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隋唐演义同人)[隋唐演义同人-罗秦]潼关诀 >

第19节

(隋唐演义同人)[隋唐演义同人-罗秦]潼关诀-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天你用公事绊住了秦王,他没怎么往这儿跑,干脆,等天一亮,三弟你就去给秦王送个信儿,就说我的身体已经好了,大军常驻在此也不合适,催秦王下令即刻班师回朝。
  徐懋功一听,沉吟了一下,秦琼的安排一切都没问题,可是徐军师担心什么,他担心秦琼的身体。抬头仔细端详端详叔宝的脸色,徐军师这眉毛就拧起疙瘩来了,这时候也没外人,他可就敞开说了,说:“二哥,你瞒得了别人,可瞒不住我,昨天您的脉相我已经号过了,您的身体,恐怕……”
  徐军师说到这儿打了个喯儿,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叔宝拍拍徐懋功的胳膊:“三弟,不用说了,事到如今,没有别的路走。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你放心,还有太多我放不下的事儿,我会自己多多保重。”
  徐懋功摇摇头:“二哥啊,前几天让您装病,您自己也应该知道,秦王有多么重视。我这一去说你好了,他立刻就得来看,可是看到您现在这样子,他都不会答应您上路。”
  秦琼一愣,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我现在……脸色很难看?”
  徐懋功叹口气:“二哥,您现在是真的病了,这脸色骗不了人那。就算您一时撑过去,可是跟秦王同行,一路从潼关到长安,他能看不出来吗?”
  秦琼想了想,微微一笑:“老三,你放心吧,我有办法。”一伸手从兜儿里摸出一个小药瓶儿来,把盖子一打开,一股药香扑鼻,正是当初给他留下的那三颗九品人参丸。罗成当初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这药再不可乱用,可是一定要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秦琼把这药瓶放在手心儿里紧紧地攥着,半晌之后才倒出一颗来,放到嘴里,这药入口即化,也不用水送。然后又小心地把药瓶儿盖好了,收到怀里头。
  徐懋功听程咬金提过,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暗暗叹口气,可是一看这药果然神效,不一会儿的工夫,叔宝这脸色就好多了,精气神儿也上来了。秦琼说这回行了吧,我梳洗整理一番,三弟你等天一大亮就赶紧去找秦王。
  徐懋功跟李世民一说,李世民一听,什么,叔宝病好了?哎呀那可太好了!李世民心里还挺不落忍的,说我这两天杂务缠身,没顾得上去看望元帅。徐懋功也不好意思乐,心想您还不知道呢,您这儿的琐碎杂务可都是我特意给找来的。
  李世民当下赶紧把手里东西一撂,说军师啊,既然元帅康复了,小王无论如何也得看看去。徐懋功说行,那我陪着您去。俩人就够奔秦琼这院儿来了,一路上这徐懋功可就给李世民吹风儿了,说驻扎在潼关这几天,耗费也不小,军卒们也都思归心切,另外在这儿耽误太长时间,回到京中怕有人再在万岁面前说点儿什么,也是不好。既然二哥身体已经康复,咱们不如尽早启程回京才是正理啊。
  徐懋功说话,李世民听得进去,一听军师说得有道理啊,咱们先看了二哥,他要是没问题了,那就点兵回朝。
  等来到秦琼这院儿,进屋一看,李世民就乐了,一看那精气神儿和前几次来看的时候可不一样了。秦琼梳洗整齐,头上没戴帽子,高挽发纂,一支金簪别顶,身上穿一套深紫色的箭袖袍,宝蓝色中衣,腰系一巴掌宽丝鸾板儿带,足下蹬虎头快靴。往脸上看,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秦琼一见李世民来了,赶紧迎上来躬身施礼,李世民一把就给搀住了,说:“二哥啊,自家兄弟,不用那么多虚礼。”说着携手揽腕来到厅中落座。
  等寒暄了几句之后,秦琼把话一转,也带到班师回朝这事儿上来了,因为前边儿徐懋功已经给吹过风了,秦琼这再一说,很快就敲定,都不用等明天了,当天就点兵回朝。别看是好几万人的部队,平时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这一传令,很快就拔营起寨,兵返长安。
  李世民一开始还有点儿担心说自己这俩哥哥兄弟有可能不愿意,没想到跟建成元吉一说,他们俩早就巴望着回长安呢。人说为什么啊?这俩小子心里有鬼,就怕在潼关待的时间长了,罗成的事儿露出什么马脚来,这回到京里,有什么事儿都有他皇上老子担着呢。所以也就痛痛快快一块儿启程,大军拔营起寨班师回朝。
  一路无书,等回到长安,武德天子派丞相魏征魏元昌亲自在长安城外迎接,把秦王和诸位有功的将帅一路迎进长安,武德天子临朝升殿,要嘉奖有功之臣。等到按照功劳簿上的记载,一应赏赐奖励已毕,李渊按例就问了,说众位卿家可有本奏啊?那意思有本快奏,没事儿咱可就散朝了。
  就听下面答应一声,说臣有本启奏。众人一看,就见护国武昌公,天下兵马都招讨,大元帅秦琼秦叔宝迈步出班,推金山倒玉柱倒身下拜,说为臣有本,启奏吾皇。
作者有话要说:  

  ☆、第22章

  李渊一看是秦琼,未曾开言先带三分笑,传旨平身,命殿前的小太监捧了个绣龙墩过来,让叔宝坐下讲话。秦琼起身谢了恩,却不落坐,就往旁边儿一站,向上拱手,说为臣此番班师回朝,路过潼关之时,不见越国公罗成的旗号,问及太子殿下和齐王千岁,两位殿下说这事儿让臣等回朝,由万岁亲自告知。却不知如今,这越国公罗成人在何处?
  李渊听秦琼一问,心里也挺不好受的。咱们书中代言,李渊可不知道罗成是怎么死的,建成元吉派人给李渊送信儿,说的可都是瞎话,说罗成贪功心切,我们哥儿俩怎么劝也劝不住,不让他出战他非得出战,不让他追他非得追,结果被苏定方设下埋伏,这才被箭射在淤泥河中。可是儿臣们怕这事儿跟昔日的瓦岗诸将讲不清楚,他们万一在军中生变,那事儿就闹大了,所以还请父皇亲自跟他们来讲这事儿。
  李渊一听,儿子说得也有道理,这才答应说回京亲自跟诸将解释这件事。如今老皇上就按照建成元吉所说的,把这事儿讲述一遍,说罗成已然命丧疆场,朕知道秦爱卿和罗成是姑表至亲,你也不要太过伤心,朕一定对越国公府厚加抚恤。
  秦琼闻听此言,低头冷冷一笑,抱拳拱手说:“启禀万岁,为臣僭越,敢问万岁,罗成贪功冒进,命丧潼关,此事是何人所奏?”
  “是太子与齐王在潼关监军,此事俱是他二人亲眼所见。”
  秦叔宝咬紧钢牙:“亲眼所见?恐有不尽不实之处也未可知!罗成自幼熟读兵书,久经战阵,什么样的大仗没打过,什么样的功劳没立过,何来贪功冒进之说?”
  他这一问,问得李渊也是一愣,心想对啊,这我怎么没琢磨呢,罗成在洛阳日锁五龙,功高爵显,又被拜为潼关帅,他还有什么功可贪呢?
  李渊这一打喯儿,旁边儿太子建成可沉不住气了,赶紧解释,说:“秦元帅,您有所不知,越国公罗成虽然说平时是个谨慎之人,可是谁让他对面儿碰上了苏烈苏定方呢。罗成与那苏定方有杀父之仇,他一见着苏定方,眼珠子都红了,谁劝都不听,我和三弟不是没拦着,可是就他那脾气,我们哪里拦得住啊?”
  秦琼冷笑:“既是两位殿下有这么一说,我们姑且一听。但是我们在潼关驻扎几日,潼关周边的老百姓可还有一说,望万岁也听一听这民间的说法。”
  李渊一愣,别看他有点儿宠着这俩儿子,可是打根底儿上,李渊这人可不糊涂,听着这些话就知道这里边儿的事儿没俩儿子跟自己说的这么简单。武德天子往下点头,说叔宝啊,有什么说法你且讲来。
  秦琼一拱手,说:“启禀万岁,此事若由臣的口中讲来,恐不能取信于人,我们带了潼关的一名百姓一起回到长安,还望吾皇万岁开恩,宣此人上殿做个人证,有什么话,从百姓的口中讲来,才是真情。”
  李渊点头,命殿前的小太监,跟着秦琼下去,宣这个百姓上殿回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把董二聊给宣上殿来。
  书里边儿代言,从潼关到长安这一路上,秦琼和徐懋功可一直没闲着,白天行军,到了夜里扎好营盘,就把董二聊和薛平薛宝等人给叫到一块儿来,一个是指导他们进宫之后的礼数,另一个就是反反复复来整理,到了殿上,罗成这事儿该怎么说怎么讲。所以这时候董二聊一来到殿上,一点儿也没怯场,恭恭敬敬先倒身下拜,等武德天子一问,就把罗成如何在潼关抗敌,后来被二奸王所害,不给罗成开关,被逼无奈最后命丧在周西坡下淤泥河中的事儿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等董二聊讲完了,秦叔宝再往殿前一跪,以头抢地,口称万岁,说罗成乃干国忠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死得何其冤枉,望万岁做主!这时候大伙儿再往上看李渊,那脸都绿了,命小太监搀起秦琼来,李渊手指着建成元吉就问了:“此人所言可都是事实?你二人有何话讲?”
  把建成元吉给吓得,俩人扑通通跪倒在金銮殿上,冲着上边儿不住嘴地喊冤啊:“父皇!您可不能轻信谗言啊!儿臣等和罗成无仇无怨,怎么会做这种陷害忠良的事儿呢?这不知是他们从哪儿找来这么个人,道听途说,无凭无据,就这么上嘴唇儿一碰下嘴唇儿,就把这么大的罪名给我们扣上了,儿臣等是万万不服!”
  李渊一听,也对啊,这俩儿子跟罗成没多大的仇啊,这无缘无故的,怎么能够这么害他呢?转脸跟秦琼说:“叔宝啊,他们说的也有道理,民间传说未必可信,建成元吉和罗成无仇无怨,不可能这么做啊?”
  这回没等秦琼说话,旁边鲁国公程咬金出班跪倒,口称万岁,老程说:“皇上啊,您可不知道,太子与齐王跟罗成可不是什么无仇无怨,前面早有疙瘩在那儿呢。您说民间传言不可信,那么罗成身边儿的军卒说的该可信了吧?张公谨白显道两位将军说的话那可信吧?皇上诶,这人我可都给您带回来了,都在殿外等着呢,您有什么疑问,传他们上殿,一问便知。”
  李渊一听,下旨传这些人上殿。等把张公谨白显道、薛平薛宝兄弟带到殿上,就把当初二王到潼关,怎么样荒淫享乐,罗成怎么样斥责这二人,如何结怨,后来这俩人怎么样假装悔改,等罗成出战之时,在后面关门落锁,高扯吊桥,不许罗成入关。又是怎么样把两家的家眷以及罗成家里的孩子绑上城楼,威胁罗成只要有通敌之举,就把这些老老小小立斩在城楼。罗成没有法子,就带着五百军卒,在城外苦熬了九天,又是怎么样一次次拒绝苏烈苏定方的招降,最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大英雄如何被陷淤泥河,被乱箭活活射死。
  这些话这几天他们翻来覆去整理过无数遍了,这时候一讲出来,满朝文武听了无不唏嘘落泪。秦琼也听了无数遍了,可是每次逼自己听着,都觉得自己那心疼得如刀绞一般,俩太阳穴突突直跳,嗓子眼儿发干,一股腥气从里往外顶出来。叔宝使劲儿咽了口唾沫,把这股腥气往下压了又压。旁边儿程咬金紧挨着他,就觉着叔宝身上突突突突直打哆嗦,老程一把手就把二哥的胳膊托住了,低低的声音问:“二哥,您怎么样?”
  秦琼紧抿着嘴唇不说话,摇了摇头,那意思我没事儿。这时候几个人把事情都讲述完了,把李渊气得,啪啪啪把龙书案拍得山响,用手点指建成元吉:“你两个逆子!竟然干下这种事情,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打这些人一上殿,建成元吉就知道不好,事到如今能说什么,只能打死不认。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换了一个眼色,就都明白了。俩人在地下一跪,接茬儿不住嘴地喊冤,建成说父皇明鉴,绝对没有这种事儿啊,当初在潼关因为军务,张白两位将军曾与儿臣们口角几句,这是记了我们的仇了,可是你们不能公报私仇随口冤枉我们啊。罗元帅这么大的事儿,儿臣们万万承担不起。
  旁边儿三王元吉接着说,说父皇啊,这事儿可不只是栽赃陷害儿臣这么简单,您想想,大哥身为太子,他们这是想谋夺太子之位啊!求父皇明察,给儿臣们做主!
  大家伙儿一看,这是肉烂嘴不烂啊,居然还能倒打一耙。把矛头一转,可就指到李世民这儿了。可李渊这么一听,心里又有点儿嘀咕,要说李渊这人什么都好,宽厚仁德,是个开国的明君,可是人都有弱点,他就家里这点儿事儿,怎么也捣腾不明白,耳软心活。一听这俩儿子死咬着不承认,他又犹豫了。
  李渊一犹豫,底下人全都看出来了,这时候就见护国军师,英国公徐绩徐懋功(此时本应为徐世绩,但是听了几版评书里都不说这个世字,于是也免了吧,比较顺嘴)出班跪倒,口称万岁,说:“既然二位王子不认此事,那么臣等还有人证。”
  他这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