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22年在位)他登基之事。11月,国王派使者请求新的印玺和敕封;1403
年他又派一个使团,要求取得医治其父疾病的药材。这两个要求都被批准,
它们标志着定期互派使节的开始,使节的交流有时一年两三次。朝鲜人进贡
土产品,如人参、漆器、豹和海豹皮;但在1429年之前,最重的负担是年贡
150两黄金和700两白银。作为回报,皇帝赐给朝鲜王及其使者丰厚的礼物
——丝绸、精美的衣服、药材、书籍和乐器;他还授予朝鲜王及其太子以荣
誉的称号。①
但是,明朝廷常常对朝鲜人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中国史料中只
② 见吴缉华:《论明代前期税粮重心之减税及影响》'572',载《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583',第83—85
页。关于郭资的报告和分析,见黄仁宇:《16 世纪明代的税收和政府财政》'254',第50 页。
① 见莫里斯·罗塞比:《明代中国和吐鲁番,1406—1517 年》'435',载《中亚评论》,16,3 (1972 年),
第206—222 页;罗塞比:《1368 年迄今的中国和内亚》'433',第23—31 页。
① 见罗塞比:《两名出使内亚的明朝使者》'438',载《通报》,62,3 (1976 年),第15—31 页。
… Page 170…
是一笔带过,但在朝鲜的记载中却有详细的论述。例如,永乐帝经常索取马
和牛以供军用,而朝鲜王便应命在1403年送去1000多匹马,1404年送去1
万头牛,1407年送去3000匹马,以及1410年送去另外一大批马,以支援对
蒙古的第一次征讨。还有特殊的要求。在1403、1406、1407和1411年,永
乐帝派他的高级宦官黄俨前往朝鲜索要铜佛像、佛骨(舍利)和印佛经的纸
①
张。最为声名狼藉的要求是要朝鲜的美女,以充实皇帝的后宫。1408年,
黄俨被派去为后宫选处女,朝鲜王勉勉强强地照办了。送往北京的300名处
女当中有五个人中选,其中的一个即权美人(死于1410年)。她成了永乐帝
所宠爱的妃子,她的家属得到丰厚的礼物和很高的荣誉。1409年再次向朝鲜
索要处女。朝鲜人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忍受一定的耻辱去满足这些持续的
要求;但是朝鲜王为了他认为的迫切的政治原因,不得不答应明朝皇帝的要
求。①
日本
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在1380年已经中断,因为洪武帝怀疑日本人与他的失
宠的大臣胡惟庸相勾结,企图篡夺皇位。关系在1399年首先被足利将军三世
义满(1358—1408年)恢复,他刚在西日本建立起他的权威。这位挥霍的将
军对中国文化的爱慕是由他周围的禅宗僧人培养起来的,他急于恢复与中国
的外交关系,这部分地是为了从有厚利可图的对华贸易中获益。1399年,他
派一个使团带了一封颂扬的信件和贡品到建文帝的朝廷;使团受到良好的接
待。义满的第二个使团在1403年晚期抵达南京,在随带的信中,将军自称“臣
日本王”,此事在日本史上是一件非同寻常和有争议的事件。这是来朝新帝
的第一个外国使团。①
永乐帝敏锐地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他高兴的
是,日本的将军表现出承认他的宗主权的姿态,并且已同意控制相互间的贸
易和在结束日本在中国沿海的海盗行为方面进行合作。1403年9月,朝廷向
日本商人重开宁波、泉州和广州的市舶司,并派大臣赵居任(死于1409年)
去日本缔结商业协定。该协定规定,在建立了称之为勘合制的公认的和有节
制的贸易形式后,将军的代表获准在宁波贸易,同时要递交与市舶司的中国
官员所持的勘合相合的特定的勘合。贸易使团不得超过两艘船和200人,不
得携带武器,应每十年派出一次,不过最后一条规定在以后繁忙而正规的贸
易中被忽视了。
在1404至1410年期间,中国和日本经常互派贸易和外交使团。这种真
诚的关系因义满的善意而得到促进;他履行了逮捕日本海盗并把他们送往明
朝廷的诺言。当义满于1408年去世时,明帝告诫他的继承者义持继续镇压海
盗。但在1411年,义持拒绝接待中国的使团,并在以后六年中中断与明朝廷
的关系。新将军摆脱了他父亲周围的禅宗僧人,采取了一种孤立主义的政策。
① 见J。弗莱彻:《中国和中亚》'165',第209—215 页。
① 关于陈诚的出使,见罗塞比:《两名出使内亚的明朝使者》'438',第17—25 页。陈的两个行纪名为《西
域行程记》'52'和 《西域番国志》'51',都写于15 世纪早期;载曹溶辑: 《学海类编》,1831 年;《四部
丛刊三编》,33,影印本,台北,1975 年。后一个行纪已被罗塞比译成英文:《陈诚的英译
文》'437',载《明史研究》,17 (1983 年秋季号),第49—59 页。
① 关于沙合鲁的宫廷史学家所写的波斯文记载,见 K。M。梅特拉译:《一个出使中国的使团的记录摘录》'367'
(纽约,1934 年;1970 年再版)。
… Page 171…
1417年11月,在中国沿海抓获了一些日本海盗以后,中国皇帝又试图与义
持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将军宣称,日本诸神禁止与外国来往,他的父亲已
经被他的顾问引入歧途。这样,官方的大门再次对中国关闭,不过私人的贸
易通过日本南部的诸港口仍在继续进行。
东南亚
在永乐年间,明朝在东南亚的影响达到了最高峰;这个区域是皇帝主要
关注之处。郑和的探险性远航把最重要的东南亚诸国划入了明朝政治势力范
围之内。进行这些远航是为了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明帝国的影响,加强其南部
边境的安全,和通过阻止私人控制航海活动以垄断海外贸易。外国响应这些
主动行动,这不但因为它们担心拒绝会遭到军事报复,而且因为它们看到了
与中国建立关系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②
1402至1424年期间,明朝廷派了62个使团至东南亚各国,并接待了95
个回访的使团;这不算派至安南和从安南派来的使团,因为安南在 1406至
1427年期间是在明朝的统治之下。这些使团建立了与大部分重要国家——从
①
菲律宾至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岸——的联系。皇帝派使者携带宣布他登
基的诏书至东南亚各国去建立关系;当这些国家作出反应时,他就经常派使
团向它们的统治者赠送礼品,礼品包括历法、丝缎织品、瓷器和铜钱。皇帝
还为两个东南亚国家撰写铭文并赋诗,一次是在1405年为马六甲王写的,一
次是在1408年为浡泥王写的。这些文字都刻在石碑上,以证明皇帝在这些国
①
家的影响及与其统治者的特殊关系。 外国统治者则回派正规的纳贡使团来
华,并随带诸如贵金属、香料、异国动物等土产;支付这些物品的代价都很
高。②
可以从占城、暹罗、马六甲、爪洼和浡泥的事例中看到比较重要和持久
的各种关系的不同类型。在这个时期,中国公开宣称与占城有一种特殊的关
系,因为它们在安南互有牵连。但在1414年以后,当中国人拒绝归还安南夺
取的占城领土时,关系转向紧张。占城人经常攻击派往他们国家的外交使团
和骚扰在安南的中国人,可是一直没有脱离正规的纳贡制度。暹罗是东南亚
半岛最强大的国家和中国的最老的朝贡国之一。中国的兴趣在于限制暹罗去
侵犯马六甲,而暹罗的朝廷则注意到中国的压力,因为它几乎每年派纳贡使
团到中国而从中得益。
马六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位于香料贸易路线上。永乐帝在 1403年
10月派一个使团到那里去建立关系,并授予它特殊的地位。有三个马六甲王
率领他们的国家代表团到中国,使永乐帝大为高兴。在与爪洼的关系方面,
永乐帝设法阻止它向马六甲内部扩张,和保持南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贸易畅
通。可是中国不可避免地介入了东爪洼王与西爪洼王之间的战争。在 1408
② 关于这些朝贡使团的一份名单,见罗塞比:《明代中国和吐鲁番》'435',第221—222 页,和罗塞比:《两
名出使内亚的明朝使者》'438',附录,第29—34 页。
① 可扼要参阅黎吉生:《西藏简史》'429' (纽约,1962 年),第33—41 页;约瑟夫·科尔马斯:《西藏
和中华帝国:1912 年满族王朝灭亡前中藏关系概述》'289' (堪培拉,1967 年),第18—30 页;石泰安《西
藏的文明》'478' (斯坦福,1972 年),第77—79 页。
① 关于这类接触的中国官方记载,见罗香林编:《明清实录中之西藏史料》'356' (香港,1981 年),第5 — 8、
19—22、23—43 页。
② 见哈立麻传,载《明人传记辞典》'191',第481—482 页。
… Page 172…
至1409年郑和第二次远航期间,当他手下的170人登上了他的对手西爪王声
称拥有的海岸时,他们被后者所杀,从而迫使郑和进行军事干涉。中国人接
受了赔偿和道歉,并恢复了外交关系,但中国人利用连续的几次航行,把爪
洼置于监视之下。浡泥在当时相对地说并不重要。但浡泥王是访问永乐朝廷
的第一个统治者,从而给了皇帝强烈的印象。它被给予比凭借它的国土面积
和力量应得的更大方的待遇。①
永乐帝在他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中表现出灵活性;他愿意利用各种方式
去达到他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商业的目的。外国的反应取决于以下的几种
情况:明朝外交主动行动的性质;它们与明朝的权力中心的距离;它们对安
全和贸易机会的关心。从1405至1421年的十多年中郑和巨大舰队的威严的
阵容,在整个这一区域中扩大了强大的中国的形象,并给贸易和外交带来了
持久的影响。但事实也很清楚,随着1413年以后中国在这一区域的外交活动
的放松,当朝廷的力量专注于北方的事务时,这些国家能够在纳贡制度建立
的规定的宗主…属国关系中便宜行事。
永乐帝的遗产
1424年8月12日,皇帝当他最后一次征讨蒙古返回时,在多伦以外的
榆木川去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确切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只是简单地说他
病故。私人的和外国的记载说皇帝在他晚年时已经得过几次中风,并死于此
症。一个学者提出,皇帝自1417年以来已部分瘫痪,他偶尔不能临朝,有时
长达一个多月。他瘫痪的性质不详,但要减轻病症,皇帝习惯性地服用麝香
或樟脑制成的刺激性药剂,以及他的几个随从处方的道教的丹药。这种丹药
能暂时地减轻他的瘫痪程度,但证明对身体有害,并会上瘾;它会导致间竭
性地大发脾气。①
当皇帝惩处几名劝阻他征讨蒙古和迁都北京的官员时,他可能已在受这
种丹药的影响。丹药的作用是积累性的;皇帝可能中化学毒性已有好几年了,
因为丹药还含砷、铅和其他金属。因此,当他筋疲力尽地穿过严酷的蒙古平
原而又得了一次中风时,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所以他的死亡是意料之中
的事。
皇帝的尸体立刻装进灵柩运回北京,准备安葬。他的长子朱高炽随后登
基成为洪熙帝。尊奉永乐帝的谥号为文皇帝,庙号太宗。他的陵墓称长陵,
②
建造得极为豪华宏伟,以证明他的丰功伟绩。1538年10月,嘉靖帝把永乐
① 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1308—1309 页宗喀巴的传记。
① 这个题目的权威著作是司律思的《(明代的中蒙关系,Ⅰ)洪武时代(1368—1398 年)在中国的蒙古人》
'457' (布鲁塞尔,1959 年);《(明代的中蒙关系,Ⅱ)朝贡制度和外交使节,1400—1600 年》'458' (布
鲁塞尔,1967 年);《(明代的中蒙关系,Ⅲ)贸易关系:马市,1400—1600 年》'459' (布鲁塞尔,197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