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副本 >

第312节

逼上梁山 - 副本-第312节

小说: 逼上梁山 - 副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却是吕师囊自告奋勇。
    这吕师囊自彻底归心李民后,爆发了极大的政治热情,无论是帮李民整合军队上面,还是为李民镇守后方,处理政务上面,简直都是一个工作狂人。可就这,吕师囊还是老自觉干的不够。而今知道李民为寻找平定愈道安以及瑶族百姓抵抗新政的事犯愁,自是要为李民分忧。
    只不过,这吕师囊被李民成功洗脑后,那不仅可以说算是李民的绝对心腹,更是李民这里改革派,新政派的骨干主力,如今已经被李民指定成了东南下议院的议长,管理的政务多如牛毛,李民怎么可能让这么一个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狂人身陷险地,而把那些繁琐的政务,揽到自家身上。
    故此,李民当即是一口否决,并再次阐明了吕师囊如今的工作重要,绝对不可稍离。这又令吕师囊大为的感动一番,直接就把自家的堂弟给贡献了。
    要说,吕师囊那堂弟吕助,确实是一个人才,虽然因为太聪明,无法让人亲近心服,近而无法形成德望,无法成为一方领袖,可在出谋划策,以及游说等方面,那可是绝对还在吕师囊的本领之上。
    只不过,这吕助一心要振兴吕家,却是没有什么兴趣创建什么理想国,故此吕助只是一心辅佐吕师囊这个本家的内定领袖,可却丝毫没有离开吕师囊,自行在李民军中发展的意图。
    故此,李民虽然知道这个吕助,却也一直没的用,而此时吕师囊主动贡献,李民自然没有一个拒绝的道理。李民当下遣吕助前往宜州相助方腊,招安愈道安,安抚瑶族百姓。
    而在此事暂告一段落,李民却又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了景德镇身上。
    景德镇,华夏有名的瓷都。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直到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
    此时,景德镇至赵佶天佑元年,已经是定名一百一十多年了。此镇中人,多以瓷工,陶工为主,平日里忙碌不息,更有大量的江浙闽粤等沿海的商人往来采购瓷器,销往外海。平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如今,李民苏州的海关税,主要就是靠这些销往海外的景德镇瓷器纳税。
    不过,近日,景德镇瓷器的关税,却是极度萧条。虽说,此时天凉,商旅是少了一些,可是也是不应如此萧条。
    但严寒虽然挡不住商人的脚步,但那战争的刀枪,却是没有哪个商人不怕的。
    没别的,此时折家军已经突破了方腊大军在信州的围堵,退回了饶州,屯兵乐平。
    这乐平地处万年镇、潘阳,景德镇之间,乃是交通要地。折家军驻扎在那,自然无错。只不过,折家军此时征战多时,粮草用尽,自然要在当地,就地进食,尤其是折家军乃是奉皇命讨伐东南,为饶州百姓抵御方腊,自然这劳军的吃食,就要摊在饶州的百姓身上。
    这对折家军来说,那是理所应当。他们是朝廷的军队,饶州是朝廷的地界,他们打到这里,没有了军粮,自然要当地调派。而这对朝廷来说,也是应当责份的。
    只不过,这对饶州当地的百姓来说,那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今天下大乱,起因就是天下大旱,这饶州也是未曾幸免。只不过,饶州当地出了一个好官,姓洪名皓字光弼。眼见灾民疾苦,冒杀头的危险,截留了浙东纲米赈灾。这才令饶州一地,没有如江浙等地一般的反了。
    可如今,连给百姓赈灾的米,都是洪皓冒了杀头的危险给百姓截留出来的,洪皓那里还坐等待罪呢,又如何能给折家军筹出米来。
    这对洪皓来说,乃是实际情况,可对折家军来说,那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且不说那能给灾民筹米,却不能给他折家军筹米,那就极端的令折家军没面子了。单就是现在军中无粮,那折可存就无论如何,也只能先想法弄到军粮,让他折家军活下去。
    这已经不是什么善恶的问题了,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第十六卷 第五回 夜袭
    自古民以食为天,吃饭无小事。
    折家军虽然是一支军纪比较严格的军队,可毕竟还是一直封建军阀部队。抵御外族拼命没问题,甚至短些时日的军饷也没问题,可是没吃的。那可是要死人的,那可就是万万不行了。
    更何况,这里又不是西北老家,而是饶州。折家军自然就更没有同乡的顾忌了。
    故此,折可存凭借皇命,强行把洪皓看押起来,命令众军兵在饶州向当地百姓征集军粮。
    只不过,饶州当地百姓的救命粮,那都是洪皓冒死截留的供粮,若不是如今天下各处都反了,赵佶更是忙着关注李民的动向,根本无心管这洪皓,洪皓弄不好早就被杀头了,折可存又如何能从本就不多的赈灾粮里,抢出更多的粮食。
    折可存只能在强夺了赈灾粮之后,又把脑筋动在了饶州富户望族的身上。
    而饶州的富户望族,那就莫过于景德镇了。虽然景德镇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瓷工、陶工,不适农耕,可景德镇的瓷器商贸发达,即使在这灾年,也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折可存自然要从景德镇抢粮养军。
    而折可存这一行为,虽然是在大宋占领区的官军掠夺行为,可最终却是影响到了李民苏州的出口关税。
    李民原本对折家军这支五万左右的孤军,原本是想让方腊独自解决的,可如今关系到了关税,关系到了李民在东南新政权的财政收入,李民就不得不这平定折家军,提早解决。
    没办法,打仗就是打钱。李民可以容忍折家军在信州折腾。那是给方腊面子,给方腊整军的机会,可折家军断了李民的财路,李民那就没法忍下去了。
    只不过,李民需要的,乃是一个完整的瓷都,一个能创造无尽财富的景德镇。却是绝对不能允许为了驱赶折家军,就把那景德镇打烂了。
    故此,李民也是稍稍的有些投鼠忌器。
    当下,有慕容格献策:“圣主,那景德镇以瓷器闻名于世,镇上人多以烧瓷维生。而镇上的话事者,无非王李二家。此两家,皆是景德镇百年的望族。与我南北商会东南分会,也是多有生意来往。如今景德镇被折家军征集军资不说,还断了商路。此两家必然怀恨在心,可遣我东南商会的执事,慕容云龙,暗中潜入景德镇,对那王李两家晓以大义,那王李两家,必欣然来投。此两家,皆是景德镇望族,若得投奔,各召集三五千家丁仆从,皆不在话下。以之里应外合,景德镇唾手可得。”李民闻言大喜,当即派了慕容云龙,暗中潜入景德镇,游说王李两家归顺。
    只不过,李民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其实那慕容格,与那折家军折可存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慕容博的一个堂妹慕容海棠,那可就是折可存的二夫人。
    这本是慕容格当初为了打入大宋将门,而采取的联姻策略。只是,慕容格知道这个折可存的忠义,在如今这等情况下,只凭这么一点关系,却是说服不了折可存归降的,此时告知李民,自家出面游说那折可存,只能是把这层关系用绝。
    故此,慕容格却是没有把这件事说与李民知道,只是暗中把此事告知了自家的儿子慕容博,并请求李民把慕容博带在身边,建功立业。
    对此,李民并没有什么多想的。
    尤其是这慕容博在领兵救援关胜的行动中,虽然表现的有些傲气。可他的行动迅速,作战勇猛,表现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他那慕容家花费巨资打造的改良型精锐藤甲军,更是表现出了强悍战斗力。带在身边做一个主力兵团使用,也是不错的。
    更主要的是,这些慕容家的藤甲军,除了悍勇之外,其移动速度,更是彪悍。完全由三流以上江湖好手组成的军团,那行军的速度,即使李民二龙山精锐部队,也是比不了的。甚至短途行军,即使大宋普通的骑军,也不是其对手,而且,这支队伍,还不受地形影响,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甚至连过河都不用船,只要把自身的藤甲扒下来,那就是过河的藤筏,此却又是骑军远远不如的。
    当然,为了平衡,李民也是绝对不可能只带慕容博的燕军出征。而且,为了配上慕容博燕军的速度,李民手下的这些普通军兵,也是不怎么搭配的。
    好在,如今李民新组建的第九军团,却是融合了种家军王进率领的骠骑军,以及自家秦明,刘琦率领的重甲骑兵混合组建的一支纯骑兵军团。用来搭配慕容博燕军这支快速移动的特种部队,那绝对是富富有余。
    说起来,李民这第九骑兵军团的军马,大多数还是这几年李民贩运到江南,通过慕容博和朱勔卖给宋军,装备成骑兵团的。此时,苏杭等地的宋军都归顺了李民,不仅这些军马都聚集起来,重新回到了李民手中,而且还附带给李民培养了一批训练了两年之久的骑军,却也不得不说,李民果然还是有几分天运。不仅南茶北马的一番贩运,很赚了一笔,此时更是连本回来不说,还带了骑兵,简直是一鱼两吃,都不足以说起运道。
    而此时,这第九骑兵军,共三个骑兵师,每师一万,分别由刘锜率领第一骑兵师,王进率领第二骑兵师,秦明率领第三骑兵师,种师道任第九骑兵军军长,王佩任第九军政治指导员。
    当下,李民亲领第九军三万骑军,以及慕容博的两万藤甲军,共五万军兵,急袭饶州。同时,通知方腊派军十万,配合作战。
    而此时的折家军,对于李民这面的军情,并无半点了解。没办法,折家军的根本不在这东南一带。而且折家军由于军粮的问题,跟当地的官府以及豪族,乃至普通的百姓等等,并不是如何和谐。如此,单靠折家军自身的流星探马,自然得不到多少有用的情报。甚至稍远一些,出了饶州地面的情报,即使是大众货,折家军也是丝毫不知的。
    折可存只能不断地派出探马,时刻巡视乐平周围的地界,免得被方腊大军打了突袭。
    说起来,折可存虽然被迫从信州退回了饶州,可折可存并不怕方腊的大军。虽说折可存的折家军只有五万,如今更是只有四万。可比之方腊大军的散兵游勇,折可存自信正面作战,绝对可以一鼓而破。
    只是,折家军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而大宋的领土实在太广了。一连几次胜仗,接连打下了方腊大军占领的贵溪、戈阳、横溪、上饶、永丰等地,他折可存的捷报报上去了,就不得不分兵驻防。几次分兵,这才抵不住方腊早在玉山做好的埋伏。一个是兵力不足,另一个那山林之地也不适合折家军的骑兵发挥,这才一路败退。
    若不是那方腊大军后来不知为什么不乘势追杀了,折家军很可能就此就要断送在了他折可存的手里。
    只是,即使如今折家军逃出了信州,在这饶州暂时安稳了下来。可是,捷报上传,乃是战功不断,如今整个信州都丢了,自然也是大大的罪过,折可存对朝廷将要如何的处罚他,也是极为的忐忑。
    尤其是,折可存现在信息闭塞,也不知道朝廷三路的讨伐大军,除了他折家军这一路之外,其余的两路都怎么样了,要知道,折可存怎么看,那方腊大军都不像是三路受攻,分兵抵抗他折家军的样子。倒是更像倾全力来对付他折家军这一路一般。
    虽说折可存觉得这有些不太可能,可是这也是最好的推测,否则,若是方腊大军分兵多路应敌,还能有这般的军力,那大宋实在是太悬了。
    别说,折可存的推测还真有些挨边,方腊投降了李民,有着李民护卫长江,自然可以及倾尽全力来攻打这折可存,若不是方腊内部产生了叛乱,愈道安拉着方腊手下的八大飞龙将在宜州自立了,方腊虽然部队的素质不如折家军,可凭借其庞大无比的部队基数,磨也能磨死折家军。何况,方腊手下的护国大将军司行方,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更是猛将,配上方腊手下的两大清净、光明使徒,收拾折家军,那还真是简单的很。折可存跑得快了,那还真就是对了。
    只不过,折可存既然从信州跑了,那就不该在饶州驻留。这饶州各镇的兵马,统合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