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雕天下 >

第23节

雕天下-第23节

小说: 雕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开着的窗子外面,突然吹进一阵凉风。似乎提醒安邺应该到屋外走一走。他立即起身就走,就像外面有人在呼喊着他。他的两个助手当即跑来抓住他,不准他往外走。“安邺,安邺,你还没吃饭呢,不知道饿吗?太可怕了,你究竟中了什么魔?” 
  安邺说:“我已确立了自己的立场,不允许你们怀疑。” 
  一个助手为他送来了面包和水。他才感到自己的确饿了。他一边吃,一边向他们讲述自己见到木雕格子门时的心理状况。他的情绪依然激昂,他说:“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我的陈述也绝对是诚实的。我所看到的一切比我陈述的一切要复杂得多,我无法叙说木雕格子门的微妙之处,我为此感到心神不安。” 
  第二天,安邺的两个助手拿出各种测量仪器,准备开始工作。安邺说:“先不忙工作。我们之中还有一个重要成员未到,他是个美国人,是我的朋友。我们的工作离不开他。他将从他们的大学里为我们带来重要资料。他过一两天就会到达这里。那时,我们才能正常开展工作。所以,我今天就带你们去观赏木雕格子门,好不好?” 
  安邺的两个助手当然乐意。从昨天晚上开始,他们已被安邺的行为搞得神智迷乱,心中充满了谜团。现在,安邺却要他们去看那个神秘的东西,正可以驱散他们心中的迷雾。他们为安邺的安排叫好。 
  安邺和他的两个助手来到高石美的作坊里。高石美见安邺今天带来了两个外貌像他一样古怪的年轻人,就以为这两个年轻人也会像安邺那样热情地赞美自己的木雕格子门,所以非常高兴,很快揭开披在格子门身上的蓝布,让他们到近处观看。室内的空气一动不动,只有人的鼻息声和木雕格子门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安邺的目光来回地抚摸着木雕格子门,他再一次被那种虚无的气韵震慑住了,而这种虚无的气韵在今天早晨是多么纯净,多么鲜明。与安邺相反,他的两个助手站在木雕格子门前,一边热烈地议论,一边用手掌比划着什么。手掌的影子,落在木雕格子门上,赫然变成四只巨大的黑手。他们窃窃私语,脸面很冷漠,而眼里却闪着让人发慌的蓝光。安邺叮嘱他们静静地欣赏,不要说话。两个助手点点头,用眼神会意一下,干脆走到门外,继续议论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安邺对他们的表现很失望,也走出门去,打算把他俩叫进来。没想到,安邺一出门就被两个助手死死缠住。其中一个说:“啊,这件木雕格子门的确是中国一绝,世界一绝,它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另一个助手接着说:“安邺先生,我们两人已商量好了,现在,郑重向你提出一个梦想般的建议,我们何不趁早把这件堪称艺术杰作的木雕格子门买下,运回法国,让它给我们带来好运呢?”安邺本来就有这种想法,现在,听两个助手这么一说,他的情绪也高涨起来。他充满自信地走进屋内,端详地坐在高石美面前,准备提出他们那个激动人心的想法。他一忍再忍,总是说不出话来。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里也像那两个助手一样阴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竟然想占有另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艺术作品,这种心态无疑是不健康的,是非理智的。他毅然站起身来,把那个激动人心的梦想销毁在心灵深处。那两个助手对安邺的沉默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安邺做事一惯缺乏勇气,因此,他们决定把安邺抛在一边,自己去做成这桩动人心弦的买卖。他们说:“高先生,我们想购买你这件充满想象力的木雕作品,不知你是否愿意出卖?”高石美说:“还没雕完呢,才一半功夫。”但他们仍然缠着要买走,说:“没关系的,现在这个样子也很精彩,我们喜欢,你就卖给我们吧!”。高石美说:“你们是不是疯啦?竟然想买走我的格子雕,哪不等于把我的生命也买去了?” 此时,赵天爵已站在他们身后,他大骂安邺和他的两个助手,“这是你们买的东西吗?这是咱们赵氏宗祠的宝物,说什么也不会卖给你们。快滚,不然我要用打狗棒来教训你们了。”   
  雕天下 八(5)   
  安邺的两个助手吓跑了,而安邺则继续留在作坊里。高石美说:“你还想买走我的格子雕吗?”安邺连忙说:“不,不,不,我不敢有那样的企图。如果谁想占有这样非凡的作品,用你们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说,那就是异想天开。” 高石美问:“那你还赖在我这里干什么?”安邺说:“我还想看看高先生怎样完成这件伟大的艺术杰作。”高石美对他说:“还需要三五年时间呢。”安邺说:“那我就在新林村呆三五年。”高石美一听,哈哈大笑,说:“看来,你这个洋人像我一样,也是个疯子。” 
  以后几天,安邺郑重邀请高石美和赵天爵到他们的住处喝咖啡、喝葡萄酒。他们成了好朋友。安邺对高石美说:“你是我终身的好朋友,你和你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生活在一种无与伦比的光辉之中。那是你的精神之光,艺术之光。” 
  “可是,许多人都说我是一个怪人,”高石美说,“他们常常取笑我,认为我是一个愚蠢的家伙。” 
  安邺说:“中国人不喜欢阴影。你是一个伟大的民间艺术家,在你的眼里,万物都在耀眼的阳光下显的分外鲜明。你隐遁在自己的作坊里,与世隔绝,你在永恒的宁静中漫步,你是最敏捷的人,是一个诗人。我读过你们中国的《诗经》,它里面洋溢着一种无法用理性加以分析的炽热情感,一种如同晨曦般清新的意境和高雅而虔诚的灵性,一拿起那本伟大的书,这一切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我复杂的感官。说实话,我一见到你的木雕格子门,也就产生了这种感觉,而且,越来越强烈。你让我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那是一个充满温良恭顺和仁爱怜悯的世界,一个没有世俗权势的世界。在你们这里,用来安邦治国的艺术在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家庭的角落里都能成长起来,而且随着财富的增多,家族的壮大,这种艺术也在丰富和强大。太美好了,太浪漫了。你的木雕改变了我,我完全失去了时间在流逝的感觉,失去了功利性,只觉得时间的长河在奔流不息,分不出小时,也分不出分分秒秒,太美妙了,太神奇了。说实话,人们热爱艺术家的作品,但并不能理解艺术家的真实生活。这很普遍,中国和法国都一样。” 
  高石美说:“安邺先生,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古人的一句名言,‘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其所变。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意思是,遨游的乐趣全在于没有目的。别人出游是为了想看一看他所想看到的东西,而我出游则是为了想看一看这变化万千的世界。游啊游啊,谁都不能理解我遨游四方的用意。现在看来,安邺先生,你是理解了我们的这位先贤了。” 
  “不,从你们古人的这句话,我更理解了你。”安邺说,“别人的雕刻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了。而你与他们相反,把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了,你的每一天都在创新,你的每一刀不仅仅是改变了木头的外观,而是在为木头灌注你的生命。因此,你是最痛苦的人,也是最快乐的人。我说得对吗?石美先生。” 
  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下,安邺提出一个要求,要购买高石美的一些小作品。当时,为了生活,为了友谊,高石美同意把自己空闲时雕刻的一批木雕狮子、木雕佛像、屏风式扶手椅、木雕花瓶等等,全卖给了安邺。安邺付给了高石美一笔数目不小的银子。 
  安邺满载而归。他为此兴奋了好几天。有了这些艺术精品的陪伴,他显得很高贵,很富有。他感到自己的灵魂不会再堕落。 
  高石美则把那些银子全交给了岳父大人,让他继续建盖赵氏宗祠的中殿。而且,从此以后,大家的饭碗里又有了肉和鸡蛋,高石美与赵天爵也开始喝酒,两人你敬我一口,我敬你一杯,很开心。 
  赵天爵和杨义山把全部精力用在建盖赵氏宗祠的中殿上,他们按部就班地买来木材,请来木匠、石匠、泥瓦匠。每天紧张而艰难地劳动着。高石美则继续雕刻他的格子门。   
  雕天下 八(6)   
  一天,不知是什么原因,赵天爵在赵氏宗祠的工地上突然跌到,人事不知,两眼翻白。杨义山跑过来,抓起赵天爵的右手,使劲掐住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穴位,直到他清醒过来。赵天爵躺在杨义山的臂弯里,问道:“赵氏宗祠何时才能建好?”杨义山不回答。高石美闻讯赶来,对岳父说:“昨天下雨,天气有点变化,你老人家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出来查看了。一切都好。” 
  说这话的时候,高石美也感到自己失去了逻辑性。昨天根本没有下雨,现在的阳光不是挺好的吗?一点儿风都没有。木材上、砖瓦上、土坯上,还有远处的房屋、树林、道路,都涂上了一层明丽的色彩。没有任何令人担心和不快的景象。高石美突然说出一句让在场的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也许是我的心里有一层阴影。”   
  雕天下 九(1)   
  请工匠啊! 
  许下的一斗谷子一颗不会少, 
  许下的一升红米一粒不会少, 
  许下的一块新布一寸不会少。 
  请工匠啊! 
  白天趁着太阳去请, 
  晚上趁着月亮去请, 
  半夜趁着星星去请。 
  ——云南古歌 
  李梆从个旧的矿山上逃出以后,到过蒙自、文山、玉溪、昆明等地。每到一处,他就寻找熟识的朋友,请求避难。许多朋友都能暂时收留他一段时间,但终究不能太长。半年之后,李梆几乎是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他实在无法生存下去了,只好悄悄逃到新林村。高石美和赵天爵见到他一副乞丐模样,一句话也没报怨他。高石美叫赵金花给他端来一碗饭,他狼吞虎咽,几口就吃得干干净净。高石美又叫赵金花重新端来一碗饭,他又把它吃完了。填饱肚子的李梆,感慨万千,详细讲述了他的苦难经历。赵天爵听后,百感交集,原谅了他的过错,同意把他收留在赵家,让他先养好身体,过一久再干活计。 
  几天过去了,李梆无所事事,赵金花就叫他到山上砍柴,然后挑到尼郎镇去卖。又过了几天,李梆来到高石美面前,递上一包东西说:“我不打柴了,我要学木雕,你就收下我吧,从今以后我就做你的徒弟。”李梆不由分说地行了拜师礼,然后把那包东西打开,双手呈上一瓶酒,说我们师徒之间长长久久;呈上一束海带,说请高师傅带一带我;呈上一包粉丝,说我们师徒之间的感情永远缠绵不绝。 
  高石美勉强同意收他为徒。高石美说:“我从不收什么徒弟,你是一个例外。” 
  从此以后,李梆一边认真跟高石美学习木雕,一边把高石美的吃、穿、住、行,方方面面,安排得细致周详,像个小媳妇,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而且做得漂漂亮亮。高石美很满意,开始夸赞李梆,说他样样都能干,的确是个让师傅放心的人。 
  李梆几乎取代了赵金花。赵金花百无聊赖,无事可做,因此,她每天一大早就去圆明寺找小和尚。母亲麻氏越来越不放心,要陪她去,她不答应。母亲没有什么好法子阻止女儿的行动,常常为此长吁短叹。每天晚上,赵金花回来时,母亲常常看见她采来一束束鲜艳的山花。她把山花故意插在最显眼的地方,但她不说话,脸上的表情总体上是愉快的,似乎还有许多隐秘的想法,只是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 
  高石美干活的时候,李梆站在旁边观看。高石美从不教他干什么,只是反复对他说:“好好看着我的手,直到你的眼睛像我的手一样有力。你要知道,雕刻不在于手力,而在于眼力。” 李梆也注意到高石美的手很神奇,他的眼睛所到之处,他的雕刀就准确有力地“吃”进去,然后悄然地“吐”出一小撮散发着香气的新鲜木屑。他手下的山水、人物、鸟兽、鱼虫等等,就像是他用眼神雕刻出来的。李梆是一个很有悟性和耐性的人,他遵照高石美的吩咐,一直站在旁边观看。有时,高石美叫他坐下,他也不坐。他说:“师傅都是站着干活,我怎能坐下?” 高石美说:“我已习惯了,站一辈子也不觉累。你还年青,没有站功,慢慢学,慢慢练。” 李梆说:“高师傅,我看出来了,你站着干活,为的是使自己的精神之气不至于下沉。雕刻这门手艺,其实是心神之气与万事万物结合的结果。高师傅,我说得对吗?”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