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归路 >

第11节

归路-第11节

小说: 归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晓左右都不放心,上飞机前和路炎晨通了电话。

快半个月没见,两人只通过两次电话,一次是她离开北京登上飞机前,一次是她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关机前的半分钟。归晓始终没敢问他和赵敏姗的婚约如何了,想着他要处理好了会告诉自己,也因为这件事梗着,和他说话总保持着若有似无的距离。

怕逾越那条道德线。可能因为深受其害过,她对破坏婚姻关系这个罪名看得非常重。

哪怕是被迫的,可婚约确实存在。

到北京是中午,飞机很争气,没晚点。

归晓取了行李随着天南海北的旅客走出登机口,四顾望着,路炎晨没找见,倒是先看到了许曜。那个男人胳膊上搭了件休闲西装,衬衫纽扣一丝不苟系到领口,连表都没有,倒是干干净净戴了个结婚戒指。归晓瞄了眼那戒指,普通的,没牌子。

“找个地方坐吧,我还在等人接我。”归晓走近。

许曜想替她接箱子,她没让。箱子小,完全可以自己拎。

因为许曜要赶飞机离开北京,两人就约了机场碰头,随便找个咖啡店坐下了。

背包扔到沙发上,她探手就拿了咖啡店的宣传牌,把店名给路炎晨发了过去,等把牌子放回原处,又担心他找不到这里:“你能给我描述一下从停车场到这里具体怎么走吗?我发给接我的人。”

许曜看神经病一样看归晓:“你约的是十岁小孩吗?”

归晓摇头:“他没来过这个航站楼,估计也没怎么坐过普通飞机。”

“你朋友恐飞?”

归晓又摇头。

许曜简略给她描述完,递了张便签纸到她眼前,上边写着账号、开户行和开户名。

归晓按照他叙述的路线给路炎晨发过去后,看了眼便签纸,收好。然后挺抱歉地和许曜解释:“我最近手里要留着一笔钱,不能都给你。你要借的只能先打三分之二,等下个月有个理财产品到期再补给你,来得及吗?”

“没问题,”对方颔首,没想到自己也有找归晓借钱的一天,“刚看你从出口出来,想起十几岁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没想到小姑娘顺利长大了,还混得不错。”

归晓知道许曜指得是什么,笑了:“你看没看过一个视频?有个挺成功的女华裔,在受访时说每个人都要努力赚一笔fuckUmoney,就能有资格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甩一句fuckyou,辞职不干。”

许曜头一偏,看到了走近店里的路炎晨,猜想这就是归晓等的人。

归晓坐得地方沙发背很高,看不到斜后方的人:“我倒是不想fuckworking,工作多好啊,再不如意也能让我吃饱饭。我就想拼命工作赚笔fucklifemoney,下半辈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用再对生活折腰。”

许曜微抬下颏,示意归晓:她身后有人。

归晓随之望去,在看到路炎晨的一瞬,目光软了不少,轻轻柔柔地说了句:“我还怕你找不到,想去接你呢。”

她往边上挪了挪,路炎晨落座。

许曜看归晓这小模样倒挺有趣,又去打量路炎晨。他刚见这位就能下定论,这是个当过兵的男人。前几天自己结婚时也有一桌宾客是家人的战友,精神气和他差不多,其中还有驻港部队和维和部队呆过的。而眼前这位与他们相比,气场更深更不可捉摸。幸好是小白脸类型,能将锐气降低不少。

念头到这里,已经被路炎晨凛然的目光打压下去了,这让他莫名想到那句很有名的雷锋语录: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他看看咖啡店墙壁上的钟,抄起搭在椅背上的外衣,站了起来:“你那想法是不错,就是姑娘家的别总fuck来fuck去的,不好听。我这儿急着走,你们慢聊啊。”

一口咖啡没喝就撤了。

归晓满腹心思都在刚来的男人身上,将服务员端上来的咖啡轻推到他面前:“喝吗?”

脱脂拿铁里的奶泡微晃荡着,一个小小的糖浆做的心也随着在打晃。

路炎晨摇头。

“原来你们不习惯喝咖啡。”她明白了。

路炎晨摇头:“我喝黑咖啡。”

归晓又立刻纠正了错误:“原来你们也会喝咖啡。”

路炎晨笑了声。从这三言两语就发现她对戍边子弟兵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误解,决定暂时不和她探讨这个问题。

路炎晨不说话,她也就拿着勺子默默搅着自己那杯咖啡。银色带着镂空雕花工艺的小勺子捏在两指间,在陶瓷杯里撞出轻响。

这半个月她没事就查资料,就想多了解路炎晨的过去,可别说具体的,就连新闻报道都寥寥无几。后来她又打电话去问那堆小学同学,各有说法,大意是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脱了那层皮还喜欢玩dota呢……可归晓觉得,应该每个地方的差异都很大,就像在云南边境的和驻港部队肯定不同,而他又是戍边反恐的,应该更不一样吧?

乱七八糟问了一堆也没有用的,比如生活习惯这种问题,简直就是空白中的空白。

桌下空间狭窄,他的板鞋就顶着她的皮鞋尖。

这种互相挨着、靠着的感觉,特让人踏实。思绪也飘了。

当初刚在一起时,她正面临中考,他也在准备高考。

路晨怕影响她,在学校里从不表现出两人有任何那方面的关系,私下里每隔一两天就会在晚上来看她。因为怕开车太醒目招人非议她,他都是骑着车去的。

从修车厂到她姑姑家,最快也要一小时十分钟,可也只能见她一个小时。

每次来,他都骑车带着自己避开家属区,从家属区骑车到军事区,经过学员兵住得一幢幢宿舍楼,再一路到底,在燕山山脉脚下的小门才停下来。

那个地方偏僻,还有几个土坟包,大半夜的阴森恐怖。她就偎在他怀里,和他聊天,还要随时被路过的巡逻兵望几眼。那时她脸皮薄,每次有巡逻兵经过都会用他肩膀挡着自己大半张脸,脸上又热又燥,害羞的要命。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路晨想和自己做什么亲昵的事,骑车带她离开大院就行,可他从没这么做过。

有些事等长大了,成熟了,再去深想就会懂,身边人究竟孰优孰劣,孰好孰坏。

两人也没多在机场耽搁,赶在三点前到了约定地点。

表弟媳是个特会来事的人,备好了礼,在上去的电梯里叮嘱他们:奉承话要说,苦情也要卖,当然搭腔过渡也必不可少,总之要为孩子转学创造最优良的环境,班主任这关是必须要过的。到老师家门外了,表弟伸手敲门。

没半分钟,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开了门,在看到众人刹那,原本礼貌微笑的脸僵住,有惊讶,也有不敢相信,不停回头:“妈、妈!有人找。姐夫,姐,快来,有客人。”

说完就不停客气对众人说不用换鞋,快进来。可那双眼睛闪闪烁烁的,像有千言万语,只盯着路炎晨。众人都察觉出不对,也不知不对在哪。

进了屋,众人落座。

两姐妹嘀嘀咕咕,笑着,妹妹还不停去推那个戴眼镜挺斯文的姐夫。秦小楠的班主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女老师,挺严肃的,看家人这么不懂礼貌倒很生气:“你们闹什么呢?”

“妈,我们是看到熟人了,”姐姐解释着,到沙发边上对路炎晨点头示意:“请问,你过去是特|警吗?”

“武|警。”路炎晨纠正。

有区别吗?那个姐姐愣了下,略过这个不重要的问题,接着就揪过来自己妹妹,讲起了他们在几年前国庆假期的那趟惊险的自助游。

那时,姐妹俩约了七八个同学去西北部旅游,碰上了火车站大批旅客滞留。

当时就是坐在沙发上的这位路队带人来和另外一批警察碰头,维持现场秩序。那晚有不少是等了十几个小时的逗留旅客,天南海北的人,鱼龙混杂,到后半夜也不知是谁先挑头闹了起来,混乱一触即发。就是他们这些人搭着人墙,让旅客一波波自觉排队过渡到安全区域。这些姑娘们起初都不太当回事,还都乐呵呵小声讨论着要不要趁着拥挤,撞上下指令的这个大帅哥身上,撞出一段浪漫情缘……

直到人群突然爆发大骚动——

“当时就是你,端着枪压在我肩上,把我们拨到你战友身后的,”妹妹望着他,“你还记得吗?我同学是直发,很长,到腰这里。我是卷发,棕色的长卷发。”

那可是小姑娘这辈子初次,估计也是唯一一次被迫接触真枪实弹,实在难忘,在现代社会被英雄救美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这句话问出去,大家都饶有兴致等着答案。

而当事人路炎晨就在七、八双眼睛注视下,波澜不兴地回答:“没印象了。”

第十四章晨晓照归路(4)

“你真没印象了?”

两个小时后,归晓在他车的副驾驶座上,还是没忍住问了。

“对那个时间点和任务有印象,对人没有,”路炎晨左臂抵在车窗玻璃上,撑着自己头,右手去打方向盘,“当时旅客两千多,记不住人脸。”

而且那阵子暴恐分子猖獗,他们这个中队是临时调过去的,时间紧任务急,又要避免大范围踩踏事故,又要排查不法分子趁机闹事。满耳都是尖叫和怒吼,恐惧和咒骂,眼前一张张脸都是惊恐的,每个人都拼命想挤出去挤到安全地方,每个人都怕被人推倒在人群下,又本能地去推搡周边一切,觅路逃生。

那种时候,他没闲心去留意人的五官有何不同,长发还是卷发……

归晓想想也挺有道理。

她转而去看窗外,仍旧是车海无涯。他们和表弟的两辆车本是先后开出小区,去归晓家附近的金宝街吃饭,却被戒严封路截断了。

表弟那里都到了,他们还和成百的车等在挂满彩灯的街衢。西单。

“我高中经常来这儿逛街,”归晓指路炎晨左侧,“一个是这里,一个是动物园旁边的服装批发市场。我有个表妹特别会砍价,每次都带着她能省好多钱。今天你见到那个表弟,小时候就是个跟屁虫,我们都不愿意带他逛街,就把他甩在家里,他还哭鼻子告状。”。

路炎晨手搭在车窗边,迎着冷风去打量外头密密层层的行人和各式各样的灯光,大厦的,路边的,还有那望不到底的店铺招牌灯光。

这就是他和兄弟们在边关誓死守卫的“安定繁荣”。

俗世气息浓郁,对路炎晨却是陌生的。

他少年时住在北京远郊,不太常进市区,后来考大学又是在南京,大二入伍一走就是十几年。除了在归晓提出分手后返过京,就真的再没回来。所以路炎晨对这个户籍所在地的知名商业景点的熟悉度近乎为零。

为什么说是“近乎”?

因为昨晚他翻过地图,研究了从机场到那个班主任家,再去归晓家的路线。

很快,道路管制结束。

车海仍旧移动缓慢,导航里,单调温和的机械人声不时冒出来,提醒路况。车从西单大路口开到金宝街那个饭店的地下车库竟然又用了半小时。

归晓想给表弟拨电话,让他们可以开始上菜了。低头去翻号码时,她肩上的头发滑下来,抬手去捋,瞧见他在看自己。

“我给潘浩打个电话。”她说。

“晚五分钟再打。”

“……好。”

车内安静着,她想他应该有话说,等着,琢磨着,还以为会听到多长的一段话能让他准备这么久,结果到最后不过一句:“赵敏姗那件事,结束了。”

每个字,都跳跃着,在车里漾开来。

归晓微微地笑起来,心情忽然好到不行。

路炎晨看她低头也是微笑,偏头去看窗外也是微笑,就清楚她的开心。

别看这句话简单,过程却几多周折。

路妈心软,替赵敏姗跑了好几次修车厂劝路炎晨,都被路炎晨冷回去了;反而是路爸一听说儿子要还债,不用花自己的钱,身边又有镇上最有钱有势的秦枫夫妻俩在那斡旋,直接两手一拍,表态不管了;最后只有赵敏姗想不通路炎晨一个穷当兵的,光棍一个,却宁可还一百来万也不愿娶自己,死活跨不过心里那一道坎,不肯松口。

路炎晨对此态度坚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扯别的就没意思了。

这件事他也认为赵家没什么大错,最多是嫁女心切,又想着他一个刚退伍回来的人必然急着娶媳妇,以为是一桩美事。可他真不能娶,如果赵敏姗想拖就拖着,拖几年他倒无所谓,反正婚是不会结的。

这话倒真戳中了对方死穴。

拖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赵敏姗,路炎晨对她来说又不是爱到不行要嫁的一个人,越拖越浪费时间成本,也更惹人议论。

当晚,秦枫捎了赵敏姗的同意退婚的口信来,路炎晨立刻冲了个冷水澡,整晚没睡,连拆三辆车。大早上又开车带小孩出去兜风。

绕着镇上的一间间铺子,去找归晓过去最爱吃的刀削面馆子。

这么多年了,竟还在,就是换了个地方,店铺仍旧那么大。

小孩听说是归晓阿姨爱吃,也吃得高兴。

老板认出路炎晨,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