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青云直上 >

第14节

重生之青云直上-第14节

小说: 重生之青云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人云,一个好汉三个帮。尤其是在从政的道路上,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你如果想实现的抱负,那就势必要有朋友帮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要你是一个人就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或者说会在某一阶断处于被动低势状态上,而这个时候如果你有门派,有派系,有靠山有背景,那这个时候这些好处就会彰显出来,在你低落时会有人拉扯你,让你不会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吧,很多人当官当着当着不知觉的就加入了门派派系之中,甚至更有一些人,会因为政见不同,认知不同,经营理念,从政理念不同而与别的不同派系的人势同水为,从而引发了一些不为人知或是众人皆知的官场大地震。

但不得不说加入派系有时也像一把双刃剑,即在很多时候可以保护自己,又在很多时候可以害了自己。比如说在完全势同水火的派系斗争时,就难免会有人因此而要付出自己的政治仕途,身在派系之中有时候难免就会做一些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做一些自己本不想做的决定。这就是加入派系的短处。

一时间冯思哲站在体育馆的门口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的外公赵中将本身就是一个派系并不明显之人,他除了对老首长老领导尊重并多加走动之外,其它时间并不想去与他人沟通,更不会参与什么派系斗争。而随后在92年贺老去世,97年德国恩老首长去世之后,外公就像一个无根之木,在没有大的过硬的靠山。正因为此,赵家在共和国的体制之中就变成了一个可有无可的家族,有他没人感觉到多什么,少他也没有人感觉到少什么。以至于后来外公年纪越来越大,终于赵家也就走向了衰落。

也许外公入了某加大派系,赵家还不会这么早衰退,又也许外公选了不合适的派系会让赵家过早的灭亡。总之这即双刃剑不是太好玩的。当然了,这也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讲,可对冯思哲这样重生之人,有着先知先觉的人来说,他闭着眼睛也可以想出未来十几二十年共和国的政治总向,在大的方针上是谁强谁弱。所以如果让冯思哲去选派系的话,那这把双刃剑就只会变成一把宝剑,最终的结果是只杀对手不会碰的到自己。

早就对这件事情有想法的冯思哲也早就想过派系的事情,只是他的思维在此方面又与别人不太一样。别人是想着怎么样投怀送抱加入别人那里,而他确有点姜太公的意思,他在等着名主找上自己,甚至他更是想过自己建立赵系,但他知道这最后一点是不太现实的,至少目前的状态下不太现实,赵家的影响力太弱了。所以冯思哲这才连替外公和大舅写了两篇关于即将发生的海湾战争稿子,为的也是在军中给赵家增强影响力。积少成多,冯思哲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赵家在有自己这个能人之后,一定会越来越大放光彩,越来越让别人所众视的。

在体育馆的门外,冯思哲想了很多,也给自己筹划了许多,甚至他为自己的道路都设想过。

做为中央党校中青校的学生,那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只要你愿意,那都可以在首都的各大部委之中任职,虽然级别会低一些,甚至是正科副科也有可能,但终究是在国家部委上班,是会让许多人羡慕的。可冯思哲无疑是一个另类,在他看来,在首都部委工作也许很有面子,可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局限性就有些大了,天天座在办公室中喝茶看报过一生,这绝对不是他的想法和要求,他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扬赵家,利用自己先知先觉的本事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显然想完成这些在部委当一个正副科长是很难实现的。

为此,冯思哲有了决定,那就是如果真的可以的话,他在中青班毕业他要去地方锻炼,哪怕是去一穷困县,甚至是一个落后乡也可以,他要去那里积累自己的政治经验,要去那里找寻自己的人才,找寻可以帮助自己的与自己一样真心为民的人。

体育馆外人潮涌动,比赛结束了。从那些走出人群的脸上冯思哲就知道这场比赛共和国一定是胜利了,这从大家那欣喜和兴奋的脸上都可以看的出来。

“嗨,冯思哲,我们在这里。”人群之中谢志远最先看到了高大挺拔的冯哲,他离的老远就高声喊了一嗓子。

冯思哲也顺着声音看到了谢志远他们,他也是招了一招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

“怎么样?比赛结果如何?”等着谢志远一走近了,冯思哲就笑呵呵的问着。

“哎,别提了,我这满脑子想着的就是段云鹏和你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心情看比赛,怎么样?他把你叫到一边去没有为难你吧,放心,这件事情是我谢志远引起来的,如果段云鹏想找什么别扭,你只管让他来找我,我们谢家虽然没有段家那么势大,但说实话我也不惧他。”谢志远一来到冯思哲的身边就一个劲的嚷嚷着不停。

第二十八章冯思哲请客

“呵呵,没什么事情,你不用多心。”冯思哲口中虽然这样说,不过能听到谢志远口中这样说着,他还是很高兴。

谢志远不是一个怕事的人,不是遇到问题就退缩,反而是敢做敢当,这让冯思哲很是欣喜,感觉到这个朋友自己没有交错。

随着谢志远等几位同学走了出来,白志飞和白彩霞兄妹也跟着走了出来。白志飞还是那个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走到冯思哲面前,“嗨,这场比赛很是精彩,选手们都打出了我们的国威,你没有看到真是遗憾呀。”

听着白志飞这样说,冯思哲又是笑了笑,他可是知道在那个时候乒乓球可是共和国的国球,那可是强项中的强项了,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到了冯思哲生活在的那个年代,乒乓球也一样长胜不衰,在二十一世纪初它更是演绎过共和国打世界的传奇事迹。“呵呵,你们看比赛也累了吧,来,我请大家去吃饭。”

从中青班放学就跑来看比赛,一直看了近二个小时,到现在时间己经到了下午一点,一直都没有吃饭,现在一经冯思哲这样说,大家可不是都感觉到肚子里在咕咕的叫嘛。

“好,我们去吃饭,冯思哲难得请吃一次饭,大家不要和他客气。”谢志远一听冯思哲要请吃饭,他是第一个叫着。当然请吃一顿饭没有什么稀奇的,只不过这是一个极好的增加大家友情的方式罢了。

说冯思哲好不容易请吃一顿饭,这倒也是实话,因为他几乎第一次都是放了学就回家,除了上课时间几乎是很少和大家在一起,自然的想吃一顿冯思哲请吃的饭就会很困难了。

冯思哲挑头着和谢志远并排走在一起,向着亚运村附近的饭店走去。

那个时候个人的饭店还并不是很多,主要的还是以国家经营的招待所为主,但好在亚运村附近的人思想都超前,有很多看到商机的人在亚运村开建的时候就建好了饭店,所以冯思哲一行人还是有的选择。

一家名为正宗京菜馆的门口,冯思哲停下了脚步。从外向里看饭店还算是干净,他就回头冲向大家说“我看就在这里吃饭吧?”

“啊?”一听冯思哲选了这里,谢志远等人一愣。他们都看的出来这个饭店的档次不算太低,瞧人家里面的服务人员可都是穿着统一的服饰,这可是体现他们的档次问题呀。这要是在这里吃一顿饭那需要多少钱?大家听冯思哲说要选在这里都有些犹豫。

说起来,冯思哲中青班的同学虽然人人都有些背景,可是因为他们还都没有工作,一个个口袋中也都不是很富裕,想着如果在这里吃一顿饭那少说也要三四百块吧,这可是当时普通阶层的工人一两个月的工资?这是不是也太破费了一些。

“冯思哲,我看我们随便找一个地方吃一点就是了,没有必要讲排场在这里吃东西吧?”谢志远做为同学中和冯思哲最近的人,此刻他必须是要站出来说话的。

“是呀,小哲子,我看也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吃一点就好了,其实有些许风味小吃不比这些大饭店东西做的差。”白志飞也看出来在这里吃一顿饭消费一定不低,做为冯思哲的老同学,又是刚刚见面,他当然不想让冯思哲这样的破费了。

“呵呵,这算是什么排场,我看不过是普通的饭店罢了。再说我们现在都饿了,即然走到这不如就在这里吃吧,在走下去我可是没有劲了。”冯思哲知道这些人是为了他好,但即然自己说要请大家吃饭,总不能寒渗,在者要说有钱,想必这些人中最有钱的就是冯思哲了吧。在英国的妈妈赵礼蓉似乎生怕自己宝贝儿子在共和国吃不好,每一个月他都会给冯哲邮寄一笔钱,告诉他如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千万不要苦了自己。

对于妈妈的溺爱,冯思哲自然不会拒绝的。可以说算是一个小资的冯思哲平时要钱还真没有什么用,上学放学有车接,回家就吃饭,钱对他还真是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请同学和朋友吃饭,他自然是不会吝啬了。

冯思哲的坚持让众人不得不跟着他走进了这间饭店。要说饭店的档次高了服务态度也的确是好一些,等着冯哲他们一行人进来后,马上就有人带路来到了一个大桌旁,接着就有服务员上茶水。

冯思哲则是拿起了一张菜店,随便的向着谢志飞面前一放,让他点菜。

谢志飞当然不好意思让冯思哲破费,拿着菜单点了一个小葱拌豆腐,一个肉炒椒,然后就把菜单递给了身旁的白志飞。

白志飞先是看了一下那有些骇人的价码,接着只点了一个家凉就给了一旁的许媛媛。

冯思哲看到这一幕不由的摇了摇头,伸手接过了菜单,大声的点了几个,有爆肚,排骨蛋,当然少不了烤鸭,接着又向服务人员征寻了一下饭店的自身特色,总之一共点了八个菜。这才把菜单还给了服务员,又要了六瓶啤酒两杯饮料。

一看冯思哲点了这么多菜,而且有几个价格是一点都不便宜,白志飞就小志的向着冯思哲说:“简单吃一点就好,我看用不着这样破费吧?”

“哎,怎么用不着,吃饭就要吃好,况且大家肚子也饿了,不多要一点怎么够吧。大家先吃,一会不够吃在要,总之就是要吃饱吃好。”冯思哲呵呵一笑,向着白志飞就挥了挥手。同时他心中也很是感慨,这个时候共和国还是清明的,还没有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一词横行,想到用不了多少年,与那些人在一起出去吃饭,动不动一顿饭下来就要上万的时候,冯思哲也只能感叹社会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第二十九章助学白彩霞

面对冯思哲的坚持白志飞不再说什么。做为许久不见的儿时同学,这么多年了,当然会有许多话要讲的。

白志飞的热情让于天渐渐知道了这些年这兄妹俩是怎么过来的。说起来也还真是一段辛酸的历史。

在白志飞十岁也就是冯思哲去了英国二年后,白志飞兄妹寄住的叔叔家来了一位女人,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孩子,这个女人就是他们叔叔即娶的老婆。这个婶婶的到来还带了一个孩子,无疑这些对白氏兄妹来讲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这是一个有些尖酸刻薄的离异女,她的出现改变了白氏兄妹本来还算安逸的生活。因为叔叔的无能,在过了三年之后,也就是白志飞刚刚上了初中一年级就被迫的无奈辍学了,带着妹妹白彩霞两人就从叔叔家搬了出来,在街道大妈热心的帮助之下以捡破烂等为生。

冯思哲不知道白志飞这么多年是怎么经历来的,但显然社会底层最苦难的日子他们都应该是尝过了。“嗯,志飞,不要紧,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听了白氏兄妹的故事后冯思哲都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了。那时国家并不富强,许多法律与体制更是不完善,更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可以说在社会中像白氏兄妹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一些没有主心骨甚至是主义不正之人受不了苦生活就难免的会学坏,做什么小偷呀,或是成为为害社会治安的小混混呀都有可能。

“呵呵,其实我们兄妹现在也好多了,我们在公主坟那边的一个商贸市场租了一个小摊位,平常的时候可以在那里卖卖衣服,时机好时像亚运会开幕,我们辛苦一些排队买票然后在卖给别人,赚个中介钱,至少吃喝是不愁了。”似乎是经历了太多心酸的事情,白志飞在说起这些的时候脸上反倒十分的自然,一点也没有因为出身原因而产生的自卑感。

“嗯,嗯,这就好,这就好。”听说白氏兄妹靠着自立更生能养活自己,冯思哲显然是很高兴的。

“嘿嘿,我看现在国家的形势就很好了,经济发展的形势也是越来越好,我琢磨着等攒够了钱也去学别人开一家公司,选一个好项目,而我妹妹到时候就给她找一间好学校,好好的学习学习,说起了,我是真对不起她呀,因为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