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雅骚 >

第282节

雅骚-第282节

小说: 雅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道南见众人无异议,便对王体乾道:“王少监,开始吧。”

2王体乾让小内侍端了一盆清水来,先在水里放入一种不知名的药粉,向方从哲等官员解释道:“这是防止水浸湿卷子后会模糊字迹。”

王体乾请李监丞当助手,很小心地不让卷首和卷页上的字迹模糊洇散,不然的话,字迹被弄糊那就不成为证据了,装裱高手能把那种因年代久远、残破的、一碰就碎的古画装裱如新,还能把名家书画表层揭起,一幅画装裱成一模一样的两幅,而且可以说都是真迹,只是神气有差别,这是何等细致的工夫,所以把这割截的卷纸再分开并不算难事,这种拼接的纸最怕水,被水浸泡了不到一刻时,临时融合的纸浆分解,纸的纤维丝丝缕缕断开,几乎不用动手,而同一时间放下去的另一张与卷子同样的铅山竹纸,被水浸湿变软,两边扯断时,断口处是歪歪扭扭不整齐的——

王体乾解释道:“纸有本身的纹路,被割断后纹路就断了,找别的纸拼接,再怎么样的能工巧匠都不能让纹路续接如初,总会有接痕,好比人受外伤会留有疤痕一样。”

吴道南问:“拼接这样一份卷子大约需要多少时候?”

王体乾道:“即便是高手也要四个时辰以上。”

刘楚先摇着头道:“看来那个装裱高手就混在贡院杂役中。”

吴道南看着方从哲:“中涵兄,现在水落石出了,考卷遭割截无疑,我要写奏疏向皇帝禀明经过,立案严查。”

方从哲心里一叹,此案一起,又不知要牵涉到多少官员,风雨欲来啊。

弥封官周应秋强自镇定,心道:“就算验出考卷遭割截又如何,卓笑生和那个装裱匠都已离开贡院,没有人证,追查不到我这里来。”

周应秋虽然这样自我宽解着,但还是心惊肉跳,早知事情会闹到这一步,他岂会冒这个险!

……%雅%骚%吧%水粉%爱扯%小老虎%

这日黄昏,户科给事中杨涟出了皇城后直接就去了东四牌楼的商氏四合院见张原,张原的族兄张岱也在这边,张岱这科也中了,在二百二十七名,山阴张氏今科高中三人,叔侄三人皆在榜上,堪称美谈,翰社社员中榜的还有黄尊素、倪元璐、阮大铖、夏启昌,加上已知的孙际可,翰社四十九位应试举人中了七人,洪承畴现在也是翰社中人了,那就是八人,相对于八千考生中取三百四十四人,翰社社员的中式比率是非常惊人了,让张原惋惜的是博学的文震孟和焦润生未能中式,徐师兄的弟子孙元化也落第了,还有祁虎子这次发挥欠佳,莫非是因为没有分到屎号的缘故?臭味能励志乎,倪元璐就高中了——

杨涟神色凝重地向张岱、张原说今日六科廊的所见所闻,商周祚从都察院回来了,闻知张原清白已证,很是高兴,但同时对那些陷害张原的幕后黑手极是愤慨,杨涟呢,比商周祚还愤慨,杨涟最看不得这些作弊黑幕,对这种害人前程的卑鄙无耻的作法深恶痛绝——

知道割卷已有明证,张原心下稍宽,同时怒火也熊熊而起,问道:“不知吴阁老他们该怎么追查作奸犯科之人?”

商周祚道:“五城兵马司已在九门严查出城之人,想必与这次科场案有关。”

张岱恼道:“只往董其昌、姚宗文那里去查就不会错。”

商周祚道:“这个不能凭意气用事,还得有理有据才行。”

张原道:“要传递考卷、又要找人割截、听说要验草卷又能立即命人放火,这就表明贡院中有一伙人联合作奸犯科,一个人作恶独来独往不好查,这么多人合谋总有破绽和漏洞落在其他人眼里,贡院那么多人,难避耳目,只要查,不难查到。”

3杨涟点头道:“一定要严查,此事对吴阁老影响很大,吴阁老定会一查到底。”内阁中吴道南是亲东林的,若吴道南因为科举案被迫辞职,那东林人在朝中完全说不上话了,自万历四十一年的李三才案后,东林党人对浙、楚、齐三党已呈节节败退之势,叶向高被迫致仕,**星、高攀龙这些东林首领至今未得叙用,所以必须借此次科举案予以强烈反击。

让杨涟暗暗高兴的是:因为张原的关系,浙党已经出现分裂,商周祚肯定是要支持吴道南查处这次陷害张原的科举案,还有这次捷春闱的浙党名士张联芳,也是极有交际能力的,没有理由会与自己的族侄作对吧——

张原道:“杨老师,考生中流传会元沈同和与第七名赵鸣阳联号作弊,这事现在闹得很大,必须要吴阁老留意,莫要被矛头指中。”

张原当然是要站在吴道南一边的,吴道南现在是他会试的座师,若非吴道南决定破格录取他,他的处境就很不妙了,榜上无名即便很快能查出遭人陷害割卷,只怕也很难更改考试结果,三年,他实在是等不起——

杨涟道:“我知道,榜单上的会元名字都被人涂抹了——沈同和与赵鸣阳号舍相邻可是属实?”

张原道:“苏州府的考生是如此传言的,是否属实一查便知。”

商周祚道:“沈同和是沈巡抚之子,据说擅长戏曲歌赋,短于八股制艺,赵鸣阳是沈的远房亲戚,素有捷才,四年前的应天府乡试沈同和与赵鸣阳就是联号,当时就有作弊的流言,后来不了了之。”

杨涟心道:“沈季文与景逸先生关系颇好,巡抚河南也有政声,怎么儿子这般不肖,这要是闹将起来就实在太混乱了,也影响追查张原被陷害案。”说道:“给考生号舍编号是礼部的事,因为同一省的考生都分在一个区,相熟的同乡号舍相邻也是常有的事,想借联号之事追查舞弊,理由并不充分。”

张岱道:“乡试时沈、赵二人是联号,到会试也是联号,有这样的巧合吗?沈、赵的舞弊与陷害介子的应该是同一伙人,揪住其一即可。”

杨涟道:“且看皇帝如何批复。”

商周祚道:“这等案件不待批复亦可先追查,五城兵马司已经在搜索。”^雅^骚^吧^六艺^会^调侃^

杨涟在商周祚府第用了晚饭后回会同馆,张岱也要回泡子河畔,张原送大兄出南牌楼,张岱气愤道:“若说董氏父子与此案无关,鬼都不信,介子,要不要象上次对付汪汝谦那样,抓一个董氏仆人出来审问?”

张原道:“不妥,董氏定会接受上次汪汝谦的教训,不会让我们那么容易抓到人,我们若擅自抓人,正落对方口实,反而搅乱了局面,不过葆生叔与董其昌隔湖而居,大兄可以让仆人们多多留心董氏的动向,董氏陷害我不成,定然也会惊慌失措,总会露出破绽,还有,五城兵马司既在抓人,那人说不定就会躲到董其昌府中去,这个要盯着些,再有,放出风声去,就说董其昌帮助沈同和舞弊,让董氏父子尝尝愤怒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厉害。”

张岱笑道:“这不算诬他,仲叔说了,沈同和的确与董氏过往甚密。”

张原道:“对了,千里镜这时不发挥用场更待何时。”让武陵赶紧跑回去把那具白铜望远镜取来,交给大兄,让大兄安排两个仆人在距离董氏墅舍附近的隐蔽高处日夜监视,守株待兔,不管有没有用,先守几天——

送走了大兄,张原往回走,穆真真跟在他身后,张原侧头看着穆真真道:“真真,我是不是非常冤屈?”

穆真真道:“是,少爷真是太委屈了,这么不平的事都栽到少爷头上,八千多举子,就少爷最委屈。”

张原道:“很好,我以后就以这副受冤屈悲愤的脸面对京城官员,我是受害者,窦娥第二,我有过激的行为可以理解。”

……!雅!骚!吧!丢丢!爱卖萌!

今日礼部大堂公布会试名单之时,董祖常带了一个清客乘马车到大明门外看榜,这时天已大亮,数万人群大半都已散去,但还有数千人聚在礼部照壁前吵吵嚷嚷,董祖常遵照父嘱不敢抛头露面,只让那个清客去看榜,就看榜上有没有山阴张原的名字,董祖常是认定张原不会取中的,因为那个装裱匠已于完成割卷后的当日出了贡院杂院,他也让人把那装裱匠送上了回松江的商船——

那清客很快就回来了,脸色有些古怪,上车低声道:“二公子,那张原中了,在第六名。”

“啊!”董祖常大惊失色,问:“你没看错?”

那清客苦着脸道:“就在第二排,很大的字写着第六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张原,在下怎么会看错。”

董祖常先是惊愕,随即又无比愤怒,咬牙切齿,脸涨得通红,喝命车夫立即回泡子河。

马车驶过西长安街,折而向南,一刻时后,董祖常气愤填胸地进了自家在泡子河畔的墅舍,向奴仆问明父亲在哪里,便直奔聚云轩——

4董其昌正在聚云轩中临摹宋人赵千里的《江山秋思图》,题杜牧诗于其上:“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高楼?”写罢,仔细端详,自认为临摹胜过原作,颇为得意自己临摹作伪功力,又想:“老夫牛刀小试,模仿张原那小子拙劣的小楷,须知临摹佳字容易,临摹劣字真是为难老夫啊,那篇八股文虽然急就,却也作得不坏,若不是犯讳,考官要取中也是可以的——”

正这么想着,听得脚步声重而急,抬起头来,就见儿子董祖常奔了进来,涨赤了脸,大声道:“爹爹,张原中了第六名。”

“嗒”的一声轻响,董其昌手中笔落在临摹完毕的《江山秋思图》上,在画卷的江水渺渺处污了一个大墨点,顿时破坏了整幅画的意境。

“怎么回事,仔细说。”

董其昌看似镇定,说话的声音就已经有些气喘。

董祖常忿忿道:“儿子又如何知道怎么回事!”

董其昌不再说话,手中毛笔一笔一笔在那幅《江山秋思图》上划着,墨线如刀,纵横交错,把好好的一幅画给毁了,半晌,才出声道:“派得力家人去礼部周郎中府上等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o雅o骚o吧o水粉o爱扯o小老虎o

礼部郎中周应秋回到城南药王庙附近的宅第已经是日落时分,那董氏家人在门厅等了三个多时辰了,见到周应秋,赶忙叉手道:“周老爷,我家老爷——”

“住嘴。”周应秋阴沉着脸制止这董氏家人往下说话,迟疑了一下,道:“你随我来。”进到书房,提笔想给董其昌写一封信,却又觉得不妥,生怕信件落到他人手中,他现在已经有点疑神疑鬼了,对那董氏仆人道:“回去告诉你家老爷,请他明日卯时末到药王庙后门等着,我与他当面谈,记得要乘马车。”

董氏仆人离开后,周应秋独自在书房徘徊,一个美婢捧茶过来,媚声道:“老爷在贡院多日,今朝出来,可要置酒庆贺一番?”

这美婢是董其昌年前送来的,名叫骊珠,床笫之间甚媚,周应秋颇为宠她,但这时看到这美婢,不禁一阵烦恶,挥手道:“出去出去,不要来扰我。”

那美婢吃了一惊,放下茶盏,美眸含泪,退出去了。

周应秋在想此次割截试卷败露的原因,那徐光启知道张原考卷会分在《春秋》房,格外留心了的,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张原的确才华横溢,凭二场卷引起了阅卷官的重视,又有徐光启的坚持,最终导致要查验草卷,逼得他不得不行下策指使亲信纵火烧了草卷,以新罪行掩盖旧罪行,掩盖过去就罢了,掩盖不过去那就是罪上加罪,贡院纵火比科场舞弊罪更重——

“老爷,有人求见。”一个老仆出现在书房外。

“没有名帖吗,没名帖不见。”周应秋不耐烦道。

老仆道:“是个秀才,说有生死攸关的事求见老爷——”

周应秋脸上变色,自己出大门,见那个誊录生卓笑生袖着手耸肩缩颈好似寒鸟一般立在门檐下,周应秋气急败坏,低声喝道:“不是让你去找董翰林吗!”

卓笑生陪笑道:“晚生与董翰林不熟啊。”U雅U骚U吧U更新内容U不喜欢U楼中楼U

周应秋没办法,只有让卓笑生进来,安排他住了一夜,这一夜周应秋辗转难眠,次日,用了早饭,让卓笑生与他同乘马车,卓笑生受宠若惊。

马车驶到药王庙后门的梧桐树下停着,阴阴的天开始下起雨来,落在新生的梧桐叶上,淅淅沥沥,还是正卯时,药王庙后门冷冷清清,卓笑生有些忐忑,陪笑问:“周大人这是要带晚生去哪里?”心想:“你该不会是要带我去投案吧,谅你也不敢。”

周应秋冷着脸道:“让董翰林来接你,董翰林会安排你出京。”

卓笑生愁眉苦脸道:“周大人,这次事败,晚生的生员功名肯定不保了,京中也无法立足,这代价太惨重了,大人原许我的五十两银子哪里够晚生离京生活呢!”

周应秋淡淡道:“不会亏待你,总要让你安度后半生。”

卓笑生忙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5又等了一会,两辆马车从北面驶来,也在梧桐树边停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