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吴三桂发迹史 >

第141节

吴三桂发迹史-第141节

小说: 吴三桂发迹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赐履说:“奴才认为,王继贞与吴应熊其实完全不同,又不喜与人交往,所以没有势力。杀不杀王继贞都对王辅臣没有影响。而吴应熊则不同,他位高不算,又爱结交权贵,京中之官有许多人曾是他的座上客,不杀吴应熊,便难令京中之官归心!所以,奴才认为,与其将这废物杀了,倒不如将其放回去。即便不能令王辅臣立即投降,至少可以令王辅臣于心难安!”
  康熙帝沉思片刻,说:“传王继贞进见!”
  王继贞踉踉跄跄走进来,大老远地跪了下去,然后像狗一样地爬到康熙帝身边,战战兢兢道:“奴才王继贞恭请圣安。”
  康熙帝用余光瞟了王继贞一眼,心里对他便有了结论。康熙帝心想:王辅臣长得人高马大剽悍异常,又出身于强盗,胆量超人,为何会生出这么没出息的儿子?
  康熙帝说:“你父已反,你可知罪?”
  王继贞立刻伏地道:“奴才罪该万死!奴才罪该万死!”
  康熙帝说:“朕若将你放回西安,你将如何感谢朕?”
  王继贞神情恐惧地看着康熙帝却不说话。因为他实在不知皇上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明珠见他这窝囊的样子,心中更加鄙视他,恶声道:“皇上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话?”
  王继贞连忙说:“皇上若赐奴才不死,奴才愿为皇上做牛做马!”
  康熙帝笑道:“当年朕为你家脱籍抬旗之时,你父也是这般对朕说的。可是,事到如今,你父不照样反朕了么?”
  王继贞的身子立即如筛般颤抖起来。
  康熙帝大笑道:“朕也不想要你这头牛马!朕让你回去,只想让你给你父亲带个信儿,你愿意么?”
  王继贞说:“奴才愿意。”
  康熙帝说:“你告诉你父亲,朕知道他是受吴三桂所胁才反朕的。他不是真心反朕,所以朕不怪罪他!他若有心投降,朕既往不咎。”
  王继贞说:“奴才一定告诉父亲!”
  康熙帝说:“那好吧!你今晚便离城,免得有人阻挠你!”
  王继贞此时才相信皇上是真要放他,便痛哭起来。
  康熙帝挥挥手。
  王继贞抽抽噎噎地出了宫门,向夜色深处走去。
  三、康熙帝招降王辅臣
  康熙帝稳定了京城局势,使万民归心之后,便展开了全面平乱之局。
  康熙帝调度全局,谨慎从事,部署以湖南为主要战场,以江西、浙江为东线;并要求各个战场之将领要互相配合,把叛军分割开来,不使之打通一气,用各个击破之法破敌。
  于是,吴三桂及其他反清之势头很快地得到了抑制。除了湖南战场上的吴三桂的队伍坚守着岳州、长沙,与勒尔锦、岳东、穆占等所率清军展开了寸土不让的激烈战斗之外,东西两条战线上的反清力量却处于一种游移状态。
  尤其是陕西的王辅臣,自从康熙帝放回他儿子,并表示对他的往事一概不究之后,他的态度便变得犹豫起来。
  康熙十四年,以王辅臣为中心的左翼大包围阵势已经极盛。王辅臣自据西安,而他的党羽盘踞各郡,陇西之地已尽归他控制。然而,就在此时,他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他只驻守平凉之地,不再主动出击。
  康熙帝见王辅臣如此,知道他的心有所动摇,是招降他的极好机会。但康熙帝同时明白王辅臣此时之势极盛,必会观望一段时间,以得知大势之后才会有所取舍。所以,康熙帝决定以重兵击之,将王辅臣之气焰打落之后再招降。
  康熙帝命令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和甘肃提督张勇二人奋力合击王辅臣,然后招降。
  康熙帝十五年四月,甘肃提督张勇率重兵包围被王辅臣之兵攻陷的通渭城。经过一番激斗,王辅臣之兵失败,张勇率兵占领了通渭。
  康熙十五年五月,图海率兵与王辅臣之兵在平凉城北虎山墩会战,图海又大获全胜。
  经此二战,王辅臣元气大伤。
  图海派人带着康熙帝的圣旨前去招降。
  图海所派之人姓周,周先生是带着皇上的圣旨去的,所以王辅臣以使节之礼待之。
  王辅臣给周先生看茶之后,便说:“周使节来此僻壤,不知有何贵干?”
  周先生说:“一是代表皇上来看看提督大人,二是依大学士图海之意来抚慰提督大人。”
  王辅臣一怔,问:“康熙帝还记得王辅臣么?”王辅臣称康熙而不称皇上,其意在于暗示自己已不是大清之臣,希望他不要开口是提督,闭口也是提督的。
  周先生一笑,然后说:“皇上怎能不记得大人?皇上亲口对在下说过,别人怀疑王大人是真心反他,而他从来都认为王大人是迫于无奈才反对他的。”
  王辅臣叹口气说:“如今已成往事,再提又有何用?”
  周先生说:“王大人此言谬矣!”
  王辅臣反问:“周使节何出此言?”
  周先生说:“王大人对皇上生疏了,而皇上却从没有把王大人当外人!又怎么说再提无用?”
  王辅臣苦笑道:“周使节不用再骗我!王某起兵反清,其一是有负于他对自己的脱籍抬旗之恩;其二是有负于他放自己儿子一条生路之情。自己如今与他已成死对头,他又怎肯放过自己呢?”
  周先生说:“皇上是一国之君,既要臣服万民,又要使万民臣服,怎能鸡肠鱼肚不能容纳大人呢?”
  王辅臣说:“话虽如此说,但自己毕竟是谋反之臣罪不可赦!又怎能希望皇上宽待自己呢?”
  周先生一听此言,便知王辅臣心有降意,只是在讨价还价而已,便说:“皇上之意是:王大人即使真心反皇上,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得到位高权隆之回报罢了!若王大人真心悔过,再作皇上臣子,皇上一定让王大人官复原职。”
  王辅臣沉吟片刻,说:“康熙帝真是这样说的话,王某再臣服他也未尝不可,只是外人未免要说王某人出尔反尔了。”
  周先生细琢此言,心里便知王辅臣是嫌官职小了,于是又说:“皇上之意是:若王大人愿意将功赎罪的话,便加封王大人为太子太保,且授大人为靖寇将军,随图海大学士驻于汉中。”
  王辅臣眼中发出兴奋之光,惊喜地问:“皇上真是这样说的么?”然后,仿佛触及到什么心事,目光又为之黯淡下来。
  周先生猜不到他有何心病,只好直问:“王大人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么?”
  王辅臣思索良久,才缓慢地说:“王某与吴三桂交往已多年,且互有书信往来,只怕日后有人将王某之书信呈给皇上,惹得皇上生气,王某岂不会为难么?”
  周先生一听,顿时明白王辅臣是怕皇上搞秋后算账。说实在话,搞秋后算账是官场之人常用之法。要不,下司为何会怕上司?虽然皇上对于这一点说过既往不咎,但是,谁知是否真的既往不咎呢?自己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怕皇上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他只得说:“王大人只是太过忧虑了!王大人若归降皇上,皇上便又是王大人之君,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王大人没有过错,皇上若要王大人之命,王大人敢不给么?就像皇上要周某命一样,周某亦无法反对。王大人说是么?”
  王辅臣一想,觉得是这个道理,便说:“周先生之意是真心话!皇上若真要搞个秋后算账,自己也是无法。王某只能盼皇上是圣明君主了。”
  周先生说:“王大人若想想皇上之为人,便不会有这层顾虑了。”
  王辅臣说:“周先生此话何意?”
  周先生说:“当年王大人起兵反清之时,贵公子尚在京中,朝野内外那么多人要诛杀贵公子,然而皇上却不肯答应,由此看来,皇上胸怀坦荡,宽容大度自非常人可比!王大人又何必想那么多呢?”
  王辅臣一想:觉得周先生之言确实有理,但他对皇上是否真心招降自己尚有怀疑,便问:“周先生口口声声称皇上之意,王某怎知这便是皇上之意呢?”
  周先生笑道:“王大人若愿意归降,立即能知皇上之意,若不愿归降,自然难知皇上之意了!”
  王辅臣说:“此话怎讲?”
  周先生说:“因为圣旨就在本人身上!”
  王辅臣说:“能否借于王某一阅么?”
  周先生说:“不能!”
  王辅臣说:“为何?”
  周先生说:“王大人也是官场中人,怎能不知礼仪?俗话说,见圣旨如见皇上,须对圣旨行跪拜之礼!若王大人不愿归降,自然不肯跪拜,不肯对圣旨跪拜,周某又岂能将圣旨传于你?”
  王辅臣思索很久,然后说:“臣愿意接旨!”然后跪倒在地。
  周先生依照礼仪将圣旨传于王辅臣,王辅臣见圣旨上所说果与周先生之言相同,心中大喜,然后,诚心诚意地对着圣旨又行了几个礼。
  于是,王辅臣归降了大清。之后,其子王继贞又官复原职,后又升为太仆寺卿。
  周先生回京之后,对康熙帝说起招降之过程,康熙帝听后大为欣慰。
  但周先生自己心中却有一事不明,便问:“依奴才之经历,皇上无须令大学士图海和提督张勇攻击王辅臣,只让奴才直接用圣旨去招降便可。皇上是否觉得让图海和张勇先攻击他是多此一举呢?”
  康熙帝笑道:“并非多此一举!”
  周先生问:“为何?”
  康熙帝笑道:“朕猜先生是见过狗的,狗只会向打过它的人摇尾,恶狗尤其如此!”
  四、耿精忠投降清廷
  靖南王耿精忠在接到吴三桂的反清复明之起兵檄文后,于康熙十三年三月,在福建宣布起兵反清。
  与其他响应吴三桂反清的将领不同的是,他并不接受吴三桂所封的江南王,而是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耿精忠为人耿直,又自视甚高。他要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的道理很简单,即吴三桂是藩王,我耿精忠也是藩王!他可以自称为兵马大元帅,我耿精忠为何不能?我为何要接受他的封号?
  耿精忠起兵之后,以福建为中心,向浙江、江西、广东三方面发展,是反清力量的右翼。耿精忠的势力如同其野心一样迅速膨胀,立即将浙江,江西和广东的大部分地盘控制在自己手里。与此同时,耿精忠与台湾的郑成功之后代结成互相援助之同盟。
  康熙帝见其势力骤涨,心里便着急起来,立即命令康亲王杰书与浙江总督李之芳共图进击。
  康亲王杰书率兵南下之后,耿精忠之势力立即得到抑制。加之耿精忠无钱发军饷,军士逃跑者增多。耿精忠只能以剥削民众来补充军饷,百姓便对他们恨之入骨,而此时的耿精忠恰又与台湾的郑经发生矛盾,互相攻杀,耿精忠立即陷入困境之中,其斗志也销蚀干净,其野心也逐渐枯萎。
  康熙十五年八月,康亲王杰书率兵将耿精忠包围在浙江和福建的交界处的仙霞岭。
  康亲王杰书见耿精忠如瓮中之鳖,便想将之招降。他将李之芳召来,共商招降之法。
  杰书说:“本王观耿精忠今日之局有如瓮中之鳖,想招降他,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李之芳说:“既然耿精忠已成瓮中之鳖,只要亲王一声令下,我们即可将其消灭。何必多此一举招什么降呢?”
  杰书摇头说:“《孙子兵法》曰:‘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既然现在可以招降之,何必不试试?若能成功,也可为大清赢来一支力量。”
  李之芳说:“事情只怕未必能如亲王之意。”
  杰书问:“李大人何出此言?”
  李之芳说:“据李某所知,耿精忠此人性格倔犟,野心极大,如今又已反清,岂肯轻易对皇上俯首称臣?”
  杰书说:“李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李之芳问:“此话怎讲?”
  杰书说:“俗话说,至刚易折。一个人不能太刚强,太刚强的人往往遭受不得挫折。本王观耿精忠此人之刚是貌似的,其实,只要一压一松,他必不攻自破!”
  李之芳思索片刻,觉得有理,便说:“亲王之言令本官有茅塞顿开之感。只是不知这一压一松是什么?请亲王赐教!”
  杰书笑道:“一个至刚之人本不怕压,若只压不松,他必无恙。当然,若松而不压,他必无惧,有如一块硬铁,若仅以重力压之,它必无恙,必须在加压之后,骤然放松,让其反弹力自折其身。”
  李之芳说:“只是不知亲王如何给他一压一松?”
  杰书说:“这一压是非常简单的。按照如今之局面,我们只需将其紧围,但不可攻。然后寄书给耿精忠,表示我们想招降他之意图。他若不肯,令兵击之。但只能见好便收,让其明白自己已处劣势,顽固死守只能是自取灭亡。千万不可逼之太甚!”
  李之芳说:“为何不能逼之太甚?”
  杰书说:“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