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袁氏枭雄 >

第58节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58节

小说: 三国之袁氏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晔这话算是说到袁否心坎上了。

袁否之所以决定北上冀州,打的就是这个如意算盘。

袁绍败给曹操这是必然的,官渡之战的结果看似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其实不然。

因为袁绍从根本上就输给了曹操,曹操知人善任,上下齐心,袁绍却是识人不明,帐下名臣猛将虽多,却是离心离德,始终无法形成合力,甚至在大战关键时刻,袁绍的几个儿子还在明争暗斗,百般算计对方。

有此前提,袁绍焉能不败?

既便袁否有着穿越者的先见之明,并且愿意全力辅助袁绍,只怕也是改变不了官渡之战的结果,或者,既便是袁否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官渡之战的结果,也仍然不足以改变袁绍败亡的结局,因为官渡大战后,还会有别的大战。

世人皆知曹操乃是打不死的小强,曹操东征徐州时,兖州根据被吕布抢走了大半,曹操几成丧家之犬,而且连续两番大战均遭失利。

此时,曹操所面临的局面不可谓不险恶,根据丢失,粮草、军械皆无从补给,军队更得不到休整,要换成是别人,早就众叛亲离了。

然而,曹操却没有亡,到最后曹操竟然反过来打跑了吕布!

还有赤壁,汉中大败,别的诸侯吃了这样的大败仗,定然一蹶不振,公孙瓒如此,袁术如此,袁绍也是如此,还有百年后才会出现的秦王符坚,也是淝水战败后就一蹶不振,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然而,曹操却是例个,这厮总能在大败后重新崛起。

曹操屡屡遭受大败,却总能够稳住阵脚,重新崛起,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麾下文臣个个死心塌地,殚精竭虑攒钱粮,靠的是麾下猛将个个忠心耿耿,独当一面退强敌,曹仁守襄阳如此,张辽守合肥如此,曹洪守长安亦如此!

所以,除非袁绍能够拜袁谭为大都督,而袁谭又全部听取田丰、沮授的正确意见,否则袁军要想击败曹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然而,袁绍有可能拜袁谭为大都督吗?

明显不可能,就算袁绍有此想法,袁尚、刘氏一系也断然不会如袁绍所愿。

所以,袁否从不认为官渡之败能够避免,更没想过要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

袁否的打算就是,先通过攻伐公孙瓒,赢得袁绍的信任,等到袁绍官渡战败之后,再设法谋取冀、青、并、幽四州!说到底,从袁绍官渡战败到曹操平定河北,其时间跨度足足有五年之久,有了这五年时间,足够他袁否做很多事情了。

所以,刘晔刚才的这番话当真是说到袁否心坎上了。

袁否忍不住要击节感叹,先生与袁某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不过,袁否还是忍住了,然后假惺惺的说道:“幽、并、冀、青四州乃伯父根基,既便伯父身故,也当有几位兄长承继大位,某若取之,好说不好听吧?”

刘晔闻言便大笑,笑完了又说道:“主公又岂是心慈手软之人?”

袁否便有些尴尬,讪讪然的说道:“便如此,想要去河北也是大不易。”

刘晔笑道:“主公是在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先主公留下的文武吧?”

“撇开他们吧,主公势孤力单,若是孤身北上冀州,曹操谴一亭长即可将主公缉拿;强迫他们一起走吧,又怕他们散布流言,乱了军心;杀了他们吧,更会坏了名声,进而得罪天下士族,当真是打不得、杀不得,还不能赶走,为难,为难哪。”

“当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先生。”刘晔这句话又说到袁否的心坎上了,他早想摆脱这些累赘了,可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却不知道刘晔会不会有好的对策?当下袁否长揖到地问道,“还请先生教我。”

刘晔说道:“此事说难很难,说易却也容易。”

袁否忙道:“还请先生明示,袁某洗耳恭听。”

刘晔说道:“首先明确一点,主公北上冀州,只能够带走愿意走的,至于不愿走的,却不能强人所难。”

袁否说道:“这个理当如是。”

除了金尚、阎象还有杨弘等廖廖数人,袁否根本就不稀罕袁术留下的这帮文官,当初要不是顾忌金尚等文官对军队的影响力太大,得罪文官集团极可能动摇军心,早在龙亢时袁否就以铁腕整军,然后带着军队北上冀州了。

真要这样,说不定这会都已经进入冀州了。

现在金尚、阎象已死,袁否就更不稀罕袁术留下的老臣。

“这就好办了,不过,关于如何处理文官的事等会再说,现在再说说军队的事。”刘晔却卖了个关子,绕开话题,“此去冀州遥遥上千里,无论走兖州还是徐州,都必定会遭到曹操、吕布的全力攻杀,若走司隶校尉部,则沿途关山险阻,一旦曹军追至,则前有雄关,后有追兵,只怕也是凶多吉少,所以必须得有一支精兵护卫。”

袁否深以为然,北上冀州必须带一支精兵,这是不用讲的。

刘晔接着说道:“请恕在下直言,主公麾下的这支军队却称不上精兵。”

袁否默然不语,刘晔这话虽然听着很刺耳,说的却是事实,他手下的这四千军队的确不算精兵,因为下蔡、龙亢两仗都是靠机诈取胜,严格一点来讲,这四千将士并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大战恶战。

没有经历过大战恶战的军队,算什么精兵?

真正的精兵,必须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六法当中,尤以不动如山最难!

所谓不动如山,是指无论敌军攻打多急,我自岿然不动!

一支没有经历过大战恶战的军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刘晔说道:“主公若不能打造出一支精兵,怕是到不了河北。”

袁否叹道:“可要想打造一支精兵,又谈何容易?总不能去打巢湖吧?”

真要是带着四千军去打巢湖,倒果真是一场恶战,不过这仗恶是恶了,可结果只怕是毫无悬念的全军覆灭。

刘晔说道:“打巢湖自然是毫无胜算,但若是孙策挥师来攻,我军便可以据城而守,便可以借机打造精兵!”

袁否目光一凛,道:“孙策挥师来攻?”

刘晔点了点头,肃然说道:“孙策若是挥师来攻,我军便可据坚城而守,如此,不仅可以借机打造一支精兵,主公还以可借机摆脱那些不愿意走的官吏,更有甚者,主公还可以借此机会赢取天下民心、士心!”

第87章重礼

刘晔说道:“孙策若是挥师来攻,我军便可据坚城而守,如此,不仅可以借机打造一支精兵,主公还以可借机送走那些不愿意走的官吏,更有甚者,主公还可以借此机会赢取天下民心、士心!”

袁否却有些怀疑,当下问刘晔说:“借守城之战打造出一支精兵,这个可以理解,借孙策挥师来攻的机会送走不愿走的官吏,也能理解,毕竟攻城最紧之时,他们为了自保,一定会提出投降,但说借机赢取民心士心,此话却是从何说起?”

刘晔说道:“若是攻城之战陷入僵持,江东军难虎难下,这个时候,主公谴使议和,只要孙策肯保准居巢十万生民安全,并且发誓不侵占士族豪强之田产,如此,主公便肯献出居巢城池,主公你说,居巢的十万生民还有庐江的士族豪强听了之后,会做何感想?”

袁否闻言怦然心动,说道:“居巢百姓还有庐江的士族豪强必定对某心存感激。”

“心存感激?呵呵,主公这么说却是矫情了。”刘晔笑道,“若果真如此,主公仁义爱民、礼敬士族的美名必定会传遍天下,便是放走的那批旧臣,也会感念主公仁义,觉得欠了主公一份天大的人情。”

袁否彻底心动了,他知道刘晔并没有瞎说。

真要是策划得好,这一仗还真能一箭三雕!

不过,相比打造一支精兵和摆脱那些文官,袁否更在乎民心、士心!

作为一个穿越者,袁否深知名声的重要性。

不仅是这个时代,便是后世混个**,也是需要名声的。

杜月笙为什么能成为上海滩的大享?除了心狠手辣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却是杜月笙讲义气,深得手下的拥护。

在汉末这个乱世,名声就更加重要。

刘备不过一个织席贩履之辈,最后却能够当上皇帝,靠的就是仁义的名声!

他袁否如果真能借居巢之战博取仁义爱民、礼敬士族的美名,则对于将来的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别的不说,到了河北之后,袁绍也会更加的看重他,因为袁绍最是重名,如果他的名望能够显达海内,袁绍就一定会重用他。

不过兴奋之余,袁否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这一战虽然好处多多,可是这得有个前提,就是得守住居巢!

当下袁否又问刘晔道:“先生,若孙策果真挥师来攻,居巢能守住吗?”

刘晔道:“单凭主公麾下的四千残部,只怕是守不住,不过,若是加上庐江合郡之兵却是应该可以。”

“庐江合郡之兵?”袁否苦笑摇头,说道,“只怕刘勋未必愿意出兵。”

“为什么要刘勋出兵?”刘晔反问袁否道,“在下所说庐江合郡之后,却是指庐江合郡之兵皆由主公来统帅,并非指主公与刘勋合兵!”

“什么,庐江合郡之兵皆由我统帅?”袁否愣了下,“先生此话何意?”

袁否这回是真没闹明白刘晔的意思,什么样的情况下刘勋会把庐江郡的兵马都交给他袁否来统带?明显不可能啊。

刘晔却再次长揖到地,对袁否说道:“在下不才,愿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刘勋将庐江郡让于主公,如此,孙策闻讯之后必然立刻出兵,主公有了庐江合郡之兵,再加上主公原有之四千残部,便拥有了与孙策一较高下之兵力。”

“什,什么?”袁否听得瞠目结舌,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刘晔直起身,重复说:“在下愿以三寸肉舌,说服刘勋归降主公。”

袁否这才确信自己的耳朵没出问题,不过还是难掩心下的震惊,说道:“先生该不会是在跟某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刘晔微笑道。

看到袁否如此震惊,刘晔心下还是有些小得意。

所谓主择臣,臣亦择主,而臣择主时,若能再奉上一份礼物就再好不过,而庐江郡,便是刘晔准备献给袁否的礼物!

这一份礼物,份量可是不轻。

袁否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沉声道:“先生,要想说服刘勋出让庐江,怕是不易。”

“刘勋肯定不会心甘情愿让出庐江郡。”刘晔微微一哂,又说道,“不过,此时却是由不得他刘勋不让了。”

关于逼刘勋让出庐江这件事,刘晔还真的是说得起硬话。

刘晔跟庐江步军都尉张多、水军都尉许干的关系摆在那,而且,因为对流民见死不救的缘故,刘勋现在已是民望尽失,而袁否,却通过居巢屯田获得了流民的爱戴,更通过低价出售水田讨好了庐江的士族豪强。

如今,庐江的民心、士心早已经尽归袁否。

袁否取代刘勋出任庐江郡守可谓众望所归。

当下刘晔又说道:“主公岂不闻大势所趋乎?”

袁否便不再矫情,又说道:“若如此,先生却不可亲往皖城,某派长史杨弘前往皖城即可,杨长史能言善辩,当不会有辱使命。”

当下袁否又让纪灵去把杨弘叫了过来。

杨弘兴冲冲进来,先向袁否大礼参拜,又对着刘晔深深一揖。

见过礼,杨弘涎着脸问袁否:“公子这么晚召臣过来,却不知有何要事?”

袁否道:“某这里还真有一件事,而且,还是关乎袁氏存亡绝续的大事,却不知杨长史是否愿意担此重任呢?”

杨弘便慷然说道:“公子但有吩咐,臣便赴汤蹈火,无有不从!”

“很好,杨长史诚不愧是忠义之士。”袁否先给杨弘戴了一顶高帽子,再将刘晔刚刚手书的劝降书交给杨弘,然后说道,“这是子扬先生写给刘勋的劝降书,明日一早,你便带着这封劝降书前往皖城,说服刘勋归降。”

“啊?这这。”杨弘闻言大吃一惊,失声道,“劝劝劝,劝降书?”

袁否便目光一凛,冷冷的看着杨弘,说道:“难道杨长史不愿去?”

却不料杨弘竟一骨碌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公子饶命,饶命哪,臣这就把暗中克扣的流民口粮全部还回去,一百零六石五斗,一斗不少,臣都还回去,只求公子开恩,不要杀了罪臣,罪臣上有老下有小,呃……”

杨弘忽然编不下去了,他老母早丧,更无子嗣,哪来的老小?

袁否顿时哭笑不得,让杨弘去趟皖城,却不曾想把他贪污一百零六石五斗口粮的烂事给抖出来了,这家伙记性还真好,连五斗的零头居然都清楚的记得。

看来,袁胤伏法的事,把仲家王朝的这一帮旧臣惊震得不轻。

这时候要做的就不再是严刑峻法,而是市恩了,当下袁否说:“杨长史,你若是愿意去皖城,贪墨口粮的事某就不再追究了,还重重有赏!”

杨弘哭丧着脸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