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3节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3节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它的暂时胜利转变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使之与元王朝分庭抗礼,但到最 
后,那些以重新设防的州城为基础而再建的地方上的控制并没有使元朝受 
益,它们反而为形形色色地区性政权提供了基础——这些地区性政权要么誓 
死与元朝为敌,要么只是对元朝名义上表示忠顺。 
     除了白莲教的叛乱本身以外,在14世纪50年代之初,另外有两种军事 
化形式在华南的骚乱中出现。一是与白莲教本无瓜葛的地方上的不满分子借 
此时机搞叛乱;一是地方上占统治地位的力量——包括汉族文人精英在内— 
—举办民兵组织来保卫家乡,反抗叛乱。实际上,这第二种军事化形式有发 
展成为主要的叛乱活动的倾向,因此它更促进了元帝国的四分五裂。 
     在叛乱分子取得初步胜利后,新组成的元军能够打败叛乱运动,并把它 
们的大多数平息下去。1353年,元军收复了杭州以及浙江和江西的一些次要 
府城。其他的元军收复了蕲水、武昌和汉阳,从而把徐寿辉和天完军的领导 
变成了湖北乡下的流窜队伍。华北平原原来的红巾军运动也受到挫折,最后 
他们丢了一切地盘,只剩下首府,即位于安徽西北端的毫州。 
     取得这些战果的新元军主要是由汉人组成,但召募者和带兵官最初主要 
是久住中国农村中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还有他们的汉族合作者。汉族文人精 
英分子认为自己必须支持王朝来反对红巾军等运动,但是,他们的支持是被 
动的和半心半意的。这些新的非正规军的带兵官们如果打了胜仗就有奖,如 
果打了败仗可以不受罚;这和王朝的正规军官大不相同,后者在吃了败仗之 
后就等待受处分。亲元军队中间的地方分裂倾向的危险已暂时有所抵销,因 
为此时脱脱自己成功地掌握了这支新军,其中许多部队是由他的亲属和亲信 
带领的。 
     脱脱本人率军对付主要的目标,即力图恢复大运河。1352年10月,他 

… Page 47…

  收复了徐州,彭大和赵均用都漏了网,南逃到濠州,在这里他们的活动终于 
  与起兵初期阶段的朱元璋会合在一起。脱脱花了1353年一整年时间来招兵买 
  马和重建他的军队,并恢复了他的日常政务活动。1354年末,他移师去攻打 
  张士诚;几个星期之后脱脱把张士诚围在高邮城内,想把他活活地饿死。王 
  朝的部队作好准备要给叛乱运动以致命的一击了。① 
       以维护秩序和治安为目的的自发的地方武装,已经成为对于红巾军叛乱 
  的爆发的广泛反应。在安徽中部的一个城市——濠州(凤阳),由于这里是 
  明代开国之君起作用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反应超出了地方性质。1352年春 
  天,郭子兴、孙德崖和其他三个人一起,在得到地方精英的支持下纠集了民 
  兵,并控制了城市。徐州的白莲教叛乱领袖彭大和赵均用为了逃避脱脱的攻 
  势 (而且又彼此不和)投奔而来,在元政府看来,他们的到来使得濠州更清 
  楚地同红巾军的总运动合流了。郭子兴依附彭大,他的其余四个同伴则奉赵 
  均用为领袖。许多城市被这种不稳定的军事联盟所统治,这在1368年以前是 
  屡见不鲜的事。 
       1352年4月15日,像第1章已叙述过的那样,朱元璋来到了濠州。朱 
  元璋召募了一支由24名童年伙伴组成的部队;后来这些人都成了明军的重要 
  带兵将领。到了1353年初,朱元璋把他的这支部队扩充到700人,他变成了 
  郭子兴最忠诚的部将。 
       朱元璋的早期生涯足以显示出那时全中国组建军队过程中较低一级的情 
  况;他只是因为没有多少亲属而显得与众不同。那时的军队在下层领导中靠 
  家属关系维系在一起,而在中、上层领导中则靠带兵官同他们的直属上司和 
  下级的忠诚与信任来维系团结。如果这种个人关系变得紧张或者破裂,那么, 
  下级就会带着队伍跑掉。因此,军事计划不得不处理自己队伍中和敌军中的 
  基本的政治关系,就像处理狭义上的军事问题一样。基层的军事指挥权逐渐 
  成为世袭的,而重要的军事头目们在别的大部队来投奔时就以提升自己的亲 
  属和原来的最信赖的伙伴来统一自己部队。 
       彭大和赵均用的对峙最后变成了濠州领导集团内部的公开战斗。郭子兴 
  被赵均用和孙德崖绑架,并被拘禁起来。当朱元璋返回城里时,他和郭子兴 
  的儿子们一起袭击了孙德崖的家,放出了郭子兴。结果是郭子兴更加倚靠朱 
  元璋了。元军在1352—1353年对该城封锁了几个月,这期间濠州的领袖们才 
  被迫暂时停止了他们的争吵。 
       在元军征讨叛军的大背景下,脱脱的反击取得了势头;到了1354年12 
  月高邮陷落在即。脱脱让该城困饿而不马上攻克它,因而使朝廷中的政敌趁 
  机以他延误军机之罪进行弹劾。1355年1月,一道诏旨送到了脱脱的总部。 
  他被免除一切职务,他的军队也拨归其他将领指挥。他的下属劝他搞叛乱, 
  但是脱脱还是服从了皇帝的命令。围困高邮的军队像脱脱的整个新征募的庞 
  大军队那样,马上四分五裂。 
       皇帝为什么要罢脱脱的官,我们只能加以猜测。从1328年以来,元朝的 
  政策靠丞相制定,而妥懽贴睦尔自登极以来似乎接受了这个事实。脱脱曾几 
  乎拥有皇帝所能给予的一切勋爵和荣衔。脱脱已权势迫人,随着镇压了叛乱, 
  他也会成为鸟尽弓藏的人物。可是,朝廷错就错在误认为,叛乱已经在事实 

① 达迪斯:《征服者和儒生:元朝末年中国政治变化的面面观》'134' (纽约,1973 年),特别是第05—105、 

119—122 页。 

… Page 48…

上被平息了。脱脱被罢官以后,元朝甚至不再能控制自己的军队,更不用说 
去控制余烬复燃的叛乱运动了。到了1355年年底,以自治性质的军事权力为 
基础的地区性割据变成了当时中国流行的形式。 
     1357年末张士诚向元政府的投诚(见第1章)及投诚的直接后果稳定了 
他本人的地位。他控制了苏州、杭州和长江以南其他六个人烟稠密的府城; 
他的权力已扩展到江北,甚至远到山东。根据1393年的人口调查,他原来的 
领土已注籍的约10300000人。他从元朝接受了很高的荣勋,并答应每年向京 
师运糟粮110000担。糟粮北运时是用方国珍的船队,直到1363年为止都是 
如此,因为张士诚这时跟元政府脱离了关系,而自号吴王。 (“吴”字在这 
里姑且用来指称他的政权;这个政权在1357年以后像一个富裕的地区政权那 
样行事。)张士德是张家已经拥有的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他死之后,张士诚 
在苏州生活得像一个快乐的王子,不再花大力气去争衡天下。毕竟那时很少 
有人相信中国会重新统一。他的另一个弟弟张士信成了吴军的统帅(浙江行 
省左丞相);另外三位将军——李伯升、吕珍和徐义则统领着主要的野战部 
队,被称为吴的“爪牙”。尽管张士诚如此不积极进取,吴国治下的人民却 
给了它以很大的军事潜力。吴在政治上也是强大的。张士诚之跟白莲教显然 
没有联系以及他之投降了元朝,再加上元王朝在它濒临灭亡阶段之大力提倡 
儒家,这就使得吴成为中国南方士绅阶层的优先选择。 
     由于帝国的大部分不是在公开的叛乱之下,就是在张士诚这样的地区性 
割据者——他们截留地方税收来养自己的兵——的控制之下,元大都只能依 
赖南方用船运来的漕粮。与在元代漕运体系运输最高的几年从南方运来的漕 
粮相比,这个数目是很小的,但由于14世纪50年代的政治的——因而引起 
财政的——分裂,这些粮食还是异常重要的。元朝廷对于漕运的依赖增加了 
方国珍地位的重要性。方国珍在1356年长久地控制了浙江沿海的三个府,这 
里在1393年拥有总人口250万。每一个府城都由他家里的弟侄所统治,而沿 
海的领土则为继续称霸海上的方国珍的舰队提供基地和新兵。元朝给方国珍 
的爵位最后升为衢国公和浙江行省左丞。可是,方国珍所以能长期在沿海和 
水师的势力范围内任职(1348—1368年),实际上是靠中国地方割据的均势 
与大运河的条件,并不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这在浙江士绅的眼睛中是很清楚 
的,他们看到他屡叛而屡次爵位高升,这显然是朝廷没有原则的证明。 
    脱脱的去职也使得长江中游的天完领导集团公开亮了相。到了这时,主 
要领袖是一个名叫倪文俊的人:他继续承认徐寿辉为傀儡皇帝。1355年,湖 
北许多地方从元军手下收复,汉阳成了天完政权的首都。到1357年,整个湖 
南和湖北都被天完所控制。就在那一年,一位名叫明玉珍的领袖率舰队经长 
江峡谷征服了四川。明玉珍名义上仍效忠徐寿辉,直到徐寿辉死于1360年时 
为止,但是事实上,这是独立的夏国的开始;这个国家统治四川,于 1371 
年被明王朝征服。天完领土的扩张使得以邹普胜为首的原来天完的一班人马 
不满意倪文俊把持一切的地位。为了确保他的地位的安全,倪文俊企图发动 
政变去抓徐寿辉。但是,倪文俊争权失败了,从汉阳逃走。他在黄州被他的 
一个信任的部下陈友谅所袭击和刺杀。 
     陈友谅出身于沔阳的渔家,是活着的五兄弟之一。他粗通文墨,参加叛 
乱以后曾隶倪文俊为簿掾;这是他的进身之阶,即当他取得倪文俊的信任之 
后能够升任部队的指挥官的阶梯。他作为指挥官是很勇敢的,但容易冲动, 
不受管束,而且很残暴。他现在接过了倪文俊所留下的军队,最后得到徐寿 

… Page 49…

  辉的承认,而以江西的九江做他的根据地。从1357年到1359年,陈友谅集 
  中攻打像处于明玉珍那样自治状态下的江西。与此同时,徐寿辉则在汉阳的 
  邹普胜的保护之下进行统治。 
       陈友谅在1358年攻取了安庆和南昌,其后江西北部和中部诸州府城池或 
  者被攻陷,或者承认他的统治。被派入侵福建的一支部队被陈友定所打败; 
  后者继续争取独霸福建。他想侵入浙江,也以失败告终。到了1359年年中, 
  陈友谅囊括了除江西极南端之外的所有地方,以及湖北东部和安徽的安庆地 
  区。朱元璋和陈友定的领士阻断了他东进之路,但如果向西面发展又可能在 
  天完“帝国”内部公开爆发内战。可是,像后来证明的那样,1360年直至1365 
  年的长江大冲突已在安庆埋下了种子。 
       安徽中部长江北岸的巢湖的渔村,也在叛乱的初期打过仗。他们的领袖 
  赵普胜 (人称双刀赵)在这些起事之前就已经是一个秘密会社的领袖,而且 
  他还认识彭莹玉 (见第1章)。可是,由于元帝国在开始瓦解,一个叫左君 
  弼的地方军事人物控制了庐州,压迫巢湖的渔民,并诱使他们迁居。有些人 
  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他们的船只使得朱元璋在 1355年渡过了长江。可 
  是,大多数人跟随赵普胜,并向上游航行去参加了陈友谅的部队和南方红巾 
  军的叛乱。夺取了安庆之后,陈友谅让赵普胜在这里指挥。后来在1358年晚 
  些时候,赵普胜夺取了安徽西南位于长江南岸的池州,企图由此纵横驰骋于 
  安徽南部。这和朱元璋的扩张计划发生了冲突,因此朱元璋派了他最善战的 
  将领徐达来攻打赵普胜。徐达于1359年重新占领了池州。 
       在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无人地带被这两个军人完全瓜分了:他们现在 
  拥有共同的边界。朱元璋现在仍然盯着下游;他最初对付张士诚取得了巨大 
  的胜利,以致他还希望征服长江三角洲这一整个人口稠密的地区。陈友谅也 
  眼睛望着下游,望着安徽。他想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他不再信任赵普胜了。 
  1359年9月,陈友谅鼓帆而下到了安庆,当双刀赵在他的旗舰上开会的时候, 
  陈友谅叫他手下的人杀害了他。巢湖的士兵们闷闷不乐地接受了他们首领被 
  害的事实,被合并到陈友谅的部队之中。 
       正当此时,由于天完的大部分领土被陈友谅所控制,其他复杂化的发展 
  就停了下来。南昌陷落之后,徐寿辉曾想迁都南昌。陈友谅设法搪塞他。陈 
  友谅和徐寿辉的动机不见于史料;有人猜想,陈友谅想保持他的行动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