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小驸马 >

第152节

三国小驸马-第152节

小说: 三国小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队队降兵排成整齐的队伍,被押解到城外大营。这就是战争真正的写照:胜者为王,意气风发;败者为寇,垂头丧气。

袁氏子弟自知必死,一齐退向袁术府第固守。然而数百兵将如何能是对手?在汉军犀利的攻击下,袁府很快沦陷,袁氏子弟在刀光剑影中不断倒下。

取得大胜之后,各部兵马一齐高呼胜利,整个城池都震动起来。短暂的庆祝之后,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安抚百姓。宛城之战至此华丽落幕,袁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报,未寻到袁耀下落。”

“报,未寻到袁胤尸首。”

“报,张勋、俞涉、李丰失踪,荀正、雷薄、陈芬、梁刚、陈纪、金尚、乐就等将投降。”

姜述坐在大帐,不断有消息报来,取得大胜固然心喜,但是袁胤等人不死,始终不能让人安心。姜述谓左右道:“传令全境,通缉袁耀、袁胤、张勋、俞涉、李丰,再令刀锋营立即行动,追捕以上五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又对齐隶道:“命令神鸟、情报司,打探袁家漏网之鱼下落。按照袁九供述,袁家八大杀手个个身手非凡,此时应该与袁家子弟同行,发现袁家子弟以后不要轻举妄动。”

坐骑在山岗上喷着响鼻停了下来,袁胤环视四周,已经逃出五十里,追兵还未赶来,他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呐喊:“快逃!还来得及!”袁胤牙齿格格锉动,钝音又引起他撕心裂肺的回忆。袁家完了,袁胤思及此处,破碎的心似向无底深渊坠落,被凄厉的朔风吹向广阔的天地。

呼呼掠过的劲风,转眼间吹干了袁胤脸上的热泪,天空高处正有一行大雁南归。袁术亲自上阵之前,让张勋、李丰、俞涉三将统领亲卫五百,还有八名绝顶杀手,保护袁胤、袁耀等十余袁家子弟西逃。

这苍茫天地间,袁绍死了、袁遗降了、袁术也已经失去活命的机会,袁耀年纪还小,袁胤要负担恢复袁家的重任。袁胤招呼众人启行,趴伏在马背上失魂落魄,尽管对战争结果早有准备,但真的来临之时,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其实,袁家原本可以不与姜述为敌,为何要惹下这般强横的对手?

第一卷姜述篇第227章银行开业

“加速前进,从前面官道拐向小路疾行。”袁胤果断下达命令,沉重的责任让他更加坚定。

京城再次迎来万众瞩目的大典,银行正式宣告成立,银行司同时挂牌。银行总行地址在胡家楼与玄武门之间,原为一位致仕官员的私邸,糜贞让人费了不少气力改造,看起来富丽堂皇,布局十分合理。房子内外张灯结彩,文武众臣皆站在大门两侧,静候姜述前来剪彩。

大汉币样品贴在大门两侧的公示栏上,前来参加剪彩的文武百官感觉十分稀奇,印刷如此精美的大汉币,本身价值也会高得离谱,谁会舍得拿出来花?许多人用银钱当场置换了一些,准备拿回家仔细欣赏。

这就是姜述想要达到的效果,要让文武百官、商贾地主首先感觉纸币物有所值,会在社会上很快形成舆论,百姓接受过程便会缩短,对于纸币的普及意义重大。

热闹的剪彩结束,糜贞邀请文武百官入内参观。对于新生事物,人人都会感到好奇,按照职秩分出先后,排成长长的两队开始参观。银行早已做好准备,每到一处,皆有一位伶牙俐齿、身着统一服装的少年讲解。

办公场所虽然布局别致,但并未引起诸人的兴趣,转到中间防守森严的内堂,大家的兴趣终于提了起来,内堂大门上正中央处悬着一块匾额,上书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金库”。

众人进入内堂大门,顿时被眼前景象惊呆了,室内用真金白银堆叠成了金山银海,金山上还有各色珊瑚、琥珀点缀其上,而银海之上用奇珍摆成一个大大的宝船。珠光宝气晃得众人眼花缭乱,盯着这巍巍奇观不愿移目。

“这是发行大汉币的准备金,价值八千万金。”姜述指着金山银海道。

“准备金?”“什么意思?”众人听到这个新鲜名词,纷纷出言询问。

“准备金就是指银行发行大汉币的保证金,确保百姓持大汉币换兑之时,有足够金银予以兑换……”姜述不厌其烦地为众人仔细讲解。

众人听明白了,文武百官大都有自己的产业,对于银票已不陌生,大汉币就是无记名小额银票,这保证金就是小额银票等值的金银。有心人将金山银海的体积做了一些估测,价值与银行宣传的八千万本金应当相符。

“百姓能进来参观吗?”韩遂问道。

“每月朔日集中开放一天。”姜述道。

姜述知晓韩遂的心思,韩遂人称九曲黄河,是个异常精细的家伙,其询问的意思是想让内行人进来估值,若是价值相符,才会下决心兑换大汉币。众臣有许多人存着同样的心理,闻言顿时放下心来,对银行充满信心。

剪彩之后金库连续开放三天,百姓参观完后,很快兑换出许多大汉币。部分百姓开始试探性存款,前面存上,隔了数天再取出来,看看银行是否真的付息。借贷的人倒是很多,但是因为存款数额不大,放贷数量并不多。

任何事情发展都有一个过渡期,经过一番试探,一个月后业务量大增,大汉币兑换五百余万金,存款高达八百余万金。随着存款额度加大,发放贷款数量也开始增加。虽然不足两月,巨大的存贷息差已让银行收支平衡。糜竺在朝会上将实情一一禀报,然后用仰慕的眼神看着姜述。

这仅是姜述实施金融体系的初始想法,若是全部实施下去,银行会庞大到何种程度?货币流通加大必然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国家百姓会富裕到何种程度?

陈郡随之汇报了财税情况,随着夏粮丰收,中央财政盈余四百余万金、粮食储备达五百余万斛。大殿里鸦雀无声。文武诸臣在这数年里,见证了诸多奇迹的发生,虽然还未统一,就目前辖区来讲,已经算是国泰民安。黄巾之乱造成的伤害,连续数年又多灾多难,对外持续用兵,居然还能创造这种奇迹。

实际上除了国库,内库收入更加丰厚。灵帝宝库的价值达上千万金,加上内库原存的数百万金,何后皆交给了姜述,让他派人执掌管理。内库现在究竟有多少钱,一般大臣并不知道,内库的钱帛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国库,随着投资股本的升值和逐年上升的分红,加上拍卖部分皇庄区域内的矿藏所得,内库的财富数年后将达到令人不敢相信的数字。

目前朝廷皆掌控在姜述手中,臣权下降,君权同样下降,随之上升的是相权。姜述身兼丞相、大将军两职,在军政事务上有绝对的发言权,垂帘听政的何后、马后,实际上只是摆在朝堂上的傀儡。因此外界只言齐侯而不称朝廷,士兵只知大将军而不知皇帝。

按理说,姜述已经具备了改朝换代的实力,但是有意义吗?文武重臣皆为姜述心腹,两后又是姜述的秘密"qingren",维持现状就是维持大义,“挟大义以令诸侯”,姜述玩得比曹操高明得多。

规制随着时间的延续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人人喊打的贪腐问题解决得很好,虽然还未达到官员百分之百清廉,但是已经超出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在反腐问题上,姜述先是连续数次修改法律条文,让制度去约束官员,加强监管监察力度,比以往让道德约束官员有效得多。又大幅度提升官员薪金,行********之举,严厉的惩罚、丰厚的薪水、完善的监督机制加上国学道德的约束,将防止贪腐的措施制度化,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贪腐生存的土壤。

姜述现在所做的是从人制转为法制,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现在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转化官员传承无数年的思维模式需要时间。

思维模式若不改变,贪腐问题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姜述明白水清则无鱼的道理,擦边球可以打,但是不能触犯原则,这个原则便是不能坑民害民,也不能从国家身上割肉。

解决贪腐问题光靠严惩是不行的,朱元璋上台以后,严惩贪官污吏,不仅杀贪官,还要剥皮实草,数百名数千名的杀,但是依旧不能解决贪腐问题。因此解决之道只能尝试改变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配合道德规范约束,才可能减少贪腐行为的发生。

姜述回到京城,对参战官兵依功封赏,除了金钱爵位,还加发了一份礼物,每人一床棉被。棉被数年前属于高端消费品,只有宫中和达官贵人买得起,近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各地织坊加工量大幅提高。各地织坊多用棉被为贡品,宫中库房堆得满满的。棉被可以常年使用,宫中配齐以后,消耗数量很低,库吏看着满库的棉被发愁。姜述讨要过来,以宫中赏赐的名义发给有功之臣,既解决了库房问题,又让将士感觉到一丝暖意,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将士们对于棉被非常陌生,只知棉被非常暖和,比绒被暖和许多。但大多数仅知其名,很少有人见过,更不用提使用了。将士们拿到赏赐品,不舍得放在军营自己使用,写一封家书回去,将棉被转送给长辈,最迎合姜述讲究的孝道。连孝道都做不好,做人能成功吗?真说起棉被的价值,大量普及之后,不会值太多钱,最多一金足矣,但是礼轻情义重。

姜述看待问题与众不同,众人皆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但在姜述看来,将士这些做法不仅上升到孝道的高度,还可以极大提升士兵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誉,因此姜述大赞特赞此事,并嘉奖最初给父母寄棉被的数名将士,公文说明事迹公布全境。

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如此宣扬出去,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孝道的大讨论,实际上孝道做的到不到位,不就是孝敬父母老人细节处理得好不好吗?其次,拉近了军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故事的主人,不都生活在身边吗?百姓对于军队的心理逐渐转化,从排斥到漠然再到拥护,这需要一个过程。

姜述回府,看着数位爱妻肚子鼓了起来,播的种子已经发芽,看来收获季节又要到了。甄姜、貂婵怀的是二胎,祝融夫人、孙尚香、田丰儿、步练师怀的初胎,六妻同时有孕,姜述心中非常自豪,所谓天道酬勤,看来果然不假。

周氏看在眼里,最是喜欢,照这样发展下去,二十多位媳妇,每人一胎便是二十多个孩子,只需数年时间就会儿孙满堂。周氏笑眯眯的,逗着几个孙子孙女,道:“述儿,每年都要出去公干,在家时要多陪陪媳妇们。”

姜述后院一片和睦,心底涌动着幸福的滋味,道:“母亲放心,述儿不会让媳妇们失望。”

第一卷姜述篇第228章三小弟子

公主盯着甄姜等人的肚子,心中满是醋意,陪着周氏聊了几句,见姜述告退去了书房,也随着跟了过来。

公主屏去左右,盯着姜述,道:“好长时间没到我房里了。”

姜述不由有些愕然,继而省悟过来,陪笑道:“近日与她们胡闹了些,倒是冷落爱妻了。”

“晚上那般胡闹确实不成体统,不过若是夫君……”公主说到这里,不好意思接着说下去。

姜述嘻嘻笑道:“爱妻金枝玉叶,不敢让你与她们一起胡闹,若是爱妻喜欢,我自然求之不得。”

说到这里,还想继续往下说,胳膊上突然传来一阵剧痛,姜述连忙求饶,道:“爱妻息怒,是我不好,是我不好。”

公主见姜述告饶,这才将玉手挪开,道:“你看哪位公主似我这般大度?即使民间大妇,也不会与我如今这般。”说到这里,公主眼圈一红,两行珠泪落了下来。

姜述最见不得女人的眼泪,将公主拥在怀里,轻声说道:“是我对不起你。可你想想,我这代单传,母亲最希望我多生几个孙子,娶得多了些。若是一房房挨着串门,那可就要累坏我了,让数房一同陪寝,也是时间紧张的缘故。”

公主被姜述抱着,将头埋到他的怀里,心里的气早消了,柔声说道:“我知道你累,外面处理公务,在家串房,睡眠定然不足,我也没阻止你不是?只是你别光跟她们胡闹,就将我抛在一边,我也可以的……”

姜述在公主柔软的耳朵上轻轻吹了一口气,见公主将头挪在一旁,轻轻说道:“你是大妇,若是不经你允许,谁敢与你同榻,你点名,今夜我们一同陪你去。”

公主啐了一口,顿时羞红了脸,推开姜述急急逃出房去。姜述望着公主匆匆出去,心中却在盘算公主平时与谁融洽,与公主大被同眠是几世修来的福分,但因此闹得妻妾不睦可就得不偿失了。正在此时,亲卫来报,道:“侯爷,钟会与姜维在修园吵起来了。”

修园位于齐侯府外院东北角,十分雅致,姜述诸弟子除了去国学上课,平昔就在此处学习居住,有暇时姜述亲自过去授课,平常由诸葛亮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