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575节

田园大唐-第575节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了什么事情的毕老头不由得一哆嗦,同时对张王两家又有了一丝的恐惧。

姚老头没有像毕老头那样,从三水县就跟着张王两家,对两家的了解上就不如毕老头,根本就不知道张家行事从来都是计中计,一计出来绝对不会仅仅至于一个目的,而且用计的时候让人琢磨不透,等看出来想拦也拦不住。

就比如把三水由中县提上县,八手连推,全是在别人想不到的时候一点点布局给布出来的。

他是从病了之后,差点死掉,被带到舒州之后才逐渐融会到张王两家的生活当中,比起毕老头差很多,但他也知道了一部分的情况,比如舒州的建设,被人决了河堤的安排,以及翼州的各种做法。

对张宝和王鹃开始了解的时候就是两场不同的战争,两个人一联合,不仅取得了两场战争的胜利,还算计了吐蕃一把,给剑南道低价换来很多的牲口,当初谁也想不到在打退吐蕃经济战的时候马上就进行反击。

按这样说的话,估计小宝还有后手。

如是想着,姚老头就又对丫鬟小桃问道:“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还有?还有吗?”桃反问了一句。低头想想说道:“可能还有,我听小公子和小娘子提到过小以后多多造纸,继续钻研印刷,让更多的人都不用为纸张而费神,不好的纸就用来做装蛋的东西,方便运输,还能盖房子。

其他的就不懂了,应该还有,小娘子和小公子商量这个事情,商量了三天,同样用不到这么长的时间。”“那就是还有,三个老头同时想道。

只要了许多事情,三个老头心情不错,见一时半会儿的蜂窝媒也晒不干,又跑到模型那里去找乐子了,显得很高兴。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

张说现在就在愁,究竟安排谁到新蔡县,先得是自己的人,其次必须能独撑一面,懂进退,以后的新蔡县可就不是像现在这样简单了。

“子寿,帮我想想,应该派谁到新蔡县,要真有本事的,能够千实事,还能在那里与张王两家的买卖进行周旋,又不可以限制张王两家经商才行。万一派过去个愣头青,上来没把原来县令的毛病找到,先对张王两家的买卖动手,那可就惹大祸了。”

张说自己一时没主意,转头问被他找来商议事情的张九龄。

张九龄也愁呢,他实在不想搀和进来。两面都不想得罪,张王两家行事拦的住吗?皇上都只能用条件来交换,何况是旁人。

听张说问自己。只好说道:“就派一个听话的人过去,带上两个灵活的副手,去查新蔡县的账,但不能牵扯到张小宝和王鹃,更不能涉及到同安郡王,收拾完冯常功他们,就收起心思好好做事。

有了麻烦多向张小宝和王鹃请教,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就像在陆州当官的人一样,萧规曹随,估计就不会出事。”

张说也想到了此点,但他又担心宇文融那边反对,背后使绊子,以退为进,把位置让出来,又不让自己安排的称心人过去,而是把自己这边能力不行的人送到新蔡,等着看热闹。

自己这里,真正能下去做事儿的还真不多,又能做事情,又是科举出身,这样的人有,比如蒹葭书院考上来的人,用起来是真顺手啊,可那不是自己的人,是张王两家的,不行,绝对不行。

沉思了好一会儿,张说才微微一叹“六品以上的官员不能去,只能从六品下到九品的人中派了,就他们六个吧,先写三个,另三个等别人反对再提出来。”

“也好。”张九龄见张说主意已定,知道反对也没用,跟着赞同一声。

张说找来笔墨,于上面写了三个人的名字,在下方又写上三个,仔细地想想,这才开始真正地写成官文。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三百一十九章 朝中朝阳闻众议'

不尔把羊意定下来。第二天早,早朝※

也不知道今天的天怎么就这么热,一早上就有点闷,太阳刘出来就让人感觉到汗水往外渗。

今天又是人多的时候,凡是京中五品及五品上的人都来了,在外面站成两溜,好在有人给打“伞。

张说就琢磨着,是不是该等着下班了之后,再去找皇上说说人选的事情。顺便在皇上那里蹭点茶水喝,家中茶不多啦,自从和鹃鹃交恶那一下之后,张王两家前几天送茶的时候就没带自己的份小孩子报复心真大。

他这样想,但有人不会让他这样干。

早朝开始,不等坐在两个伞下的李隆基问问春耕时套养的情况怎么样呢,源乾耀“忽。的一下就飘了出来,至少在张说的眼中是这样。跟鬼似的。

“陛下,臣昨日听闻褒信县的主簿张小宝及县承王鹃呈章到中书省,欲言临县新蔡县由中县提上县后的官员补职之事,所提人有六名,臣以为可行

源乾耀就怕张说偷偷去说。现在不提一下,到时候就没有参与的机会了,自己总不好愣跟着张说吧,中书省又不是只有张说一个人,这点消息要是打听不出来,自己也不用干宰相了。

李隆基还不知道这吓。事情呢。没直接说话,而是看了旁边的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也纳闷啊。小宝和鹃鹃怎么走上正规渠道了?对别人的官员来说应当如此,但对他们两个那就不对呀。张忠好象就没走过几次正常的官驿,小宝和鹃鹃从来都是直接把想要做的事情写信送给自己,通过自己让皇上知道,然后达成目的。

想不通又同样不了解的高力士回了李隆基一个茫然的眼神。

见高力士也不知道,李隆基来了兴致,对源乾耀问道:“怎么能把新蔡县升为上县?与联说说

简单的一句话,让百官听了之后是又羡慕又嫉妒,倒不是因为皇上问中县升上县的事情,而是皇上没提褒信县的主簿和县承什么时候能管到新蔡县的事情了。

似乎张小宝和王鹃说的事情很正常一样。就该如此,赶上御史台了。

御史台和礼部的官员忍住站出来跟皇上说这个事情不合规矩的冲动,站在原地耳朵选择性失聪。源乾耀心思也没放在这方面,对着李隆基回道:“陛下,同安郡王欲在新蔡县建几处买卖,以提高当地百姓生活水平,褒信县主簿张小宝和县承王鹃此是应该正在新蔡县帮忙主持事情,哦,不,是在新蔡县查看如何能连褒信县一同行政。

此计哉分四步,此四步一旦做好。想来相应的教化与医疗都会跟上,到时县中人口必过五千,故,提出补任之事,有人六名,陈熙、张余

把事情的内容对李隆基说出来,源乾雌同样也没忘了那六个人选,那可都是宇文融的人,虽然不算真正自己的人,可也能打击张说一下。

百官一听,眼睛在就宇文融和张说两个人身上来回扫,想看看两吓。人各自是什么反应。

换成平常的话,就算是上县的县令也不过是从六品的地方官,京中的官员没人稀罕,真去了那就是降职,可一旦有张王两家参与进去。就不简单了。

最开始的三水县,现在别人派不进去官,想派官可以,到那边先当刀笔吏,一点一点升。谁想直接安排过去一个县令,做梦吧,别说县令。就是主簿和县承也不行,华原县也差不多,还有陆州与翼州,以及同安郡王所在的舒州。

这几咋。张王两家呆过的地方。一旦有位置。都想打破脑袋往里挤。宁肯先不要京中的位置,过去呆上两年”必然能回来,闲职的人就会有实权,礼部的就可能到兵部和户部去,乃是一条捷径。

只要别缺心眼,到地方与人对着干那身上就都了一块金字招牌,耀眼无比。

如今褒信县的位置还不知道是谁能接替呢,旁边的新蔡县也被张王两家给看上,又是一整套的东西开始建设,往后还会差?

众臣都知道的事情,李隆基更明白,真要是小宝和王鹃插手以后的新蔡县会变得非常繁荣,每年可以交上来很多的租税,可惜张忠不能再派下去当刺史,张王两家的人暂时也不可以安排到地方当官,不然真想给散开。

到时候钱就更多了,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打哪打哪。

提上来的六个人都是小官,李隆基也不知道都属于谁,眼睛同样顺着众臣看的方向来看,一看这之下,懂了,竟然是张说和宇文融的人。

张说要是知道李隆基这样想小疼品二止血,那六个人没个是自只的,自只的人可是都专引滞工来的。看看那六个人,有荫的,有从地方上一点点熬上来的,连个今世都没有。

这时李隆基说话了“众卿以为如何?”

问完之后,他还不忘了看一眼高力士,那意思是说,你也帮着想想。别派错人,真安排一个脑袋不灵光的人到那里,闲着没事儿找张王两家买卖的麻烦。耽误税收。

高力士回了李隆基一咋。明白的神色,站在那里开始琢磨。

他知道。最好的人选不是从地方上一点点积累经验干出来的,也不是科举出身,而是张王两家曾经资助过,或者是教导过的人,最好的当然是从蒹葭书院出来的科举人才小那里考上的人,可以随便安排。

让修史就修史,让到地方做事儿就到地方做事儿,从来就不出岔子。因为这部分人想考科举,提前一年就要向书院申报,书院会专门出题,一年的时间必须合格才允许考科举,不然的话,就算你有本事。可以在别的地方弄到举人的名额,也别指望过了科举考试。

凡是从蒹葭书院出来的,各顶各的厉害。那考题也听说了,每年都不同,有的是把你派出去当一咋。主簿,县承和县令是一伙的,你提出来的好主意全被压下,问你怎么办。

有的则是给你安排到容易大火的地方。你当县令,下面的官员不配合你,州中和朝廷不给你拨钱小你怎样能够把水患的灾害降到最低。

所有的考题,不会让你亲自过去,但会给你地图,并且安排人把考题中所涉及到的人员完善,就是你当县令,在考核的这一年,就好象真的如县令一般,有其他人配合你,或不配合你,充当配角。

那难度比起现实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还有刁民闹事。地方乡伸独大,能接受这样的考核,并且挺过来的人,岂是易与之辈?

这样的人用起来真的舒服,在某个地方艰难的时候,把他们派过去当官,那就省了一份心。但所有张王两家到过的地方,除了三水县,别处就不能安排,不然的话那还了得了。

真让他们合在一起,那真是风从虎、云从龙,无论如何都得压住了。

高力士心中想着的时候,朝堂上已经吵开了,有的人说这六个人都可以,随便选出三个就行,有的人则是专门挑了三个出来。

还有的则是把六个人一一否定,没一个可以的。此时张说还没出声,还不到他亲自站出来的时候,自然有自己人帮忙。

吵啊吵的,时间就这样悄然离去,李隆基也不着急,让人送来茶水。自己坐在那里喝上了,礼部的官员看到皇上喝茶,同样是选择性失明了,随着日头的升高,可是越来越热了,万一皇上身体承受不住晕过去怎么办?喝就喝点吧。

李隆基看着热闹,准备一会儿再吃点什么,把早朝延长,听着下面人各自的借口。觉得很有意思,示意高力士到近前,对其说道:

“力士,你说派三个蒹葭书院考上来的人过去怎样?哦,不用三个。一个足矣,蒹葭书院考核之严比科举更胜。”

高力士很想点头答应,如果派去三个书院的人,那小宝和鹃鹃就省心多了,但不行啊,只能回道:“陛下,臣认为不妥,蒹葭书院的人应该放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新蔡县旁边有小宝和鹃鹃坐镇,根本不用担心别人做差了。

何况,即便是派去的官员做不好小宝与鹃鹃也有办法对付,当初交给他们收拾的何一伟,如今不仅仅没有出差,还学了很多的东西。不贪不占,一心为民,这都是小宝和鹃鹃的教导。”

李隆基不着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还真不相信了。派出去三个地方官。能够在不听话的时候躲过小宝和鹃鹃的手段,真有那样的人,该给更好的位置。

听过高力士的话,对其同样非常满意,不帮自己的义子捞好处,忠啊。微微点下头,说道:“不如责令张忠在洛阳也建个书院,可以从集贤院中找人去教。”

“臣觉得洛阳不成,不如在万年县中建书院,到时张忠来京城,那里就可以有人管了。”高力士提议道。

两个人就在下面的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说起了别的事儿。

等着一君一臣说的差不多的时候,下面的张说终于是说话了。

“臣以为,应当高官低配。县令之位臣推荐殿中监,崔日知。”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三百二十章 人生命运已更改'

不允的话音一落,朝堂突然肃静了,众官员看向张谅”联种有所不同。

崔日知现在可是从三品的官,张说就要给弄到地方去当从六品的,这一下子就降了一大截,真算起来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