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

第105节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第105节

小说: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氏返回娘家后又遇到了麻烦,她的母亲是个死脑筋,认为女儿夫家尽灭而自己逃脱,既应守贞更应感谢上天庇佑,要她出家当尼姑。符氏坚决不肯,反驳说:“死生有命,天也。何必妄毁形发为!”
  符氏在娘家寡居一年之后,后汉王朝发生巨变,郭威代汉建周成为皇帝,柴荣则被义父封为澶州(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
  柴荣的妻儿都尽丧于变乱,郭威打算重新为他娶妻,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义女符氏。而柴荣也正有此意:当初她逃脱兵灾并成为郭威义女时,柴荣也在现场,对这个义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她拒绝为尼之事,更是视之为奇女子。儿子既然愿意,郭威当然更是顺水推舟。广顺元年(公元951);符氏成为柴荣的第二任妻子。这年符氏二十一岁,柴荣三十岁。
  广顺三年,自觉老之将至的郭威决定选择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当时他的身边的晚辈中已经没有亲生子侄,只有一个外甥李重进和义子柴荣了。由于柴荣为人刚毅果断战功赫赫,为人谨慎厚道,又是郭威发妻柴皇后之侄,从小就在身边长大,郭威遂做出决定,将义子柴荣封为晋王,又升为开封府尹兼侍中,掌内外兵马事,义女符氏封卫国夫人。郭威又任命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兼武信军节度使,令李重进对柴荣行君臣之礼,定下了柴进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郭威病逝之后,柴进于柩前即皇帝之位,符氏果然由卫国夫人而升皇后。当年术士说过的话当真应验了,不知道死鬼李守贞该做何感想?
  八、赵氏兄弟的姻缘录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急于迎娶新人的态度,与坚持要守完妻丧再娶的周世宗柴荣相比,实在差得太远。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急于利用缔结姻缘的方式,使自己跻身上层,青云直上。丧妻于他人是悲是祸,于赵氏兄弟却是巧事喜事。)
  由于跟随郭威起事,赵匡胤在后周初年已循军功升为滑州副指挥。广顺三年初,时任开封府尹的柴荣挑选下属,看中了赵匡胤,将他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赵匡胤就这样成了未来皇帝的部下亲信。几个月后,后周进入柴荣时期,赵匡胤又被选入禁军,成为紧随柴荣左右的宿卫将校,他的人生也迎来了又一次根本转变。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二月,郭威去世、柴荣登基的消息从汴梁城里传向四面八方。北汉国主刘崇(又名刘旻,是倒霉蛋刘赟的父亲,在刘赟被杀后割据称王)立即联合契丹,打算趁柴荣年轻势弱之机报复郭威杀子夺国之仇。
  柴荣毫无畏惧,立即点兵亲征北汉,赵匡胤也在随扈行列。
  后周与北汉的军队在高平一带正面交锋,双方开打没多久,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竟率军临阵倒戈奔逃,柴荣身陷重围。身边只剩了几千亲兵。
  眼见局势危急,赵匡胤立即第一个站出来引兵突围,左臂中箭仍然不断冲杀,和柴荣的妹夫张永德各率两千兵士冲锋陷阵。诸将及士卒在其引导指挥下勇不可挡。不但反败为胜,成功地等到了援兵,最后还把北汉重镇太原城给围了好大一会。刘崇在逃归太原时受了饥寒惊吓,过了一年多些就死了。
  柴荣班师回京后,封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严州刺史,让他负责整顿禁军、广训精兵。赵匡胤正式成为柴荣的左膀右臂。并且结交了一大批精兵良将,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随着权力的日益增长,赵匡胤的眼光也越来越长远,他深知乱世中亲信不可轻信的道理,十分重视培养自己的家族。在这方面他也占有优势。骁勇善战是赵家父子的共同特点,因此他的父亲赵弘殷早在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年间那会儿就已经当上了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等到柴荣继位后又官至检校司徒、天水县男,父子两人还曾经分掌皇帝亲兵,显赫无比。
  父子俩也没忘了拔拉赵匡义。显德三年(公元956),周世宗柴荣亲征淮南,随行的队伍中赵氏父子共有三人,可谓是名符其实的“父子兵”,除赵弘殷和赵匡胤外,时年十八岁的赵匡义也跻身队列。
  此次征准,赵匡胤的名声更为响亮。他除了冲杀奋勇频频告捷,表现出来的忠心也不是盖滴,有一次赵弘殷半夜才领兵返回,正碰上赵匡胤守城。听见父亲的叫门声,赵匡胤大义凛然曰:“你喊啥,我当然知道你是我爹,但是深更半夜不能开门放行可是皇帝的规矩。”直到天色放亮才把老子放进城来歇息。这事发生之后,柴荣深为赵匡胤的忠诚感动,引为手足知己。仗打完,赵匡胤再次荣升,封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赵匡义也论功行赏踏入仕途。赵弘殷也因为配合儿子大公无私的表现得到柴荣的赏识,当他不久病逝后,得到了追赠为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的身后哀荣。
  赵匡胤赵匡义兄弟这边厢快马加鞭地封官晋爵,那边厢家庭生活却均遭丧妻之变。不过最终他们都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多少让人觉得做鳏夫对他们来说反倒是件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喜事。
  显德初,才届婚龄的赵匡义迎娶尹氏为妻。这也是赵家媳妇中第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其父为滁州刺史尹廷勋,其兄为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然而新婚未几,尹氏就忽然早逝。这件事对于有心靠联姻大族发展势力的赵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此时的当家人赵匡胤已经不同往昔,经过一番努力,他又为弟弟结下了一门更好的亲事,将国丈符彦卿的六女儿——即周世宗柴荣符皇后之妹聘为弟媳。借这门亲事之力,赵家成功地当上皇亲国戚。
  赵匡胤的元配妻子贺氏虽然因夫而贵当上了会稽郡夫人,却一向体弱多病,终于年寿不永。符氏嫁入赵家两年后,她在显德五年(公元958)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十岁。
  在为自己挑选继弦妻子时,赵匡胤也没有含糊。他选择了极有威望声誉的彰德军节度使、巢国公王饶第三女为继室。贺氏去世的当年,十六岁的王氏便嫁进了赵家。婚礼办得极尽隆重,周世宗还特别给这位半拉连襟、心腹干将增光添彩,亲自为王氏授予凤冠霞帔,封其为瑯琊郡夫人。
  与赵匡胤兄弟迫不及待地迎娶新人相比,周世宗柴荣对待亡妻的态度要厚道很多。显德三年(公元956),周世宗亲征淮南,久未回还,符皇后非常忧虑,又遇上大暑大雨冷热夹击,终于成疾,于当年七月二十一日逝于宫中,时年仅二十六岁。柴荣追谥符氏为“宣懿皇后”,为她在新郑营建懿陵(柴荣结发之妻刘氏被追封为“贞惠皇后”,葬惠陵)。符皇后临终时要求柴荣立自己的妹妹为继后,柴荣答应了妻子的要求。虽然小符氏在姐姐下葬后不久便被接入皇宫,但直到大符氏三年丧满,柴荣才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夏末册立符氏的妹妹为皇后。这位小符皇后的册立,使魏王符彦卿成为两朝三后之父,成为中国史有明载的著名岳父之一,仅次于北朝独孤信。
  和周世宗相比之下,赵氏兄弟亡妻尸骨未寒便迎娶新人,就不免为人诟病。然而,仅仅用贪新忘旧来看待赵氏兄弟急于迎新之举并不合适。如果仅仅是为了好色,他们大可以选择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方法,在妻丧期间尽情宠婢买伎,丧期过后再行娶妻,既享了美色,又落了好名声,还能有三年没嫡妻监管的自由日子可过。
  赵氏兄弟急于娶妻的真实用意其实很明显,他们虽然得到周世宗的信任,又有很多心腹,毕竟还是出身比不过世家大族,联姻便成了他们抬高身份地位的最佳选择,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达到了目的,借此迅速扩大了声望。做为身在权力中心却又出身寒微的实干者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得己的选择。周世宗为他们的婚礼增光添彩的举动也表现出,他非常理解赵匡胤的心情——没准促成联姻的人就是他。
  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赵氏兄弟的联姻策略也对他们成就帝王大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或者他们联姻之时并没有明白地想到这一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定也很快意识到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九、一代英主柴荣的功业
  显德四年,赵匡胤再次以军功荣升,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显德五年,晋忠武军节度使。在自己的努力和联姻等方式的共同影响下,赵匡胤的名声越来越大。
  赵匡胤的晋升,都是真刀真枪在血海里打出来的,靠的都是真本事。但是再好的将才也得要遇到英主才能发挥本事,若是遇到昏庸愚钝之主,再好的人材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乱世中的英雄人物还少了吗,多少人都壮志未酬便死在了内斗和猜忌中。因此赵匡胤能够建功立业,又与周世宗柴荣的雄才大略和知遇之恩分不开。
  周世宗柴荣的为人是非常说得过去的。对自己的生父柴守礼,柴荣虽然百般宽纵迁就,却终生不让他到京城来。他对养父郭威的厚遇心存感激,养父虽然死了,他仍然恪守儿子的本份,没有更改国号,时时祭扫。
  周世宗柴荣还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英武雄主。自从继承皇位以来,他就定下了一统中原,恢复大唐版图的雄心壮志。
  柴荣生活俭朴,愿为天下表率,而且虚心纳谏勇于自责,曾经下诏说大臣们不批评自己,正是因为自己为人还不够坦诚,使大臣们不敢直指自己的错误,不敢畅所欲言。当大臣们先后进言献策,他也确实说到做到,不但没有因大臣们对自己的指摘施行报复,还最终根据大臣们适当的主张建立国家大策。
  对于生在乱世中的平民百姓,柴荣存有怜悯之心。他整顿经济,兴修水利,治理大运河、黄河、汴河,鼓励农桑。乱世中崇佛侫道现象非常严重,柴荣在即位的第二年便下令毁铜佛铸钱币以促进商业发展。并深有体会地说:“佛云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佛祖在世时,为了有利于人,甚至不惜割截自己的身体,何况身后的区区铜像?”他偶尔见到唐代《均田图》,立即大为叹服,随即下令各地也按此法,让百姓照实有土地交纳租税,避免地方官吏豪强将自己的赋税转嫁给底层百姓。又下令退休的官员贵族也要和小民百姓一样照章纳税,连孔子的后人也不例外。他还将战乱中无主的土地集中起来,给流民们耕种,使他们成为安居乐业的百姓。
  与此同时,柴荣精兵简政,认为农民养活军队官员不易,因此军队一定要选用精良善战之士,绝不能让老百姓的血汗钱白白浪费。他又整顿吏治,对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加以重处。以各种名目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的官吏一经发现就处以死刑,虐待民夫、滥杀降人者也从不轻饶。没有真才实干靠欺诈手段当官的都被贬放罢官。柴荣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对混乱残忍的刑律的修订。他禁止官员随意处死犯人,废除凌迟腰斩等等酷虐之刑,并下令善待关押在监的犯人,给予他们足够的食物和卫生条件,有病就妥为治疗,允许家人探视,不允许官吏虐待敲诈犯人家属,更不允许牢中有犯人无故丧命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他派人修订刑律,并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大周刑统》,成为北宋《大宋刑统》的先声。
  柴荣善待臣属。做为一个武将出身的帝王,他在称帝之初不免有些统帅之风,时常控制不住情绪处治臣子,事后又追悔不已。符宣懿皇后深知他的性情,时常在他情绪不佳时善加劝导,柴荣也知道自己的过失痛加悔改,因此从称帝的第二年之后,情形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又重整礼乐,广邀文人儒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文治并不是柴荣帝王之才的全部。做为一个乱世之主,柴荣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勇猛善战。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后蜀西四州(秦州成州阶州凤州)收回。又经历三次亲征,将南唐江北十四州六十四县收入囊中,迫使南唐中主李璟成为后周属国。
  南征也不是柴荣最伟大的战功。他最了不起的事迹是北伐。当年后晋石敬塘为当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此事一直是中原人的心头大痛。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领兵亲征,只用四十天时间,就从契丹人手里夺回了三州十七县。若不是他在军中忽染疾病被迫中止北伐,或许燕云南归的梦想就不至于直拖到明太祖朱元璋横空出世之后了。
  柴荣登基之时年仅三十三岁,当时的他满怀雄心壮志,曾经许下三十年帝王鸿图:“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不幸的是天不假年,就在北伐契丹获得大胜之际,他得了急病。虽然北伐中止,但他的病情已经由于军中医药不及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