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姑娘 >

第26节

二姑娘-第26节

小说: 二姑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

那妇人愣了愣:“那年爷在我家住了一个月,便有了书北,爷虽不知,却也留下话来,说若有了孩儿,男孩就叫书北,女孩儿就叫凤娉,说转过年,便使人来接奴家,不想这转过年就是整整七年,奴家生下了书齐,本想寻来冀州,让孩子认祖归宗,奈何我爹病卧在床,直到年前,我爹去了,料理完我爹的丧事,这才寻了来,路上走了两个多月,才进了冀州府,打听着余府的门寻过来的,爷走的时候,只留下这么一句话,没有凭证。”

忠叔不禁为难了,这没凭证可怎么好,凤娣这时开口道:“你仔细想想,我爹可留了什么东西?”

那妇人忽的想起什么,把自己背上的包袱拿了下来,放在地上打开,从那几件旧衣裳里头摸出一个铜质的铃铛来,有些迟疑的递给忠叔:“这是爷的东西,临走忘在家里的,能算凭证吗。”

看见那铃铛,忠叔愣了愣,把铃铛接在手里仔细看了又看,眼泪唰就落了下来,转过身跟凤娣道:“公子想必知道,咱余家祖上就是个跑江湖的郎中,公子别瞧这铃铛平常,却是祖宗吃饭的家伙,后咱余家创下了庆福堂,虽说不用再指望这个吃饭,却是咱余家的根本,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举凡余家掌事儿的都有这么一个铃,是意在告诉余家的子孙,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余家根本,就算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有这个铃,与人瞧病,也不至于饿死,老爷这个铃,七年前去关外一趟回来就不见了,老奴还只当丢了,却不想是落在了这里,公子瞧,这铃最里头,刻着老爷的名讳呢,照着日子算,这孩子的确是咱余家的血脉。”

凤娣看了看那铃铛,果然最里面用极小的字刻着庆来,王氏仿佛冷静了下来,半天没言声,这时候却冷声道:“一个铃铛如何做的准,若她寻了工匠,要一百个也有,至于老爷的名讳,可着冀州府谁人不知,只若有心,略一扫听就能知道,刻在铃铛里也寻常,就凭这么一个铃铛,就说是余家的血脉,岂不是过于草率,这血脉香火可轻忽不得,若弄错了,你余忠能担待的起吗。”

这真是要刻意为难了,说白了,就是不想让这娘俩进余家的门,也是,这娘俩进了余家,等余书南一死,王氏这个光杆儿太太又算什么呢,故此,就算明知道这孩子是余家人,也得咬死了不认。

却这事可由不得她,凤娣目光闪了闪,走过来问那妇人:“你再想想,还有什么?或者我爹跟你说过什么话儿,你记得多少,就说多少,只要是实话,说什么都行,再有,我爹也不可能就一个人,身边儿就没跟个随从什么的?”

那妇人看着凤娣道:“爷身边儿跟着的伙计是余安。”

凤娣心里叹了口气,竟是余安,这可是死无对证了:“还有什么?你再底细想想。”

那妇人低下头很久,忽的抬起头来:“奴家想起来了,爷病在我家,写了张方子,让我爹去药铺抓药,却写了三张,交代我爹去三个药铺子里抓,回来合在一起熬的,后来我就问爷,明明是一个药方,做什么要分三回抓,爷说,那是余家的祖传秘方,绝不能给外人瞧去的,说,若是在冀州城也不用如此费事,只买了余家的逍遥散回来,吃上两天就能好,奴家就问逍遥散是什么,爷给奴家说了个汤歌儿,奴家倒是记下了。”

说着,低头摸了摸孩子的头:“书齐,娘教过你的那几句话,是什么,可记得吗?”

那孩子怯怯的看了他娘一眼,小声道:“小柴胡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说完了,抬头看向他娘:“娘,我背的对不对?”

那妇人擦了擦脸上泪,点点头:“齐儿真聪明,一个字都没背错。”话刚说完身子一晃,倒在地上。

那孩子扑到她娘身上,大哭了起来:“娘,娘……”

凤娣一愣,急忙去探妇人的鼻息,又拿过妇人的腕子摸了摸,松了口气道:“别怕,你娘只是晕过去了,你跟姐姐说,你们多久没吃饭了?”

那孩子脸色暗了暗:“我昨天早上吃了半块饼,我娘什么都没吃。”

凤娣摸了摸他的头:“麦冬冲碗温糖水过来,另外让灶房下两碗鸡丝面。”麦冬应一声出去,不一会儿端了碗进来,跟清儿两个给那妇人灌了下去,妇人睁开眼看着凤娣,低声道:“谢谢大公子。”

凤娣摇摇头:“以后就是一家人,不用如此客气。”

余家的秘方凤娣是瞧过的,尤其这个逍遥散,她记得分外清楚,虽说这个汤歌,有些过于简单,还要加减几味药,才是余家真正的逍遥散,到底主药是对的,这已经足以能证明,这个孩子就是她爹的儿子,根本不用再纠结其他,只这孩子是余家的血脉,对于余家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

凤娣站起来,看向王氏,王氏的一张脸白的再无一丝血色,扶着春桃的手,缓缓站起来:“我去瞧瞧南哥。”她的步履有些蹒跚,明明还不到四十,从后头看去,却仿佛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妪。

凤娣看了看那娘俩,跟忠叔道:“选个日子开祠堂吧,书齐也该认祖归宗……”

作者有话要说:声明一下,小柴胡汤很平常,只不过为了情节需要,写的神奇了一些,亲们别较真啊……

☆、第34章

好容易料理完这娘俩,凤娣刚想问问铺子里的事儿;牛黄跑进来道:“大公子;四通当的周东家来了;奴才想着这儿不方便;把周东家让到书房里待茶去了。”

凤娣一皱眉,心说;这周少卿倒是消息灵通,自己这儿刚进门才多会儿;他就来了;凤娣琢磨;他又想做什么。

牛黄瞧着公子的脸色,低声道:“大公子您看……”凤娣道:“我这儿刚进门;衣裳都没换;这么出去待客失礼数,你去跟周东家说,就说我正沐浴,不定要多半天呢,不如请他先回去,明儿我亲自登门拜访。”说着进了内院。

二姑娘的习惯,不止麦冬,举凡二姑娘院里伺候的人,如今没有不知道的,从外头回来第一件事便要沐浴更衣,不管多晚都一样,大冬天都天天如此,更何况如今都开了春。

凤娣前脚迈进余府大门,后头的热水就烧上了,等凤娣进了院子,厢房里早都预备好了,知道二姑娘洗澡不让人服侍,麦冬就立在外头,备着二姑娘有事儿吩咐。

凤娣跟着贾青走了十几天,路上虽有落脚之处,可人多眼杂,哪能洗澡,只能脏着,亏了天不热,没怎么出汗,这要是赶上三伏天,十几天不洗澡,那味儿还不得闻着风臭出十里地去啊。

凤娣脱了外头的袍子搭在一边儿,低头看了看凤嫣给她做的软甲,肩上垫了硬衬,蓄了一层棉絮,穿在里头,外头袍子一套,宽肩平胸,倒真像个男人,比裹胸强多了。

凤娣把软甲卸下来,脱了里头的中衣,就是水粉色肚兜,凤娣还挺喜欢这东西的,虽说比起现代的胸衣,功能性差多了,可穿在身上,说不出的性感,只可惜她现在的身材距离性感有点儿远。

她的肚兜大多是出自麦冬跟凤嫣之手,或许也有二姑娘这位本主做的,她也分不清,但她不会做就是了,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她实在做不来。

有时候想想,得亏穿到了余家,能让她有点儿事干,要是真成了大家闺秀,成天让她绣花做鞋的,先不说露陷的问题,闷也能把她闷死,所以说,这人各有所长,没必要论长短。

凤娣先在旁边儿盆里把头发洗干净,挽在头顶,肚兜扯下来,放到一边儿,用木勺舀着热水洗干净身子,才坐进浴桶里,温水漫过身子,忍不住哼了几声,泡澡的感觉太幸福了,往水里又缩了缩,帕子放在额头上闭上眼。

正想假寐一会儿,忽听窗外的麦冬道:“公子,刚牛黄使婆子送了信来,四通当的周东家还在书房等着呢,说等公子沐浴后再出去也无妨。”

凤娣蓦的睁开眼,心说,简直是阴魂不散,你说好好的一个小王爷,不回京城花天酒地,过他的快活日子去,非在冀州府跟自己较什么劲儿呢。

凤娣仔细想了想,除了爽了他两回约,没得罪过他啊,两人说的话加在一起,都没超过十句,说交情没交情,就是个合伙人的关系,他投资,到时候年底分红,等着收银子就得了呗,三天两头找自己做什么,明明话不投机,还得硬找话题,想想都痛苦。

可真不能得罪,一个邱思道都差点把余家整的家破人亡,更别提周少卿了,估摸都不用自己出手,说句话,余家就完了,这就是权利,这就是皇族。

想这些也没用,赶紧出去把这位大爷伺候走了是真的,认命的起来,换了衣裳,到前头书房去了。

刚进书房院,牛黄就迎了出来,抹了把汗道:“公子您可来了,周东家一会儿问一句,一会儿问一句,奴才都不知道怎么答应了。”

凤娣往里头看了看道:“什么怎么答应,下回他问你什么就答应什么,照实说。”撂下话进去了。

牛黄挠了挠头,心说,照实说是行,可周东家那张冷脸,他瞅着都打颤儿,说起来也奇怪,冷大那张脸可也没笑模样,脸上还有个狰狞的刀疤,他也没像这样,却不知怎么,一见这位周东家,就打心眼里怵得慌,还是公子厉害,谁都不怕,还敢晾着周东家。

凤娣是不怕,她是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些顶着祖宗出来混的贵公子,真要有本事,别指望祖宗啊,自己出来试试,没了越王府小王爷的头衔,谁认识他是谁啊,横什么横,有什么可横的。

心里是这么想,面儿上却还得带着笑,进来一拱手:“劳周东家久候,失礼失礼。”

周少卿把手里的茶碗放在桌上,抬头瞟了她一眼,不禁皱了皱眉,这才几天,都黑了一色,黑了也瘦了,小脸越发成了巴掌大,一身月白的锦缎袍子都有些逛荡,眼里的灵气倒是没见少,心眼子也越来越多,胆儿越来越大,脸上的笑也越来越假:“不想笑就别笑,这么虚头巴脑的,笑了还不如不笑。”

周少卿的话令凤娣脸色一僵,心说,这厮是吃错药了不成,场面上的应酬,不笑她还哭啊,嫌她笑的虚,找笑的实在去不得了,有心冲他几句,却听周少卿道:“怎么,恼了,我不过说了一句实话罢了,难道你想听假话。”

凤娣呵呵笑了两声:“周东家真实在,在下受教了,不知周东家今儿来是……”

周少卿看了半晌,淡淡的道:“没事就不能来了?”

“能来,怎么不能来呢,周东家屈尊登门,我余家蓬荜生辉。”

周少卿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少说这些没用的。”

凤娣又一次僵住,真想抽他两巴掌,心说,这厮就是找不痛快来了,这也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罢了,若是换到现代,这厮早被她打死了。

任凤娣再好的脾气,这会儿也不免有些生气,连着被打枪,她索性不说话了,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

她不说话,周少卿倒来劲儿了:“你那医馆什么时候开?”

凤娣有心不搭理他,可想想还是应了句:“怎么也得再过几个月,把庆福堂的事儿理顺了再说。”

周少卿道:“有没有想过把你家的庆福堂开到京城去?”

怎么没想过,那是凤娣的最终目的,凤娣给自己设计好的战略路线是,先稳住冀州府的根儿,再逐步往外发展,冀州府最近的是兖州,然后掉转头往南发展,她大略了解了一下大齐的风土人情,民生状况,冀州府不算很富庶的地儿,真正的富豪都在南边儿,无论是鱼米之乡的江南,还是天府之国,风情绮丽的川贵,都远比冀州府有搞头。

总之一句话,大钱在外头等着她去赚呢,待她把庆福堂开遍了大齐,最后以包围之势进京,余家的庆福堂就真成了整个大齐无人不知的字号,不过想是这么想,还得一点一点的来,凤娣觉得,做买卖除了有脑子有运气之外,还急不得,没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慢慢来,反正自己才十四岁,干二十年也才三十四,现代来说,也才正当年,撑死了算个大龄剩女,还是个钻石级别的。

凤娣深信,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有钱就有一切,除了亲情,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都能用银子来换,所以除了赚钱做生意,目前来说,凤娣什么都没想过,也不会去想,更不会猜测周少卿这么说的目的。

凤娣也不打算隐瞒周少卿,没必要,她点点头:“我是有意把庆福堂开到京城,不过不是现在,等医馆开起来,我准备先进兖州府。”

周少卿眯着眼看了她很久,有那么一瞬,他都忘了她是个女子,她跟他认识见过的所有女人都不一样,应该说,她根本不像个女人,就像慎之说的,她仿佛天生就该是个男人,她生就女儿身,却偏有一颗比男人还大还野的心。

周少卿道:“可还记得你在四通当说过的话?”

凤娣笑了:“自然记得,怎么,周东家是怕我食言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