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16节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16节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395…

  忍住没有称帝,而是称新顺王。 
        但他一心一意要推翻明朝,1643年夏末,他回到河南,准备进攻北京。 
                                                                             ② 
  首先,他必须对付总督孙传庭(1619年进士,死于1643年),他曾在1642 
  年在南阳打败过他。自那时以来,孙传庭在陕西建立起一支可观的军队。虽 
  然他怀疑实行进攻战术是否明智,但还是服从了京师来的命令,在秋末渡过 
  黄河进入河南。在这次对造反军作战的初期,孙传庭相当成功,使北京的军 
  事策划者很高兴。但后勤以及其他的问题,使他不能继续进攻,到11月初, 
  他开始全面撤退。李自成追赶他,通过潼关进入陕西,11月中旬,孙传庭在 
  一次勇敢的最后抵抗中被杀。1643年11月22日,李自成占领省城西安,并 
  在两个月内控制了该省的绝大部分。他现在的事是向北京进军了。 
        他这次进军像过去许多次那样,得到满族人的威胁的帮助。满族人迫使 
  明廷把人员和物资调往东北前线,而不能用来对付陕西和别的地方的造反 
  者。1641年9月,总督洪承畴(他是在1638—1639年冬从西北调来抵御满 
  族人入侵北直隶和山东的)企图援助在锦州附近被围的明将祖大寿,但在山 
  海关东北 100英里的地方落入皇太极设下的圈套。一切救援的企图都失败 
  了,在1642年的3月和4月,这两员明将先后投降。1642年4月8日锦州 
  陷落后,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御实际上崩溃了。 
                                                                         ③ 
        1642年夏末,皇太极在与明廷的秘密讲和失败之后, 派他的哥哥阿巴 
                           ④ 
  泰(1589—1646年)和其他将领乘胜进入中国东部,远至南直隶北部作战。 
  这次战役持续了将近七个月。当它结束时,明廷在许多地方的控制受到严重 
  削弱;无数官员和地方领袖在战斗中被杀或自杀。单是阿巴泰一人据说就攻 
                                                                ⑤ 
  下了94座城镇,俘虏360000人,夺得大量战利品。不管这些数字怎样被夸 
  大,无庸置疑的是,北直隶、山东和南直隶的破坏,使明朝丧失了免于失败 
  的机会。 
        这次战役也导致了首辅周延儒政治生涯的突然而可耻的结束。1643年5 
  月,当满洲军队从山东北移,对北京构成威胁时,周延儒自请去京师东边几 
  英里的通州督师。皇帝立刻接受了他的请求。他去通州显然是决定与敌人交 
  战,如果情况变得绝对必要的话,但是由于满族军队撤到了长城以北,通州 
  没有什么战斗。尽管这样,他仍然声称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于6月下旬回到 
  北京,大受奖劳。20来天以后,皇帝知道了这次“胜利”的真情,将他罢官。 
  这年的晚些时候,他以贪污罪被捕,于1644年1月15日赐死。 
        这时朝廷面临的形势非常暗淡。一位作者对此作了贴切的描述: 
            1644年初,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国家的粮仓现在实 
        际上空了。没有足够的大米充军粮,户部就买杂粮凑数。当北京被围时,驻军已有五个月没有 
        发饷。执行任务的军队没有炊事用具。每个士兵领到100枚铜钱,由他们自己买吃的。士气和 
        纪律涣散到这种地步,一个将军报告说:“你鞭打一个士兵,他站起来;但与此同时,另一个 
                                                                                            ① 
        又躺下了。”王朝快完了,这是不令人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它竟然直到那时还没有完。 

② 关于条约,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7 页和第1372—1373 页。 
③ 《清代名人传略》'271',第216 页。 
④ 例如,见李文治 《晚明民变》'334'第124 页关于这一点的简要讨论。 
⑤ 张献忠传见《清代名人传略》'271',第37—38 页。 
① 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564—565 页关于这个决定的讨论。 

… Page 396…

                                  顺朝过渡时期 

       对当时生活在中国的许多人和以后的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明王朝的结 
  束是在1644年4月25日午夜刚过不久,当时崇祯皇帝在一个忠心的太监陪 
  同下,爬上御花园里的一座小山,自缢于寿皇亭。① 
       49天前,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顺。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军队横扫山 
  西,进入北直隶北部,到4月24日,就在北京郊区扎营了。崇祯皇帝拒绝逃 
  往南方和以他的名义在那里组织抵抗运动,最后企图打扮成太监逃出皇宫。 
  这个企图失败后,据说他就不太高贵地去寻死,临死前把眼前的这场灾难归 
  咎于几乎每一个人,就是不归咎于他自己。他的一些大臣表现得要高贵一点, 
  他们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以自杀来报答皇帝和王朝给予他们的恩惠。 
       1644年4月25日早晨,李自成的士兵终于在京城的街道上出现,他们 
  以值得注意的克制态度执行他们的任务。对老百姓施加暴力是不予宽恕的, 
  抢劫者被立即处死;当李自成在午后到达皇宫时,城市已笼罩在一片平静气 
  氛中。这种纪律和秩序主要归功于从前的明朝官员和儒生顾问,他们是在李 
  自成在西北最后几年的战斗中参加进来的。这些人下决心帮助他建立一个名 
  副其实的新王朝。任何有损于李自成威严而合乎情理(如他们所认为的)地 
  接替皇位的事情,都在禁止之列。 
       当李自成知道崇祯皇帝死了时,他似乎真的感到悲伤。弗雷德里克·韦 
  克曼认为,这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在中国的政治看法中弑君者可怕的负担, 
  他可能还认识到篡位者很少能长久在位,通常要被一个对推翻前皇室没有责 
                   ② 
  任的人所接替。这可能说明为什么李自成一再推迟他的登基仪式,而宁愿保 
  持顺王的头衔,这是1643年他在咸阳自封的。 
       无论李自成对登基有什么疑惧,组织与充实他的官僚机构却不能等待。 
  虽然大多数重要职位由1644年以前投奔他的人担任,但由于他自己的队伍中 
  缺乏合格的人员,他不得不从一开始就从成千留在北京的明朝官吏中选用有 
  才能和专长的人。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使人困窘的安排。李自成从前的许 
  多反政府宣传,曾直接指向北京的当权者,他和他的助手都不想原谅或忘记。 
  由于这个原因,挑选出来为新政府工作的人,大多数是低级官僚,至少从理 
  论上说,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制定导致明朝覆灭的政策。 
       在没有在顺朝政府中得到职位的人当中,有一些人不久就面临比失业更 
  坏的命运。李自成进北京几天后,就面临崇祯皇帝在位的最后几个月所面临 
  的同样问题:如何给他的军队发饷。李自成期望在国库里找到的大量财富并 
  不存在。5月1日,他同意从拘留在城内各军营中的许多明朝官员身上筹措 
  款项。知道要他们自愿捐输势必很难,负责这些军营的将领们就开始实行一 
  套使人毛骨悚然的拷问,以便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许多俘虏困此丧命。到 
  5月12日,就连李自成也看出事情做得太过分而下令停止。但将领们对他们 
  努力的效果感到很满意,当得到释放剩下的俘虏的指示时,他们很快把注意 

① 岩生成一:《朱印船贸易史之研究》'277'  (东京,1958 年),第327 页;奥斯卡·纳霍德:《十七世纪 

时荷属东印度公司与日本的关系》'402'  (莱比锡,1897 年),增刊,63;和博克瑟:《从阿马康来的巨舶》 
'10',第159 页以下各页。 
② 布莱尔和罗伯逊编: 《菲律宾群岛》'8',29,第203—258 页;昌努:《菲律宾》'50',第157、159 页。 

… Page 397…

  力转向北京的商界。 
       这种不正当的做法,导致军队纪律的松弛。不久,顺朝的士兵就在大白 
  天抢劫商店和居民,使那些从“腐败残暴”的明朝政府统治下解放出来还不 
  到一个月的人感到恐怖。李自成企图恢复秩序,但不成功,当他在5月18 
   日骑马出京去指挥北直隶东部的一次战役时,他的王朝的命运看起来无疑是 
  晦暗的。当他在东北受到最后一个明朝统帅吴三桂(1612—1678年)和满族 
                                    ① 
  将军多尔衮(1612—1650年)的沉重打击,于14天后回到北京时,他的王 
  朝的命运看起来就更加晦暗了。6月3日,在最后一次疯狂的抢劫和流血中, 
  李自成终于在武英殿的一次匆匆组织的仪式上称帝。第二天,他放弃北京, 
  去西安准备即将来临的许多次战斗。 
       1644年6月5日早晨,多尔衮的前锋到达京师郊区,当天下午,多尔衮 
  和他的近侍住进了紫禁城。在近30年的公开战争之后,满族人终于开始统治 
  中国。多尔衮立刻派兵追击向西逃窜的李自成。这事留待清史开头几章再讲。 
  在那时以前,明史的最后一章正在北京以南很远的地方——在明朝原来的京 
  城南京展开。 

① 《明通鉴》'210',4,第3318—3320 页;《明史》'41',21,第6514—6515 页。又见《明人传记辞典》 

'191',第1540 页。 

… Page 398…

                      第11章 南明,1644—1662年 

                                       弘光政权 

       1644年夏,当造反军在山西、北直隶和山东横冲直闯时,中国南北交通 
  遭到严重破坏。黄河以南的明朝军事当局陷入混乱、拖拉与缺乏指挥的状态, 
  邮传和运输路线上的在职人员,大都放弃职守,道路上挤满了难民,他们把 
  瘟疫、惊慌、敌探和关于北方情况的种种可怕的传闻带到南方。4月5日, 
  崇祯皇帝曾下诏天下勤王。但在造反者攻陷北京21天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 
  法仍未发兵。又过了20多天,崇祯皇帝自缢的可靠消息才到达南京。 
       这个消息不仅震动了南京和北直隶的官场和社会贤达,而且传遍南方, 
  在晚明的社会动乱中掀起新浪潮——城市暴乱、佃户和奴仆反抗主人、工场 
  和矿厂工人罢工、土匪袭击、各式各样地方武装集团造反——这股浪潮在许 
  多地区几十年都没有平息。第一个南明朝廷正是在地方失去控制和整个社会 
  缺乏有指导的、协调的军事化的情况下,企图建立一个恢复北方和明帝国的 
  基础。 
       首先要考虑的是崇祯皇帝的继承者。当时谁也不知道皇太子(朱慈烺) 
                                      ② 
  或他的两个幸存的弟弟的下落,有些人出于这个理由,主张推迟新君主的选 
  择。但更多的人感到及时拥立一个君主对于团结全国是迫切需要的。到5月 
  22日,当留都南京职位最高的在职官员第一次聚集拢来商讨这一问题时,几 
  个从河南和山东的封地逃出来的明朝藩王已经到了淮河地区。其中最重要的 
                                              ③ 
  是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严格从继承顺序考虑,在崇祯皇帝自己的几个儿子之后,显然就是福王, 
  然后是另外三个藩王,他们这时还不知在南京附近的什么地方,潞王是第五 
  位。但潞王得到一些有影响的人的支持,一则因他在品格和智力上被认为优 
  于福王,再则因许多“鲠直”派官员担心福王成为国君后对他们不利,甚至 
  带来灾难。这种担心的缘由要往上推三朝。万历皇帝曾想越过他的第一个儿 
  子,指定福王的父亲为皇太子。这个意图许多年受到激烈反对,最后为东林 
                                                                                ④ 
  的拥护者所挫败,导致一系列派别斗争与不和,直到崇祯朝仍未停止。因此, 
  福王一旦做了皇帝,他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而向“清流”报复。史可法由于知 
  道福王名声不好,更容易受到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