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41节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41节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辩论。太宗采取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决定把突厥遗民安置在河套南部 
  的中国境内。其部落应拆散,使之散居在中国的各个州县从事农业;同时他 
  们要接受中国文化的“文明影响”,以便最后失去自己的文化特性,永不成 
  为中国的威胁。 
       许多朝廷中的名臣,其中包括颜师古、魏徵、李百药等有名儒家学者, 
  都反对把突厥人引进中国,特别是反对把他们安置在京师附近的地区,因为 
  突厥的本性决不能被中国生活方式同化,也不会受中国文化价值的影响。他 
  们建议不如把突厥人安置在他们的草原故土,但在政治上分裂他们,以使他 
  们不可能对唐构成军事威胁。① 
       皇帝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决定把突厥遗民安置在中国境内,大约十万 
  人分布在从河北到今之陕西的中国边境。最后大约有一万人到长安定居,他 
  们的几个部落首领被封为唐朝的将军。 
                                                                                    ② 
       和卓柴达木的8世纪的突厥碑文详细地描述了被征服的突厥人的命运: 

            突厥贵人的子孙沦为了中国人的奴隶,他们的清白的女儿下降到奴婢身份。贵人放弃了他 
       们的突厥封号,接受唐朝的封号,臣服于中国可汗,为他尽力奉职50年。对于他,他们曾远征 
       到东至日出外西至铁门关。但他们把他们的帝国和政府机构都献给了中国可汗。 

       太宗得天之助,消灭了东突厥帝国。他在鄂尔多斯和今内蒙古的边境建 
  立了强固统治之后,开始对西突厥使用同样的分裂和征服政策。这时,他又 
  大大得益于近来破坏突厥政治统一的严重的内部分裂。当东突厥在隋代和唐 
  初屡次威胁中国的时候,西突厥正专心经营西方:它和拜占廷帝国联合,压 
  迫波斯。高祖曾想和西突厥结好,用东西两方夹攻的方法威胁东突厥可汗。 
  但东突厥越衰微,西突厥越强盛。到了太宗时期,统叶护可汗统治下的西突 
  厥统辖有东自今甘肃省长城西端的玉门关,西至萨珊王朝的波斯,南至克什 
  米尔,北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630年,统叶护所属的一个部落叛乱并杀死了他,西突厥帝国因而崩溃。 
  634年,西突厥沿着伊塞克湖和伊犁河分裂成由两个集团控制的西、东两个 
  联盟,它们分别是弩失毕和都陆。 
       太宗巧妙地利用传统的“以夷制夷”政策,以保持西突厥内部的不和。 
  641年,他册立统治西部联盟的沙钵罗叶护可汗。作为对此事的反应,西部 
  突厥帝国东部联盟的统治者都陆可汗(在位时期638—651年)很快地入侵在 
  他的对手统治下的几个中亚绿洲,不久,又用计刺杀了沙钵罗叶护可汗。旧 
  西突厥汗国再度统一以后,都陆可汗拘留唐使臣,并入侵甘肃的中国边境。 
       642年,西突厥内部的几个部落不满意都陆可汗的统治,派使者到长安, 
  请求另一个可汗作他们的统治者。太宗抓住这个机会,又册立了另外一个新 
  可汗,乙毗射匮。结果,都陆可汗很快失去了他所属的大部分部落的支持, 
  被迫逃入吐火罗国。乙毗射匮可汗遣贡使到唐朝请婚,以加强他和中国的关 
  系。太宗默许了他的要求,条件是要他割让五个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给中国 

① 《唐会要》,卷73 第1312—1314 页;《贞观政要》,卷9 第284—287 页;《魏郑公谏录》,卷2 第 

8—12 页。 
② 勒纳·格罗塞: 《草原帝国》,诺亚米·沃尔福德英译本(新不伦瑞克,1970 年),第92—93 页。 

… Page 144…

  作聘礼,其中的龟兹 (库车)、于阗(和阗)和疏勒(喀什噶尔)大概不是 
               ① 
  可汗给的。总之,太宗已经着手要以武力征服这个地区了。 

                                        中亚绿洲 

       随着西、东两突厥帝国的衰微和灭亡,太宗有可能对塔里木盆地的诸绿 
  洲王国建立中国的宗主权,其中有些王国的居民是印欧语民族。这些绿洲的 
  灿烂文化是受伊朗、印度、阿富汗和中国诸文化的影响而培育成的;诸绿洲 
  对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丝绸之路”就通过这里。中亚、波斯、东罗 
  马帝国的商人通过这条路到达中国;因此,对这条路的控制是唐帝国政策的 
  一个主要目的。 
       头一个归顺唐朝的大绿洲是最靠近中国的、温暖而富饶的高昌(喀喇和 
  卓),它位于今新疆省东部的吐鲁番附近。它受到的中国文化影响比其它绿 
  洲国家更多。自498年以来,高昌国由其祖先 (可能是中国人或半中国人) 
  麴氏王朝统治,但到7世纪初期它已高度中国化了。当隋代和唐高祖时期, 
  高昌处于西突厥的统治下,但630年随着统叶护可汗之死,它日益处于东突 
  厥处罗可汗次子阿史那社尔的势力之下。630年,高昌王麴文泰和他的王后 
  一同到唐朝,受到盛情接待。 
       可是麴文泰回国几年后,他开始封闭丝路,这是由于塔里木盆地发生了 
  一个深刻的政治变化。636年,阿史那社尔决心到长安作唐朝的将军。自638 
  年以来,阿史那社尔在高昌的统治地位被西突厥东部联盟的首领都陆可汗所 
  取代。由于都陆的支持,高昌王才敢于藐视唐朝。从西方带着货物往长安的 
  商人不能继续前进,高昌以西各国的贡礼也被截留。① 
        由于这些困难,638年太宗准许高昌西南的另一个绿洲小国焉耆 (喀喇 
  沙尔)另开一条横越沙漠到中国边境的南路。麴文泰于是联合西突厥攻击焉 
  耆和另一个绿洲小国伊吾 (哈密),后者位于高昌之东,为通往长安的必经 
  之路,近来改变它对西突厥的效忠而转向唐朝。太宗命麴文泰作为一个藩臣 
  亲自来朝,但麴文泰置之不理。638年阴历十二月,太宗命侯君集率军远征 
  高昌。起初麴文泰把唐军会跨越这么广大的沙漠地带远征他的王国当作可笑 
  的念头,但他没有料到侯君集的坚毅精神,当他听到唐军已近在眉睫时,据 
  说他惊恐而死。西突厥曾应允高昌,如果后者遭到进攻就给予援助,于是派 
  出一支援军,但在唐军到达时援军竟转头逃跑。640年阴历八月,麴文泰的 
  儿子高昌新王举国向侯君集投降。 
                                                ① 
       太宗决心把高昌并为中国的一部分。魏徵和褚遂良二人极力反对中国直 
  接统治这个绿洲王国,因为它离中国太远,需要很多中国部队驻守,在征集 
  戍兵和供应上都有困难。魏徵坚决否认这个地方的归并能使中国得到任何实 
       ② 
  利。但太宗对这个劝告置之不理。高昌成了中国的一个州——西州,其后不 
  久,唐在那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以治理周围地区。都护府兼管文、武两方面 

①  《旧唐书》,卷194 下第5183 页;威廉·萨莫林:《12 世纪前的东突厥斯坦》(海牙,1964 年),第  59 

页。 
① 岛崎昌:《唐朝征讨高昌国的原因》,载《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14。4  (1958 年),第 62—83 页。 
① 《唐会要》,卷95 第1702 页。 
② 《魏郑公谏录》,卷 2 第13—14 页。 

… Page 145…

  的事务,使用中国文官而由一支常备军支持。它是太宗及其继承者所建立的 
                                                             ③ 
  几个治理承认中国权力的外国民族的机构中的头一个。它所辖的区域从甘肃 
  极西的敦煌 (沙州)直到西面的焉耆边境。 
       受印欧文化影响的焉耆,自632年以来就是唐朝的朝贡国,可是它很快 
  因中国在紧靠它的、相距不到100英里的西州设立都护府和驻军而不安。因 
  此它和西突厥联盟并停止向中国朝贡。结果,在644年后期,安西都护郭孝 
  恪出征焉耆,俘虏了国王,打败了西突厥的援兵。于是焉耆恢复了对唐朝的 
  朝贡关系。648年,焉耆国王被他的一个从兄弟推翻,当时为唐朝效劳的突 
  厥首领阿史那社尔再度侵入该国,另立了一个王室成员作国王。新国王恭敬 
  地 

  自称是一个忠于唐朝的藩属。 
       不仅焉耆感到日益增长的中国势力威胁着中亚。它的西面是龟兹(库车) 
  绿洲,龟兹是塔里木盆地所有王国中受印欧文化影响最深的绿洲。国王苏伐 
  虽然名义上是唐朝藩臣,却援助了644年焉耆的反唐叛乱,停止向唐朝纳贡。 
  648年,阿史那社尔在处置焉耆后,就进军攻占龟兹的都城,将龟兹置于安 
  西都护郭孝恪统治之下。以后不久,龟兹的残余势力联合西突厥部落夺回国 
  都,杀死郭孝恪。但阿史那社尔的军队很快重占该城;在另外五个龟兹的大 
  城陷入他手之后,其余的城也都投降了。11000多名降服的居民死于刀下, 
  作为对郭孝恪之死的报复。焉耆和龟兹的征服对中亚的印欧文化和文明是一 
  个致命的打击,从此它再也没有恢复。① 
       这些国家的臣服意味着唐朝统治了几乎全部塔里木盆地,因为有三个西 
  部绿洲国家在几年以前已经自愿臣服于唐朝,它们是:疏勒和于阗 (632年 
  臣服),莎车(叶尔羌,635年臣服)。649年初期,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从高 
  昌西移到龟兹,建立了归它节制的龟兹、疏勒、于阗和焉耆四镇,从而控制 
  了中国在塔里木盆地的领土和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伊塞克湖周围的地 
  区。② 

                                   吐谷浑和吐蕃 

       青海湖周围地区和今青海省的黄河源头是吐蕃化的鲜卑族——吐谷浑— 
  —的故乡。隋炀帝在608年曾把他们从故乡赶出,但当隋末国内大乱时,吐 
  谷浑趁中国衰弱又恢复了他们的旧领土,并再次侵袭中国西北边境的诸州。 
  唐朝兴起以后,吐谷浑可汗伏允曾率兵帮助高祖攻击甘肃的“叛乱者”李轨; 
  高祖把伏允的儿子、被炀帝扣在中国作人质的伏顺送还,作为报答。此后, 
  吐谷浑和新王朝继续保持比较亲切的关系,直到634年他们的使臣在从长安 
  朝贡后的归途中掠夺中国边境时为止。唐太宗命年老的伏允可汗亲自到唐 
  朝,但伏允未予置理。结果,可汗的一个儿子与唐“公主”的婚约被取消, 
  吐谷浑于是入侵中国西北边境以图报复。 

③ 关于安西都护,见戴何都:《中国唐代诸道的长官》,第31—32 页。 
① 格罗塞: 《草原帝国》,第100—101 页。 
② 伊濑仙太郎: 《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1955 年),第187—201、243—246 页;戴何都:《中 

国唐代诸道的长官》,第31—32 页。 

… Page 146…

       634年后期,太宗大兴问罪之师,命李靖和侯君集率军进攻吐谷浑。五 
  个月以后,唐军多路分兵西进,经过几百英里的荒无人烟之地,在青海湖东 
  北黄河源头附近追及吐谷浑,几次战败吐谷浑军,并俘获其贵族多人和几十 
  万头牲畜。但伏允可汗经过沙漠逃往于阗。唐军紧追不舍,但他未被捕获, 
  最后被其士兵所杀,或者自杀身亡。 
       伏允之子伏顺为伏允嫡妻所生,过去因在隋朝作人质而没有被立为太 
  子。这时,伏顺废了原来取代他的太子,自立为君,举国投唐。太宗认为伏 
  顺成长于中国,易受唐朝的政治影响,因而满意地承认他为新可汗。 
       但吐谷浑的政局依然不稳定。高度汉化的伏顺得不到他本国人的支持, 
  继续要求唐军帮助以维系他摇摇欲坠的政权。尽管有中国的帮助,但在635 
  年末,伏顺被他的下属所杀;在太宗朝余下的时间里唐军多次进入吐谷浑境 
  内以图稳定政局,但是迄无成效。① 
       虽然中国显然对这一事情不甚了了,但吐谷浑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 
  一是来自扩张中的吐蕃联盟的日益加大的政治压力;7世纪30年代以来,吐 
  蕃一直在蚕食吐谷浑的属部。 
       直到隋代,吐蕃是被许多凶猛好战的部落所占据,它们就是中国人所说 
  的土波、土鲁波或最常见的通称吐蕃,他们之间内战不息。但在六、七世纪 
  之交的时候,吐蕃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