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_李自成 >

第245节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_李自成-第245节

小说: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_李自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王重申军令一毕,刘宗敏向全体将领问:“闯王重申进入河南来的五条军令,大家听清了没有?”

  全体将士:“听清了!”

  闯王首先坐下,然后全体将士跟着坐下。虽然各桌上还是不断地有人敬酒,但是更多的是议论破洛阳和今后打仗的事。过了一阵,端上来包谷面窝窝头,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酒自然停止了。宴席一完,大家肃立,等候闯王同牛金星、宋献策、李岩兄弟、刘宗敏等二三十位地位比较高的文武首领先出大厅,转往看云草堂开军事会议,然后纷纷散去。 

  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红娘子顾不得同李岩尚未成亲,也以女将身份参加了。会议开到三更过后才散。由于破洛阳迫在眉睫,晚上又有细作回老营禀报洛阳谣传福王向省城求救,巡抚李仙风在周工的催促下率副将陈永福来救洛阳,所以一部分将领在会议后连夜出发,奔回自己驻地,一部分要在五更动身。 

  天色黎明时候,张鼐率领两千名骑兵和五百名步兵,开往洛阳。其中从中军营抽调出一千二百名骑兵、五百名步兵,又从李岩和红娘子的部队中抽调了八百名骑兵,编成一支比较精锐的队伍。在昨晚的军事会议上,李闯王本来还想叫李岩和红娘子的部队继续休息,但李岩一再请求早日效力,才决定抽调一部分人马随张鼐前去。其余大部分人马由李侔率领,暂留在清泉坡候命。刘宗敏在己牌时候偕同牛金星、宋献策作第二批出发。第一批和第二批都是从得胜寨走捷径奔往龙门,不再经过宜阳。李自成因为还要同高一功、田见秀和郝摇旗继续商议要事,同时等候永宁消息,所以到未牌时候才偕同李岩和一群亲兵作第三批出发,先去宜阳。 

  高一功因为担任着全军总管,留在得胜寨不动。田见秀主持老营军务,保卫老营,督练人马,同时负责对一斗谷、瓦罐子、李际遇等各方面的联络事宜。郝摇旗协助田见秀的练兵工作,每日巡视各营,严加督导。李闯王采纳了牛金星的意见,得胜寨仍暂时称为闯王老营,而今后随作战大军所驻之地称做行辕。 

  十七日黄昏,李自成率领李岩等一行人马到了宜阳城南的十里铺。白旺奉袁宗第之命在此迎候。据白旺向闯王禀报:袁宗第已经在今日中午到了洛河岸上,驻在望城岗,游骑直抵洛阳城下。李自成一行人在十里铺打了尖,喂了战马,大约在二更时候,从宜阳穿城而过,并不停留,沿着向洛阳去的大道前进。走出宜阳东门时候,看见有几百匹骡、马、驴子站在粮食和货物堆边吃干草,他向白旺问: 

  “这是往哪搭运的?”

  白旺回答说:“昨夜又破了两座山寨,搜抄的粮食和财物直到黄昏才清查完毕,开好清单。遵照袁爷将令,只留下五千两银子补足月饷,五百担粮食供目前军需民赈之用,其余的全部运往得胜寨老营。这是第一批驮运队,准备四更造饭,五更起程。第二批驮运队骡马尚未抽调齐备,准备在天明己时起程。” 

  李自成在马上回顾李岩说:“你看,这一个山寨有多么富裕!你来到本军时候,咱们的人马已经在伏牛山中攻破了四十八个富裕山寨,最近这二十天又在熊耳山中攻破了十几个山寨。这都是多亏饥民内应,使我军每攻必克,损伤人马很少。不管什么山寨自吹多么天险,也确实地势险要,滚木、礌石、火炮齐全,可是只要咱们找到本地百姓做底线,串通饥民内应,没有攻不破的。”说毕,策马向延秋镇驰去。 

  延秋镇离洛阳城四十五里,本来是个大镇,但早已残破不堪。李自成到达延秋镇时,已经四更多天,有袁宗第派来的一个小校迎着。据小校禀报,总哨刘爷和军师等已经到了洛阳城外的望城岗,请闯王暂到关陵行辕休息。 

  闯王问:“洛阳城里有什么消息?”

  小校回答说:“从巩县和惬师来的那一支官军前天夜里到了白马寺,福王下旨不许他们进城,叫他们在洛阳东门外扎营。听说后来经守备洛阳总兵王绍禹一再进宫恳求,福王才准许这支人马进城。他们昨日下午陆续进城,黄昏后忽有一队官军约有一二百人奔到望城岗,求见袁将爷。袁将爷当即接见那为首模样的人。小的因奉命来此等候闯王大驾,以后事情都不清楚。” 

  闯王吩咐:“你回禀袁将爷,我同李公子到关陵稍作休息。若有重要军情,随时飞马禀我。”

  从延秋往东是向龙门和关陵的大道。李自成因听到昨晚有一股官军奔到望城岗求见袁宗第,知道投降内应的计策已经成功,便策马向关陵赶路,打算到关陵休息之后,即去望城岗与众将计议如何破城。这关陵因为有众多柏树,又称关林,坐落在龙门北边几里处,从龙门到洛阳的大道旁边,是埋葬关羽头颅①的地方。从南宋以后,民间对于关羽的崇拜和迷信愈来愈甚,特别到了明朝,一方面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一方面由于皇帝的提倡,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又称为武圣人、关圣帝君,在全国各地大修关帝庙。这关羽埋头的地方,家子越来越大,庙宇的神殿廊庑越盖越雄伟华美,院里院外的石碑越立越多。尤其是那历代种植的柏树虽经战乱砍伐,尚有三四百棵,郁郁苍苍,好不茂盛,同周围的残破村庄恰成鲜明对照。当李自成一行人马绕过龙门北边的大道前进,距关陵还有十来里远时,就在平明的晓色中遥望见东方露出来一大片黑黝黝柏树林,掩护着庙宇。垣墙和高家,而向东北遥望,隐约可以望见洛阳城头和城中宫殿的屋脊、钟楼和鼓楼。虽然身上感到疲倦,李闯王心中却十分高兴,轻轻把丝缰一提,那乌龙驹很通人意,昂首萧萧嘶鸣,四蹄加快,随即绝尘而去。 

  ①关羽头颅--东吴杀了关羽以后,将头颅送给曹操,送葬此地。

  转瞬之间,从关林中也驰出一队骑马的人,前来迎接闯王。等相离一两里路时,李自成忽然看清楚那为首的人身个较矮,同时双喜在他的背后快活地对他说:

  “是军师!军师!”

  同军师见面以后,二人下马,屏退随从,登上道旁高阜,遥望洛阳的隐约城头,低声说话。自成先向宋献策询问了洛阳城内有什么新的情况,福王是否会在危急时逃出洛阳,又问了李仙风有没有新的消息,是否会来救洛阳。他们虽然对一举攻克洛阳和活捉福王很有把握,但是也考虑了万一会出现意外变化。自成又说: 

  “近两三天,我常常想到开封。倘若开封城防守疏忽,在攻克洛阳之后再将开封攻破,会给崇帧打得两眼发黑,站立不稳,从此直不起腰来。”

  军师点头说:“闯王此意甚佳,倘能成功,又是一惊天动地之笔。汴梁为河南省会,亦数朝建都之地,目前户口百万,比洛阳繁华十倍,富庶十倍,重要十倍!”

  自成说:“我已经派人去细探开封防守情形,等细作回来了再作决定。这想法只有你我知道,暂勿泄露。”

  “自然不能泄露一字。”

  “要打人就打在他的致命地方,不可轻打,更不可迟疑。”

  “是的,先洛阳,后开封,一连两拳!”

  闯王将鞭子一挥,有力地低声说:“上马!”于是他们相视一笑,走下小阜,腾身上马,在娇艳的早春阳光中向东驰去。 
 
第五十一章
   

           

   
  崇祯虽然绝对没有料到李自成会突然照准他的腰窝里狠揍一拳,打得他闪腰岔气,但是他由于多年经验,常有些不祥的预感压在心头。他担心杨嗣昌在四川追剿张献忠的军事行动会突然出了坏的变化,担心洪承畴在辽东支撑不住,担心山东的变乱正在如火如茶,扑灭不了,可能截断漕运,尤其使他常常不能放心的是李自成。自从李自成从武关突围之后,只知道他过了汉水,半年多来竟然没有再得到一点消息,不知道他潜伏在什么地方,会不会突然出来,打乱目前朝廷专力追剿张献忠的作战方略。 

  近来他每天五更照例在乾清宫丹墀上焚香拜天时候,总在替上述担心的事儿虔诚祈祷。他连做梦也没有想到,李自成已经到了河南很久,到处饥民响应,迅速发展了十几万人马,并且已经破了宜阳和永宁,正在向洛阳逼近。他每次在向上天默祷时,都祷告上天使李自成永远不会再起,无声无息地自然消灭。他希望过若干日月以后忽来某处地方奏报,说李自成确实已经病死了。 

  崇祯十四年正旦早晨,四更多天,北京全城的爆竹声就热闹起来。紫禁城中也燃放爆竹,但为着怕引起火灾,向来不许多放,所以不能同外边的热闹情况相比。等玄武门刚打过五更鼓声,皇城内外,所有的庙宇都钟鼓齐鸣,英华殿因为在紫禁城内,钟、磐、笙、萧、木鱼、云板声配合着诵经。梵呗声,一阵阵传送到乾清宫内。崇祯早已起床,穿着常朝服,到玄极宝殿隆重行了拜天礼,然后回到乾清宫,坐在正殿宝座上受后妃和皇子、皇女朝贺,然后受宫中较有地位的太监朝贺。天色微明,他喝了一碗冰糖燕窝汤,吃一块虎眼窝丝糖,作为早点。太监们按照宫中风习,在他的御案摆了个“百事大吉盒儿”,内装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但是他只望一望,并没有吃,却心中叹道:“唉,什么时候能看见百事大吉!”宫女们替他换上了一套正旦受朝贺的古怪衣帽,名叫衮、冕。但见那个叫做冕的古怪帽子用皂纱作成,顶上盖着一个长形板子,有一尺二寸宽,二尺四寸长,薄的铜板做胎,外蒙细绫,黑表红里,前圆后方,前后各有十二串叫做旒的东西,就是用五彩丝绳串的五彩玉珠,每一串十二颗。红丝带儿做冕系,束在下巴底下,带着白玉坠儿。长形板子两边各有一条黑色丝绳挂着一个绵球,一个黄玉坠儿。那叫做衮的古怪衣服是黑色的,上绣八样图案:肩上绣着日、月、龙,背上绣着星辰和山,袖子上绣着火、五色雉鸡、老虎和长尾猿。至于下边穿的十分古怪的裤子、蔽膝、鞋、袜。大带、玉佩,等等,不用写了。这冕和痛的制度都是从西周传下来的,改变不大。做皇帝的是非遵古制不行,不然就不像皇帝了。宫女们替他穿戴好这一套古怪的冠服之后,崇祯便走出乾清宫,坐上步辇,往皇极殿受百官朝贺。 

  尽管国事如焚,诸事从简,但是今日毕竟是正旦受朝,所以皇家的虚饰派头仍然同往年一样。在昨天,尚宝司就在皇极殿中央设好御座,设宝案于御座东,香案于丹陛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东西两边,面朝北向。今日黎明,锦衣卫从丹墀、丹陛,直到皇极门外,分两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卤簿、仪仗,一片锦旗绣幡,宝气珠光,金彩耀目。典牧所陈仗马、犀、象于文、武楼南,装饰华美,双双相对,肃穆不动。丹墀内东边靠北首站立司晨郎,掌管报时。两个纠仪御史立在殿外丹墀的北边。四个鸿肿寺的赞礼官:两个立在殿内,两个立在丹墀北边。另外有传制、宣表等官,恭立殿内。所有这些官员,都是成双配对,左右相向;蟒袍玉带,服饰鲜美;仪表堂堂,声音洪亮。 

  午门上第一通鼓声响过,百官朝服整齐,在午门外排班立定,而崇祯也到了中极殿坐在龙椅上稍候。第二通鼓声响过,百官从左右掖门进来,走上丹墀,文左武右,面向北,分立丹墀东西。第三通鼓声响过,钟声继起。导驾等执事官到了中极殿前叩头。崇祯重新上辇,往皇极殿去。 

  跟着在皇极殿行大朝贺礼,无非是一套代代沿袭的繁杂礼仪,在时作时止的音乐声中像演戏一样。中间,有一个殿外赞礼官高声唱道:“众官皆跪!”所有文武官员一齐跪下。赞礼官又高声唱道:“致贺词!”随即有一个礼部官员代表百官在丹陛中间跪下,先报名“具臣”某某,接着背诵照例的典雅贺词: 

  “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枯,奉天永昌。寇盗不兴,灾荒永弭,四夷宾服,兵革枚平。圣世清明,国家有万年之安;皇恩浩荡,黎民荷无量之福!”

  随着赞礼官的高声唱赞,又是一阵俯伏、拜、兴①之类的花样以及两次乐作、乐止。然后传制官在皇帝前跪奏:

  ①兴--封建时代行礼,叩了头起身叫做兴。

  “请传制!”照例不必等候皇上说话他便叩头起身,另一传制官由左边门走出大殿,到了丹陛,面向东立,口称“有制!”外赞礼官高声唱道:“跪!”群臣皆跪。赞礼官随即又唱:“宣制!”传制官高声背诵:

  “履端①之庆,与卿等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