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雕天下 >

第21节

雕天下-第21节

小说: 雕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身上已被魔术般地严严实实地缚上了一条条棕绳,手脚也被拴上了铁链。   
  雕天下 七(5)   
  高石美拼命挣扎。他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东西使他屈服,使他改弦易辙。但不知为什么,他越挣扎,身上的棕绳越紧,几乎要使他窒息。他不得不停止挣扎,重新寻找解脱的办法。 
  “阿爸,阿爸,你放了我吧!我是你的亲生儿子,你怎么能如此对我呢?” 
  高石美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希望出现父亲的身影或声音。但最后还是以失望而告终。除了他的呼叫声之外,什么反响也没有。他不再呼喊,也不再思考,像一个被掏空的木头人一样,躺在床上,任凭命运的摆布。这时,他开始觉得全身疼痛、肿胀和颤抖,喉咙冒火。 
  父亲终于出现了。他的身后跟着两个衙役。对于高石美来说,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两个可怜而又可恶的年轻人。他们一个拿着皮鞭,一个拎着脚镣。高石美一看就明白那是怎么回事。他恨自己的父亲,他看到父亲两眼红红地打量着自己,他把头扭向一边,不让父亲看到他愤怒的眼脸。现在,高石美就像一个面团,落在他们手里,他们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果然,一个衙役很快解开了高石美身上的绳子和铁链,并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交还了它们的主人——高应楷。另一个衙役又几乎同时给高石美戴上了脚镣。他们把高石美推到院子里,狠狠地踢了几脚。父亲站在一旁,胆战心惊地说:“你们不能打我的儿子,你们不能打我的儿子!你们要把他好好地交给沐老爷。沐老爷是咱们家的恩人。” 
  两个衙役并不理会高应楷。他们继续在高石美身上发泄他们的怨恨之情。高应楷发火了,他说:“我到沐老爷那里告你们的状。” 
  两个衙役哈哈大笑。 
  高石美被抓回县城,关进一间像地牢一样的小房子里。没有油灯,没有床铺,没有食物,没有水。一连关了两天,他又冷又饿,一会儿大骂沐应天为什么不来见我?一会儿又埋怨父亲为什么那样无情,竟然出卖自己的儿子? 
  一直到第三天,高石美才吃上了一桌异常丰盛的饭菜。他忍不住吃了个大饱。情绪也莫名其妙地好了起来。他对衙役说:“我想见沐大人。”话音刚落,沐应天就走了进来。“哈,哈,哈,孩子,你也想见我啦?说实话,是真想见还是假想见?是要骂我还是有求于我?” 
  高石美惭愧地低下了头。沐应天说:“年轻人,你有的是时间,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现在,本官宣布,你以前雕刻的那些东西,统统报废。你必须从头开始,把每一件东西都雕刻成力压全滇的艺术精品。孩子,你能答应本官吗?”高石美的嘴唇张开了,但没有出声。过了一会儿,他意味深长地点点头。 
  漫长的6年过去了,西宗文庙竣工的那一天,刚好是8月27日。那天三更一过,“轰隆”一声,土炮响了。杨义山把高石美叫醒,“快起床,快洗脸,今天要参加祭孔盛会。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四更时土炮又响,杨义山把高石美赶出工棚,向文庙走去。五更时,土炮再响,司仪指挥众人排班站位。天朦朦亮,祭祀开始,高石美看到全体参祭人员像皇帝早朝时的文武百官,一律穿戴整齐,衫子、马褂、青袜、粉底朝鞋,大家排班站立于殿堂之内。一切按古礼行事。官绅在前,老师和学生紧跟其后,杨义山、高石美等工匠和老百姓站在最后。 
  殿上供奉着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等七十二贤的木制雕龙牌位。殿前月台上摆放着宰杀好的黄牛一头、羊二只、猪两头、公鸡一只。正面三张八仙桌上供有香灯、烛台,俎、豆内装满鸡、鸭、鱼、兔、鹿、谷物、帛、白酒、青菜、芹菜、竹笋、桃、李、梨、梅、粑粑、糕点等物。但大家的注意力并不在那些祭品上,都被高石美雕刻的72贤的牌位深深吸引住了。人们都在悄声议论,说那真是力压群芳的木雕精品,云衮龙盘,精奇万状,华美绝伦啊! 
  事实上,高石美对72贤的牌位并不满意。那是他在疲乏得听其自然、麻木迟钝的状态下雕刻的,看上去虽然有几分泰然自若的神韵,但在高石美的眼里,它呆板、沉重、粗俗,毫无生气。高石美低着头,不看它们一眼。   
  雕天下 七(6)   
  祭祀开始,杨义山、高石美跟随众人依次进入大成殿。殿内香烟缭绕,灯烛辉煌,仙乐飘飘。在乐声中,司仪高声唱呼: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一献香,二献香,初献爵,二献爵,三献爵。 
  人们开始引吭高唱: 
  大哉孔子, 
  先觉先知, 
  与天地参, 
  万世之师。 
  唱后宣读孔圣及颜(颜子)、曾(曾子)、思(子思)、孟(孟子)四圣圣号和七十二贤名号。殿外随即唱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独、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尔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对于以上礼仪,高石美已一忍再忍,但人们似乎并不理会他归心似箭的心情,把简单的几个词、几句话,一说再说,一唱再唱,似乎津津有味,百唱不厌。他终于失去了耐性,拉着杨义山,就要退出祭场。杨义山说:“不行,你再忍一忍,马上就要结束了。你看,沐大人正盯着我们呢,快低下头吧!” 
  好不容易等到“焚帛钱”、“焚纸龙”结束,正在“送圣”的时候,高石美转身就走。走到仪门时,有人从后面一把抓住他,递上一张黄纸条,说:“沐大人交代了,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工匠,特发‘酬鮓—斤’,等祭祀结束后,请到大门口领取。” 
  高石美把黄纸条撕得粉碎,抛在空中。然后,背起自己的工具箱,匆匆回到了新林村。赵天爵看到高石美终于回来了,两人忍不住大哭一场。刚刚哭到伤心处,杨义山拎着—斤“酬鮓”走了进来。高石美拭干脸上的泪水,好奇地去看杨义山拎回的“酬鮓”什么东西。杨义山打开一个纸包,说:“你们来看,这是从祭品身上分割下来的猪、牛、羊肉。石美,你也有一份,你没去领吗?” 
  “6年的工钱,我们一分也没得到,沐大人用这么一点点‘酬鮓’,就把我们打发了。他的心也太黑了。我把那张黄纸条撕了,我什么也不要,我要清清白白地回来。” 
  “你的意思是说杨师傅不清白?”赵天爵说,“杨师傅不回自己的老家,拎着‘酬鮓’就到我这里来,他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师傅啊!” 
  高石美说:“别开玩笑了,咱们商量正事。” 
  杨义山说:“对不起你啊赵老板,赵氏宗祠一直让我魂牵梦萦。现在,我们自由了,一定要把它建好。” 
  赵天爵忧伤地说:“我恐怕等不到那一天了。” 
  几天之后,杨义山开始筹建中殿。他也老了,显得力不从心了。 
  高石美重新坐在他的木雕格子门前,更加专注地雕刻。他仍然一天只雕刻两三个小时,其它时间还是吃吃睡睡。不同的是,现在他不再像6年前那样与妻子赵金花一同静静地坐在村口的柏树下沉思默想,也不再带赵金花去看父亲演唱的滇剧。他一回到家里,就躺在床上,拼命吸大烟。 
  赵金花一直未生孩子。母亲麻氏就带着她到处烧香拜佛,仍然没有效果。不得而已,麻氏想起了圆明寺的圆泰和尚,他是高石美的恩师,又是一代高僧,一定会帮助高石美有个子嗣。当她们母女俩极为不安地来到圆明寺时,才知道圆泰和尚已经圆寂了。但她们并没有遭到冷落,她们找到了一个小和尚——慧明。慧明和尚热情地接待了她们。慧明和尚是赵金花见到的最英俊的男子,有石雕一般的身材,结实的肌肉,尤其迷人的是他没有胡子,嘴唇周围的线条很清晰,给人一种异常洁净、明朗的感觉。除此之外,慧明和尚的身上似乎还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赵金花一见他,脸颊就有一点儿发烫。 
  奇怪的是,赵金花对慧明和尚也有一种吸引力,他贪婪地望了赵金花几眼。赵金花眼含笑意,面颊柔软,嘴唇圆圆的,显得新鲜、光亮。她用舌尖悄悄舔了一下。他看到赵金花的双腿在宽松的白裤子里露出了纤细的肌肉的轮廓。他还看到赵金花拘谨的小手恰到好处地搀扶着她的母亲。   
  雕天下 七(7)   
  慧明和尚结结巴巴地对麻氏说:“圆泰师傅……在世时,圆明寺从不……帮人‘拴……娃娃’,但是,看在高石美和圆泰师傅的情面上,小僧愿意开个戒,为赵金花拴个娃娃。”接着,慧明和尚吩咐赵金花:“改天你一个人来。”麻氏听后很不高兴,她感到小和尚的眼里有刺,不知刺痛了她的哪根神经。她带着女儿悻悻地离开了圆明寺。慧明和尚一直目送着她们,就像赵金花的背影充满了无数的悬念,以及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当赵金花再次来到圆明寺时,慧明和尚已在娘娘殿前摆放了几个白白胖胖的泥娃娃。慧明和尚笑呵呵地让赵金花用五彩线拴住其中的一个,然后用力一拉,泥娃娃就滚进了赵金花的怀里。赵金花一阵惊喜,两眼散发着让慧明和尚迷醉的目光。她紧紧抱着泥娃娃,就像身边有什么人来与她争夺一样,她迅速跑出了寺门。走出很远之后,她才放慢脚步,一边走,一边为娃娃穿衣服,一边呼唤娃娃的乳名——小二狗,小二狗。慧明和尚站在寺门口,望着远去的她,大声说:“金花,不满意还可再来拴。” 
  赵金花回到家里,小心地把拴回的娃娃让母亲看了一眼,然后悄悄揣藏在怀里,朝夕摸抚,爱护备至。几天之后,她躺在床上,静候送子观音送子进门。十天半月过去了,赵金花的肚子仍没有什么动静,但她并不失望。只要想起那个小和尚,她就感到心里踏实,甚至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她渴望见到他,她决定再去找他拴娃娃。 
  这段时间,银子不够用了。赵天爵几次催李梆快送来,但一直不见李梆的踪影。他们的生活因此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赵天爵只好去个旧看个究竟。 
  旧地重返,这是赵天爵发迹的地方,他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赵天爵找不到李梆,他原来的“厂尖”和后来李梆开的“永发昌”炉房已被官府查封没收。他看到整个矿区变成了一片荒野,蔓草丛生。几个熔锡的大炉成了乞丐的栖身之地。赵天爵顿时气急得瘫坐地上,不省人事。当他醒来后,有人告诉他,李梆犯法了。他在炼锡时,把锡块掏空,装进鸦片,运到香港去买,从而发了大财。不料,有一次在卸货转运时,不慎把锡块摔坏了,鸦片露出,官府不但没收了他们的货物,还查封了他们的“厂尖”和炉房。李梆当时没被抓获,现在不知逃往何方。   
  雕天下 八(1)   
  簸箕簸箕团团, 
  洋人来了要翻船船; 
  铜盆铜盆铛铛, 
  洋人来了要挨枪枪。 
  ——云南儿歌 
  法国人要修建一条从越南河内至云南昆明的“滇越铁路”,先确定的是西线,即从蒙自经临安、通海、西宗、玉溪、昆阳、呈贡,到达昆明。勘测人员安邺和他的两个助手以“探险”、“考察”、“游历”为名,悄悄来到了新林村。 
  新林村的人从来没见过外国人,也不知道这3个怪物来干什么。一传十,十传百,新林村来了1000多老百姓,把他们的住处包围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用奇怪得不能再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们从楼房的窗户里探出头来。楼下乱糟糟的,人头攒动,烟雾弥漫。有的说,他们恐怕不是人?有的说,叫他们下楼来吃东西,如果他们会吃东西就是人。还有的大叫大叫,对,对,叫他们下楼来,我们要瞧瞧他们怎样吃东西。那3个法国人虽然能说一些中国话,但他们根本听不懂老百姓在叫嚷什么。当地一位有头脸的官员对那3个法国人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从没见过洋人,他们好奇,叫你们下楼去吃东西,让他们看看。你们就放下架子,到下面走一圈吧,没什么了不起的。” 3个法国人琢磨了半天,“叫我们下楼吃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个官员解释了半天,他们也不明白。他们向中国老百姓说:“我们不吃东西,我们吃过了,肚子饱着呢!谢谢你们的邀请,你们真是最热情、最伟大的中国人!” 
  楼下的吵嚷声一直持续到深夜。3个法国人也一直不敢下楼。他们同住在一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