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 >

第1节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吴元迈先生推荐的外国文学必读书目,按发表年代先后为序,共收录世界文学名著一百种。其中大多是文学史上经久不衰、脍灸人口的名家名作,以及划时代的经典作品。提要详细介绍了作家的生平、创作特色、作品的内容,评价,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步入外国文学殿堂提供了一把方便实用的钥匙……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荷马是古希腊著名的行吟盲诗人,大概在公元前九到八世纪生活于小亚细亚一带。关于荷马的身世和生平,古代曾有过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根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荷马约生于公元前850年左右。这时正是希腊由氏族制度向奴隶制逐渐转化的过程,即所谓“英雄时代”。诗人的出生地已不可考,后来希腊的七大城邦都曾自认是荷马的家乡。荷马是个行吟盲歌者,日常挟了七弦琴流浪在热闹的市镇,以歌吟各种英雄故事维持生计。相传,荷马把发生在大约公元前十二世纪时的特洛伊战争的种种传说,初步编定成型。这就是著名的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为《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朗时代的主要遗产”。对后代欧洲史诗和欧洲许多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伊利亚特》全诗共二十四卷,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三行,约三十万字,因取材于特洛伊(又称伊里翁)战争而得名。这部英雄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根据,结合了大量神话传说,着重歌颂了希腊民族领袖的英雄品质,歌颂他们在战争中的勇敢和机智,以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精神。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一共进行了十年,《伊利亚特》集中描述了战争最后一年里五十一天的事情。史诗描写希腊联军勇将阿喀琉斯因一个女俘与主帅阿伽门农发生争执而拒绝出战。特洛伊人乘机进攻,将希腊联军逼到海边,情况十分危急。这时,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挺身而出,攻到特洛伊城下,但被特洛伊人的主将赫克托耳刺死。为替好友报仇,阿喀琉斯重新与主帅和好,再度出战,杀死了赫克托耳。后来希腊联军巧施木马计终于攻破了特洛伊城。

  这部史诗广泛地反映了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生活。它反映了希腊由氏族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生产情况、社会风俗人情、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史诗也充分反映了古代部落战争的宏伟、战争的掠夺性质等等。故事里的英雄们都热衷于战争,他们把参与战争,掠夺财富视为荣誉。阿喀琉斯宁愿为获得荣誉而夭折,也不愿长寿而无所作为。赫克托耳为了保卫自己的人民视死如归,以及其他诸将都有这种军事的荣誉感,这些在作品中都作了充分而细致的表现,体现了古希腊民族的精神风貌。

  《伊利亚特》采用截取支干,反映全貌的表现手法,使得全诗的结构十分巧妙,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人物描写极富个性化,战争场面蔚为壮观,语言朴实流畅,在艺术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杰作。

  《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

  伊索是古希腊的寓言大师。据推断,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半期。传说他曾是萨摩斯岛的雅德蒙家的奴隶,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由于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作为自由民,伊索游历了当时的希腊各地,在撒狄得到了吕底亚国王克洛索斯(公元前560—546年在位)的器重和信任,曾协助国王处理过一些繁难的政务。最后,伊索作为克洛索斯的特使去德尔斐,被控亵渎神灵,为当地居民杀害。由于史料缺乏,学者对伊索其人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伊索是寓言作家;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讲述寓言的能手;有人则认为“伊索”这个名字完全是后人的假托。

  伊索对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和寓言紧紧地连在一起,在我们用“寓言”两个字的地方,古希腊人往往用“伊索寓言”。

  经过辗转的流传,现在通行的《伊索寓言》中有一些寓言,如《鹰和屎壳郎》等很可能是伊索本人的作品或伊索时代的创作,但就整个集子而言,它无疑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寓言曾长期在古希腊下层社会口头流传,下层社会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伊索寓言》中得到了较突出的表现,一部分寓言反映了穷人和奴隶的处境,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流露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歌颂了他们对贵族、奴隶主的斗争。 《欠债人》揭露了富人的苛刻无情和贪婪自私,同时也描绘了穷人无可奈何的悲惨境况;《赫拉克利特和财神》明确指出,财富总是“和恶人在一起”;《猫和鸡》等寓言勾画了做恶者的伪善;《狼和小羊》等寓言则正是奴隶主和奴隶尖锐对立的写照。《伊索寓言》把压迫者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鳄鱼和狐狸,谴责他们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暴行,对被压迫的穷人、奴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伊索寓言》中另外有不少故事总结了古希腊人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也有一些寓言反映了被压迫者安于现状的消极意识。

  总的来说,《伊索寓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反映了古代希腊社会的某些方面,使我们清楚地看出了当时希腊社会思想和道德的概貌,看出当时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而奴隶和社会下层的思想感情,在这些寓言里,比在其他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更为突出的反映。

  《伊索寓言》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大多数寓言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炼,往往只通过一件事就明确地概括寓言的主题。《伊索寓言》对欧美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拉·封丹、克雷洛夫等寓言作家的作品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情节取自《伊索寓言》。

  《沙恭达罗》〔古印度〕迦梨陀娑

  迦梨陀娑是古代印度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梵文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没有确切的记载。一般认为,约350年他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邬暗衍那城一个信奉湿婆教派的婆罗门家庭。迦梨陀娑生活在大约350—472年之间笈多王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印度奴隶主会发展到顶点并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相传诗人因为得到迦梨女神的赐恩而获得诗情才艺,故称“迦梨陀娑”,意即“迦梨女神的奴隶”。他一生的作品很多,共有四十部。但关于他的作品的真伪问题,争论也很多,一般认为较可靠的作品有,叙事诗《罗怙世系》和《鸠摩罗出世》,长篇抒情诗《云使》,抒情诗集《六季杂咏》,剧本《沙恭达罗》、《优哩婆湿》和《摩罗维迦与火友王》。其中最著名的是《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是迦梨陀娑艺术创作的高峰;也是印度古代文学的高峰。这部七幕诗剧通过净修女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陀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爱情的自由与忠贞,同时也反映了若干其它方面的社会问题,展开了一幅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艺术图景。剧本洋溢着浓重的浪漫情调,描写国王豆扇陀外出行猎,与修道者及其养女沙恭达罗相识。国王与沙恭达罗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临别时国王留下一只宝石戒指作为表记。后沙恭达罗因思念国王而神情恍惚,因曾得罪仙人,致使上京寻夫途中失落戒指。国王亦失去记忆,未能相认。她于绝望中化成一道金光,升天而去。后由一渔夫从鱼肚里发现戒指,献给国王,国王立刻恢复记忆,终于和沙恭达罗团圆。

  沙恭达罗这一形象是诗人理想的化身。她的性格温柔和顺,在和顺之中又带有刚强。她是奴隶社会制度下的净修女,但他大胆追求爱情,敢于婚姻自主,表现出了她的反抗精神。通过沙恭达罗这一形象,诗人表现了人民对幸福婚姻的追求,歌颂了违背奴隶制常规的带有反抗性质的婚姻,同时也揭露了王公贵族对妇女的残害,宣扬了自主、平等、互爱的爱情和婚姻。国王豆扇陀的形象有鲜明的两重性,既有玩弄女性的一面,也有他一往情深、追悔莫及的一面。他是一个奴隶制小国最高统治者的典型代表。

  《沙恭达罗》取材于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始初篇》,但迦梨陀娑赋予这一题材以新的思想内容。诗剧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结构紧密,戏剧冲突奇突多变,语言洋溢着诗情画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部诗剧对古印度梵文古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源氏物语》〔日本〕紫式部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古代描写贵族生活的“王朝物语”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散文体小说。作者紫式部 (? 978—?)生于中等贵族家庭,曾祖父及祖父均是有名的歌人,父亲腾原为时是汉诗文的能手。由于才华出众,她受到了当时摄政藤原道长的赏识,受聘到宫中担任女官,一直受到宫中周围人的尊敬。大约在1013年她辞去了女官,次年病殁,死时大概是三十七岁。按当时习俗,一般女官均以其父兄的官职来代称,他父亲曾做过式部丞,又由于她是 《源氏物语》的作者,而书中主人公源氏的正妻、贵族的“理想女性”则是紫夫人,因而她也就被称为紫式部。

  《源氏物语》卷帙浩繁、场面复杂,以主人公源氏的一生为主线,全书的时间跨度前后长达七十余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