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420节

宋时明月-第420节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民族心中的丰碑。
  很小的付出,很小的努力,只要让大宋这条航船不至于偏离方向,让它依照列祖列宗留下地教导继续航行,我们就可以完成前所未有的辉煌。想一想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无法呼吸,我是这个时代的人,我是这个时代地参与者。是推动这个时代的人。这份荣誉,舍我其遂。舍今上,有谁还有这个资格?“
  赵兴的话,就像一副徐徐展开的画面,那画面里不光有大宋,还有世界;不光有现在,还有永远。在座的几个人都被赵兴的话引得两眼发亮。宋徽宗赵佶轻声嘟囔:“舍我其遂,舍我其遂,丰碑!千古未曾有的丰碑赵兴耐心的等待宋徽宗从激动中平复下来,但平静下来的宋徽宗首先问:”或有人议:太尉大人在广南养军过万,此诚为逾越朝廷体制,太尉大人怎么说?“
  赵兴淡然地回答:“养军过万——养的什么军?我的回答是:大宋的军队。”
  皇帝话题一转:“魔军三月初一进入皇宫,太尉大人可去观礼?”
  “自当到场!”
  “朱雀军留下的火器,可否发放其他禁军?”
  这个问题不应该由一名商人提出,但赵兴态度很恭敬的回答:“大宋火器,自当归于大宋。”
  皇帝又问:“三月三,金明池开放。此刻,万国来朝,我皇宋也该有些新气象,听说广南奇珍异巧格外多,广南可否派一支队伍,向京城人士表演一下当地风物?”
  “如今是二月中,时间来不及,我立刻派人前去广南,召请广南伎乐上京……到时候,还请赵大官人鉴赏。”
  赵兴这句话是提醒小皇帝,刚才两人的谈话已经超出了一个商人与太尉的谈话范畴,小皇帝反应过来,赶紧转向李师师,趁机掩饰:“师师姑娘,三月三,金明池点校,师师姑娘一定身在魁星楼。等口号唱罢,我请师师姑娘去宣德楼前,看广南表演。”
  赵兴轻轻摇头:“赵大官人,到时候师师姑娘要应付官府点呈,恐怕没有时间闲逛,不如我派几个贴身侍从跟随,领师师姑娘观看宣德楼前的表演。”
  赵兴这里不是责难小皇帝,他是提醒:李师师做为京城行首,三月三科举唱名,她要应付官府差役。与此同时,小皇帝也要履行自己地责任,接见新科进士。
  即使见完了新科进士,小皇帝也脱不开身。金明池里,闲逛的官宦家眷万一认出小皇帝,他的身份就被猜穿了,再也不可能在李师师面前扮演平民百姓。
  经赵兴这么一提醒,小皇帝也醒悟过来,他马上顺势说:“太尉大人的家将素有威名,听说十二人就敢迎战吐蕃凶人,有太尉大人作保,师师姑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停顿了一下。赵佶打了个哈欠,捂住嘴说:“今日谈的欢畅,耽误太尉大人寻欢了,如今夜已深,请太尉大人安置吧。”
  赵兴乖乖的站起身来,响应了赵佶的逐客令。起身告辞。
  门口,董小亮迎住了赵兴,懊恼的说:“太尉,京城十绝汇齐了,我本想给和乐楼添一桩千古佳话,却没想到太尉大人跟一个大商人一聊许久,这不误事了吗?”
  赵兴走了几步,回头暗示:“小亮,我若是你。就给所有的包厢挂上纱帐,使外面地人看包厢里地人隐隐错错,如此。方显得高雅。”
  董小亮挠挠头,肉疼的自语:“纱帐,好贵地。满京城包厢都是这种装束,我添上一个纱帐,有必要吗?”
  董小亮自语完,发现赵兴压根没听他的问题,正举步返回自己的包间,他连忙追上去,紧着问:“太尉。太尉,你房间里的请帖积了一堆,我跟你说京城十绝地事情,你却跟我谈纱帐,这是为何?说清楚再走!”
  赵兴说不清楚,他返回自己的包间,放浪形骸的倾听汴梁其余九绝的表演,这一顿酒席,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吃完。他是在半醉半醒之间,被仆人抬回去的。
  第二天,上朝时间,应值的官员上朝了,不当值的官员则来赵兴府上穿梭拜访。但赵兴谁都没有见,他独独接见了前来拜访的广南商人。
  这几年,随着海陆的畅通,广南商人居留在京城地也渐渐多了起来,赵兴回到了京城。这些广南商人好不容易找见一个机会。以乡谊拜访赵兴,他们不约而同的齐集赵兴府上。等看到候见的官员人山人海,这些商人原本想放下名帖,改日约时间拜访,没想到赵兴挡了所有官员地驾,直接接见了他们,这未免让他们有点受宠若惊。
  一见面,赵兴也不客气,直接说:“我查了广南今年的科举人数,广南一年今年上京科举的有三百一十四人,却没有一人登榜。我觉得身为广南地方官,我对广南学子照顾不利,使他们在京城不能安心读书。我有意仿照金钟大厦,在汴梁城外增添一座广南会馆——这是官府不好出面,全靠诸位商人赞助。先说我吧,我赞助三千贯,家师坡公再赞助一千贯。
  此外,凡贬谪到广南的朝廷官员,他们的捐助我也替他们出了,剩下的,就看诸位报效了。“
  广南商人这几年都有这个觉悟,跟着赵兴走没错。
  这位地方官,有时候看起来是勒索商人,但实际上,凡是愿意跟赵兴一条死路走到底的人,个个都从赵兴的政策里获益。如今,赵兴一倡议,广南商人唯恐落入人后,纷纷响应。眨眼之间,赵兴募集到的资金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之巨。
  钱有了,赵兴接着解释:“这座广南会馆,既接待广州学子,也面向商人开放,我打算建一个拥有三千栋房舍地大厦,此外,还要修建一座交易大厅,以供我广南商人在此挂牌交易。诸位都是大厦的赞助人,有优先权认购大厦的铺位。
  我打算将这座大厦完全交给广南商会管理,在我的理想之中,它应该拥有一座学舍,以供广南赶考弟子免费入住,同时还拥有一个经营场所,以便广南商人在这里与京城商人交往。
  除此之外,它还应该拥有一个大仓库,便于储藏商人们的货物。还有巨量的交易商铺,让商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货物,而营业收入,需要资助我广南的读书人,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宿与食宿,让他们在京城安心读书。
  到读书,我还希望这所会馆拥有一座大花园,可以让士子们在春日地阳光下嗅着花香背书。恰好我广南这几年引进外藩树种,我们应该向京城人士展示广南的花坛景绣,所以花园必不可少。
  我记得京城这几年天气越来越冷,所以除了开放式的花园外,我们还应该建几座封闭的玻璃花棚,以便培植广南特有的南方花卉,令广南商人虽在京城也能感受到广南花雨。当然,这花棚也应该是诸位商人与学子们会客读书的地方……“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11章 我到皇宫去散步
  谈完规划后,赵兴看着商人愁苦的脸,缓和了语气,该挥舞胡萝卜了,他马上又说:“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设想,怎么设计,怎么规化,有诸位赞助人做主,诸位回去可以成立一个广南商会驻京会馆,有亲戚朋友愿意参与者,可以拉帮结伙,继续加
  这座会馆由你们自主经营,而你们每在京城接待一名广南士子,我广南学府可以给予一定补偿……多的话我不说了,工匠由我从真腊雇用,现在广南有两万真腊石匠,我先拨五千给你们。陈督率(陈不群)即将再下真腊,到时候,我再发给你们一万真腊石匠。我希望,有了充足的人手,你们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这座建筑。“
  赵兴之所以规定一年之内完成,是因为今年的科举是小皇帝继位以后的恩科,明年才是正式的科举任。若广南商馆能在明年完工,下一拨赶考的弟子恰好可以顺利入住。
  赵兴虽然描述了一个粗略的规化,但京城是个什么地方,这里寸土寸金。广南商人如果集结在一起,设立一个专门的广货卖场,想不发财都难。
  这时代的人虽然没有物流概念,但赵兴在广州、香港修建的超级大卖场,已经给了广南商人启迪,现在赵兴肯以广南官府的身份出面,将广南商人组织在一起,修建专门的广货会馆……许多商人已经眼睛发亮,预见到这个大卖场的盈利场景。
  一旦这个卖场建立起来,一个尺寸大的柜台都能日进斗金,这样的坐地收钱生意,在座的商人自己发财了,怎能不想着招朋唤友……
  赵兴预计,这座大卖场将壮丽非凡,因为他募集的资金,将超越大宋任何一个建筑群,甚至有可能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座大厦的设计中,他的学生跨时代的引进了无数建筑概念。因为汴梁冬季寒冷,学生们试着把赵兴闲聊地时候谈到的“暖地龙(地暖)”引进其中,还大胆的运用了玻璃、钢架等新式建筑材料,建成了一座跨越时代的建筑……
  这座建筑后来也成了大宋官员向番邦人士炫耀的地方。那些海外土王站在这座建筑前,面对大宋的创造力。简直是欲哭无泪,他们只剩下顶礼膜拜地念头。
  打发走了那群商人,皇宫里派来的太监也到了,太监过来传令,命令赵兴明日随班上朝,参与国事讨论——这就是随同小皇帝泡妞的收获。李师师责备朝廷把赵兴这样的人闲置故里,美人的话小皇帝格外听的进去,他回去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向政事堂的大臣提意。政事堂当班的曾布与韩忠彦谁都不愿意得罪赵兴。所以小皇帝超越常规的提意顺利通过。
  随着小皇帝地令下,赵兴也拿到了出入皇宫的金玉带,诰申令牌。他却不急着去皇宫报到,又在京城悠闲的度过了十余天,吟花颂月地日子,某一天闲来无事,他忽然起了兴致,打算去皇宫窜门,便穿起了自己的官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几个气势汹汹的“花胳膊”赶往皇宫。
  宋时的皇宫也有应卯的惯例。每日日出时分,皇宫大门开放,迎接上班的大臣入宫——没错,这里说的是“上班”,这个词正是诞生于宋代。
  宋代地皇宫不像明清地皇宫。只是皇帝居住地宫殿。宋皇宫分为三重。第一重有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尚书省、翰林院、天章阁、宝文阁、两府八位秘书省、次都堂、皇太子宫、内诸司等等国家干事机构。此外还有一座议事堂:凝辉殿。第二重有五座大殿。依次排列。为:紫宸殿、文德殿、垂拱殿、皇仪殿、集英殿(ps:关于这五重大殿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分别是:紫宸殿、需云殿、崇政殿、景福殿、延和殿。但这都是不同皇帝地不同叫法。此处仅采用哲宗时代称呼)。
  皇帝皇帝居住地地方是第三重。称之为“禁中”。“大内”。皇帝寝宫称之为延福宫。大多数时候。皇帝是待在禁中大内干自己地事。国家大事由政事堂诸大臣议决。政事堂大臣不能议决地事情。也会给出处理意见。这份处理意见通常写在黄纸条上。贴在奏章上。称之为“贴黄”。
  皇帝接到政事堂大臣转送地奏章后。勤政点地。会自己来到政事堂。跟执政大臣商议处理结果。而懒惰点地。则干脆委托掌玺太监在奏章上直接盖章。这也表示皇帝认可了贴黄上地处理意见。而后政事堂会将贴黄撕下。在皇帝地玺印之上。直接按贴黄内容书写处理意见。
  如今地掌玺太监是梁师成、李彦。
  赵兴没有按照上朝时间进入皇宫。因为他虽然是二品大员。但小皇帝并没有给予他具体地负责项目。所以他无需像上班地大臣那样定时定点入宫。好在如今皇宫里地侍卫多数认识他。见到他骑着高头大马。春风得意地走进晨晖门。侍卫们早早拉开紧闭地皇宫大门。为首地都指挥老远还冲赵兴拱手。媚笑地说:“太尉。魔军两日后才正式入宫。怎么太尉这么早就来了?”
  还早?!赵兴在马上仰脸看看天色。发现他入宫地时间相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早了一点。但相对于古人那种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工作地作息时间来说。怕算得上懒惰了——古人怎么说。这叫做“日上三竿”。
  赵兴骑在马上,冲那名军官点点头,也不下马,直接催动坐骑走入皇宫——他是奉旨横行,“横行八阶”当中,太尉已经属于这个阶层的顶端。
  赵兴就这样骑着马走进去,那位军官却没有感觉赵兴地怠慢,他一边点头哈腰目送赵兴离去,一边冲身边的军士炫耀:“看见了吗,太尉大人冲我笑了,瞧,太尉大人这雄壮样,果然不愧是大宋第一条好汉。我跟你们说,太尉大人跟簪缨世家关系可熟了……”
  赵兴走远了。后面的话没有听到,前半段话已经使他明白了那军官的意思。在大宋朝,将门世家历代都是皇宫守卫者,赵兴跟将门世家关系密切,意味着在皇宫侍卫这一层面上,他基本可以畅通无阻。比如别人的家丁无法带入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