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刘太医系列:刘太医谈养生 作者:刘弘章刘浡 >

第21节

刘太医系列:刘太医谈养生 作者:刘弘章刘浡-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有些人要找秘密的小老婆,据说只是单纯为了性交,而且要花很多钱,实在是劳神伤身。除了阿拉伯国家允许娶四个老婆之外,大多数国家规定一夫一妻。动物的性交是有季节性的,因此体力强壮。人也不能随时性交,要自我控制,不能纵欲伤身。因此聪明的男人,不要让小头愉快了,而让大头去受罪。 

  刘氏箴言:湿热证候不简单,西医摇头说困难; 

  幸而郎中细斟酌,使得病家尽开颜。

  9多喝多尿消渴病,饮食习惯要改正 
  话说四品官阶的内官监大太监郑和,爱喝甜茶。郑和是个回民的孤儿,本姓马,名和,小名叫三保儿。12岁净了身,当了侍童去伺候燕王朱棣的起居。所谓净身就是阉割手术。医官先让他喝乌头酒,昏迷之后,把下身用盐水清洗一下,把阴囊连同睾丸切掉,用桑白皮丝结扎,然后把包皮提起来,露出龟头,把龟头切掉,创面敷上军功散,尿道插上麦管。一个月之后,三保儿就痊愈了。 

  有人错误地认为,这样的男人,与女人就不一样了。其实不然。太监不能射精是真的,但是不能性交是假的。因为刺激性欲的脑垂体还是存在,性交的工具——阴茎还是存在。因此宫闱之中,屡屡发生嫔妃、女官、宫女与太监性交的丑闻。因此太监是娶妻子的,不过只能性交而不能射精。 

  有人认为宦官伺候皇帝了,就都是太监了。错了,宦官分为四等:一等叫太监,官阶正四品;二等叫少监,官阶从四品;三等叫监丞,官阶正五品;四等叫侍童,官阶不一。人们把宦官都叫做太监,就像人们把医生、护士、卫生员都叫做大夫一样,只是个尊称。 

  侍童三保儿伺候燕王朱棣的起居,这是一个十分辛苦的活。一天到晚,要随叫随到,小孩子贪睡,经常耽误了事,没少挨打。后来好心人告诉他多喝茶能够少睡觉,于是他就开始喝燕王朱棣的剩茶。小孩子嫌茶水太苦,就放了糖去喝。果然喝了甜茶,就不爱睡觉了,十分勤快。燕王朱棣很喜欢他,后来做了皇帝,就封他作正四品官阶太监。一个四品内官,没有官名怎么行呢?于是三保儿被皇帝朱棣赐名叫做郑和。郑和是个大太监,在南京有自己的官邸,也有自己的妻子,不能生孩子,就抱养了四个儿子。 

  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之后,很担心南洋各国瞧不起他。因为在中国历代破产农民起义运动中,只有朱棣的爸爸、破产农民朱元璋获得了成功。于是1405年,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千八百余将士,分乘六十余艘大船,去南洋耀武扬威。 

  海上航行是枯燥无味的。除了分批去划浆之外,许多将士闲下来没有事情去做,就玩赌博。刚开始是掷骰子,玩着玩着也没意思,于是想家的、斗殴的、闹事的越来越多了。虽然郑和杀了一些人,但是船上依然不安宁。 

  后来,郑和灵机一动,制造了一种十分消磨时光的赌博工具,这就是麻雀牌。他根据船数的多少,在小木板上刻了1—9条;又根据船上装淡水的木桶多少,在小木板上刻了1—9桶;还根据赌徒渴望赢得几万两银子的心理,在小木板上刻了1—9万;此外,根据海上经常变幻的风向,在小木板上刻了东西南北中风;另外,根据船上的挂着的告示牌,在小木板上刻了白板和发字。郑和这种随心所欲的设计,居然得到了将士的喜欢,成为十分消磨时光的赌博工具,船上又恢复了平静,将士们都沉醉在麻雀牌里。郑和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禁为自己的小聪明而自豪。然而郑和没有想到,他发明的这种136块儿的麻雀牌,以后竟然成为一些中国人如醉如痴的消磨时光的赌博工具。 

  但是一种不祥之兆,又悄悄涌上心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近一年来,总是爱喝水,爱撒尿本来船上的淡水是定量发放的,他规定无论官大官小,每人每天两升水;为此,许多大官很有意见。尽管自己经常渴得要命,两升甜茶已经不够喝了,但是郑和不能违反自己定下的规矩。渴是难挨的,随船医官怀疑他有消渴病,让他吃六味地黄丸;吃了之后,他觉得多渴多尿的症状好了一些。 

  但是他害怕真的得了消渴病。消渴病不是闹着玩的,最后四肢零落,瞎了眼,弄不好就会突然死去。郑和的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之后,就迅速返航了。1422年回国之后,郑和向永乐皇帝朱棣报告了航海经过之后,就马上去找刘纯。

 
  根据郑和的尿液,吸引了大量的蚂蚁,而且尿液干了之后,是一层发亮的痕迹。刘纯判断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于是诊断他得了消渴病。 

  这是古代中医的诊断方法。郑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得了这种病;于是刘纯又拿出试验资料,让他自己看。 

  这队医官一直在研究消渴病的治疗方法,诱发消渴病是容易的。让200名犯人每天不吃饭,只喝沙糖水。在半年之内,有些犯人出现了多饮多尿多吃的症状,且尿液招来了许多蚂蚁,而有些犯人不出现这些症状。面对这些犯人,出现的不同现象,刘纯等人认为造成消渴病的根本原因,是有胎病的人摄入了大量的糖分。于是又如法制造一些糖尿的病人,凑成200个疾病模型。那么如何治疗呢?让200名犯人都喝开胃汤和鱼汤、牛肉汤,同时分为20组,每组10人。分别给予如下处理: 

  第1组:喝补肾药枸杞汤。第2组:喝止喘药麻黄汤。 

  第3组:喝温胃药小茴香汤。第4组:喝补气药人参汤。 

  第5组;喝清热药金银花汤。第6组:喝行气药枳实汤。 

  第7组:喝安神药磁石汤。第8组:喝滋阴药沙参汤。 

  第9组:喝酸涩药乌梅汤。第10组:喝凉血药地榆汤。 

  第11组:喝补血药当归汤。 第12组:喝利尿药猪苓汤。 

  第13组:喝解表药荆芥汤。 第14组:喝发表去湿药羌活汤。 

  第15组:喝化痰药川贝母汤。 第16组:喝软坚化痰药牡蛎汤。 

  第17组:喝泻下药草决明汤。 第18组:喝活血药川芎汤。 

  第19组:喝消食药山楂汤。 第20组:吃驱虫药使君子。 

  以上20组在喝药一个月之后,只有每天喝清热药金银花的第5组以及喝滋阴药沙参的第8组,还有喝活血药川芎的第18组,糖尿消失的较快。于是让全部犯人中止目前的试验,改喝新的配方:金银花、沙参、川芎熬汤。 

  结果有些犯人的糖尿完全消失了,而有些犯人的糖尿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医官们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是饮食造成的。糖尿完全消失了的犯人,除了喝鱼汤、牛肉汤之外,没有吃其他的饮食。而糖尿没有完全消失了的犯人,除了喝鱼汤、牛肉汤之外,还吃了一些米饭、肉菜,甚至还有酒,当然这些犯人是得到了番子的特别照顾。刘纯在整肃狱规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偶然得到这个结论,这就是不吃米饭、肉菜和饮酒,就能消除糖尿。

  那么怎样解决口渴多尿的问题呢?金银花、沙参、川芎熬汤,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这实际是个滋阴问题,什么东西最滋阴呢?把200个犯人分为20组,每组10人,分别给予如下处理: 

  第1组:吃乌梅。 第2组:吃生地。 

  第3组:吃阿胶。 第4组:吃黄明胶。 

  第5组:吃海参。 第6组:吃海藻。 

  第7组:吃山萸肉。 第8组:吃洋菜。 

  第9组:吃复盆子。 第10组:吃山药。 

  第11组:吃黄连。第12组:吃玄参。 

  第13组:吃犀角。第14组:吃生石膏粉。 

  第15组:吃百合。第16组:吃天花粉。 

  第17组:吃诃黎勒。第18组:吃猪皮。 

  第19组:吃牛皮。第20组:吃羊皮。 

  结果吃猪皮的第18组和吃牛皮的第19组,都在三天之内,消除了口渴多尿的症状。那么应当怎样治疗消渴病呢?看来第一要吃鱼、吃瘦牛肉,不要吃米饭。第二要吃肉皮,不过肉皮不好消化,要煮成汤吃。第三要吃清热滋阴活血的药。为什么一定要吃清热滋阴活血药呢?因为这些被诱发出消渴病的病人,在减刑流放辽东之后,陆续出现了血栓形成。刘纯派医官给他们使用了清热滋阴活血药以后,才使没有血栓形成的人平安无事,而已经出现了血栓形成的人得以带病生存。 

  这些试验说明消渴病属于阴虚内热证候群,治疗这个证候群应当使用清热滋阴的大补阴丸。大补阴丸出自元朝名医朱震亨,字彦修。世居江南丹溪,人称丹溪翁的著作《丹溪心法》,是治疗相火偏旺引起阴虚内热的名方。该方由清降相火的黄柏、知母,滋阴养血的熟地黄、龟板,补阴益髓的猪脊髓等五味药材组成。全部药材是研细加入炼蜜为丸。但是大补阴丸的清热滋阴作用很弱,因此虽然治疗消渴病有效,可是不能很好解决阴虚内热的问题,而且没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到了最后还是造成血栓的形成。 

  在大补阴丸的基础上,刘纯和医官们反复加减处方,研究出一种新的药物,叫做函消散。主要成分是:龟板、鳖甲、鱼膘、紫稍花、西红花等。 

  但是能否治疗真正的消渴病呢?郑和愿意试一试。既然是回民,就吃牛皮冻。于是他不敢再喝甜茶了,拿着刘纯新研制出来的函消散回家了。 

  一个月之后,郑和又到编修使衙门来了,见了刘纯就喊:“安亭侯,跪听!”刘纯吓了一跳,赶紧跪下。他大声喊:“大胆安亭侯,为什么知道治疗消渴,也不跟咱家说一声,害得咱家整天撒尿!”。大家一听都乐了,刘纯也乐了,郑和也乐了。刘纯站起来,骂道:“你假传圣旨,吓我一跳!”郑和说:“说真格的,这个方子还真管用。咱家死也不喝甜茶啦。那个肉皮冻真好,咱家吃了几天就不渴了。老侯爷,怎么不让太医院去用呢?”刘纯皱了皱眉:“问题就在太医院!人家说了,药铺的大补阴丸卖得挺好,谁去卖肉皮冻?”郑和的小聪明又来了:“嘿,驴皮能做阿胶!你把肉皮冻也做成什么胶,这不就卖出去了吗!”刘纯叹了口气:“肉皮冻是最便宜的滋阴药,人人都吃得起。为什么要赚人家银子呢?” 

  1430年,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又出发了,又开始了劳民伤财的第七次下西洋。与每次不同的是,他没有带上茶叶和沙糖,而是带着大量的牛皮。不仅他要吃牛皮冻解渴,全体将士也要吃,因为海上的干渴是难挨的。 

  郑和生于1371年,在1422年被诊断是消渴,并且使用三分治七分养得到缓解。13年之后的1435年,郑和去世,享年64岁。其死亡原因不是消渴,而是受辱。1435年初,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死于铅中毒。是司礼太监范弘,让朱瞻基吃紫霞丹造成的,为此范弘被斩首。但是郑和是内官监大太监,是监督管理内官行为的大太监,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平常,自以为七下西洋而立下不世之功的郑和,已经受到了许多大臣的攻击;说他耗费白银几千万两,又死了几万将士。郑和的心情已经很坏。现在又受到太后张氏的严厉斥责:“养条狗能够管住羊群。你管不了内侍,真不如一条狗!”于是他受辱不眠而死。 

  ★总而言之,刘纯认为消渴病的病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诱发条件;其中,主观原因=胃气下降+营养不良;客观原因=胎病+阴虚内热;诱发条件=吃脂肪、淀粉太多。痊愈=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加入沙参、菊花的开胃汤+肉皮冻+不吃淀粉和脂肪;三分治=函消散。 

  以后几百年的研究使用,发现刘纯的这种方法能够治疗现代病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现代医学怎样解释消渴病——糖尿病的问题呢? 

  尽管在公元前2世纪,人类已经发现了这种多吃、多喝、多尿的疾病,而且中医在明朝的时候就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方法,但是直至1889年,英国医生才通过摘除狗的胰腺,证明了糖尿病,是由于缺乏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而发生的。随后,1930年,英国医生又发现许多激素都参与了糖代谢,甚至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有糖代谢的异常,这就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高血糖和高血脂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综合症。于是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控制饮食热量,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吃糖多的人,不一定要得糖尿病。 

  有些民族嗜好吃糖,例如,南非平均每人每年吃掉35公斤白糖,几乎每天吃掉100克白糖,然而南非不是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