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

第179节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179节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2日,日军第13师团进至黄石市,佐佐木支队进至龙潭河,第116师团主力进至陬市。退至陬市的第150师师长许国璋负伤休克,与所属部队失去联系(日军进攻陬市时,卫士将其护送至沅江南岸,又遇日军进占桃源的第3师团部队,遂自杀殉国)。同时,日军第109联队攻占常德北方外围前进据点黄土山,其第120联队攻占常德西方外围前进据点河?山。日军第68师团占领了汉寿,配属的户田部队占领了常德南方外围前进据点德山。此时,作战重心已由澧水以南地区移至以常德市为中心的附近地区。    
    (三) 常德附近战斗    
    11月23日,日军第116师团分两路向常德市区进攻。第109联队从黄土山向沙港攻击途中遭到守军第170团的层层阻击。当晚,其联队长布上照一大佐及作战参谋田原弘夫中尉战死,攻击受阻。其120联队在由河?山进攻河?市的战斗中亦受阻。    
    日军第11军本预定以第116师团担任攻占常德的任务,但由于进攻一开始就遭到守军的坚强抗击,部队伤亡甚大,布上照一又被打死,因而决定由军直接指挥攻城作战。当日晚重新作了部署:“1. 第116师团从北方及西方全力攻击。2. 第3师团以1个联队基干〔步兵第6联队(欠1个大队),配属1个野炮兵大队〕从南方进行攻击(军直辖)。3. 第68师团以1个大队基干(独立步兵第65大队)从东方进行攻击(军直辖)。4. 攻击常德的起始时间预定在25日夜。”〔13〕    
    11月24日,常德基本上已被包围,守军北、南两方面的增援部队虽尚未到达常德附近地区,但军事委员会认为反击决战的时机已到,因此于10时向第六、第九战区发出训令。其主要内容为:    
    “……(二) 无论常德状况有无变化,决以第六、第九战区协力包围敌人于沅江江畔而歼灭之。(三) 第九战区:甲、第10军(即隶第九战区)、第99军主力、暂54师,归李副总司令玉堂指挥,速进攻洞庭湖南岸亘沅江右岸之敌。特须以重点指向德山方面,支援常德57师之作战。乙、 杨森、王陵基两集团应加强出击兵力,积极攻袭敌人。(四) 第六战区:甲、 王耀武指挥第100军、第74军,以一部扫荡桃源之敌,以主力进出陬市,攻击犯常德敌之右侧背。但57师仍固守常德。乙、 王敬久集团并指挥第18军及185师,以一部扫荡子良坪、仁和坪一带残敌,另一部进出公安、津、澧,确实遮断敌后方,以主力渡过澧水,向羊毛滩、临澧方向,求敌侧背而攻击之。丙、王缵绪集团之44军应仍在太浮山、太阳山一带攻袭犯常德敌之后方,73军迅速夺回慈利。”〔14〕    
    当第六、第九战区遵照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开始向包围常德的日军采取包围态势行动时,日军担任攻击的部队也正向指定的攻击方向接近,作进攻常德的准备。    
    此时第57师对常德的防御部署为:第169团为右地区队,占领岩凸、牌路边、新堤、七里桥、夏家冈(不含)之线阵地;第170团(欠第3营)为左地区队,占领夏家冈、沙港、半铺市、白马庙、长安桥、落路口之线阵地;第171团(欠第3营)为城垣守备队;第170团第3营为师预备队,位于城内。原任德山守备队的第188团在22日日军攻占德山后,已撤退至泥窝潭(桃源西南约30公里);原任河?守备队的第171团第3营在22日日军攻占河?后,转移至南湖铺、黑家阵地。    
    11月25日,日军全线进攻开始前,在城北的日军第116师团第109联队提前于上午向夏家冈阵地攻击,遭到守军的痛击,其第3大队大队长岛村长平被击毙。在城南,第3师团第6联队的联队长中护一大佐侦察地形时被中国空军飞机打死,其第3大队大队长左卫门也被守军火力击伤。但是日军飞机20余架轮番向外围阵地轰炸扫射;在其掩护下,已攻占河?的日军第16师团第120联队绕过南湖铺、黑家阵地,于中午径向长安桥、白马庙附近阵地前进。在夏家冈进攻受挫的日军第116师团第109联队也向左迂回至常德城东,突破新堤及其以南阵地,进抵北门外街和三里港之线。日军第68师团的独立步兵第65大队亦乘势从九龙山进抵岩桥附近。至此,不待日军规定的进攻发起时间,争夺常德外围阵地的战斗即全线展开。激战至黄昏后,守军阵地多被摧毁,右地区队第169团的郭嘉章营长、左地区队第170团的邓鸿钧营长先后于新堤、长安街附近牺牲。入夜后,日军已逼近西门、东门、北门。常德防守战斗的第一天,守军即面临极为严峻的局面。    
    军事委员会的作战指导思想虽然是企图将日军吸引至常德附近,尔后转移攻势,以强大的外线兵团将其围歼于常德与洞庭湖间地区。但在日军以半数以上兵力实施阻援的情况下,第79、第66、第18军此时尚远在澧水以北,第74、第100军亦被阻于岩泊渡、龙潜河、盘龙山以西,而第九战区北援的第10、第99军目前尚在资水以南,均难济当前之急。因而第57师师长余程万决心转移阵地、缩小正面,令外围阵地各部队全部退入城内防守城垣。其新的部署为:第169团(欠第3营)防守东门城垣,第171团防守北门至大西门城垣,第170团防守上、下南门城垣;第169团第3营为师预备队,控置于师指挥所附近的文昌庙。    
    25日夜,日军参加攻城的部队全部投入战斗。城南的第3师团第6联队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强渡沅江,其第10中队长以下多人死伤于半渡之中。迄至16日凌晨,该联队终于渡过沅江,逼近南门。    
    26日、27日两天,日军投掷、发射毒气弹,并在航空兵及炮兵支援下,先后对各城门发起数十次冲锋。均被守军击退。日军伤亡惨重,第120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葛野旷被打死,大队军官非死即伤;第133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胁尾也被打死。但守军伤亡亦众。为充实第一线兵力,守军将运输、担架等后勤人员合编为战斗部队,并从炮兵中抽调300人加入步兵战斗。    
    28日,北门附近城防工事全被摧毁,守军伤亡殆尽。日军第133联队虽然也伤亡极重(第1大队代理大队长及第4中队中队长以下近百名被打死),但还是从北门突入一部。守军在三板桥、法院、体育场间继续抗击入城日军,并将师部杂役、政工等人员及第29分监监护队的一个班、常德警察队40余人编队投入战斗。    
    29日,日军第234联队于黎明时突入东门。此时日军又将进攻南门的日军转至北门,进入城中。守军拼死抗击,以手榴弹和刺刀与日军展开逐屋争夺的拉锯战。日军进展极微,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竟下令“烧毁常德市街,迅速取得战果”。〔15〕    
    由于日军纵火及日机轰炸,常德城内一片火海。当夜,大、小西门亦为日军突破。余程万师长致电战区报告说:“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炮兵)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16〕军事委员会于当日致电第九战区,先按惯例夸大其词地说什么“敌第3师团已被击溃”,“敌第13师团主力仍在九溪一带被围歼中”(实际是第九战区各部队被日军第3、第13师团等阻止于常德以北、以西,距离尚远,难以解救常德)。电文的中心内容是:“第九战区应以速解常德围为主眼,着即将第10军主力保持主力于左翼,向德山及其以西地区突进为要。”“切忌以第10军参加对于沧港、石门桥一带港汊纷歧地区行正面攻击、迟滞前进为要。”〔17〕    
    第10军早在25日即已渡过资水北上来援,从右至左按190、第3和预10师的顺序展开,26日发起攻击,但在日军阻击下,29日仍被阻于兴隆街、赵家桥之线;29日接到战区速解常德之围、向德山突进的命令后,30日拂晓起,以预10师向阻击的日军发起猛攻;以第3师第8团牵制当面日军,师主力乘机钻隙向德山急进。当日进至德山。12月1日黄昏,留第9团守德山,第7团经南站向常德突进,遭到日军的阻击及侧击,又退回德山。此时,预10师师长孙明瑾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中4弹,已壮烈牺牲。第190师亦伤亡甚众。    
    12月1日,常德城内巷战益形炽烈,守军仅凭少数残破碉堡奋力支撑。日军以随伴步兵炮直接瞄准射击,逐个击毁各碉堡。守军乃依托断垣残壁拼死抗击。尽管战区一再通知其援军已至常德附近、已占德山,但浴血苦撑的守军直至2日晚亦未见援军到来,而核心阵地愈缩愈小,各团仅存一两个班、排,全师不过数百人,弹药也即将告罄。迄2日深夜,援军仍未到来,余程万深感大局已难挽回,于3日凌晨2时召集少数几个能到达的团长开会,决定突围。于是翻越南城墙,乘小船渡过沅江突出重围,于12月7日在毛湾(德山西南约4公里)附近与第58军新11师会合。担任掩护师突围的第169团柴意新团长及留城内掩护的人员全部牺牲。经过12昼夜的血战后,常德于12月3日晨被日军占领。    
    此时,常德外线各兵团在日军阻击下进展困难,仍停留在澧水以北,夏家港、漆家河以西和沅江以南。其具体位置为:第10集团军,第66军的第185师在石门以北,军主力因损耗重大,退守仁和坪以西;第79军的暂6师在临澧以西,军主力仍在五通市以西。第29集团军,第44军的第161师在兴化港,第162、第150师残部仍在太阳山、太浮山;第73军在热水坑以西。王耀武指挥的第74军(欠第57师,配属第19师)在漆家河、河?以西;第100军当日占领桃源;江防军第18军在澧水以北。第九战区来援的第10军第3师在德山被日军围攻中,军主力在兴隆街、赵家桥一带。    
    军事委员会于2日与常德失去联系,于3日电令第六、第九战区:“无论常德状况有无变化,决依既定计划围攻敌人。第九战区速肃清沅江南岸之敌,并准备以有力部队进出沅江北岸,策应第六战区之作战。第六战区之第74军、第100军、第79军,应以必要一部肃清各当面之敌,以主力围攻常德附近之敌。以上各军暂由王副总司令耀武指挥。18军继续南下截击敌人。”〔18〕   
    第六、第九战区接到命令后,转令所部加紧对常德日军的围攻。自12月5日起,各部队对当面日军发起进攻。迄9日,第18军收复新安、合口,渡过澧水,进至临澧以北;第79军仍在五通市以西,但其暂6师在临澧附近遭日军围攻,退至盘龙桥。第73军仍在热水坑以西,第74军仍在漆家河附近,第100军收复河?、陬市,第66军仍在仁和坪以西。第九战区的第10军于7日攻占石门桥,但德山已于5日为日军攻占,第3师第9团团长张惠民阵亡,师长周庆祥率残部向西南突围而出。第九战区为加强增援常德的兵力,临时调第58军3个团、第72军3个团及暂2军的暂7师,合编为“欧震兵团”。该兵团于11月下旬分由分宜、修水、衡山向常德以南前进,12月6日在第10军左翼加入战斗,9日进占德山,后发现常德日军开始向北撤退,当即向常德急进,于当夜收复了常德城。    
    (四) 追 击 战 斗    
    日军发动常德会战时,原预定“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态势”,但由于驻华美国空军于11月25日轰炸了台湾新竹,加以太平洋战场日军舰船损失严重,日本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研究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联络印度支那铁路,“以确保南方交通”和“摧毁美国驻华空军基地”的作战问题。俊六认为“有必要确保常德”,遂在攻占常德的当天电告第11军:“从常德返还时机暂时待命”,并派参谋传达了军的意图。第11军“由于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对确保常德缺乏信心,不希望确保常德”。派遣军于6日同意了第11军的意见,“命令在适当时机开始从常德返还”。第11军遂于7日令各部队“迅速在沅江以北整顿态势,准备返还”。9日下达于11日返还的命令,要求12日到达石门、合口、澧县附近澧水南岸一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