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45节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45节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任之下的人性。瓦丽娅得到家庭幸福是第一步,是她精神上成熟的重要阶
段。作者又把自己的主人公放到精神道德不所发展的过程中去,不断充实她
的思想,婚后瓦丽娅沉浸在丈夫的爱和母爱的欢乐之中,把自己封闭在家庭
这个小天地里。谢尔盖的爱情使瓦丽娅大大提高了一步,使她一而再、再而
三地去思考自己的生后道路是否正确。在《伊尔库茨克的故事》中,作者以
巨大的艺术展现了在人们创造性劳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它对主人公道德面
貌起着决定性作用。谢尔盖有志向,坚强有力,温和善良,委婉和蔼,同时
很有原则性,随时准备帮助或挺身保护他人,具有魅力。他这一罕见的完整
性格就是在劳动集体中形成的。他认为这个建设者的集体就是他的家,就是
他最可靠的支往。谢尔盖的牺牲来得突然,出人意料,但在作者的艺术构恩
中有着内在的、合乎逻辑的基础。谢尔盖的牺牲这一悲剧性的震荡,不仅要
求瓦丽娅在心灵上完成彻底的转变,而且对维克多也产主了巨大的影响,唤
醒他严肃地重估自己过去的生活立场,形成新的道德观念。谢尔盖的生活在
他死后仍在延续。他不仅活在他自己孩子的心灵上,而且也活在曾与他并肩
劳动过的,亲身体验到他个性魅力的人中间。谢尔盖走后,不论是瓦丽娅,
还是维克多,都不可能是先前的样子了。谢尔盖的品行使维克多认识到人真
正感情的现实价值,使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瓦丽娅走出封闭的生活,
回归到劳动集体,力求成为谢尔盖希望她成为的人。瓦丽娅已意识到进入建
设者友好团结的集体不仅是纪念心爱的人的责任,而且也是自己精神发晨道
路上的自然步伐。瓦丽娅的转变展示出强烈的爱情与崇高的友谊是一种神奇
的力量。爱情与友谊催人觉醒,使人变得前后判若两人。剧本的艺术新意在
于作者充分利用戏剧的假定性,扩大戏剧的时间、空间。给人以逼真感。剧
本创作冲破传统,不用幕,以独特的集合主人公的寓意形象,把整本戏串起
来。通过他把作品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表现得栩栩如主。集合主人公——
歌队,他不是一个角色,但他在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指挥戏剧,深入
主人公生活,诉清人物的良心,询问所发生的事情的深刻意义,分担主人公
的优愁。作者曾说过:“歌队不是舞台的点缀,不是导演的代言人,而是舞
台的灵魂,”(《文学问题》1960 年No。10)。阿尔布卓夫功于语言,笔调
抒情,表现细腻、风趣。整个剧本写得优美、通俗,但不粗俗。

(梁爱菊)


瓦·谢·格罗斯曼生存与命运(1961 写成1988 发表)

作者简介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1905—1964)苏联俄罗斯
作家。有犹大血统。1929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分配到顿巴斯矿
区任化学工程师。1934 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勃柳卡乌夫》,描写矿工的
生活。长篇小说《斯捷潘·科耳楚庚》(1—4 卷,1937—1940)的问世,使
作家一举成名,脐身文坛。卫国战争期间,作家作为《红星报》军事记者活
跃在前线,搜集了大量创作素村。1942 年中篇小说《人民不朽》为作家赢得
了赞誉。战后,经过长期的酝酿、创作,一部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的
长篇小说《为正义事业而战》于1952 年问世,引起巨大反响和评论界的热烈
争论。三四十年代,作家还写有短篇小说集《幸福》(1935)、《四天》(1936)、
《短篇小说集》(1937)、《生活》(1943),中篇小说《厨娘》(1937),
特写集《斯大林格勒》(1943),剧作《如果相信毕达哥拉斯派》(1946)。
五十年代,苏联政治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使作家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变
化,决心重新审视和反思历史,1961 年凝聚着作家10 余年心血和思索的长
篇巨著《生存与命运》完稿,但被禁止出版,宜至1988 年才在苏联公开发表。
作品激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本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64
年作家患癌症去世,去世前的几年里,作家忍受着作品被禁的创痛和疾病的
析磨,依旧笔耕不辍,写有短篇小说《你们好》(1962—1963,1988 年发表)
中篇小说《一切都在流动》(1955—1963,1989 年发表)。

肉容概要举世震惊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正在进行,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
们面临最艰难的日子。城里进行着艰苦的巷战,但主动权仍掌握在德军手里,
红军的反冲击无法阻止德军缓慢的、但毫无疑义的推进。苏军被逼到一条沿
伏尔加河的狭长地段,但各部队仍然屹立在防御阵地上。别列兹金团防御阵
地上一座孤立的楼房处在德寇的包围之中,红军战士坚守在孤楼上吃烂土
豆、喝锅炉水打退了敌人几十次的进攻。由于通信联络中断,营级政治委员
克雷莫夫被派往小楼加强领导。当他爬过尸横遍地、炮弹呼啸的前沿阵地来
到小楼时,感到了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死的危险和生的欲望。领导这支在绝境
中坚守阵地的小分队的是格列科夫大尉。当他问格列科夫为谁而战时,对方
却不回答是为斯大林而战,而是说为自由而战。格列科夫的大逆不道,使克
雷莫夫震惊。深夜,克雷莫夫头部被流弹击中,撤出孤楼,送往师部医院。
几天后,他伤愈返队,立即告发了格列科夫。但他根本设想到,第二天夜晚
保卢斯将军下令德军两个步兵师向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发起进攻,在飞机坦
克的猛烈轰击下,孤楼里的战士无一生还。在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里,56 个
民族的人们面对法西斯主义的暴力和死亡仿佛人人都是平等的。在集中营的
棚屋里,一场关于善与恶的争论、一场关于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的争论,
使老布尔什维克莫斯托夫斯基对托尔斯泰主义者伊孔尼科夫厌恶不已。他竟
然认为善不在大自然中,不在传教士和先知们的布道中,不在伟大的社会学
家和人民领袖们的学说中,而在人性中,这是个别人对个别人的个人的良善,
它是本能的、盲目的、不表示一定意义的。人的历史不是一场善极力战胜恶
的大战。人的历史是一场强大的恶极力把人性的种子碾成齑粉的大战。但如
果今天人性没有在人身上被扼杀,那么恶已经不能取胜。但令他困惑和痛苦
的是,被视为“毫无意义的善的宣扬者”伊孔尼科夫老头因为拒绝参加死亡
营和毒气室的建筑工程被当众处死。而认为伊孔尼科大的死毫无价值的旅级


政委奥西波夫却因为怀疑叶尔绍夫少校是地下抵抗组织的不可靠分子,借法
西斯分子之手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在法西斯的刺刀下,囚徒们在泥淖中修起
了死亡营。火车从东方运来了一车车的犹太人和战俘。他们提着包袱,操着
各种语言,排着长队向“澡堂”走去。人们不断涌进来,这是人们不由自主
的运动,是低级主物非本性的运动。它没有思维和目的,不表现出生命的意
志。沉重的铁门关上了,顶墙的通气孔开始咝咝作响,感到一股淡淡的甜丝
丝的气味。人们喘着气,但他们呼吸的空气并不能延续生命,而是把生命往
死神那里驱赶。生命即自由,因此死亡便是自由的逐渐消亡。核物理学家斯
恃拉姆随研究所疏散至喀山后,研究工作没有什么进展。晚上他不喜欢呆在
家里,而喜欢上熟人和同事家里聊天。他们聊的经常是战前谁都噤若寒蝉的
话题,并且激烈争论。争论过后,斯特拉姆又感到后伯,他记起妻子柳德米
拉对他说过的话,要他不要乱说,不要毁了自己、妻子和孩子。但自由的交
谈,突然使他的思想变得活跃起来。过去,当他的理论和实验数据不相符合
时,他总是尽力修补他的理论,以符合实验数据,这使他陷入了死胡同。原
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简单逻辑是不完整的。理论是自由产生的,好似独
自产主于思维的自由闪烁之中,而这种仿佛甩开实验的思维闪烁,能够解释
一切丰富的新老实验数据。斯特拉姆闭门谢客,几星期醉心于自己的核理论
研究之中,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令他惊奇的是,几十年的苦心研究,竟然
是在痛苦之中,是在进行过危险的、大胆的、尖锐的、同工作毫无关系之后,
突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当后方的人们看到满载坦克大炮的军用列车向前线
运动时,他们似乎已经感到令人欣慰的战争结局即将临近。诺维科夫军长和
格特马诺夫政委率领的坦克军也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开进。在古比雪夫,诺维
科夫上校会见了他思念已久的情人叶尼娅。短暂的相会使叶尼娅感到幸福,
但也给她带来痛苦,”她不知如何在原先的丈夫克雷莫夫和诺维科夫之间进
行选择;她恨克雷莫夫,当俄罗斯和乌克兰农村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在饥荒
的痛苦中倒下时,他说,不该伶悯富农分子。但在内心深处,她也知道克雷
莫夫并非残酷无情的人。诺维科夫回到列车上,格特马诺夫政委找他谈话,
指出苏联人民和斯大林同志对他高度信任,而他却把自己的个人生活同叶尼
证这样政治面目不清的人联系在一起。叶尼娅的哥哥米佳是在1937 年失踪
的,她的姐姐原来的丈夫阿巴尔丘克还关在劳改营里,她的丈夫克雷莫夫不
知什么原因才奇迹般得以幸免于难的。他感到痛苦,战争把他推上了高级领
导岗位,可是,原来他并没有成为一个主人。他依然听命于那股他经常感觉
得到、但又无法搞清的势力。但是他深信,战争将表明,俄罗斯将归功干谁,
是象他这样的人,还是象格特马诺夫那样的人。斯特拉姆带着妻子和女儿在
寒冷多雪的日子里回到了莫斯科。斯特拉姆的科研成就没有给他带来荣誉,
却遭到非议和批判,有人认为他的工作受犹大教思想的影响,有人骂他是“无
赖和骗子”,同事们都开始回避他,他愈来愈频繁地感到恐怖,仿佛随时就
要把他逮捕。响起了电话铃声,铃声使他心惊肉跳,如今很少有谁给他挂电
话。话筒里传来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他心跳不已,这是斯大林的声音,斯
大林向他问好,祝他工作取得成功!很诀这一消息不胚而走,一切部发生了
变化,一切都翻了个儿,在斯特拉姆面前出现了另一种命运。西南方面军各
新的集团军正悄悄地在夜间往斯大体格勒战线运动,对保卢斯兵团的包围正
在形成。斯大林格勒依然坚持着,德军的冲锋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成就。
在损失惨重的斯大林格勒各团队里只剩下双位数的红军战士,敌人怎么也不


明白,这么些把残酷战斗的重担担在自己肩上的少数兵力竟会有如此巨大的
力量和生命力。他们更不会想到,正是这些无畏的战士用自己的年轻主命和
热血,为反攻赢得了时间,筑起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部署在斯大林格勒
西北的苏军头一次开始了进攻。1942 年11 月19 日清晨7 时30 分开始了持
续80 分钟的炮火准备。11 厅20 日凌晨,集结在卡尔梅克草原的部队也投入
了进攻。经过100 小时的激战,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休格勒方面
军实现了会台。1943 年2 月1 日夜间,人们看到斯大林格勒上空升起无数照
明弹,德军第6 集团军宣布投降。一座新的和平之城诞生了。它是时代的精
神,时代的意志。诺维科夫率领的坦克军行进在反攻的道路上。大雪复盖的
草原上到处是搜击毁的德军坦克、卡车和尸首。罗马尼业和德国的战俘在严
寒中瑟缩着往东缓缓地行进。此刻,他不知道,克雷莫夫正在卢布扬卡监狱
中受审,说他曾在斯大体格勒孤楼里怂恿格列科夫叛变,投向敌人一边,也
不知道,叶尼娅听到克雷莫夫被捕的消息,已经赶到莫斯科,天天往监狱跑,
希里见到克雷莫夫。他更不知道,当他的坦克军将首先解放乌克兰时,政委
格特马诺夫已经写信控告他延误战机。三周后他被解除了职务。农舍里,女
房客和负伤后从医院里请假来看望她的丈夫俏声细语几乎聊到夭明。一清
早,他们又默默地携手走进林子。庄凉爽的半昏暗中,雪地下躺着逝去的生
活,躺着强壮的和赢弱的、勇敢的和胆怯的、幸福的和不幸的人们。在无言
的静寂中,可以听得见对死者的衷号和生活的猛烈的喜悦。。

作品鉴赏这是一部75 万字的长篇巨著。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生存与
命运》的基本情节框架。作者以这场震撼世界的战役结构全书,让自己的笔
在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