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306节

宋时明月-第306节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因为朝圣之路断绝,朝圣者接连受异教徒侮辱,教宗乌尔巴诺二世在法国发出呼吁,请法国信徒以武力维护信仰成立十字军。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坟墓”——至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
  这场战争名列“改变世界的十大战争”之一。
  三天后,农历十一月,广南东路的年末押钱纲顺利抵京,这批货船带来赵兴的一个请求,章再次聚集人手,商量应对。
  “赵离人这是打算做什么?我听说他在广南东路招兵买马,他难道想要造反?”蔡卞怒气冲冲的说。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26章 大家一起玩忽悠
  其他官员沉默不语,他们都对赵兴不熟,谈不出什么观点来,这当中唯一能说出看法的是蔡卞的哥哥蔡京,但蔡京不想说。因为章清理完朝堂之后,新党没了敌人就开始内讧,内部不再铁板一块,开始相互争权夺利闹矛盾。这期间,蔡京是最大的失意者,他已经被排挤到朝廷的边缘。所以他才懒得给别人指点明路。
  “不会吧?”许将不解的回答:“昔日汉高祖意图割据,一进四川就火烧栈道。故此,从来割据的人要发展势力,都是关起门来埋头发展,但我听说赵离人一到广南就整修道路,甚至把道路修到广西了,这可不是割据的架势。”
  蔡京在阴影中翻了个白眼,心中鄙视:这群蠢材,谁说割据要关起门来,刘邦出川的时候不是也要修路吗?可刘邦修路,关我啥事,我才懒得提醒。
  曾布点头,附和许将:“不错,赵离人做事,倒是丝毫没有瞒着朝廷,另外今年广南赋税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我听广南官员汇报说,看这个架势明年还会增长更多,因为当地很多工场才刚刚建立,工匠们手不熟,要等到明年才能大出产……”
  蔡卞回身看了蔡京一眼,又说:“赵离人在广南抓紧训练水军,我听人说,当初建立水军的时候他就说南洋有昆仑奴。还有数不尽地黄金与珍宝,修路雇人太花钱,该去南洋抢一些昆仑奴来。节省费用。”
  蔡卞所谓的听人说,是听蔡京说的。蔡京在那里感慨赵兴地仆人出色,跟自己的兄弟说起赵兴打算去南洋抢一批奴隶回来,而他打算等赵兴成功后,要求对方送三五十个人。蔡卞听过这话,故此在这里把它当情报说出来。
  章突然插嘴问:“苏州的地震停了吗?赵离人那里总共收纳多少流民?”
  曾布回答:“苏州地震九月停的,受地震影响,约七万户房屋损毁。地方已经编练了五万户人去广南垦荒救灾。岭南瘴疠虽然严重。但听说赵离人用一种叫金鸡纳霜的粉末,配合茶叶治疗瘴疠,使迁移百姓大都活了下来。
  根据广南、杭州、扬州的统计,除了我们遣送过去的人外,赵离人前后吸纳失地流民达十一万户,七十四万人。这些人秋末开始返乡,据广南官员估计,大约有十二万人打算留在当地。“
  章点点头,又问:“广州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推行怎样?”
  许将回答:“听说赵离人整修道路之后,十里一亭。三十里一座驿站,驿站旁边都设立河渡墟市,推行市易法。此外,他杭州家学今年南下了三百人,都分布在各县当税吏,统计税收。文勋报告,这些税务账目丝毫没做假,他亲自查验了几个县市,发现账目做的很精细,该收上来地税一分没少。该上交朝廷的也毫不隐瞒,这倒是挑不出毛病来。”
  章再问:“广南东路去年赋税多少?今年赋税多少?”
  林希回答:“广南东路去年赋税一千四百万贯,这笔赋税不算盐税、茶税。今年,他们的盐税茶税没有增长。反而约略减少,只达到往年的九成。但广南的赋税总额依然达到了一千六百四十万贯,另外,赵离人负责的铸钱额也大幅上升,往年那地方也就铸个六十万贯,今年铸钱已达三百七十万贯,因此,广南全年解税达到了两千万……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章点头:“不管怎样。广南离朝廷最远。今年秋末的押钱纲却最早抵达。每年两千万赋税,便是赵离人以后都维持这数目。我也满意了。换个其他人去,能不能达到赵离人这种手段,很难说,至少吕惠卿去,做不到这点……”
  众人都笑了。环庆那片地方在赵兴手下百业兴旺,但吕惠卿也算是新党心目中的能人了,这位做过十几年宰相的人,接手赵离人地工作一年,且环庆路还不是西夏人的主要攻击方向,然而环庆将士却连薪水都发不出来。这情景让大家对撤换赵兴产生了迟疑。
  “一年两千万,相当于我大宋五分之一的赋税,虽说天下财富出自东南,但这种增长未免太骇人了”,章满意的摸着胡子回答:“我跟赵离人年初的时候有个约定,他吸纳六十万流民,赋税不减反增,我将黄鲁直送往广南由他看管。
  职方司已经查看了,听说赵离人还算是谨守朝廷法度,苏老坡那里只去看过一次,刘挚等人也不过安排府学看门,这种照顾还算在我容忍范围内。现在,既然大伙儿确定不了赵离人的意图,我看咱们从宽料定吧——我猜测赵离人素有忠义之名,为了苏老坡肯远去岭南做官,我看苏老坡不死,他还可以放心使用。
  如今他打算肃清南洋海盗,也算是为朝廷增加赋税,一群没有训练过的效用能抵得什么用,朝廷且安排一两个监司去,其他的,他要求什么都许。“
  曾布一拍手,说:“说起养军的事情,我才听张氏将门跟我说,赵离人在广西曾跟张田抱怨,说是广南人口少,想搜刮一千名良家子当兵,亦不可得,结果他的服妖军迟迟建立不起来,哈哈,我瞧赵离人百般辛苦,也就是建立起千把人地部队,这点军队也能割据吗?诸位,你们可真是草木皆兵一说”草木皆兵“,大家都笑起来,林希在那里纳闷的插嘴说:”这草木皆兵地情况。我可是在环庆亲眼所见,怎么环庆在赵离人手里,眼看着赋税连年增长。到了吕相手里,怎就玩不转呢。“
  林希这是不知道,吃回扣的“草木皆兵计划”和不吃回扣地“草木皆兵计划”完全不是一回事,后者是“神奇”,前者是“化神奇为腐朽”……
  正事聊完了,打击都开始八卦。曾布闲闲地说:“我听说广南正在发书,都是前几年校订出版的圣贤作品,其中的断句与标点符号都是些旧党人士干的。不过也有一些闲书,说不清作者党派,我听说蔡元长很是出了几本书,怎么赵离人校订十三经,连谢麟范育都有参与,却不来找老夫,莫非以为老夫学问不够精
  章讶然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当地官员没有报告?”
  这事林希也知道,他插嘴说:“赵离人在广南捐献各地府学每处一座明堂,专门用于府学邀请名师讲课,结果广南富商纷纷效仿。开始用自己的名义给府学捐助藏书楼。某些富商家资不够,便购买一些书籍,盖上自家的印章捐入藏书楼,以图彰名后世。
  这事在广南颇为轰动,有与广州打交道的商人回到家乡,询问本地学谕自己可否比照广南事例,用自家名目捐建府学校舍。所以消息轰传各地。广南官员没有汇报,大概以为这只是一件民间事物。“
  蔡京刚才被点到名,他不能不发言,便懒懒地从阴影中插话:“这事我倒是听说了。重新校订地四书五经,有关学大家范育校订的,有洛党程颐校订地书籍,还有范纯粹。章……当然也没有落下蜀党的大大小小头目。据说赵离人做官,每到一地就访问当地名家,聘请他们为古书校订。
  我还听说学者每校订一本,可以获得千贯左右的报酬,赵离人将它称之为润笔费,这名字倒是风雅……“
  蔡京是个滑头,他这么一说,大家把注意力都转移到校订古书的收入上。反而忘了校订人员的身份问题。章无意识的插嘴说:“一千贯。这个价钱对头。赵离人有这个习惯,我倒是清楚。我以前贬居的时候,赵离人也约我校订古书,还送来了一千贯的订金,本官后来事务繁忙,竟把这事忘了,不过,赵离人那头也没有再催促……哈哈,说起来本官倒是欠赵离人一笔账。”
  章终于发现他欠别人地了,不过他的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羞愧,他这句话,与其是承认欠账,不如说是炫耀。
  刚才曾布抱怨赵离人不找自己来校订古书,还抱怨赵离人找的那些人在党派上跟在座的都有立场差异,但实话说,在学问上,那些校订人员各个鼎鼎大名,由不得曾布不服气。而章如此一表示,等于隐晦的告诉大家:我原本也是那些名家中的一个,但我事情太忙,把这事扔在脑后了。
  文人相轻,章这么一说,在座的,凡没被邀请参与校订的人均脸红,曾布岔开话题,说:“那些人断的句子对不对呀,这一句话断的不同,意思可是千差万别,回头让人送来一套,我们也审阅一下,万一有错误,也好帮赵离人校订指出。”
  蔡京知道这些人为何如此眼红,文人图地就是名声。赵兴新版的那些书籍,每本书的封皮上都印有校订者的名字,比如“苏轼亲校”、“刘挚亲校”等等,让人一拿到书就知道学者地大名。
  读书人最大成就就是“三立”,“立言”是其中之一。能够亲自校订圣贤书,这是对他们学问的一种承认。而在座的每个人自问“文无第一”,听说那些新书的传闻后,满肚子不服气,只想着:凭啥他可以随着圣贤书留名百世,而我不行。赵离人分明是没眼色。
  现场中,唯一偷笑的是蔡京,他跟赵兴共事过,领教过赵兴的手段。知道那厮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目的掩藏在重重迷雾后面。蔡京没有说地是,赵兴在明堂揭幕地时候说的那番关于规则地讲话。
  当时,说这番话的时候赵兴没有拿讲稿,事后许多学生只是根据印象记录了一个大概。那年代没有广播电视。赵兴地公开讲话只能依靠口口传颂。蔡京听到过一些传闻。他这位边缘人都知道了,想必京中也有些官员听说过。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引到“润笔”费用上,忘记了追究赵兴言论中对他们的攻击。
  而赵兴地那番言论。也确实让人无从下手,他连至圣先师的三纲五常都拉扯上了,还彻底否定了董仲舒的五德轮回、天人感应学说,如此一来,自汉以后兴起的儒学学派,三条腿被他打断了两条,唯一剩下的只有儒学典章。于是,反驳这番言论就成了一项系统工程。非得对儒学经典好好研究一番才行……
  但限于党争的新党,虽以儒家自称,他们唯独没有研究儒学经典的功夫。
  大家的注意力不在细节上,这也是蔡京希望地,他把话题引导到“润笔”上,也是希望引开众人的注意力——因为蔡京是这件事的获利者,他的《百花谱》出版,光版权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果然,谈到这笔丰厚的收入,官员们也不能免俗。蔡卞出于意气,不满的说:“赵离人能出书,怎么我们不能出书。咱也去杭州书局,把我们平常读书的心得也写下来,让杭州书局出版的我派校订的圣贤书,岂不更好……赵离人那厮,光是润笔就能出到一千贯,让杭州书局不要低于这个数目。
  哼哼,凭我等看书地速度,一个月怎么就断不了一本书。“
  政事堂官员下面的话进入了垃圾时间。每个人都交流着对古文的断句心得。因为对古文的断句可不是创作,那是阅读。翻开一本书,拿一支笔点点画画,看完了。也就等于给古书断句了,翻手之间就能挣一千贯,这样的工作,是拿娱乐来挣钱。
  大家讨论到最后,揪住蔡京这位翰林学士调侃:“元长,怎么没让你校订古书,难道赵离人看不上你的学问?”
  蔡京在刚才大家讨论的时候,不知不觉又缩到阴影处。此刻大家目标又对准了他。蔡京笑着说:“我正在搜集钟鼎古玉,打算编一部上古器物谱。此书前十卷已经送到广州。后二十四卷还需要细细考究。”
  蔡京喜欢收藏古董,他对古董的研究造诣也很深,中国第一个由官方出面假造古董的事务局就是蔡京组建的。蔡京这个爱好在得到赵兴地大量金钱支持后,愈发不可收拾。大多数时候他是每考证出一件古董样式,总是精细的画好图谱,寄给赵兴,征询对方的意见,赵兴也经常仿制一个回来,以此来答复他。
  因为蔡京与赵兴的这种联系,在座地人当中,别人不知道赵兴的消息,他是一清二楚。只不过蔡京不愿把这种联系告诉别人。现在别人讥讽他的学问,蔡京才忍不住透露了一点。
  蔡京在研究古董上的权威是人人肯定的,如今和盛轩里卖的假古董都是蔡京与赵兴联手制作的,他这一开口,别人无话可说,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