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刘太医系列:刘太医谈养生 作者:刘弘章刘浡 >

第67节

刘太医系列:刘太医谈养生 作者:刘弘章刘浡-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匚褡橹钆哟笞畈斜┳钗蘅撞蝗氲氖逼冢矶喽杂诨嗜ú宦娜耍矶嗥鹨寰恼椒急煌度虢跻挛赖内R虼肆醮坷梅溉俗鲆窖匝槭怯刑跫摹5橇醮恳丫械窖峋肓恕R蛭嗣侨衔朗渴峭蚰艿囊缴嬲缴淖饔檬俏⒈〉摹P矶嗖∪艘槐呓邮苤瘟疲槐咔笊竦桓妫徊『弥螅蝗衔且缴淖饔茫巧裣傻牧α俊!

  许多参加试验工作的医官,也拜道士为师,学习一些歪门邪道,致使试验无法正常进行。从成化元年开始,刘纯报告试验结果的折子,给皇帝发出之后,都是石沉大海,无人理睬。更可气的是,94岁的儿子刘憬从太医院回家之后,说太医院来了一个真人,对太医们指手画脚;71岁的孙子刘宇从山西按察司来信说,衙门里来了一个真人,对于各种案件都是求签判定。乱了!乱了!刘纯彻底失望了。热心人周王朱橚吃炼丹而死了,好朋友道衍和尚姚广孝老死了,孙女婿李贤郁郁不欢而死了。完了!完了!刘纯心灰意冷了。他决定告老还乡了。当年,从太医院体面下台到诏狱搞试验;现在,怎样再一次体面下台回乡呢?他考虑了几天,就让一个心腹家人附耳上来,告诉他如此如此。 

  这一天,一个老道士大模大样地来到南京钦命大明医典编修使衙门,求见刘纯。刘纯带领医官们出来迎接。老道士说:“衙门里刹气太重,必是冲撞了太上老君。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刘纯装作害怕的样子,赶忙跪下,说:“真人救我!”医官们也害怕了,怔怔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老道士,心想:“我说拿犯人做试验,不是好事吧!”老道士把宝剑舞了一下,叹了口气说:“回家去吧,让贫道镇住血光!”刘纯千恩万谢,医官们也拜谢不已。刘纯立即让人给老道士准备做法事的东西。 

  怎么办?真人说了,让咱们赶紧都回家!那就回吧!百日之后还回衙门吗?不敢了!那么南京诏狱里的犯人怎么办?让北京来人接管?不行!当初跟犯人说,做完试验就减刑。如果北京来人接管之后,不做试验不减刑,那么犯人家属就会找医官的麻烦。怎么办呢?医官们望着刘纯。刘纯早就想好了,说:“一律减刑,流放辽东!”于是刘纯立即给皇帝写折子。而且不等批复,就把诏狱里的5000多个犯人都减刑流放辽东。谁押解呢?就派诏狱里的锦衣卫番子。如此一来,编修使衙门、诏狱,都成了空宅。据说那个老道士做了几天法事也走了。 

  大约过了一年多,司礼大太监怀恩,才看到刘纯的折子,念给成化皇帝朱见深听。昏昏欲睡的朱见深睁开了眼:“安安、亭亭、侯,回回、家啦?”怀恩答道:“皇上,他不干啦,回家啦。” 朱见深笑了:“朕朕、早早、说过,吃草根树皮,治治、什么病?”怀恩又问:“皇上,怎么回他?”。 朱见深一挥手:“知知、道了。” 

  刘纯回家了,回湖北咸宁老家了。

  他闭门谢客,把庞杂的试验资料,改写成为《成化咸宁景厚家学》,全书分为20册。并且把那个编修使大印,找了一个撰刻高手,改刻成景厚承嗣。他要把这套书一代一代传下去。闲暇的功夫,就教重孙子刘谓读《成化咸宁景厚家学》。于是国家掏钱,历时66年,动用300多名医官,使用几千个犯人做试验的成果,就轻易落到刘家手里了。 

  人到了晚年,总是后悔一些事情。刘纯最后悔的是参与了内战。朱家内部闹纠纷,干刘家什么事呢?朱家谁赢了都是当皇帝,老百姓跟着掺合什么呢?自己是个医生,弄来弄去还是医生。自己能平安活着,已经是万幸,后代千万别掺合什么内战,要老老实实当个医生,这套《成化咸宁景厚家学》的书,足够后代使用了。 

  当然做个医生是不会发大财的。可是为什么要发大财呢?皇帝是发大财的人,可是皇帝一顿饭能够吃一头牛吗?不能!皇帝一个人能住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子吗?不能!皇帝一个人能够对付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吗?不能!那么发了大财有什么好处呢?因此,银子够花就行了,长命百岁才是最重要的。 

  1487年秋天,成化皇帝朱见深驾崩的消息传到了咸宁。皇帝享年只有40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死了呢?据说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吃道士的炼丹,造成慢性中毒。第二是几乎每天晚间和万贵妃性交,把身子掏空了。第三是万贵妃死了。万贵妃怎么死了呢?1487年初,59岁的万贵妃打一个宫女的时候,太生气了,一口气憋住就昏迷了。40岁的成化皇帝朱见深以为她又被王母娘娘叫去了,就不许别人抢救。结果大冬天过了一个多月,尸体都臭了,朱见深才知道她是真的死了。于是,朱见深思念过度,睡不着,吃不下。没有人陪伴皇帝了,因为司礼大太监怀恩已经被皇帝撤职了。于是过了半年,朱见深也死了。 

  1488年,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登基了,年号弘治。司礼大太监怀恩也复职了。刘纯的52岁的重孙子刘谓、字文泰,被太医院招到北京当太医了。虽然弘治皇帝朱祐樘把一些真人都赶回家去了,但是道家炼丹的风气依然存在。刘谓想在曾祖父刘纯的药方里加入一些炼丹,这样就可以有“神仙”气了。于是写了一本书叫《本草品彙精要》,寄给曾祖父刘纯改正。 

  刘纯看了之后,大骂刘谓不肖,坚决反对炼丹。为此,时年108岁的儿子刘憬被父亲刘纯命令家人痛打40大板。因为是刘憬,指定自己的孙子刘谓为承袭人。不是父亲指定儿子承袭,而是爷爷指定孙子承袭,这是太祖刘完素定下的规矩,就是为了长期考察后代的能力。然而儿子刘憬竟然选择一个倾向炼丹的孙子刘谓当承袭人,三分治七分养能够代代相传吗?老年人最怕生气。从此,他的饥饿感下降了;尽管一直服用养正散,喝保元汤,而且又喝了加味开胃汤,还是不能升提胃气。于是,刘纯在1489年的农历9月3日凌晨寅时死了,享年126岁。 

  当然,108岁的刘憬,也让85岁的儿子刘宇,把53岁的孙子刘谓从太医院叫回家奔丧,也痛打80大板。刘谓捂着烂屁股,哭着把《本草品彙精要》的草稿烧了。这就是许多老中医知道有《本草品彙精要》的书名,然而至今谁也看不到此书的原因。太皇太后周淑云派了司礼大太监怀恩吊唁;弘治皇帝朱祐樘派了专使吊唁;各大臣、地方官也送了许多挽联。然而葬礼十分简朴,也没有哭声。按照刘纯的遗嘱,只用一口薄木棺材深葬,没有坟头,没有立碑。只是在坟地上面,栽种了许多竹子。因为刘纯信佛,佛说人生是苦难的。谁生下来都是哭哭啼啼的,就是因为预感到人生的苦难。人活着就要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人死了,就是一死百了,死了就是解脱了红尘的烦恼。 

  人死了,还要做点儿贡献,这就是回归大自然,让自己的骨肉去滋养植物。植物茂盛了,才有动物的繁荣,人类才不会绝种。老人家想得很周到。 

  刘纯死了,然而他不知道,太医把他当成了保护神。 

  疾病是可怕的,当个太医是很难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被皇帝处罚。明朝以前,很多太医被杀,这在医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唐朝的同昌公主是懿宗皇帝与郭淑妃所生,身染重病之后,经过太医韩宗绍与康仲殷两个人多方抢救无效,最后同昌公主死了。懿宗皇帝十分震怒,下旨将两位太医处死,并且将其三族的300多人,交给京兆尹温璋治罪。当时的宰相刘瞻、京兆尹温璋要求皇帝从宽处理。但是皇帝不但不采纳,反而罢免了刘瞻的宰相之职,降了温璋之职,致使温璋上吊自杀。最后,太医韩宗绍与康仲殷两个人被杀,其家属也被判刑。因此太医不搞预防为主,而是被动地去治病,甚至完全依靠药物去治病,这是非常危险的。 

  然而中医的发展,到了明朝就达到了最高峰。这就是刘纯提出的养生之道,和三分治七分养学说。从此以后,太医使用养生之道去主动预防疾病,而且使用三分治七分养去避免医源性疾病;如此一来,皇宫里的疾病大幅度减少。这一套方法使得许多贵族能够健康生存,尤其是许多嫔妃能够长命百岁,甚至许多太监、宫女、侍卫也能够无疾而终。由于刘纯的方法保护了太医,因此明清两朝的太医院都摆着刘纯的画像,把刘纯当成了太医的保护神。 

  然而太医管不了皇帝,因为皇帝是独断独行的。但是太医可以上折子告诉皇帝如何养生;而且如果皇帝驾崩了,那么太医可以据此向皇后分辩。因此明清两朝的皇帝驾崩之后,没有一个太医被杀,顶多是个失职之罪,给予带罪当差的处分。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总统府的侍从医官也是按照刘纯的养生之道去预防疾病,按照刘纯的三分治七分养,去避免医源性疾病。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切都变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国人盲目学习外国,因此把一些中国的好传统都改变了。 

  人生是轮回的,旧的刘纯解脱了,新的刘纯又出现了。 

  后代就是新刘纯,新旧刘纯的区别就在于年龄的不同。为什么新刘纯要哭祭旧刘纯呢?也就是说,刘纯不必哭祭自己。不是吗?刘纯的身材相貌是代代相传的,刘纯的豪爽性格是代代相传的,刘纯的三分治七分养是代代相传的。至于名利地位吗,那是身外之物;至于住宅衣服吗,那是随波逐流;至于皇帝是谁吗,那是事不关己。刘家信佛,度病人找刘家看病是不交挂号费的。 

  从此以后,爷爷指定孙子,就成为承袭的规矩。 

  爷爷承袭人指定孙子中的一个人当承袭人,但是这个孙子不一定是儿子承袭人的后代。也就是说,承袭人的后代不一定是承袭人。这条规定扩大了选择承袭人的范围。而且爷爷与这个孙子在一起生活,也能在族人面前提高这个孙子的地位,便于将来管理族人。这与一般的中医父子相传不同。谁拿着那套古书和古印,谁就是承袭人。承袭人要指挥刘氏家族。因为刘氏家族认为承袭人就是刘纯的化身。因此尽管刘家的族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尽管刘家的族人年龄大小不同,尽管刘家的族人社会地位不同,但是他们认为承袭人就是祖宗。而承袭人也认为自己就是新刘纯。新刘纯一直使用旧刘纯的三分治七分养,去治疗各种疾病;并且不断地研究增加新的病种。旧刘纯是男子。因此新刘纯也必须是男子;这就是刘家的秘方,传男不传女的原因。 

  500多年来,新刘纯已经更换了二十几个;比较有出息的新刘纯是: 

  第一代承袭人刘憬,是明朝正统太医院院判。 

  第三代承袭人刘谓,是明朝弘治太医。 

  第四代承袭人刘刊,是明朝嘉靖太医。 

  第五代承袭人刘琅,是明朝嘉靖太医院吏目。 

  第六代承袭人刘镒,是明朝隆庆太医院生药库大使。 

  第七代承袭人刘樯,是明朝万历太医院惠民药局副使。 

  第八代承袭人刘沰,是明朝天启太医院院使。 

  第十四代承袭人刘良玉,是清朝乾隆太医。 

  第十九代承袭人刘启后,是清朝咸丰太医。 

  第二十代承袭人刘璇玑,是清朝同治太医。 

  第二十一代承袭人刘连仲,是中华民国总统府少将侍从医官长。 

  第二十二代承袭人刘鳯池,是中华民国总统府侍从医官。 

  呜乎!我的祖先显赫。而我已经败落。太医学派与民间派之争,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不在明朝就消灭民间学派呢?现在我好像明白一些了,可能是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的道理;有男必有女,有天必有地。倘若中医只有太医学派,那么在太医学派内部还要分为两派。很好,就让民间学派长期存在吧,也好让我在世界医学大会上有发言的话题。而且我的心眼是否太小了?因为民间学派为中国的产值与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明朝末年开始,人们已经不吃炼丹了;但是从清朝开始,人们又吃补药了。而且从新中国开始,人们又吃化学药物了。为什么人们总是认为,药物是极其重要的呢?这是因为,过去有过去的迷信,现代有现代的迷信。明朝的人们,迷信炼丹,是得道成仙迷惑了人们;清朝的人们,迷信补药,是虚性兴奋迷惑了人们;新中国的人们,迷信化学药物,是取快一时迷惑了人们。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可能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是换汤不换药,内容依然是个健康问题。健康问题是人类的千古一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误区。 

  我们往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