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2节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2节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龙凤的年号,虽然这位可怜的人物已在他掌握之中,在南京的长江对岸的 
  滁州受他的保护。作为一个王国的首脑,尽管他要在名义上继续奉戴北方红 
  巾军运动,但他已建立了更充实的官署机构,对它们他可以任命他自己的相 
  国、平章政事、司署郎中,其职责俨然是一个中央政府的尚书和都指挥使。 
       官衔和官阶一切采用元朝行政的现行形式而以右为尚(右相国、参知政 
  事李善长品位高于左相国、大将军徐达),仿蒙古体制。朱元璋以更像帝王 
  的响亮声音向他新任命的官员们表态,告诫他们要反对官僚主义和行政制度 
  的松弛,因为他认为这就是元朝失败的原因。他这样说道:“礼法乃维系国 
                                                  ① 
  家之纪纲……今立国之初,当先正纪纲。” 因此,在这时朱元璋的心中很 
  显然是要建立一个国家,它无疑地比他此时刚建立的行省那样大小的吴王国 
  有更远大的要求和抱负。除此以外,历史学家早已指出,他自己王国的正式 
  成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以建立一种他与他的老战友及还在继续投奔他的文 
  武领袖们之间的新型的、失去了个人色彩的正常关系。他们现在都已各有明 
  确的岗位,各人有规定的职责、义务和特权。他们不再是他的私人友好了。 
  在完成一个更有组织而又迅速扩充起来的政府结构方面,这是很重要的一个 
  步骤。 
       朱元璋的吴王国最后包括下列一些地区的行省一级政府 (按元代的用语 
  即“行中书省”):江浙,1366年重新组建,取代了他从前的江南行中书省, 
  并并入了1358年在婺州设立的股肱郡;江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1362 
  年设;湖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1364年设,并入了长江中 
  游陈友谅的汉国;以及以庐州(今安徽合肥)为行政中心的江淮临时建置, 
  旨在支援1364年和1365年江淮之间的战斗,其结果是1366年5月收复了红 
  巾军的旧首都安丰。这样就使得朱元璋能够衣锦还乡,与剩下的远亲和故旧 
  邻居欢饮,并祭扫他家的祖墓。此后不久,又发动了铲除下游张士诚国家的 
  最后战役,随着将来如何治理全国的问题日益摆在面前,江淮的行省政府便 
  被放弃了。 
       1358年当朱元璋跟随前进的部队到达浙江北部时,朱元璋发现了著名的 
  儒生朱升,并通过正式手续征询他的意见。这位老学者因看到朱元璋胸有大 
  志,便给了他三句精练的劝告:“〔在南京周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①朱元璋看来是遵循了这些劝告的。他有条不紊地花了整整十年巩固他的根据 
  地地区,积累了确保最后胜利的手段,而且在改元称新王朝方面不慌不忙。 
  大约在1366—1367年之际阴历年的年终 (实际上是1367年1月),如上所 
  述,朱元璋的一位信得过的军事助手被派护送韩林儿到南京,在渡江时遇险, 
  舟覆而小明王溺死身亡。历史学家们多数假定这个事件是预谋的;它的后果 
  对朱元璋来说实乃天赐良机。 
       由于久已奄奄一息的宋王朝不复碍手碍脚,又由于各为其主的忠诚问题 
  已经解决,朱元璋现在可以宣布他自己的、新年始于1月31日的吴的历法了。 
  但是奇怪的是,他仍没有宣布建立新皇朝,而一直等到围困了张士诚的最后 
  堡垒苏州并于1367年10月1月把它攻破,然后宣布北伐抗元时才这样做。 

① 关于达迪斯对这些问题和朱元璋其他治国论的讨论,见他的《儒学和专制主义》'133',特别是第196 页 

以下。 
① 《明史》'41',第3929 页。 

… Page 43…

在1366年之前他没有着手按照一个皇都的面貌改建南京城,而且只是在1367 
年才宣布进行科举考试以起用官员和建立翰林院以使他内廷中的学者…顾问 
们的作用正规化。在首都,他在新皇城大门前的适当处所建设了太庙。为了 
表现帝王姿态,他还实行了以天象吉因为依据的大赦,还建造了国家的圜丘 
和方丘。由一个学者专家委员会所编订的第一部法典于1367年12月颁行, 
第二部新的历法——这一次叫大明历——也在1368年1月20日开始的年关 
时节公布。1月12日,经过三次礼仪上的谦让之后,他宣布已接受群臣的请 
求即位为新的明王朝皇帝。所有这些都是经过周密的准备而一步一步推行 
的,在推行中又充分考虑了传统的方式,使之合乎历史悠久的法统标准。 
    这位杰出的开国之君在14世纪40年代,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 
村,一跃而在1368年在南京登上大宝,他走的这条道路由于他自己的雄心壮 
志和力求飞黄腾达的意识,已被有力地强行改造,而使之具有符合那些传统 
形式的合理的外貌。他精通怎样取得帝王统治之术。作为此后的皇帝,他将 
使这种帝王之术适应他为之着了迷的帝王大业的需要。明王朝往后270年的 
统治的政治特点将详见下面各章,我们可以见到它们主要渊源于这位奇异而 
强有力的人物的个人性格特征。 

… Page 44…

                     第2章 明代的军事起源 

                                  引言 

     明王朝的建立是14世纪50年代反元农民叛乱的结果。叛乱本身是汉人 
长期不满蒙古人统治这一历史发展的最后阶段:这种不满在精英阶层方面表 
现为拒绝给政府服务,在人民群众方面表现为搞秘密的教派活动。叛乱的触 
发之机则是元政府没有能应付好14世纪40年代范围广泛的大饥荒。当这些 
问题发生的时候,令人不解的是元朝统治精英阶层却已经大大地适应了土著 
汉人的政治传统。 
     叛乱迎来了一个政治动荡不定的时期,其最终结果可能使中国分裂,而 
不是重新统一起来。叛乱在最初阶段只摧毁了元王朝的基础,而不能建立一 
个稳定的后继政权。那些临时纠集起来的民兵在摧毁了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 
原来叛乱运动的主力之后又荡平了主要的残余势力,但它们大部分在 1353 
年以后变成了地区性军人政权的核心。朱元璋这位未来的明王朝开国者,在 
1363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他利用他取得的胜利,征服了长江中、下游并逐 
步加强了他的控制,在1367年夺取苏州之后便完成了这个过程。后来,明军 
迅速地征服了中国本部的其他部分。四川于1371年归顺。1372年明军大败 
于蒙古人之手,从而标志着明军向长城以北迅速扩张的局面被遏制下来。1382 
年之征服西南标志着明朝加强军事活动的结束。 

… Page 45…

                       妥懽贴睦尔时代的叛乱 

     我们在第1章已经叙述了中央集权的元政府的垮台及随之而来的中国社 
会的军事化;叙述了地域化政治权力的分裂割据形势;还叙述了广泛出现的 
叛乱运动。在局势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元政府试图恢复它的权力和在全中国 
的社会中恢复秩序,因而使得它的政策特别具有军事性质,并且其政策取决 
于在大都(即今北京所在地)的政府中占支配地位的人物。 
     自1340年起,掌握元朝中央政府的丞相是蒙古族的蔑尔吉■氏的脱脱; 
他之能掌权是得力于元帝妥懽贴睦尔(1333—1370年在位)支持发动的一次 
政变。从文化上说,脱脱在儒家关于国家的概念同传统的蒙古价值的斗争中 
是支持儒家观念的。在那个时期儒家治国论的背景下,脱脱主张,国家应该 
雷厉风行地“利民富国”。作为丞相,他很想实现修复和延长大运河的计划, 
以期确保京师大都能得到长江三角洲剩余粮食的供应,其运输方式或者是从 
大运河运来,或者是从海路运来。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成功,并且随 
后又发生社会混乱和天灾,这就使得脱脱政权遭到那些对这个计划持另一种 
儒家反对观点的人的激烈批评。面对着这种反对意见,脱脱于1344年6月挂 
冠了。 
     1344年夏黄河开始改道:它冲决了山东西部和西北地区的堤防,最后在 
半岛的北部出现了一条入海的新河道。从前,黄河是与淮河汇合的。1344年 
改道之后,旱灾在河南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的淮河流域不断肆虐,而在受 
灾地区的北边又大水成灾,使大运河不能通航。 
     旱灾肆虐的地区就是人民反抗元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个地区在12世纪 
20年代曾被金兵蹂躏。一个世纪以后它经历了蒙古大军的征服,因此这里从 
13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当忽必烈汗最后完成征服中国时所采用的较温 
和的统治方式中得到的好处不多。在13世纪60年代忽必烈镇压李璮叛乱的 
时候,这里又受到了惨酷的兵祸。当汉人文化精英愤愤不平而吏胥和士兵又 
与蒙古人沆瀣一气的时候,农民群众要表示他们对蒙古统治的不满就只有用 
传统的当盗匪和搞秘密社会活动的方式了,这就是按异端宗教教义组织起 
来,而这时这种教义里面又掺杂了兴复宋朝的颠覆性的内容。 
     1344年脱脱的辞职是群众对于他的建设大运河计划的反抗所促成的,但 
是,其后的别儿怯不花所控制的保守政权却对于往后年代中的水旱之灾和饥 
馑并无肆应之方。在1348年,一个更直接的危机吸引了朝廷的注意。由于大 
运河已被弃置和不能使用,京师所仰赖的长江三角洲的粮食是靠海路运来。 
1329年的粮食运量曾达到330万担,1342年则下降到260万担,后来的几年 
甚至更少。蒙古人的水军战斗总是依靠被征服的和结成联盟的各族人民。1348 
年方国珍在浙江起事(见第1章)。方国珍用他的海盗船队阻截大部分漕运, 
打败了所有政府对他的讨伐队。别儿怯不花政府试图给他以影响,允许他名 
义上“投降”,给他以官衔,但方国珍仍然保留着对他的舰队、对他在舟山 
群岛上近海基地的控制以及阻截漕运的主动权。 
    对别儿怯不花的领导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批判以后,脱脱于1349年8 
月又掌了权,这一次又得到了皇帝妥懽贴睦尔的积极支持。政府对待方国珍 
的态度暂时还没有改变,虽然脱脱是利用这个问题把别儿怯不花弄下台去 
的。可是,脱脱的基本政策是绕过方国珍问题而重新恢复和完成大运河的改 

… Page 46…

建计划。时局现在不很顺当,因为淮河地区从1344年起就灾祸频仍,但是显 
然必须有所作为;而且甚至保守的反对派现在也赞成重建大运河了。 
     在1351年4月,脱脱最后认为自己够强大了,能够宣布他自己的更全面 
的计划来完成这个任务。自此以后直到12月,从淮河地区征调了2万名军队 
和15万名平民来筑堤和挖泥,工程的指导者是杰出的水利专家贾鲁。这一次 
他们的努力成功了:黄河新道被固定在山东半岛之北,充满淤泥的大运河段 
或者加以疏浚,或者绕道而过。批评脱脱的保守派人士指出,如果这么多农 
民集中起来施工,怕有出现民众叛乱之虞,特别在一个以反王朝骚乱的中心 
著称的地区更是如此。他们果然不幸而言中。叛乱军队趁机在淮河流域煽动 
起了大批附和的群众。他们以红巾为号,因而称为红巾军,或者也称香军, 
这名称是从他们的有佛教渊源的民间宗教礼仪中得来的。 
     在最初,元王朝的正规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它们的带兵官也被红 
巾军的规模和凶猛所震惊。即令是这样,如果他们能够保住州城,他们还是 
可能对付得了这场叛乱的。在这里,元朝一贯的政策是让城墙倾圮,对那些 
原来被攻破了的城墙缺口也不再修复,这就使他们吃尽了苦头。一时间叛军 
所向无敌,攻取了一个又一个城池。1352年,湖广地区的南方天完红巾军向 
西进军,攻取了武昌、汉阳及其上游的其他城市;另一支部队攻占了从九江 
开始的江西中部的大部分地方,只把省城龙兴(南昌)留在元军手里。刘福 
通的军队横行于河南南部。彭大和赵均用起事于江苏北部的沛,并夺取了徐 
州,从而截断了大运河的航路。到了1352年末,原来受白莲教地下活动影响 
的地区也有了叛乱,并且使中央政府失去了控制。虽然白莲教运动没有能够 
把它的暂时胜利转变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使之与元王朝分庭抗礼,但到最 
后,那些以重新设防的州城为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