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江青传 >

第5节

江青传-第5节

小说: 江青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青岛,听闻一多的课,名著选读、唐诗,也选读诗歌、小说、戏剧,我写的小说在全班第—……”
  梁实秋也曾忆及他的部属江青。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三日台湾《中央日报》所载报导《实秋先生今庆八秩华诞》,有那么一段:
  “席闻欢然道故,谈到在大陆惨死的小说家老舍……由老舍又谈到正在北平受审的江青,江青曾是梁氏的部属,时在五十年前梁氏担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长,当时叫李云鹤的江青,是图书馆中的办事员。根据青岛大学同仁名册上的记载,馆长月薪四百元,江青的薪水是三十元,有人说:‘难怪她后来要造反。’……”
  据梁实秋夫人韩青清女士从台北来沪时对笔者述及,梁实秋一边看公审江青的电视,一边说过:“当年,在青岛大学,她忽地向我借两角钱。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买酒心巧克力吃。她借了钱,到现在还没有还我呢!”梁实秋说罢,大笑不已。
  据江青自述,十七岁的她一边在图书馆当管理员,一边在青岛大学中文系旁听。她很喜欢听闻一多的课。她曾向赵炳欧教授请教,学着写了一个剧本《谁之罪?》。她结识了沈从文的姐姐沈楚楚,常去看望沈楚楚,认识了沈从文。她写过短篇小说,向沈从文请教。她也写过诗,只是未敢拿出来请闻一多指点。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的她,那时很想在文学上有一番作为。
  就在这时,一个物理系的十九岁的学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一生。
  江青结识他是很自然的,因为他是赵大侔的妻弟。
  赵太侔之妻俞珊,中国话剧界的明星,“南国社”的一员。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五日,南国社在上海公演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名剧《沙乐美》,演女主角的便是俞珊。此后,她又主演了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卡门》改编的同名话剧。她,轰动了上海,成了名演员。
  江青朝俞珊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她常常去看望、请教俞珊。在俞珊那里,邂逅了俞珊之弟俞启威,陷入了热恋之中……
  最初的爱侣黄敬
  俞启威成了江青最初的爱侣。他,也就是后来改名黄敬的中共高干——一九四九年初当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时,他被任命为第一任天津市市长,兼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为了详细了解俞家身世,笔者几经周折,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在北京访问了俞珊的胞妹俞瑾。当时年近古稀的俞瑾,眉目清秀,个子瘦弱,戴一副老花眼镜,穿一身老式的蓝卡其衣服,独居于一幢很普通的宿舍楼。步入她的住屋,墙上竟挂着从一九八五年起的一本本挂历——过时了她也不取下。她说从未有人前来采访。看罢我的介绍信,她陷入了回忆。她谈吐缓慢而清晰,思维很有条理。面对我的录音机,她谈起了她的三哥俞启威……
  俞家是名门望族。原籍浙江绍兴,鲁迅的同乡。祖父俞明云(一八六○——一九一八),字恪士,号弧庵,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甲午中日战争时,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俞明云曾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亦即校长。一八九八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该校,成为俞明云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处提及的“恪士师”,就是俞明云。俞明云著有《弧庵诗存》四卷。俞明云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
  俞明云之妻也是名门闺秀,乃曾国藩的孙女,曾记泽之女。
  俞明云的许多学生成了社会名流。内中有一个做了大官的学生,曾在杭州买了一幢房子送他,那房子人称“俞庄”。俞家在北京、上海、南京也都置有房产。
  俞明云三兄弟,他是长兄。他的小弟弟的长子俞大维,导弹专家,后来成为蒋介石政府的国防部长、交通部长。俞大维是蒋经国的儿女亲家,即蒋经国女儿蒋孝章嫁给了俞大维的儿子。
  俞大维之妹俞大彩,则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九五○年一月起,任台湾大学校长。
  俞明云的长子俞大纯,即俞启威之父。算起来,俞大维是俞启威的堂叔,一个成了国民党政府大官,一个成了共产党高级干部。
  俞大纯曾留学日本、德国,回国后任铁道部技正、陇海铁路局局长。据俞瑾回忆,俞大纯在日本学化学,回国后在南京家中制造炸药,不慎爆炸,幸未受伤。在当时,私制炸药要判杀身之罪,俞大纯赶紧躲往德国,直至几年之后才悄然回来。
  俞大纯娶妻卞洁君,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性格各异,职业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长兄俞启孝出生于北京,后来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天津当教授。
  老二俞启信在德国出生,专攻化学,在一家兵工厂工作,后来长期患病。
  老三便是俞启威,生于北京,幼年随母住在南京,人称“三少爷”。在兄弟姐妹之中,唯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政治活动。
  老四俞启忠,学农,五十年代从美国回国,在北京当教授。
  大姐俞珊其实是“老大”,出生于日本,喜爱文艺,成为演员,父亲以为名门出“戏子”,很不光彩,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后来,俞珊主演《沙乐美》、《卡门》,上海各报登载她的剧照、报导,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朋友在她父亲面前称赞她的成功,父亲也就只得作罢。
  小妹便是俞瑾,一生从医,洁身自好,既不过问政治,也不爱好文艺。如今退休,独自在家看看电视。她说,她看过印着姐姐剧照的画报,也看过姐姐演的戏,觉得姐姐确实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演员。
  俞瑾记得,她出生后,家里还很阔绰。那时,俞宅在上海哈同路(今铜仁路),父亲出入总坐小汽车,只消给霞飞汽车公司挂一个电话,轿车马上便会应召而来。
  在俞明云去世之后,俞大纯依然花天酒地,家道日渐衰落。到了一九三○年前后,俞大纯在担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时,得罪了山东新军阀刘峙,丢了官,躲到上海家中“赋闲”,家境一落千丈。
  据俞瑾回忆,三哥黄敬(由于他后来以“黄敬”之名传世,下文均以“黄敬”相称)从小就与众不同。他没有“少爷”架子,跟佣人、轿夫们挺讲得来。那时,有一个名叫小亭的佣人专门伺候他,“三少爷”待小亭如同手足。“三少爷”上大学之后,每逢假期,一回到家里,佣人们就非常高兴,跟他有说有笑。
  俞谨记得,俞家在北京先是住西单劈柴胡同一号,后来迁往阜内大街五十九号鄂家大院。那是一幢豪华住宅,院子里种着海棠树、杏树、牡丹、芍药。暑假里,黄敬穿一身白绸衫,戴一顶白草帽,回家住几天就出去了,不知道住到哪里去了。家里谁都不知道他参加了共产党。后来,母亲跟人搓麻将,在牌桌上听人说起老三是共产党,惊诧不已……
  其实,黄敬加入共产党,最初是受大姐俞珊的影响,虽说俞珊并不是中共党员。他随俞珊一起,也参加了南国社。
  南国社是田汉创办的。田汉,字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一二年入长沙师范学校,校长便是徐特立。一九一七年随舅父去日本,最初学海军,后来改学教育,热心于戏剧,和郭沫若结为挚友。一九二二年田汉回国,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和妻易漱瑜创办《南国月刊》,发表剧作。一九二五年,田汉创办“南国电影戏剧社”,拍摄了由他编剧的电影《到民间去》。一九二七年,扩大为“南国社”,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南国社有着明显的左翼文化团体色彩。
  黄敬在南国社,结识了演员宗晖。他本名谢伟棨,中共地下党员。在宗晖影响下,黄敬在上海静安寺等处参加了散发革命传单等活动,这位“三少爷”的思想逐渐左倾。
  一九三○年初冬,由于姐夫赵太侔、姐姐俞珊在青岛,黄敬进入青岛大学作旁听生。翌年暑假,他成为青岛大学物理系学生。
  在青岛大学,黄敬和王彛ê罄锤拿趿郑┩∫晃荨U馕煌鯊|,便是中共青岛大学地下支部书记。
  虽说王彛丫⒁獾交凭此枷胱笄悖还⒚挥新砩戏⒄顾尤胫泄玻湓蚴腔凭吹募彝ケ尘捌奈丛樱枰运锌疾臁5笔钡闹泄睬嗟菏形榧亲婷郑ǖ笔被畲和ぃ蛲跚克倒苏庋囊饧U庋苯喑跏痘凭词保凭瓷胁皇侵泄驳吃薄
  十九岁的江青加入了中共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突然炮轰沈阳北大营,几天之内占领了中国东三省。
  中国各地掀起了反对日本侵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浪潮。
  江青和黄敬,都投入了学生运动。
  江青曾这样自述:
  “青岛学生请愿,我被大势所激发,对赵太侔老师说:‘我要参加请愿。’他立即反问:‘你也要去捣乱?’我一时答不上来,转身离去,知道他一定因此非常不高兴。……我终于明白他的见解是错误的,便决定参加青岛的左翼演员同盟。”
  黄敬成了学生运动中的活跃分子,他领导青岛大学的学生罢课,抢占火车,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经过这番实际考察,中共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决定批准黄敬加入中共,举行了秘密的入党仪式。
  黄敬加入中共,也就影响了江青。江青的思想,也渐渐激进。那时,江青和黄敬从热恋而同居。
  在此之前,据云江青有过一次婚姻。徐铸成曾这样写及:
  “一九二八年前后,我那时已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了。有一个山东实验京剧团到北平(那时北京刚改称北平)演出,记得我曾去看过《打金砖》,演的是汉光武的故事。这出戏唱词很多,特别在最后凌烟阁自责一场。主角就是该团的团工王泊生,其他的演员姓名,都没有刊登海报,是否有女角李云鹤登台,我就无从查考了。”
  “但李云鹤当时确是该团刚培养出来的小旦,而且当他们回到济南后,不久就由媒的之言,和一个后生结婚了。……大概是因为嫌弃新结婚的小丈夫太‘土头土脑’吧,也许那时自认为是‘江上有青峰’,怕长期隐没在白云之中?总之,这个小女人是逃出了家庭,偷偷到了青岛,投奔赵老师求助。自然,她的学历是不够上大学的,无可奈何,赵太侔给她在该校图书馆安排了一个图书收发员的位置。没多久,她竟和正在山大(引者注:山大,即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曾改名山东大学)读书的赵教授的内侄黄敬,由卿卿我我而正式宣布同居。”徐铸成,《蓝苹与唐纳》,《书林》一九八八年六期。
  江青的那位“小丈夫”究竟是谁?徐铸成没有说及。美国罗斯?特里尔所著《江青正传》一书,根据江青当年的老同学、后来在台湾的王庭树的回忆,写及了这一段往事:
  “云鹤回到济南,没有人提出给她一个工作职位。她也没有舒适合意的家可归。她当时知道,她缺乏正规高等教育和可靠的家庭背景,构成了她的障碍。在她看来,只有凭自己的才能、个性或阴谋抓得到的东西才会是她的。
  “有个姓费②的青年,是中学毕业生,爱好京戏和地方戏,到艺专去看《湖上惨事》的演出。可巧云鹤那天晚间上场。费君这个济南商人的儿子,被云鹤的风度和美貌迷得如醉如痴。费君是个禀性孝顺、务实的人,比云鹤大几岁,人长得也很像样。云鹤非常高兴,她在《湖上修事》里出场,引起了观众当中一个人的激动。她和费君会过几次面。
  ②此处误译为费,应为裴,即裴明伦。
  “艺专一关门,云鹤没有事做,而且手头桔据,因为她在艺专呆了几学期,她和留下的家庭成员的距离比以前更远了。不止一个朋友劝她顺从大势,求得保障‘不可让金龟跑掉。’这是面临‘好出价’的姑娘的座右铭。一九三○年底,她和费君结婚,按照社会风俗,去费姓商人家里住下,做一个受拘禁的儿媳妇。……”
  “这段姻缘只有几个月,最末几星期家里一团骚乱,喧闹争吵不休。人家闲谈议论,说云鹤懒惰,‘睡觉睡到日上三竿’(大约上午十时)才起,‘像个指使别人去厨房给她端来菜的阔太太’似的在那里坐着。人家指责她对费君的母亲缺礼教,受不惯家规的约束,总离家跟一伙人聚会或找不三不四的朋友,她不能理解她已经不是在舞台,而是处于费家排行最低的新媳妇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①
  ①罗斯?特里尔,《江青正传》,世界知识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就这样,江青的第一次婚姻告吹,从济南前往青岛。她后来的历史表明,她的每一次婚姻的破裂,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