现还真的是一个好办法。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点点头,由山本说道:“竹下君,确实如你所说,我和山寺会想办法去说服四海书院里我们的人,今天来其实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

竹下纯一郎没有插话,做了一个聆听的姿势。

山本又看了眼山寺,说道:“我们想在大唐的几个地方购买土地。”

'奉献'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五百一十六章 家中猜测一言中'

第五百一十六章家中猜测一言中

离着秋闱还有十来天,京城之中的人越发地多了起来。

今天春闱没有考过的举人大部分都没有回去,继续留在京城当中,一边找人托门路,一面跟着同行们进行交流。

科举看的可不仅仅是考试时候卷子上面写的如何,还要看名声与别人的举荐,几乎所有要考试的学子们,先甭管自己的水平如何,总要找到个地方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去酒楼喝喝酒,到勾栏之地给姑娘填首诗,极力地宣扬自己,先混个脸熟再说,这其中还有窍门,那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人,不用去管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好坏,也不用惦记别人发表的看法合理与否,只要是有机会,就跟着吹捧两句。

今天你捧了别人,明天或许别人也跟着捧你,一副你好我好的架势。

于是京城中就出现了很多被别人一致看好的诗赋,圈子里都夸,可姑娘唱的却少,有的姑娘水平都比学子们高,不屑去唱。

这个风气由来已久,以前的时候,百姓没有什么学问,凡是听到别人说好,也会跟着说话,但现在有点不同,家中有孩子的都在学堂。

远地方的学堂什么样子一般人不清楚,或许也是教一教大唐的律法,还有诗,京城周围的学堂却是很少直接教孩子们写诗。

这一片的学堂学的都是三水县和褒信县学堂的做法,孩子一入学,先学的是儿歌,不用认识字,只要能背下来便可,通常是学堂的规矩写进儿歌当中,让孩子们有一点纪律性。

然后学的是拼音,和张小宝与王鹃那个时候的拼音不一样,因为这个时候的字的读音和他们那个时候的不同,孩子们又不能像他们两个那样精通很多门语言,最佳的方法就是尔雅的读音。

尔雅里面怎么读,孩子就跟着怎么拼那个音,还是二十六个字母,组合起来就没有拼不出的音,如此一来,以前就说尔雅的夫子们就不会反对,毕竟是大唐的普通话。

同时学起来速度也更快了,不用在读一个字的时候还得用别的字的字音来拼。

孩子们入学前期大部分的时间就用在了识字上面,效率是原来的几十倍,学会了大量的孩子以后,接着学的就是看作文。

这个作文可不是某个大家写出来的,而是以前三水县张王两家庄子学堂的孩子写的,非常简单。

过了两年,开始去看正常的书,如诗经,文选等等,不要求非得弄明白意思,可以流畅地背下来便好,然后才是有‘老师’给翻译,由浅入深地讲解。

如是一来,在学堂学了五六年之后,孩子们的欣赏水平也就跟着提高了,至于分并不是那么重要,老师会看着每一个孩子性格不同以及所学的哪个方面最好来重点培养,也就是张小宝和王鹃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至于什么外语,根本不用孩子去学,那是等着他们‘小学’毕业之后,再想继续学的一个分支,不去要求所有的孩子精通哪一门外语。

按李隆基被张小宝忽悠完的话来说就是‘以后凡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的人必须都要会说我大唐的话,凭什么我大唐的孩子浪费那个工夫?’

学外语的人也是为了以后专门研究别国的历史而为。

有了这么多欣赏水平不低的孩子,那些个写歪诗的学子们就倒霉了,经常可以听到某个酒楼、茶肆、小店里面传出来学子们的诗,也经常能遇到有孩子在这样的地方当面指出这诗写的如何乱七八糟。

等待秋闱到来,一同去参加考试的王鹃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笑着对张小宝说道:“你说现在要不要把近体诗拿出来让上完小学的孩子们学呢?”

“近体诗?那怎么了?”张小宝也在努力学习,眼看要考试了,怎么说也得温习温习,虽然说状元的位置已经确定了下来,但自己不能考不好,既然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文学方面的内容,自然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

不然丢的脸可就太大了,自己父亲当初考状元的时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