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青铜葵花 >

第8节

青铜葵花-第8节

小说: 青铜葵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为什么,爸爸竟牵着牛回来了。他本来是让牛耕地的,但耕着耕着,他停住了,卸了轭,牵了牛,就往回走。 
  妈妈问:“怎么又回来了?” 
  爸爸不吭声。 
  青铜走到爸爸面前,用只有他的亲人们才能领会的眼神与手势,急切向他说着: 
  “她是一个好女孩,非常好非常好的女孩。” 
  “把她接到我们家,接到我们家!” 
  “我以后好好干活,一定好好干活!” 
  “过年时,我不穿新衣服。” 
  “我以后不再嚷嚷着要吃肉了,不再了。” 
  “我喜欢她做我妹妹,非常非常喜欢。” 
  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奶奶、妈妈的眼睛里也含着泪水。 
  爸爸抱着头蹲在地上。 
  奶奶说:“穷是穷点儿,可我不信养不活这闺女。一人省一口,就能养活她。我正少一个孙女呢!” 
  青铜牵着奶奶的手,往老槐树下走去。 
  爸爸要去阻止他们,但却只叹息了一声。 
  妈妈跟了上去,不一会儿,爸爸也跟了上去。 
  牛哧通哧通地跑到了最前头。 
  他们走过村巷时,人们问他们一家子去哪儿,他们不作答,只管往老槐树下走。   
  《老槐树》5(1)   
  太阳已经偏西。 
  老槐树下,人群稀落,但干校的阿姨还陪着葵花坐在石碾上。 
  嘎鱼一家人离她们已经相当近了,嘎鱼的妈妈甚至已经坐在了石碾上,并将手放到了葵花的肩上,侧着脸,好像在与葵花说话。 
  事情似乎很快就要有着落了。 
  村长的脸上,有些焦急,又有些高兴。 
  嘎鱼的爸爸蹲在地上,用一根细细的树枝在地上划着,似乎在计算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他就一直在计算着:养这样一个女孩,一年里头 ,究竟要让鸭子多生多少只蛋?他已算了很久,却始终不能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 
  嘎鱼和妈妈早已不耐烦了。村长和所有在场的人,也都早就不耐烦了。但嘎鱼的爸爸仍然不着慌不着忙地计算着。有时,他会停住,抬起头来看看葵花。心里真是喜欢。再计算时,就笑眯眯的。 
  就是这时,青铜一家人到了。 
  村长问:“你们怎么又来了?” 
  青铜的爸爸问:“这孩子,已有人领了吗?” 
  坐在葵花身边的阿姨与村长都说道:“还没有最后定下来呢。” 
  青铜的爸爸吁了一口气,说:“这就好。” 
  蹲在地上的嘎鱼的爸爸全听到了,但却无动于衷。他不可能想到青铜家要领养葵花:他们家拿什么养活这闺女?大麦地村,谁也没有这个力量与他争。他看也不看青铜一家。 
  嘎鱼瞟了一眼青铜,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妙,就用脚尖踢了踢爸爸的屁股。 
  嘎鱼的妈妈感到了一种危机,冲着嘎鱼的爸爸说:“你快点儿说个准话啊!” 
  青铜的爸爸毫不含糊地说道:“这闺女,我们家要了!” 
  嘎鱼的爸爸抬头看了一眼青铜的爸爸:“你们家要了?” 
  “我们家要!”青铜的爸爸说。 
  “我们家要!”青铜的妈妈说。 
  青铜的奶奶用拐杖捅了捅地:“我们家要!” 
  牛冲着天空,令人荡气回肠地吼叫一声,震下了许多落叶。 
  嘎鱼的爸爸站了起来:“你们家要?”他在鼻子里轻蔑地哼了一声,“对不起,你们来迟了,我们家已要了。” 
  “村长刚才说了,还没有定下来呢。我们家不迟。我们家是在你头里说要领这闺女的。”青铜的爸爸说。 
  嘎鱼的爸爸说:“谁也不能把这闺女领走!”又说了一句,“你们家要?你们家养得起吗?” 
  青铜的奶奶听见了,走上前来,说道:“没错,我们家穷。我们家拆房子卖,也要养活这闺女!反正,这闺女我们家要定了!” 
  青铜的奶奶,是全大麦村人尊敬的老人。村长一见老人家生气,赶忙上前扶着她:“您老别上火,好商量。”然后用手指着嘎鱼爸爸的鼻子,“还算吗?算呀!看看一年下来,到底要让鸭子生多少只蛋!” 
  两家人争执不下。嘎鱼的爸爸本是犹豫不决的,现在却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后来,两家人就大声争吵起来,许多人闻声,便匆匆赶过来围观。 
  村长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人就出主意:“既然是这样,就让孩子自己选择吧。” 
  众人都觉得这是好主意。 
  村长问嘎鱼的爸爸:“你看这样行不行?” 
  “行!”嘎鱼的爸爸觉得这个办法很有利于他。他用手指着村西头的惟一一幢瓦房说,“呶,那就是我们家。” 
  村长问青铜家的人:“这样行不行?” 
  奶奶说:“我们不会为难孩子的。” 
  “那好。”村长走上前来,对葵花说,“闺女,咱们大麦地村的人家,谁家都喜欢你。可他们就是怕委屈了你。咱大麦地人,一个个都是好人。你去谁家,都会对你好的。现在,你就自己选吧。” 
  青铜抓着牛绳站在那里,用眼睛看着葵花。 
  嘎鱼笑嘻嘻的。 
  葵花看了一眼青铜,站起身来。 
  这时,老槐树下一片寂静,谁都不吭一声,静静地看着葵花,看她往哪一家走。   
  《老槐树》5(2)   
  东边站着青铜一家,西边站着嘎鱼一家。 
  葵花拿起了包袱。 
  几个阿姨哭了。 
  葵花看了一眼青铜,在众人的目光之下,一步一步地朝西边走去。 
  青铜低下了头。 
  嘎鱼看了一眼青铜,笑得嘴角扭到耳根。 
  葵花一直走到了嘎鱼的妈妈身边。她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嘎鱼的妈妈,然后用两只手分别从两个口袋里将两只鸭蛋掏出来,放到了嘎鱼妈妈衣服上的两只口袋里。然后,她一边望着嘎鱼一家人,一边往后退着。退了几步,她转过身来,朝青铜一家人站着的方向走过来。 
  众人的目光,随着她的身影的移动而移动着。 
  青铜的奶奶,用拐棍轻轻敲了敲青铜依然低垂着的脑袋。 
  青铜抬起头来时,葵花已经离他很近了。 
  奶奶朝葵花张开了双臂。在奶奶的眼里,挎着小包袱向她慢慢走过来的小闺女,就是她的嫡亲孙女——这孙女早几年走了别处,现在,在奶奶的万般思念里,回家了。 
  那天的下午,大麦地的人在一片静穆中,看到了一支小小的队伍:青铜牵着牛走在前头,牛背上骑着葵花,挎着小包袱的妈妈和奶奶、爸爸,一个接一个地走在牛的后头。 
  牛蹄叩击青砖的声音,清脆悦耳。     
  第四章 芦花鞋   
  《芦花鞋》1   
  使大麦地人感到奇怪的是,小女孩葵花一夜之间就融入了那个家庭,甚至还要更短暂一些——在她跨进青铜家门槛的那一刻,她已经是奶奶的孙女,爸爸妈妈的女儿,青铜的妹妹。 
  就像青铜曾是奶奶的尾巴一样,葵花成了青铜的尾巴。 
  青铜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几乎没有用什么时间,葵花就能与青铜交流一切,包括心中最细微的想法,而且这种交流如水过平地一般流畅。 
  悠闲的或忙碌的大麦地人,会不时地注目他们: 
  阳光明亮,空旷的田野上,青铜带着葵花在挖野菜,他们走过了一条田埂又一条田埂。有时,他们会在田埂上坐一会儿,或躺一会儿。往回走时,青铜会背上一大网兜野菜,而葵花的臂上也会挎一只小小的竹篮,那里头装的也是野菜。 
  下了一夜大雨,到处都是水。 
  青铜、葵花,一人穿着蓑衣,一人戴着一个大斗笠,一人拿着渔网,一人背着鱼篓出了家门。雨丝不断,细细地织成银帘。那么大的田野,就他们两个。天空下,是一片湿漉漉的安静。他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会儿,青铜不见了——他下到水渠里用网打鱼去了,只见葵花一人抱着鱼篓蹲在那里。一会儿,青铜又出现了——他拖着网上来了。两个人弯腰在捡什么?在捡鱼,有大鱼,有小鱼。或许是收获不错,两个人都很兴奋,就会在雨地里一阵狂跑。青铜跌倒了——是故意的。葵花见青铜跌倒了,也顺势跌倒了——也是故意的。回来时,那鱼篓里尽是活蹦乱跳的鱼。 
  两个人常去那片葵花田。 
  那些葵花都已落尽了叶子落尽了花,葵花田显得疏朗起来。一只只葵花饼上,挤满了饱满的葵花子。或许是因为这葵花饼太重,或许是它们实际上已经死了,它们一株株都低垂着脑袋,无论阳光怎么强烈,它们再也不能扬起面孔,跟着太阳转动了。青铜是陪着葵花来看葵花田的。他们会长久地坐在葵花田边的高处。看着看着,葵花会站起来,因为她看到了爸爸——爸爸站在一株葵花下。青铜就会随着她站起来,顺着她的目光向前看——他只看到了一株又一株的葵花。但青铜却在心里认定,葵花确实看到了她的爸爸。大麦地村,也有人说过曾在月光下的葵花地里看到过葵花的爸爸。谁也不相信,但青铜却相信。每当他从葵花的眼中看出她想去葵花田时,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带着她走向葵花田。 
  白天、夜晚,晴天、阴天,总能见到他们。青铜一身泥水,葵花也会一身泥水。 
  两个小人儿在田野上的走动、嬉闹,会不时地使大麦地人的心里荡起微微的波澜。那波澜一圈一圈地荡开去,心便湿润起来,温暖起来,纯净与柔和起来。   
  《芦花鞋》2(1)   
  入秋,天光地净。 
  野了一个夏天的孩子们,忽然想起,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就更加发疯一般地玩耍着。 
  大人们已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孩子开学后所需要的各种费用。虽然数目不大,但对大麦地的大多数人家来说,却是一笔非同小可的开支。大麦地的孩子,有到了上学年龄就准时上学的,也有的到了上学年龄却还在校外游荡的。那是因为家里一时拿不出钱来,大人们想:就再等一年吧,反正就是为了识几个字,认识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就依然让那孩子一边傻玩,一边打猪草或放羊放鸭。有些孩子耽误了一年又一年,都到了十岁、十几岁了,眼看着再不上学就不能再上学了,这才咬咬牙,让孩子上学去。因此,在大麦地小学,同一个班上的孩子,年龄却悬殊很大,走出来,大大小小的,高高矮矮的,若站一条队伍,特别的不整齐。还有些人家干脆就不让孩子上学了。也有一些延误了几年的孩子,大人本有心让他上学的,他自己却又不愿意了。他觉得自己都长那么高了,还与那些小不点儿混在一起读一年级,实在不好意思。大人们说:“长大了,可别怪家里没有让你念书。”也就由那孩子自己去决定他的前途了。上了学的,也有读不安稳的——欠学费,学校在不停地催要。若多少次点名之后,还不能将所欠的学费交齐,老师就会对那孩子说:“搬了你的凳子,回家去吧。”那孩子就在无数双目光下,搬了凳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去了。也许,他因为补交了学费还会再回来读书,也许就永远不再回来了。 
  这些天,青铜家的大人们,每天夜里都睡不好觉。沉重的心思,压迫着他们。家里原先是准备了一笔钱的,那是让青铜进城里聋哑学校读书用的。青铜已经十一岁了,不能再不去读书了。城里有个远房亲戚,答应青铜可以在他家吃住。可葵花已经七岁,也到了上学年龄了。这里的人家,有些孩子,五岁就上学了。说什么,也得让葵花上学去。 
  爸爸妈妈将装钱的木盒端了出来。这些钱是一只只鸡蛋换来的,是一条条鱼换来的,是一篮篮蔬菜换来的,是从他们嘴里一口一口省下来的。他们将钱倒出来,数了又数,算了又算,怎么也不够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望着这一堆零碎的、散发着汗味的钱,爸爸妈妈一筹莫展。 
  妈妈说:“把几只鸡卖了吧。” 
  爸爸说:“也只有卖了。” 
  奶奶说:“鸡正下蛋呢。卖了也不够。再说,这家里以后用钱,就靠这几只鸡下蛋了。” 
  妈妈说:“跟人家借吧。” 
  爸爸说:“谁家也不富裕,又正是要钱用的时候。” 
  奶奶说:“从明日起,隔十天给孩子们吃一顿干饭。把省下的粮食卖掉换些钱吧。” 
  可是,所有这些办法即使都用上,还是凑不齐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商量来商量去,还是一个结论:今年只能供一人去上学。那么是让青铜上学还是让葵花上学呢?这使他们感到十分为难。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今年先让葵花上学。理由是:青铜是个哑巴,念不念书,两可;再说,反正已经耽误了,索性再耽误一年两年的,等家境好些,再让他去读吧,一个哑巴,能识得几个字就行了。 
  大人们的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