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

第26节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6节

小说: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款的分配如上表。① 

① 谭春霖: 《拳乱》,第139、141 页。 
②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3 第309 页。 
① 实际上,赔款数目远远超过了联军所蒙受的损失。美国人私下提出的实际要求只为二百万美元,此数已 

于1905 年付清。1908 年,美国政府退还中国10。785,286 美元;同时保留二百万美元作为以后机动之用, 
而于1924 年,把其余赔款也放弃了。退还的款项由华盛顿当局指定用作留美中国学生的教育费用。为了预 
备这些学生留学美国,在北京建立了清华学校 (即后来的清华大学),该校聘用了许多美国教师。随后其 

… Page 115…

        (3)其他重要条款: 
        (一)派代表团赴德国和日本道歉。 
        (二)各国设置常驻卫队以保卫使馆。 
        (三)拆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与沿海之间的其他炮台。 
        (四)两年以内不得输入武器。 
        (五)北京至沿海的关键地点驻扎外国军队。 
        (六)在拳民曾经肆虐过的四十五城镇,停止考试五年。 
       这些内容具载于十二款的 《辛丑各国和约》和十九件附件中,并由李鸿 
  章、庆亲王和十一国代表于1901年9月7日签署。联军部队于9月17日撤 
  出北京,但清廷直到1902年1月7日才还都北京。 

                                    俄国在满洲 

       议定和平并未解决俄国人占据满洲的问题。在镇压“骚乱者”和恢复秩 
  序的借口下,二十万俄国军队全面侵入满洲; 1900年7月23日占瑷珲,8 
  月30日占齐齐哈尔,10月1日占领沈阳(清代的陪都盛京)。辽东半岛的 
  俄国军事长官、海军上将阿列克塞也夫强迫盛京将军曾祺签署一项“临时协 
  定”,实际上攫取了中国人在满洲的统治权。清廷拒绝承认此项协定,它坚 
  持曾祺无签约权。后来双方在圣彼得堡开始谈判,并于1901年2月16日, 
  由俄国人建议缔结一项有十二款的条约以代替阿列克塞也夫…曾祺协定,它 
  名义上把满洲归还中国,但实际上,俄国军队在“保路兵”的掩饰下把占领 
  满洲合法化了。协定规定,未经俄国人同意,中国人不得向满洲运送武器或 
  授予任何人在该地兴建铁路和开矿的特权。它规定中国担负占领费和赔偿中 
  东铁路的损失,并允许俄国建筑一条由中东线直达长城的铁路。 
       俄国人的行动引起其他列强的忧虑。日本驻北京公使警告庆亲王说,对 
  俄国占领满洲作出的任何让步都将导致对中国的瓜分。英国和德国告诫清 
  廷,要求它在与联军在北京达成总的协定之前不得与俄国单独缔约;美国、 
  奥地利和意大利力促中国反对俄国的要求。可是,维特伯爵此时威胁说,拒 
  绝此建议将导致俄国人吞并满洲。清廷由于几位大员的意见相互抵牾而进退 
  维谷。李鸿章的亲俄倾向此时表现得明显起来,他建议签约以避免与俄国的 
  关系发生危险的破裂,而张之洞和刘坤一则坚决反对这个条约。 
       清廷因这些互相对立的意见和各种国际压力而左右为难,始终不能作出 
  决断。但是,由于中国驻伦敦和柏林的公使,尤其是驻东京的公使再三提出 
  反对缔约的劝告(驻日公使强调指出,在英国与日本的联合反对下俄国不敢 

他国家也纷纷豁免了赔款:英国在1922 年;俄国在1924 年;法国在1925 年;意大利在1925 和1933 年; 
比利时在1928 年;荷兰在1933 年。许多中国学者把退还庚乱赔款之举视为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 
这显然是一个需要重新探索的问题。 

… Page 116…

在满洲采取行动)之后,清廷终于在3月23日拒绝了俄国的条约。面临国 
际上的反对,俄国人没有直接采取行动,仅发表声明说,他们虽然很愿意撤 
出满洲,但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不允许他们立即这样做。李鸿章仍然主张,通 
过直接谈判与俄国单独解决,并打算给予俄国在满洲的某些特许权以换取它 
撤军,但维特伯爵拒绝了他的建议。在遭到这样的拒绝以后,又老又弱和羞 
惭交加的李鸿章,突于1901年11月7日死去,终年78岁。 
     李鸿章的工作由庆亲王和军机大臣王文韶接办。由于国际局势不利于俄 
国,它终于在1902年4月4日与中国签约,答允分三个阶段(每阶段相隔 
六个月)从满洲撤军。至于中国方面,它同意保护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第 
一批撤军按期执行,但到1903年4月该撤第二批俄军时,俄国人又玩弄花 
招,把军队伪装成“保路兵”而没有撤离。此外,他们还要求取得一些新的 
垄断权,并重新占领了已撤出的城市沈阳和牛庄,这便为对日战争播下了火 
种。 

                             义和团暴乱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是由反动的满洲朝廷、保守的官员和绅士以及愚昧迷信的百 
姓的联合力量发展起来的。它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 
爆发,本身具有爱国主义的因素。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其他历史学家都认 
为它是一次原始形式的、爱国的农民起义,它具有正确的动机,但采取的方 
法却是错误的。 
     义和团暴乱及其最后的解决有这样一些意义重大的后果: 
      (1)联军之占领北京和俄国之进犯满洲加剧了国际对抗,使各国担心 
它们之间会相互发生冲突,从而最后结束各国在中国经济机会均等的局面。 
国际间普遍出现了一种愿望,即宁愿缓和紧张局势和维持中国现状。1900年 
7月3日美国发表第二个“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目的即在力图“保持中 
国的领土和行政权的完整,并维护在中华帝国全境实行贸易均沾原则”。接 
着,英国与德国于10月16日签订了一项协定(其他列强被要求支持),规 
定署约国不得攫取中国的领土。帝国主义活动的这种对峙局面使清帝国免于 
立即被瓜分,但是它的国际地位却下降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2)《辛丑各国和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武器输入被禁止, 
大沽及其他炮台被拆毁,外国在使馆区内驻扎军队,外国有权从北京到沿海 
派驻军队:所有这一切都损害了中国的自卫力量。有关中国国内许多地方暂 
停科举考试的条款,则是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 
      (3)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加上利息,如要全部付清,总数达982,283, 
150两,比原数多出一倍以上。由于支付必须用外国货币,尤其在银价猛跌 
的那几年,中国在折算中又遭受额外的损失。这样大量资本的外流即使不致 
使中国的经济完全不能增长,也使它受到了抑制。 

… Page 117…

      (4)驻北京的外国公使们从此组成一个有力的外交使团,有时其作用 
超过了满洲朝廷而成为太上皇政府。 
      (5)义和团的野蛮行径使世界认为中国不是文明国家,而外国列强的 
残暴表现却造成了一种不可战胜和高人一等的形象,因此损害了中国人的自 
信和自尊心。中国人对外国人原来抱有的轻蔑和敌视态度,现在往往一变而 
为恐惧和奉承的态度。 
      (6)尽管清廷为了苟延残喘,企图在实现立宪政治方面作一些三心二 
意的改革,但是,许多中国人看到满族的力量在崩溃,便转而向往革命。孙 
中山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的活动日益得到同情和支持。随着革命脉搏的加 
速,他的形象也从一名大逆不道的叛乱者一变而为一个爱国的革命家,从而 
在1911年最终促使满洲王朝覆灭。 

… Page 118…

                        英日联盟的影响与俄日战争 

                                    联盟的超源 

       俄国人占领满洲及它所带来的一切严重国际后果,必须从更广泛的欧洲 
  强权政治的背景来加以考察。在刚刚进入本世纪时,随着英国执行“光荣的 
  孤立”政策,欧洲在三国同盟(德、奥匈和意大利)和俄法同盟之间保持着 
  一种不稳定的均势。由于这两大阵营之间的竞争造成紧张状态,以及害怕这 
  两个防御性同盟会联合成一个大陆联盟来反对英国,于是强国之间形成了僵 
  持局面,这种形势促使它们把注意力指向亚洲和非洲。从这种观点看,俄国 
  侵占满洲并不仅仅是侵犯中国主权的一个孤立事件,而且是对现存国际秩序 
  的严重破坏。尤其是日本,它关心自己在朝鲜和满洲的地位,而美国则担心 
  中国门户开放的前途。英国感到它在北京的影响和在长城以南的地位受到了 
  威胁。另一方面,法国支持俄国前进,德国也暗中鼓励俄国向东扩张,以使 
  俄国的注意力从欧洲转移出去。显然,一个国际关系的新世纪展现于世,从 
  而使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方结盟得以形成。 
       英国处在十字路口。它的“光荣的孤立”政策使它找不到盟友,布尔战 
  争又牵制了二十五万名英国士兵达两年半之久(1899年 10月—1902年5 
  月),这暴露出英国防御力量的薄弱和它的孤立政策的危险。为了保护它的 
  帝国和保存它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英国被迫放弃孤立政策,拼命寻找同盟 
  者。最初它选了德国。伦敦曾希望1900年10月的英德协定(它曾保证维持 
  中国现状)会阻止俄国向满洲推进,但德国后来把满洲排除在协定之外,此 
  举显然是为了避免开罪俄国。英国再三企图与德国结盟而未获成功,这便迫 
  使伦敦另找新的同盟者。法国因它在法俄同盟中的地位而不可能追随英国; 
  美国则坚持传统的“不介入同盟”的政策,而且它刚打过西班牙战争,所以 
  它无心在海外进行冒险活动去保卫“门户开放”政策。这样一来,日本就成 
  了唯一可能的新同盟者,而且更吸引人的是它的海军力量和人所共知的仇俄 
  情绪。 
       1901年,根据英国海军部计算,“中国海域”上的俄法联合海军力量, 
  在战舰数量上以九比四超过英国,但英国若与日本结盟便会使它在战舰数量 
  上以十一比九占上风,而在巡洋舰方面也占有优势:这就无需从它的欧洲舰 
  队调来舰只了。除军事考虑之外,英国人还关切俄国人可能通过他们控制满 
  洲来支配北京,关切俄国的经济影响(通过比利时的资金兴建京汉铁路)渗 
  入长江流域——这里却是传统的英国的利益范围!再有一点使人不安的是, 
  俄国在西藏活动的加强导致达赖喇嘛在1901—1902年派遣了两个使团前往 
         ① 
  俄国。如果不加制止,俄国人的南进可能威胁印度的安全。因此传统的恐 

① 刘彦: 《中国外交史》,李方晨增订,第268—269 页。 

… Page 119…

  惧心理又再次闪现,英国人觉得当务之急是与日本人结成联盟以阻止俄国人 
  前进并维持英国在亚洲的优势。英国是个辽阔的帝国,孤立于欧洲政治之 
  外,现在又面临着俄国人的新威胁,所以它是舍此别无其他办法了。为了阻 
  止日本与俄国可能达成将会严重危害英国在亚洲利益的任何协定,英国与日 
  本驻伦敦公使的谈判进行得很快。 
       至于日本,自从1895年三国干涉以来,它对俄国一直抱有强烈的敌对 
  情绪。与英国这个最重要的西方大国结盟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这将 
  顿时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意味着它作为一个大国的时代的来临,而且可以 
  用这作为对付俄国的一面有效的盾牌。由首相桂太郎 (山县有朋的一位门 
  生)、外相加藤高明及其继任小村寿太郎、驻英国公使林董领导的一个强有 
  力的集团坚决赞成这一行动方针,而他们又有政界元老山县、西乡从道和 

  松方正义的支持。但是,颇有影响的前首相和政界元老伊藤博文则怀疑英国 
  在抛弃传统孤立政策方面的诚意,并害怕日英结盟会使日本在对俄作战中充 
  当先锋(他认为这对他的国家来说是力难胜任的)。所以他宁愿与俄国修好, 
  因为朝鲜与满洲的问题主要关系到日本与俄国,并不涉及英国。他的论点得 
  到另一位元老井上馨的同情,但是山县和他的军事集团认为,与俄国修好只 
  能是暂时之策,而势所必然的是日本必须为争夺在朝鲜和满洲的霸权而与它 
  作战。不用说,日本领导层在外交事务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