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15诸葛亮传 >

第2节

15诸葛亮传-第2节

小说: 15诸葛亮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玄死后,刘表在岘山下为他立了衣冠冢,一面安抚诸葛亮一家,一面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诸葛亮当即回绝了他,使刘表大为恼火。 
  不寄刘表篱下,学业堂自然也就上不成了。大姐劝他投奔在江东为官的诸葛瑾,二姐愿意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但诸葛亮都没有同意。 
  到什么地方去呢?诸葛亮来请庞德公指路。庞德公认为刘表虽然不可依,但荆州这块地方尚可保持十年之内的安宁,倒是求学炼志者的一个难得的地方。 
  他指着襄阳城西二十来里处有一山隆然而起,说可在那里结草为庐,耕而学之,学而炼志。 
  诸葛亮于是在好友们的资助下,带领全家来到了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隆中定居,结草为庐,开山为田,开始了他躬耕陇亩、博览群书、游学访友的生活。 
  春风化雨,万物更新。转眼之间,麦浪翻滚,诸葛亮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他叫全家作好明日开镰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出来,诸葛亮兄弟二人已把麦子放倒了一大片。当火辣辣的太阳冒出来时,诸葛均已是满身大汗,禁不住道:“好热的天啊!二哥,还是歇会再割吧!” 
  诸葛亮边割边道:“小弟,你我还是一鼓作气,趁今日天气好割完了再歇吧!” 
  这时,一个老农夫挑着一担斗笠从躬耕的田边经过, 不由好奇地望着这两个年轻人,忍不住叫道:“喂——割麦的小哥,开镰也不看天气,今天哪能割麦!” 
  诸葛亮听老农夫这么一嚷,抬起头看了看天,然后不解地问道:“老伯,您老怎么啦,这天气不是很好吗? !” 
  老农一听,把这哥俩好生打量了一番,这才说:“今天就是不能割!” 
  兄弟俩相互看了看,问道:“为什么?” 
  老农夫拍了拍脑袋:“看样子你们是读书人。但是农家都知道今天不能割麦,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反正这是农家的规定。今天有雨,信不信由你。” 
  诸葛亮望望霞光万道的天空,说这位老伯可是想雨想迷了心窍,大白天说梦话。 
  老农夫听了很生气,干脆把斗笠担子一放,找个石头坐下来,冲着诸葛亮说:“好,就冲你这句话,老汉我今天就坐在这看你们的好戏,看是我老汉大白天说梦话,还是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诸葛亮哈哈地笑了起来,转身继续割麦。老农夫见状,反而坐不住了,走进躬耕田,动手帮他们将割倒的麦子捆起来。就在地里的麦子快割完时,山冲里起了风。老汉忙跑到诸葛亮身边,焦急地说道:“冲内有风,冲外狂风。小伙计,你别再跟我赌气了,眼看你一年的血汗就要白流!快跟我把捆好的麦子搬到高处去堆起来!”说罢,抱起捆好的麦子就往高处跑。 
  诸葛亮看着老农夫那紧张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这时风紧了,刹时,乌云滚滚而来,一道闪电划过,雷声四起,接着瓢泼大雨倾空而下。诸葛亮还没反应过来,大雨已把他淋了个透。不一会儿,山洪冲了下来,把他二人割倒而老农夫还没来得及捆绑的麦子冲了个一干二净。他目瞪口呆地站在田里,羞愧得无地自容。他想起了孔子关于“吾不如老农”、“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导。他省悟了,忙来到老农夫面前,长揖施礼道:“请老伯教我!” 
  老农夫叹口气道:“这只不过是我们这里传下来的千年农谚中的一句,‘早上放霞,等水浇茶’,是说一定有大雨。‘晚上放霞,干死蛤蟆’,就必定是百灵百验断定明天是好天气的方法。” 
  诸葛亮听罢惊异地说:“天哪,没想到农谚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老伯,弟子就拜您为师了!” 
  从此,诸葛亮便经常向这位老农夫求教学习,老农夫还把他带到懂得农谚更多的农夫那里学习。不久诸葛亮就记了一大本农谚,这又逐渐打开了他研究天文地理的通路。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诸葛亮日后在赤壁大战中,怎敢“草船借箭”,又怎能巧妙地瞒过周瑜,借来神奇的东风火烧战船,最后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呢?            
第三章 拜师游学     
  对于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的名著作《孙子兵法》, 诸葛亮已经潜心研究不知多少遍了。它言简意赅,汇集了一切军事战争的战略战术。自从好友徐庶徐元直给他送来曹操新注的《孙子兵法》后,诸葛亮认识到大千世界的确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 
  夜深了,诸葛亮手上拿着兵书苦思冥想。案上摆着几天前他和徐庶下的一盘棋,这是一个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将死的残局,他一有空就反复琢磨、分析。兵书迷住了诸葛亮,他可以倒背如流。之后他又开始推演阵法。 
  一天早晨,当他醒来时,九岁的小书童诸葛子青告诉他,黄老先生来过,翻看了他的手记,匆匆写了几个字就走了。诸葛亮忙到书案上一瞧:“欲求战阵通,速拜庞德公。”他连忙上了路,赶往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 
  他将自己批注的《孙子兵法》和绘制的阵图呈给庞德公看。 
  庞德公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对于兵法,一个人学精了就可以教成十个人;十个人学了就可以教成百人,百人教千人,千人教万人。这样的军队就一定比那百万之师的乌合之众强得多。盖天下古今之战,莫过如步战、骑战、车战、舟战、夜战、昼战、威战、骄战、赏战、罚战、实战、虚战、山战、地战、雨战、雪战、进战、退战、火战、水战、分战、合战、远战、近战、缓战、速战……不可胜数。能达纵横捭阖之妙,贵在一个‘变’字。然万变不离其宗,其妙全在‘计’、‘谋’二字。” 
  诸葛亮虚心地求问,他的求知精神终于使庞德公将自己花了半生时间研究兵法的成果——从八卦到八阵的推演——交给了诸葛亮,他希望诸葛亮能够据此推演出完善的八阵图本。他甚至没有将自己的成果传给亲生的儿子,这令诸葛亮万分感动,决心不负庞德公的巨大希望。 
  回到隆中,诸葛亮把自己关在了屋中。经过他日日夜夜的苦心研究,加上黄承彦的点化,八阵草图绘出来了。庞德公告诉他:“八阵通不通, 须拜司马公!” 
  司马徽,字德操,人称“水境先生”,隐居在襄阳西南百里外。诸葛亮来到了南漳水境山庄。司马老先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带领诸葛亮去游历名山大川,尤其是那些两军对垒、兵家鏖战、成败于刀枪剑戟之下的古今战场。 
  南漳游学使诸葛亮受益匪浅。特别是管仲那首创的、实行兵民合一的“作内政以寄军令” 的方针,使诸葛亮朦胧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完善八阵图的一条途径。 
  一日,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三老聚会,谈到了汝南灵山的酆公玖,此人曾预言,百年之内,必是兵家此起彼落的时代。他们打算请酆公玖助诸葛亮一臂之力。 
  诸葛亮一路风尘赶到了汝南灵山。酆公玖年事已高,正在闭目养神,对诸葛亮道:“老夫这里是道家清静之地,一向不收学生,你如愿在灵山打柴挑水度日,尚可温饱无忧,要求学问,还是到别处去吧,不要误了锦绣前程。”诸葛亮一下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这时酆公玖又说话了:“灵山虽小,倒也清静安定,不似尘世纷纷攘攘。打柴挑水虽说劳筋动骨,却可健身强体。考虑好了吗,卧龙先生?” 
  听到此言,诸葛亮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老先生说出“卧龙先生”四个字,份量可不轻啊!他为什么不接司马公的信,却要留自己打柴挑水呢?一定是想先观察自己。诸葛亮忙磕头道:“谢老前辈收留。” 
  自此,诸葛亮早起在灵山砍柴挑水、打扫山门,晚睡在小室中温故知新,日月交迭,半年过去了。酆公玖对诸葛亮从来不管不问,视而不见。 
  一天,诸葛亮打柴归来,见山门右边墙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火”字,他没有在意。待他挑水回来,山门左边墙上又出现了一个斗大的“水”字,这下引起了他的注意。从此,他每天对着“火”、“水” 二字出神,想把它们写在山门上的意思弄明白。这天,他正对着二字琢磨时,忽听到背后有人道:“这叫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不问,兵家之大忌也!” 
  诸葛亮猛地回转身来,见是酆公玖,忙拜倒在地说:“弟子才疏学浅,望恩师赐教!” 
  酆公玖哈哈大笑道:“老夫被你的诚意与恒心打动, 有意助你水、火二阵溶于八阵图中。起来吧,从今日起就不要再打柴、挑水了,咱们抓紧时间做学问。”说罢,双手扶起了诸葛亮。 
  酆公玖对诸葛亮说:“水与火,日常见之物,却不为人们所思。然水火无情,且不相容。你若把无情而又为人们视而不见的水与火融于八阵图中,水可淹七军,火可生炎烧万马千军。八阵添水、火即成绝阵,那便无敌于天下。” 
  酆公玖非常赏识诸葛亮,将自己一生所著《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大战奇观》等都赠与诸葛亮。 
  诸葛亮灵山得益师。不久,他便将水、火二阵发展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一生用火阵打了许多漂亮仗,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战船、火烧藤甲兵。难怪后人赞诸葛亮一生皆是火。 
  八月十五“花红宴”(花红——水果,襄阳特产),是庞德公用以聚集荆州名流、隐士、学者的一年一度的盛会。这天,宾客们从四面八方来到鹿门山,围坐在一起,一面品尝花红果和花红酒,一面切磋学问,交流信息。来此的皆是忧国忧民之士,大家平起平坐,不分长幼, 畅所欲言。在朋友们的推举下, 素来沉默寡言的诸葛亮开了先锋,他以《吾有孙武、吴起之法》为题,一口气从用兵之法讲到布阵之秘,从将才、将志、将器、将弊、将德讲到用将七戒;从择才用智讲到爱兵、励士、赏罚、恩威并重。他那精益求精、天衣无缝的百战奇略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绝论,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荆州名流们无不对诸葛亮肃然起敬。 
  在人们的一片喝彩声中,诸葛亮又乘兴以《吾有管仲、乐毅之才》为题,一口气阐明了自己能“出将入相”的雄才大略,计治国第一、朝纲第二、忠君第三、除奸第四、举贤第五、纳言第六、爱民第七、农桑第八、整军第九、平判第十、治乱第十一、赏罚第十二、尚刑第十三、抚疆第十四、商贾第十五、盐铁第十六、律己第十七……把治国安邦、为臣之道摆得条理分明,字句千金。人们兴奋地称他天下奇才,就连黄承彦老先生也惊赞他“古今绝伦,后生可畏”。 
  在一片赞誉声中,诸葛亮又兴致勃勃地张口一句“吾料天下三分”,把庞德公也给惊呆了,目光炯炯地问道:“老朽不才,愿闻其详。” 
  诸葛亮开门见山地侃侃说道:“有一分天下者,乱世之奸雄曹操。此人自陈留起兵以来,斩黄巾除豪强,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而纵横天下,继杀吕布二袁之后,又得冀州,平幽州,北方即定,一分天下已稳操在手。得天下另一分者,江东继父兄基业者孙权。此人外柔内刚,爱才用贤,屯田积粮,凭长江天险之固,虎踞龙盘六郡八十一州,占地利一分天下,而与曹操分庭抗礼。天下三分,二分已去,唯荆州、益州此一分天下,为谁所有尚且不明。此二州之主,一个无四方之志,一个昏庸无能,如有一大智大勇、爱才重贤、以国以民为重的仁德之主,乘曹操无暇南顾,孙权羽翼未丰,一举囊括荆益险阻之地,真易如反掌矣。那时,内修仁政于民,外结盟好孙权,和戎抚夷,聚兵积粮,待天下有变,即挥师北出南进,可叱咤风云于神州大地,扭转乱世之乾坤,重兴汉室而一统天下。惜乎,此一分天下,尚无明主!” 
  此一番济世回天之论,庞德公听得如痴如醉,喜得他离座而起, 连敬诸葛亮三杯花红酒, 当众赞他“语惊花红宴,论压当世人,真卧龙先生矣”。            
第四章 卧龙迎亲     
  卧龙先生的大名也给诸葛亮带来了不少麻烦,其中最让他头疼的是没完没了、以各种方式为各地大家闺秀前来联姻的人的纠缠,有的还拿着画像,一个个貌似天仙。诸葛亮已经烦透了,厉声道:“自古以来,帝贪色,倾国!士爱色,毁业!人恋色,败名!亮今生求才不求貌。” 
  自从诸葛玄把大侄儿诸葛瑾的夫人接到荆州照料诸葛亮、诸葛均两个小兄弟后,诸葛瑾夫人便一直担当着“长嫂似母”的重任。如今,诸葛亮都二十好几的人了,整天却只知道做学问、读圣贤书、吟诗作赋摇头晃脑,谈起兵法战阵没完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