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4 >

第19节

中华上下五千年 4-第19节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 
    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谦家的房屋简陋,只能 
遮蔽风雨,明代宗给他造一座府第,于谦推辞了。他说:“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怎么 
能贪图享受呢?” 
    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于谦一心保卫国家,但是那个在北京危急的日子里主张逃跑的徐有贞,还有被于谦责备 
过的大将石亨,都对他怀恨在心,在暗地里想法报复。 
    英宗回北京后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 
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夺门之 
变”。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加 
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个“谋反”的罪 
名,把于谦杀害。 
    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 
候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认为,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上下五千年  
230 杨一清计除刘瑾       
    土木之变以后,明王朝开始衰落。明英宗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昏庸腐败。他们不可能吸 
取王振误国的教训,一味依赖宦官。宦官专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 
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 
好人。 
    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身边有八个宦官,经常陪伴他打球骑马,放鹰 
猎兔,为首的叫刘瑾。明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这八个宦 
官依仗皇帝的势,在外面胡作非为。人们把他们称为“八虎”。 
    一些大臣向武宗劝谏,要求武宗铲除“八虎”。刘瑾等得到消息,就在武宗面前哭诉。 
明武宗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 
提督。 
    刘瑾大权在手,就下令召集大臣跪在金水桥前,宣布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是“奸党”,把 
他们排挤出朝廷。 
    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把大臣的许多奏 
章送给武宗批阅。明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办?”说 
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 
    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不再上奏。他假传明武宗的意旨,独断专行。刘瑾自己不通 
文墨,他把大臣的奏章全带回家里,让他的亲戚、同党处理。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 
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 
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 
帝,一个刘皇帝。” 
    刘瑾怕人反对,派出东厂、西厂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一个“内行 
厂”,由他直接掌管,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 
都受到残酷刑罚,被迫害致死的有几千人,民间怨声载道。 
    刘瑾还利用权势,敲榨勒索,接受贿赂。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他找麻烦,先 
得给刘瑾送礼,一次就送二万两银子。有的官员进京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钱,不得不先向京城 
的富豪借高利贷,回到地方后才偿还。当然,这笔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音zhìfán)以反对刘瑾为名,发兵谋反。明武宗 
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一带军事,起兵讨伐朱寘鐇,派宦官张永监军。 
    杨一清原是陕西一带的军事统帅,在训练士卒、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功。因为他为人正 
直,不附和刘瑾,被刘瑾诬陷迫害,后来经大臣们营救,才被释放回乡。这回明武宗为了平 
定藩王叛乱,才重新起用他。 
    杨一清到了宁夏,叛乱已经被杨一清原来的部将平定,杨一清、张永俘虏了朱寘鐇,押 
解到北京献俘。 
    杨一清早就有心除掉刘瑾,他打听到张永原是“八虎”之一,刘瑾得势以后,张永跟刘 
瑾也有矛盾,就决心拉拢张永。回京的路上,杨一清找张永密谈,说:“这次靠您的大力, 
平定了叛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铲除一个藩王容易,内患却不好解决,怎么办?” 
    张永惊异地说:“您说的内患是什么?” 
    杨一清把身子靠近张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里写了一个“瑾”字。 
    张永一看,皱起眉头说:“这个人每天在皇上身边,耳目众多,要铲除他可难啊!” 
    杨一清说:“您也是皇上亲信。这次凯旋回京,皇上一定会召见您。趁这个机会您把朱 
寘鐇谋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会杀刘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扬后世啦!” 
    张永心里犹豫了一下,说:“万一不成功,怎么办?”杨一清说:“如果皇上不信,您 
可以痛哭流涕,表明忠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过这件事一定要动手得快,晚了怕泄漏事 
机。” 
    张永本来对刘瑾不满,经杨一清一怂恿,胆子也壮了起来。 
    到了北京,张永按杨一清的计策,当夜在武宗面前揭发刘瑾谋反。明武宗命令张永带领 
禁军捉拿刘瑾。刘瑾毫无防备,正躺在家里睡大觉,禁军一到,就把他逮住,打进大牢。 
    明武宗派禁军抄了刘瑾的家,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珠玉宝器不计其 
数;还抄出了龙袍玉带,盔甲武器。明武宗这才大吃一惊,把刘瑾判处死刑。 
    刘瑾虽然被杀,但是明武宗的昏庸腐败却是无可救药的。他杀了刘瑾之后,又宠信了一 
个名叫江彬的武官,在江彬的教唆下,他多次离开北京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寻欢作乐。把 
朝政大权交给江彬,江彬又趁机贪污受贿,排斥好人。 
    由于明王朝的腐败统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的赋税和劳役负担更加繁重,农民起 
义此起彼伏。公元1510年,北京附近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这次起义延续两年, 
起义军横扫河北、山东、山西等八个省,四次逼近北京,给腐朽的明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 
     
上下五千年  
231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刚即位 
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 
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学士严嵩 
(音sōng),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 
地位的。 
    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讨得世宗的欢心。他当上首辅后,和他儿子 
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当时一些没骨气的朝臣都投靠他,有三十多 
个官员做了他的干儿子。有了这些爪牙,他更加可以操纵朝政了。 
    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面鞑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 
很大的威胁。严嵩不但不想加强战备,反而贪污军饷,让兵士们受饥挨饿。鞑靼首领俺答好 
几次打进内地,明军没有力量抵抗。公元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 
郊。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 
仇鸾不要抵抗。结果,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回去。京城 
附近十几万明军,竟一箭不发。 
    过了一年,仇鸾又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这件事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特 
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 
去放牛。杨继盛放牛经过私塾,看到村里一些孩子们在读书,十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 
读书。哥哥说:“你年纪太小,读什么书?”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牛,就不能读书?” 
他父亲见他有志气,就让他一面读书,一面放牛,果然上进很快。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 
士,在京城里受到不少大臣的赏识。 
    杨继盛为人正直,看到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怎么也忍受不了。他向明世宗 
上奏章,反对议和,希望朝廷发奋图强,选将练兵,抵抗鞑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点心 
动,但是禁不起仇鸾一撺掇,反把杨继盛降职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做典史。 
    杨继盛到了狄道,并不灰心丧气。狄道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人不识字。杨继盛 
到了那里,挑选了一百多个青少年,请个老师教他们念书。学生家里没有钱,杨继盛把自己 
的马和妻子的衣服变卖了帮助他们。当地百姓都爱戴杨继盛,称呼他“杨父”。 
    杨继盛被贬谪后,明朝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 
境。仇鸾的密谋暴露,吓得发病死了。这时候,明世宗才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把他调 
回京城。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哪知道杨继盛对严嵩更是深恶痛绝。他回到京城刚一个月, 
就上奏章给明世宗弹劾(音hé)严嵩,大胆揭发严嵩十大罪状,条条都有真凭实据。他在 
奏章中还说,严嵩有十大罪,却可以蒙蔽皇上,因为还有“五奸”帮助他,这就是严嵩的间 
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都密布在世宗的左右。 
    这道奏章打中严嵩的要害,严嵩气急败坏,在明世宗面前诬陷杨继盛。明世宗大怒,把 
杨继盛打了一百板廷杖,关进大牢。 
    杨继盛被廷杖打得遍体鳞伤,腿肉也打烂了,连狱卒看了也心酸,杨继盛却态度泰然, 
像没事儿一样。亲友们听到杨继盛伤势重,通过狱卒送给他一只蛇胆当伤药。杨继盛推辞不 
受,说:“我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杨继盛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实在审不出什么罪状,一些官员想营救他出狱。严嵩同党 
跟严嵩说:“你不杀杨继盛,不是养老虎给自己留后患吗?”严嵩下个狠心,撺掇明世宗把 
杨继盛杀害了。 
    严嵩掌权二十一年,把他的党羽安插在朝廷重要职位,权力越来越大。明世宗也渐渐讨 
厌他。有一次,明世宗请道士蓝道行扶乩(一种迷信活动),蓝道行借乩仙的意旨,劝世宗 
除掉严嵩,明世宗也有点心动。这件事让御史邹应龙打听到了,觉得这是打击严嵩的好时 
机,但他想想杨继盛的下场,又有点犹豫。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先从弹劾严世蕃下手。 
    严世蕃依仗他父亲权势,作恶多端。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一上去,明世宗果然下令 
把严世蕃办罪,充军到雷州,并且勒令严嵩退休。 
    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是一批亡命之徒,他们没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 
大盗,还勾结汉奸汪直和倭寇,准备逃亡到日本去。这一件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 
    昏庸的明世宗看到这份奏章,也大为震惊,立刻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斩首示众,把 
严嵩革职为民。明朝最大的权奸,终于倒台。 
     
上下五千年  
232 海瑞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 
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 
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 
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 
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 
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 
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