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独家皇后 >

第312节

独家皇后-第312节

小说: 独家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前匿居安乐堂,日子虽清贫艰辛,但其实一直被娘亲和伴伴们保护得极好,根本不知外面风浪。及至后来出了安乐堂,也有娘亲的照拂,他对宫中凶险仍旧懵懂无知。

而现在,他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庇护。从今往后,所有的风雨都需要他独自面对。

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以往的生活,他不能回头,只能往前走。

他转过头,目光胶着在透着些微天光的槛窗上。

殿外风急云密,阴晦将雨。闷雷轰然涌动,炸响天际,如同蛰兽复苏的嘶吼。

他茕茕独坐,静默良久,又思及母亲弥留时的话,眼眸逐渐转深。

纪氏薨后,被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

纪氏没了,小皇子无人照拂。

成化帝的继后王氏因看到废后吴氏的前车之鉴,实在怕了,遂一直独善其身,对后宫诸事也不如何过问,尤其对万贵妃忍让有加,无论万贵妃如何逾矩僭越,她都不敢发作。如今谁不知小皇子是万贵妃的眼中钉,王氏自然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何况,若她养着,万一回头这小皇子又被害了,她便难辞其咎,这出力不讨好的事不能做。

连皇后都不敢养,其他妃子更不敢。

正在尴尬之际,周太后站了出来。

周太后是成化帝生母,英宗朝时是贵妃,成化帝登基后,尊为皇太后。周太后累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经历过丈夫被俘、儿子被废,见证了土木堡之变,也见证了英宗的夺门复辟。一路大起大落经下来,老太太早已久惯风浪,宠辱不惊。何况当初周太后还是周贵妃时,便已手段了得,又因是太子生母,素性要强,英宗也奈何不了她,深恐皇后钱氏被她挤兑死。

后来英宗驾崩,成化帝即位,周太后就此成为后宫里最大的赢家。成化帝本有意立万贞儿为后,周太后盛怒驳斥,成化帝没奈何,只得悻悻作罢——国朝以孝治天下,周太后是他亲娘,一个“孝”字扣下来,他什么念头也不敢有了。

周太后一直都不待见万贞儿,又因万贞儿的毒辣手段,更对她厌恶至极。而万贞儿可以仗着帝宠爬到王皇后头上,却不敢对周太后这个婆婆有半分不敬,周太后给她气受,她也只有受着的份儿。

周太后盼孙心切,可盼来一个死一个。如今好容易又盼来一个,知晓这个小孙儿的境况后,当下拍案,咬牙道:“你们都不养,我养!”

周太后很快遣人将小孙儿接到了自己的仁寿宫。她之前听闻孙儿被接出安乐堂时,曾见过这孩子一两回。初初觌面时,她便不禁愣了愣——这孩子生得实在太瘦弱,气色也差得很,全然不似他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样子。

如今再次见面,他仍旧孱羸,却变得异常寡言。周老太太深谙后宫纷争的酷烈,一时越加心疼自己这个小孙儿,瞧着这光景,鼻子倒是有点泛酸。她怕她掉起泪来惹出这孩子的伤心事,便忍了忍,冲他招手笑道:“来,到祖母这儿来。”

祐樘抬头注视着眼前人温和的眉眼,一时有些恍惚。他自进殿之后就一直沉默不语,眼下见祖母示意,踟蹰片时,安静地走了过去。

周太后将小孙儿搂进怀里时,只觉这孩子瘦得干柴似的,又兼想起小孙儿的苦命处,一时间酸楚难抑,抱着孙儿便饮泣不止。

一旁的宫人面面相觑,有些无措——太后自来性子刚强,极少落泪。

周太后哭了半晌,好容易止住,拉起孙儿时瞧见他眼圈也泛了红,当即拍了拍他的背,哽咽道:“樘儿日后就住在祖母这里,跟祖母做伴儿,好不好?”

他望着祖母,轻轻点了点头。

周太后抹了泪,慈蔼笑道:“叫祖母。”

祐樘顿了片刻,出声道:“祖母。”

“哎,乖,”周太后笑着应了一声,点了点他的鼻尖,“你总闷声不吭,祖母还以为你是个小哑巴呢。”

她看着小孙儿消瘦的脸,想着孙儿刚没了娘,这几日不知是何等难熬,便又抱着他肉天肉地安慰了半晌,最后拍了拍孙儿的背,微笑道:“樘儿莫怕,日后有祖母给你撑腰!”说着话又想起了万贞儿,当下冷哼一声,“那歹毒的妖妇休想害我孙儿!”

小皇子被皇太后接入仁寿宫的事很快便传入了万贵妃耳中。她暗恨太后多管闲事,但老太太身份摆着,她还真不敢造次。她找来素日交好的宸妃邵氏商量了一番,邵氏思量片晌,提议姑且试着笼络小皇子。

邵氏的理由其实也简单,既然一时除不掉,那就先哄着。左右不过一个六岁孩子,分不清什么是非曲直,万一笼拢住了,将来也好办事。

万贵妃深以为然,遂邀太子来她的安喜宫赴宴。

周太后知晓此事后,正要替孙儿挡回去,但转念想想,宫中明枪暗箭多不胜数,她不可能时时刻刻滴水不漏地护着孙儿,孙儿迟早要自己与那毒妇对上,这回倒也是个试手的机会,横竖万贞儿再蠢,也不可能在自己宫里头害死小皇子。

祐樘去安喜宫前,仍旧心有惴惴的周太后特特吩咐说不要吃万贞儿给的东西,祐樘点头应下。

万贵妃见小皇子大大方方如约而来,心下暗笑果真不过是个黄口小儿,不知深浅,好骗得紧。

她这番倒是备得十分精心,凉菜、热菜并主食、点心摆了一大桌。安喜宫这头的吃穿用度比之皇后那边都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吃食上更是精细,她又是上了心的,这一桌子摆下来,直令人看了目迷五色,馋涎欲滴。

小孩子多馋嘴,不信看了不动心。

万贵妃皮笑肉不笑地跟小皇子客套半晌,却渐渐发现他似乎根本没有动筷的意思。她不禁有些尴尬,开口催促小皇子用膳。

祐樘看了万贵妃一眼,道:“不必,已饱。”

万贵妃脸上的笑一僵,当下直想翻白眼,他这什么意思?

然而他终究年纪小,她实在不好计较,只能忍下。但又不肯就此放弃,于是又笑道:“来都来了,总该吃些,否则太后娘娘怕是以为我苛待了你。哥儿既不甚饿,那便喝些汤水。”言罢,挥手示意众人换席面。

等到浓香四溢的羹汤摆齐整了,万贵妃见他仍旧不动,深感掉面子,不禁假笑道:“哥儿怎不喝?莫非都不合胃口?”

祐樘对着满桌羹馔搭了一眼,不紧不慢道:“我怕有毒。”

万贵妃几乎要呕血,气得脸都绿了。

宫里规矩多又处处是虚以委蛇,哪怕是个几岁的孩子讲话都知道忌讳,她就没见过说话这么直接的人!

就算心里这么想,可也别说出来啊!

可她再气又能把他怎样呢?撇开皇太后那头不论,她这么大的人,难道跟一个六岁的孩子计较不成?况且谁不知这小皇子刚打安乐堂出来,如今由太后照拂着,而他之所以在安乐堂住了几年也是因她之故,她若硬挑他规矩上的错,一来是打自己脸,二来也落太后面子。老太太本就看她不顺眼,到时候若再借题发挥治她一治……

万贵妃顿觉头疼欲裂。

她这么些年横惯了,如今被一个小孩子说得没脸还不能发作,着实把她堵得不轻。但她心中也疑惑,这些话里话外的关节他到底懂不懂?他是真的天真无知,还是故意为之?

若是前者,那倒也好得很。但若是后者……

万贵妃正思至此,已辞别行至大殿门口的小皇子突然顿住了步子,略转头看了她一眼。

万贵妃在宫中浮沉几十年,自诩经过世面、阅尽人情,但却从未见过那样的眼神。且对方竟还是个不及她高的孩子。

她不由自主地后跌一步。

那眼神似警告也似宣战,但又似什么深意也没有,只不过寒潭掠影般的一瞥,等到再回神去追想时,只余道不尽的沉邃凛冽。

万贵妃忽然就慌起来。

原来他都知道了,什么都知道了,知道是谁将他害到这步田地,知道她如今不过是虚情假意充好人。

万贵妃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对一个孩子生出惧意,她稳了稳心神,面上渐现狠厉之色。

既然他什么都知晓了,那就万万留不得!

成化帝之前说秋凉后就立太子,但万贞儿近来却又哭又闹地逼着他改变心意,说什么立储是攸系社稷的大事,怎可轻率为之。

成化帝十分头疼。

立储固然是大事,但国朝自来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前头万贵妃生的皇长子和柏贤妃生的悼恭太子都没了,王皇后正位中宫十一年也不见有孕,想来是不会有嫡子降生了,那怎么算也是合该立祐樘的。

何况,他眼下只这一个儿子,也没得选啊!不立他立谁?

成化帝正被万贵妃缠得没法之际,宸妃邵氏有了身孕。成化帝惊喜非常,但这也并不能打乱立储的步伐。长幼有序,即便邵氏添个儿子,也不能越过祐樘去。

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是钦天监择定的吉日。是日,册立皇子祐樘为皇太子,并以礼成诏告天下。

成化十四年二月十五,皇太子出阁讲学。此之出阁即正式入学,出阁之后,除恶劣天气外,皇太子每日都必须要到文华殿上课,接受正统的皇家教育。负责教授课业的先生以万安、刘珝和刘吉为首,算上更番的,统共二十多位。

这批东宫讲官全都才当曹斗,学问皆是顶好的,然而多半却有才无德,且各有派系,与朝中诸臣外戚关系盘根错节。

祐樘每日按部就班听课、练字、温书,规行矩步,恭谦有礼,任谁都难挑出错来。他明面上不管先生们之间那些弯弯绕,只管安心修业进学,但实则已在暗暗观察先生们的德行做派,暗暗记下哪些人是将来可堪重任的謇正股肱。

怀恩原本瞧见这份讲官名单后有些担忧——这帮人学问好是好,但里头小人也多。太子年幼,怕是难辨是非,回头被带歪了可就糟了。

故而怀恩得了机会就悄悄往东宫那头跑,给太子提醒一二。但他渐渐发现这孩子年纪虽小,但实在是眼明心亮,孰是孰非其实早看了个通透。

早在安乐堂时,怀恩便瞧出这孩子天性聪慧,可那时的太子还是一块璞玉,没有这样的玲珑心思。不想这才三年过去,他便进益至此。

怀恩欣慰的同时,也不由感慨,怪道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磨难真是最好的雕玉利器。

不过,这三两年间,万贵妃不再揪着后妃们堕胎,邵宸妃接连添了两位小皇子,太子不再是万岁唯一的子嗣,又兼万贵妃一党成日里上蹿下跳在万岁跟前进太子的谗言,万岁显见着对太子是越发淡漠了,想来太子往后的日子会愈加艰难。

怀恩有心帮衬太子,但架不住小人太多,三人成虎,他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

但纵然如此,他也始终站在太子这边。从当初决定保护这个孩子开始,他就没想过退缩。这世上悲剧太多,他不想再增一桩。

和多数人不同,怀恩并非因家贫而入宫做内监。相反的,他出身缙绅仕宦之家,衣食优渥。怀恩姓戴,父亲戴希文官至太仆寺卿,堂兄戴纶时任兵部侍郎,伯父戴贤也做着河南知府,戴家可谓满门锦绣。

堂兄戴纶因学问好,被定为东宫讲官,教授当时还是太子的宣宗。原是颇有前途的差事,但戴纶性子耿直,因时常劝谏太子莫游猎荒废学业,而得罪了太子。后太子登基,以“谏猎杵旨”为由,将戴纶下狱,在亲自刑讯时,将其乱棍打死。

宣宗打死了戴纶仍旧不解气,又将戴贤和戴希文下狱抄家。戴家倒后,年幼的怀恩被阉割,入了宫,宣宗亲自赐名“怀恩”。

怀恩怀恩,怀什么恩呢?杀兄株连之恩,还是抄家阉割之恩?

然而跌至谷底的怀恩既未扭曲性情,也未一蹶不振。他默默学会宫中的生存之道,一点点往上爬。

四十年后成化帝登基,他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坐上了内臣衙门里的头把交椅。司礼监是十二监之首,非皇帝倚重之内臣不可入,而掌印太监更是司礼监的重中之重,权力既大又能时时得见天颜,实打实的御前红人,满宫里的内监做梦都想巴结的头号人物。

太监梁芳、韦兴等人是万贵妃爪牙,仗着万氏的势专权用事、目中无人,但见了怀恩就跟耗子见猫似的,平日眼睛长在脑袋顶上的也得鞠着腰恭恭敬敬喊怀恩一声“爷爷”。

祐樘从前只是觉得怀恩懂的东西很多,对他不呼伴伴而尊称一声戴先生,后来发现这位戴先生实在是个厉害的。

若不厉害,这样忠直的人,怎能在小人环绕的内官衙门里一路爬上来?如今又将一群上下蹦跶的小人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个中手段不容小觑、

怀恩还让他看到了什么叫外圆内方的处事之道。他父皇身边多是溜须拍马的传奉官,但怀恩这样的謇谔正臣却能在司礼监太监的位子上多年屹立不倒,着实令人称奇。怀恩因是在御前伺候,还常搭救他父皇要处治的直臣,使的法子也是随机而出,有时是对他父皇好言相劝,有时跪地上就哭,倒把他父皇弄懵了。

他看得很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