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7节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7节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舰队的主力拥有漆红色的三层甲板的大战船,上有掩护弓箭手的包铁塔 
楼,它们的船尾高得可以爬上任何城墙。有一件材料说,每一只这种战船可 

… Page 60…

  载二、三千人。它们还附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船只。陈友谅的个人行动作风 
  是一贯强调他在主力部队中的个人领导形象;他现在孤注一掷地创建了这样 
  一支大舰队,使之足以在任何情况下克敌制胜,但是它的失败也意味着他无 
  可避免地要丧失他的根据地。 
       陈友谅把他的军队及其家属、马匹和供给全都放到了船上,在春汛时他 
  开始顺流而下。史料说他带有60万人马;大概此数之一半较为可信。汉军的 
  无敌舰队现在与明军主力相比,舰只又大得多,数量和人员又多得多。陈友 
  谅的计划是要求多次重现1360年太平之役的胜利;他将从船尾上突袭这些沿 
  江府城。1363年6月5日,汉军舰队出现在南昌水面上。如果南昌陷落,陈 
  友谅就有理由希望江西的各地城防守将 (他们多数人原来是拥戴他的)会回 
  心转意,重新回到他的麾下。这种发展会重现1359年末的领土形势;从他在 
  湖广的措施来看,在他又进军反对明军之前,这一次他大概已经不遗余力地 
  调动了江西所有的军事潜力。 
       南昌面江的城墙在1362年经过改建,这使得他不可能从船上袭击来夺取 
  该城,从而打乱了陈友谅的时间表。他被迫封锁南昌,改用常规攻击方式。 
  明军的守军打退了所有汉军的攻击,显然给了攻击者以重创,而且用出击方 
  式给以进一步的打击。6月9日,汉军破坏了一段长300多英尺的城墙,但 
  邓俞的士兵用火力击退了他们,同时在被毁的那一段城墙之后又建了一段半 
  圆形工事。6月19日明军出击,打垮了陈友谅对新城门的一次进攻。6月24 
  日,对水门的攻击无功而罢。围城还在继续时,季节性的江湖低潮时期即将 
  到来,战略主动权正在从陈友谅手中滑走。可是,损耗和饥饿削弱了南昌的 
  守军。即令他在1363年不再做任何努力,下一年南昌的收复也会使陈友谅在 
  极其有利的条件下重开战端。 
       7月24日,明军的南昌将领们答应在以后某个未具体约定的日期投降, 
  因而获得休战的机会。他们同时又派遣了信使偷偷溜出汉军封锁线前往南 
  京。8月4日信使到达南京之事是史料中的第一个暗示,表明朱元璋甚至意 
  识到了江西的局势,虽然南昌已被围达两个月之久,而通信的阻隔也应该说 
  已经给了朱元璋某些启示。和1360年大大地不相同,明军的情报在1363年 
  非常糟糕。到了1363年的6月至7月,朱元璋仍被两件事捆住了手脚:这就 
  是被围的庐州还拒不投降;再就是靠近吴军边界的浙江诸全要塞的明军同佥 
  谢再兴在6月8日叛变,此人跟吴军的秘密勾结已经真相大白。胡德济又一 
  次率军从广信长途跋涉到诸全;他围困了此地,但未能把它拿下来。到了8 
  月6日,他撤围而去,回到了广信。就在那一天,可能是由于原来就强烈反 
  对庐州之役的刘基的呼吁,朱元璋最后终于出面反对他的高级将领们。他命 
  令徐达和常遇春撤庐州之围,要他们把军队重新在南京集结,并派胡德济走 
  陆路从广信驰援南昌。 
       明军舰队把重新集合起来的主力军队在8月15日运离南京。如果根据一 
                                                                                 ① 
  条史料说它大约是“千船载十万人马”(的确,多数材料说是二十万), 
  那么,它的人员大致与1360年的明军主力相当。可以假定,自从1360年以 
  来,明军扩军的部分已经用于补充浙江的军队、南昌的戍军和加强南京的常 
  备守卫部队。在这里,明军的情报和计划又一次出了问题。陈友谅甚至在被 
  围之中兵员受到损失和他派部队进行江西中部战役以后,其兵员数量还大大 

① 德雷尔:《1363 年的鄱阳湖之战》'147',第217 页,以及第6 章注30。 

… Page 61…

超过明方远征军。此外,明军也不能和汉军的巨大战舰相抗衡:后者的高度 
虽然是为了攻城来设计的,在接近和攀登敌船的战斗时拥有巨大的优势。水 
位至少在下降,明军的水军领袖们相信这对他们有利。即令如此,他们还是 
要同时在两线作战,而且由于要驶向上游去打一支占优势的敌人(和1361 
年相比截然相反),明军已在进行一场殊死的赌博。 
    8月24日,舰队开到了湖口。明军在长江北岸与鄱阳湖口相对的泾江口 
建筑了防御阵地,又在鄱阳湖湖面至长江上的湖口的狭窄水道上的南湖觜也 
建筑了防御阵地。他们希望这些阵地能阻止汉军船只离开鄱阳湖。如果说陈 
友谅已派任何巡逻船只到湖口的下游去,那么,它们未曾向他警告关于明军 
的到来,他现在已是在湖中陷入重围了。可是,明军此刻的主要目的是救援 
南昌,所以明军舰队不是仅仅株守在湖口,而是向南行驶,于28日进了湖内。 
同一天,陈友谅解除了南昌之围,让他的军队上了船,也北驶入湖。8月29 
日很晚的时候两支舰队相遇于康郎山。它们等到日出时开战。 
     经过四天的水上鏖战,明军给了敌人以重创,但没有能够摧毁汉军舰队, 
也没有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明军最后还是放弃了鄱阳湖。8月30日晨,朱元 
璋把自己的水军分成11队。重型舰只摆在中央,由徐达和常遇春及他本人统 
率,轻型舰只摆在两翼,由俞通海和廖永忠率领;后者是两位明军领导层中 
出身于巢湖的有经验的水军将领。明军阵线向前推进并发动攻击;俞通海的 
舰队占据了上风的一面,用石弩发射火药筒,摧毁二十多艘汉军舰只。可是 
在中央部分,高大的汉军舰船把明军阵线逼向后退。朱元璋的旗舰几次受攻 
击,徐达的舰只则严重受损。明军舰队退到一个浅水区域,使汉舰不能追击, 
因此能够脱离战斗,虽然有几只船已经搁浅。第一天的战果使明水军士兵都 
感到气馁。夜里,朱元璋命徐达把受损的战舰带回了南京。 
     次日晨,明军将领很不愿意与“屹立如山岳”的汉军战舰作战。朱元璋 
果断地处决了几个下属之后阵线有所推进,但明军舰队再一次被迫后退,而 
且损失了几个重要的人物。直到此时以前,明军不能打赢那种以舰只对舰只 
的仗。由于受到前一天俞通海用火炮攻击而取胜的鼓舞,又由于看到了汉军 
舰队的阵形非常密集,朱元璋命令常遇春准备一些小船只,故意用做火攻船 
只。常遇春准备了七只渔船,上面装满了一捆捆填充了火药的芦苇。当下午 
风势转变而从明方吹向汉军的时候,这些由特别挑选的“敢死队”水手操纵 
的小船驶进密集的汉军舰队,放起火来。密集的汉军队形使它的巨舰能在近 
战和攀登船只之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效果,但是也使它们容易遭受火攻。纵火 
的结果,几百条汉军大小船只被毁,死亡士兵约60000人,相比之下,据说 
明军的损失为7000人。陈友谅的两个兄弟以及另外几名水军将领均被杀,这 
就证明了汉军损失的惨重。但是明军也损失不小;双方舰队在次日略作休息 
和修补。 
    9月2日早晨,战事又起。汉军舰队尽管遭受了损失而仍比对方强大, 
虽然它的相对优势已大为减小。这一次汉军的队形是散开的,足以防止对方 
再用火攻,但一股股明军小船却可以包围和摧毁孤立的汉军船只。忽然间有 
一支六条船的明军小舰队插入汉军阵线,绕过了它的一端,并重新与明军舰 
队汇合在一起。可是,这个突发性的行动显然不能招致任何决定性的结果, 
因此在中午前后,朱元璋迫于他的将领们的压力而下令脱离接触,退出湖面。 
主张撤退的俞通海说,湖中的浅水妨碍了明军船只的活动。跟强大的汉军打 
一场旷时持久的消耗战,不仅不大可能使明军有获胜的前景,甚至大有被打 

… Page 62…

  败的危险;很显然,明军不能指望再用火攻搞战术性的奇袭了。明军最初驶 
  入湖内的目的是解救南昌。但是到了现在朱元璋似乎已经听到,胡德济的军 
  队已经自广信从陆路解了南昌之围。这一发展使明军决定放弃战斗,改而采 
  用把汉军舰队困在湖内的战略。 
       9月2日夜,每只船尾上都挂起一只灯笼,明军舰只成单行纵队开向鄱 
  阳湖的湖口。汉军舰队在天亮以后跟踪而至。由于没有在湖面战斗中歼灭明 
  军,陈友谅因早先未能守住该湖湖口而现在落入了陷阱。汉军领袖们互相争 
  吵:到底是用船只夺取湖的出口处呢,还是改取陆路径趋武昌。陈友谅的左, 
  右两名金吾将军投向了朱元璋;后者送了一些侮辱人的信来刺激以性情暴烈 
  出名的陈友谅出战,但同时又静待陈友谅弹尽粮绝。甚至在这个时候,某些 
  明军将领们却变得紧张起来,想返回南京,但是常遇春这一次又竭力支持了 
  朱元璋的权威。明军舰队一直留在一起,没有再犯1362年事件的错误,那时 
  明军曾被迫在第11个时辰给陈友谅让开了一个口子。 
       陈友谅等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突围。他的舰队凭借南湖觜的地位很容易发 
  动攻击,10月30日便出现在湖口,然后沿江上驶,希望开抵武昌。朱元璋 
  早已在湖口上游摆下了舰只专等这样的机会到来,并且还准备了火攻船。当 
  这些火攻船放出漂泊时,汉军舰只马上向下游散开,明军船只紧追不舍。到 
  了下午很晚的时候,一簇簇互相咬住战斗的船只漂流到了泾江口,埋伏在这 
  里的明军又投入战斗。陈友谅在战斗的这个节骨眼上被杀;当他在一叶小舟 
  上穿行于船只中间时被箭射穿了眼睛。他的死讯迅速传遍战斗中的船只,明 
  军大奋,打击了汉军仅存的一点点士气。入夜,汉军舰队土崩瓦解。张定边 
  率领他的小舰队逃走,把陈友谅的幼子陈理也携带而去,在逃回武昌时让他 
  登了汉帝之位。次日晨,其余的汉军舰队——总数有5万人——就投降了。 
  10月8日,朱元璋率舰队和俘虏一起回到了南京。 
       明…汉之战的决战阶段就这样结束了,它本身是导致明王朝建立的一系列 
  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陈友谅之死和他的大部分舰队的被毁或被俘,使朱元 
  璋取得了他在1362年的挫折中未曾得到的完全的胜利。在此以前,明军一直 
  在与在事实上或潜力上占优势的汉军作战,同时还要对付东面吴军进攻的危 
  险。现在,由于陈友谅已被消灭,明军能够马上着手吞并江西,并最后拿下 
  湖南和湖北。明的人口因此扩大了两倍,长江地区在1360年的那种持久不决 
  的势均力敌的局面就被排除了。 
       从1364年起,明军控制下的人口数量使得它能征集到两倍于吴的军队, 
  所以明军就以并灭吴为下一个目标。明军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中国最强大的 
  地区性力量,它的军队可以在几条战线上作战,其结果甚至又加强了它的力 
  量。另外,鄱阳湖之战使朱元璋在他的政权内部也增加了权力。有些文人仍 
  不太心甘情愿地给他服务,士兵们仍然温情脉脉地看待韩林儿,但是,这两 
  种人现在都把朱元璋俨然当做未来的皇帝。1363年9月的企图是明军军官们 
  藐视朱元璋的意愿的最后一次;后来,他以他提高了的威望和他在被征服领 
  土上分配俘虏部队和分配指挥任务的权力,再加上其他因素,使他终于叫他 
  的将军们俯首听命了。到了1364年,明政权已经变成了元帝国明显的继承 
  者,当然,要确认这种继承权还得有几年仗要打。① 

① 德雷尔:《1363 年的鄱阳湖之战》'147',特别是第202、239—240 页。 

… Page 63…

              明军在全中国的胜利,1364—1368年 

     当明…汉之战的决定性阶段正要见分晓的时候,张士诚仍然是明军的死 
敌,但是在明军主力部队在别处作战之际,他却没有充分利用一再出现的天 
赐良机。1362年和1363年吴的半心半意的攻势没有给对方造成重大的伤害。 
不清楚张士诚在什么时候才认识到明军在鄱阳湖的胜利的规模,但从他后来 
的行动中显然可知,他认为陈友谅的垮台是他和朱元璋摊牌的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