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皇太子胤礽 >

第62节

重生之皇太子胤礽-第62节

小说: 重生之皇太子胤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宫的路上,嫤瑜沉默不语,男人间的话题不是她该主动询问的。倒是向母亲讲起那个有蛇入怀的梦,母亲说听着像是胎梦,老辈们说过,女人梦见蛇在怀里,会喜得贵子。
    尚氏自是期待梦想成真,但也叮嘱嫤瑜不要张扬,更不要早早告诉太子。如果只是一场梦,自己再继续努力就是,别让太子空欢喜一场。
    胤礽同样默不作声,完全沉浸于对石文炳的重重疑惑中。嫤瑜几次偷偷看他,他也没有察觉,想着母亲的嘱咐,嫤瑜也按捺住期待,不好多想。
    ***
    新春佳节,宫里热热闹闹,各种庆祝活动接二连三,喜气洋洋。
    转眼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乾清宫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宫宴。在京的王公宗室、显赫朝臣皆受命出席,其中包括所有出征的王公、武将。名义上说是欢送佳节,皇帝实则是借此来一次战前总动员,激昂士气。
    太后的宁寿宫也没闲着,配合乾清宫的阵势,出席乾清宫男宾的女眷自然就受邀出席宁寿宫的宴席。嫤瑜身为太子妃,自是一身华服端坐她们这一辈的席位之首,其下依次是大福晋、三福晋、四福晋。
    嫤瑜的母亲尚氏缺席,倒是和顺公主与纯靖王妃皆坐于席中。莫说富尔祜伦要出征,就是外祖父尚之隆与舅舅尚崇业也名列出征名单,真个是嫤瑜父母家中的男亲属全员出动。
    这种奢华的大型宫宴菜式向来是赏心悦目,但吃起来就不见得味美鲜香。然而,近来嫤瑜胃口不错,自己桌上的各式菜点竟都一一尝过,爱吃的还多吃了两口。身侧的大福晋几乎就没动过筷子,难得入宫一次,虽礼仪周全,但面色勉强。
    过不上一会儿,大福晋站起身,想要暂时失陪片刻。谁知才走出两步,竟是扶住头步调踉跄,多亏一旁的随侍宫女眼疾手快扶住,这才没有跌倒在地。
    太后赶紧招呼人把大福晋送往偏殿休息,又立刻传唤太医过来。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惠妃起身向太后告退,随去一旁守着。同时听过太医说个结果,好回来禀报太后。
    嫤瑜好似还没吃饱,但出了这样的事,也只好彻底放下筷子,静静等着。吃席的诸位此时注意力显然都已从佳肴上转移开,要么左右邻桌小声交头接耳,要么竖起耳朵扑捉消息。
    一会儿后,惠妃淡然自若迈入正殿。顷刻间,殿内鸦雀无声,就听得惠妃平静地向太后禀报,大福晋有喜了。顿时,大家纷纷站起,向太后恭喜,向惠妃道贺。
    嫤瑜与大家的行动、口号一致,只是重新坐下时,心里的失落可想而知。这次的月事很奇怪,丁点儿见红,就跟新婚破处时的一样,就那么一点点。不过,也算是见红了,嫤瑜也就当来过了月事。饶是嫤瑜时时提醒自己注意仪态,可这会儿,难受真的是挡都挡不住,情绪低落下来。
    入席后和顺公主虽不与嫤瑜坐到一处,但视线却不时停留在自家外孙女身上。眼见大福晋怀孕的消息让嫤瑜有些端不住,生怕有心之人回头一出宫就拿嫤瑜编排是非,和顺公主立刻警觉地站起去到太后跟前,轻声说了几句。这时,就听得太后吩咐嫤瑜带着三福晋与四福晋过去陪陪大福晋,妯娌间亲近亲近。
    晚霞引着三位主子去到偏殿,太医正在叮嘱大福晋注意保养血气,这种场合,以大福晋的身体状况,能不出席就不要出席了,卧床静养方是。大福晋只是听着不出声,若不是惠妃提前打招呼让她必须来,大福晋本就不想来,可惠妃的理由却又让她不得不来。
    上次征战噶尔丹,胤禔就没落到功劳,还受罚禁足。这次再征噶尔丹,皇帝虽把胤禔带在身边,却没有让他像弟弟们那样领军。失去带兵打战的机会,何谈建功?乾清宫都是弟弟们占风头,到了宁寿宫,大福晋若再是缩在府里,光彩又都被新来的弟妹们抢光了,就不在乎别人背后指指点点?
    太医见三位女主子过来,正要退避,晚霞却说太后有吩咐,让太医接着给三位女主子看看,需要调理的就开个方子,用到什么补药,内务府就给备上。
    让嫤瑜三人陪陪大福晋是和顺公主的提议,但晚霞的说词自然就不是和顺公主能说的。原是大福晋身体底子早不如从前,如今有孕,太后不敢抱太大希望,倒是眼巴巴盼着三个小的能怀上,这才让太医顺便也一道给看看。
    乾清宫里热火朝天的气氛因听说宁寿宫传太医也变得略显没精打采,皇帝还以为是太后身体不舒服,正准备亲自过去探望。后听说是大福晋,皇帝吩咐梁九功留意着,若是有什么情况,就让胤禔先退席带大福晋回府。
    大福晋有喜的消息传来,现场气温逐渐回升,亦如宁寿宫的场景再现,大家又是纷纷起身向皇帝与胤禔道喜。胤礽的失落在此情形下更甚嫤瑜,正好对上石文炳的目光时,岳父笑得勉强,看向索额图时,直接就是明晃晃地把失望挂在脸上。
    再坐下时,胤礽一口饮尽杯中酒,心里的滋味真是酸涩难当。酒杯再斟满,正打算再喝个底朝天,却见宁寿宫的太监匆匆忙忙而来。
    胤礽就坐在皇帝下首,且这名太监跪在皇帝桌前时,大殿里众位也立刻收声,竖耳倾听。
    “启禀皇上,皇太后着奴才来报喜。再次恭喜皇上,恭喜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也有喜了。”
    皇帝放下手中筷子,腾地站起,难以置信,“当真,太子妃有喜了?”
    “回皇上,千真万确,太医已经确认,与大福晋的日期不相上下。”
    “好!好!好!”皇帝连声叫好,喜出望外,这样的消息比之后宫的妃妾们有喜显然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到时候,如果太子妃生了皇长孙,那意义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众臣这回是纷纷离席,面朝皇帝跪倒一片,索额图更是激动不已,激情陈词,“皇上,上天恩佑我大清,皇家嫡脉相承,必是万里江山万年长青啊!”
    众口一致称赞祥瑞之兆时,几家欢喜几家愁,胤禔方才的欢喜早已消失无踪,而俯首的石文炳却已是热泪盈眶,为女儿欢悦在心。
    胤礽听到喜讯后,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酸涩的滋味还没来得及慢慢体味,怎么转眼间就是甜蜜冲撞过来?现场很快沸腾起来,愈演愈烈,弟弟们、大臣们纷纷向他敬酒恭贺,胤礽一杯又一杯喝过,还是觉得像是做梦。
    举着酒杯去到皇帝跟前,胤礽傻乎乎地问道:“汗阿玛,皇祖母不是开玩笑吧?我真的要当阿玛了吗?”
    皇帝眉开眼笑举杯与胤礽撞杯,“朕还以为你是来向朕敬酒,谁知还云里雾里地迷糊着。给朕把酒干了,回头给朕拿出个做阿玛的样子来。”
    胤礽一口饮尽杯中酒,随后抬头望向龙椅正上方的金龙藻井,还有周围绘满游龙戏珠的天花板。刹那间,他想起嫤瑜做的那个梦,不由感叹,真是个灵蛇之珠般的孩子,来得这么惊天动地,还叫他这个阿玛酸甜苦涩统统都尝了一遍。

  ☆、第71章 太子监国

上元节过后,新春佳节的欢快热闹悄然退去,阖宫上下因着皇帝的即将亲征,气氛变得肃穆起来。
    出征之前,皇帝特地携皇长子胤禔、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五皇子胤祺、七皇子胤祐及八皇子胤禩往暂安奉殿、孝陵,行礼奠酒,并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举哀吊祭。
    祭奠完毕本该离开东陵回京,皇帝却临时决定再停留一天,吩咐皇子们约束自己不可四处游荡,皇帝再次拜谒暂安奉殿,且独自一呆就是一上午。
    暂安奉殿停放着孝庄太皇太后的灵柩。孝庄薨逝后,按照旧俗,本该运回盛京与太宗皇帝皇太极合葬昭陵。但孝庄弥留之际留有遗愿,不愿打扰太宗皇帝,且对顺治皇帝与康熙皇帝惦念非常,她希望自己能葬在顺治的孝陵附近。
    孝庄的遗愿给皇帝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不能违背祖制,又不能违逆祖母的遗愿,皇帝只好按照崇尚左侧的习俗,选定东陵大红门外左侧的风水墙外,建了一座“暂安奉殿”停放祖母的灵柩。多年过去,左右为难的皇帝一直没有想到良策,故孝庄的灵柩一直未能入土为安。
    说起左右为难的事情,又何止孝庄灵柩停放的难题。昨夜皇祖母入梦,一脸笑意,然不言不语。皇帝今晨醒来,遂提出延迟回京。徘徊于暂安奉殿内,藏于心底的话除了在此倾诉,皇帝真不知道该与谁商榷。
    “皇祖母,朕的身子骨尚健壮有力,且精力充沛。此次征讨噶尔丹,朕一定扫平顽劣,稳固疆北安宁。”皇帝情绪高昂,斗志满满。
    “只是,朕虽执掌天下,却拦不住岁月的流逝,太子他,”激情消退,皇帝的眼角爬上落寞,“已经长大成人,正是风华正茂之时。现今,太子妃娶进,又身怀子嗣,东宫声望与日俱增。”
    “皇祖母,”皇帝定睛看着孝庄的牌位,试探地暗自征询:“孙儿突然觉得,其实当初不用早早就立太子,那样或许会更好些。”
    刹那间,好似看到祖母皱起了眉,锋芒逼人,皇帝赶紧低头,羞愧袭来。当年的纷乱时局,身为唯一的嫡子,蹒跚学步的胤礽被册立皇太子,这对于稳定朝廷、安抚信奉“立嫡立长”的汉臣民众,何其重要。如今,江山稳固,皇帝冒出后悔早立太子,岂非过河拆桥,不仁不义?
    意识到自己的偏颇,皇帝马上辩解:“胤礽是储君的不二人选,朕不存疑虑。朕百年之后,大清江山交付他手,朕很放心。”
    跪于孝庄的牌位前,皇帝眼里看到的依然是脸容慈和、眼神犀利的祖母。这位让皇帝从来不敢小觑的祖母始终如一座警钟高悬皇帝头上,曾经的叮嘱教诲不时在皇帝耳旁鸣响警示。
    皇帝一脸的苦恼,把心头的苦水一股脑倒给祖母,“可问题是,朕把太子交给索额图照顾,这些年下来,在索额图的经理下,一朝两主的局面若隐若现。皇祖母,朕是皇帝,皇权只能在朕手中,岂可一分为二。自打立胤礽为太子,生怕他平庸无为,将来难以胜任,朕不遗余力全心全意培养他。胤礽也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如今他文武兼备、学问渊通,作为父亲,朕爱他惜他,可作为一国之君,朕忧虑重重。”
    上一次亲征噶尔丹,皇帝一面指挥作战一面批阅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后病来如山倒,皇帝昏昏沉沉,不仅未能及时掌握军情,等待批阅的奏折也堆成了小山,着实让他一度手忙脚乱。这回再次出塞征讨噶尔丹,看着已经成家且将为人父的太子,皇帝想放手让太子代为监国,自己专心应对战事。
    可说不出的缘由,皇帝心里就是各种想法自相矛盾。
    胤礽是储君,给他机会理政,让他就此了解自己欠缺什么以作改进,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随之而来的,必定会有朝臣见风使舵,如果索额图一党趁机笼络,扩展东宫的势力,一朝两主的情势岂非明晰进而严峻?
    “皇祖母,孙儿实在是进退两难。朕希望胤礽不受干扰,唯孝至重,可他毕竟长大了,心里想些什么,朕也是越来越看不懂。祖母,如果您觉得朕应该相信胤礽,那么今晚请您再次现身梦中,给孙儿提示。”
    自言自语思想反复斗争,皇帝并没有找到令自己信服的理由。走出暂安奉殿,春寒料峭,皇帝却见胤禔带着几位弟弟笔直地候在殿外月台。一见皇帝出来,大家一致行礼问安,表达关切。皇帝的目光逐一从皇子们脸上移过,最后停在胤禩身上。
    “老八,朕问你,朕出京几乎不带你太子哥哥随驾,你可知是何缘由?”
    胤禩恭顺有礼,从容不迫,“回汗阿玛,太子哥哥肩负责任,留守京中,确是免汗阿玛后顾之忧。”
    “说得好,就是这个道理。”皇帝嘴上是肯定胤禩的回答,实则内心是明确对胤礽的期望。
    当晚,皇帝一夜无梦,需要祖母入梦给自己提示的愿望落了空,但是皇帝的情绪未见任何低落。启程回京的路上,皇帝几次回望随行的皇子们。突然,一道光亮穿过皇帝大脑,不只是胤礽长大了,其他的皇子们同样也在长大。只要自己身强力壮,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皇子出世、长大。当皇子们簇拥在自己周围,他们就是维护自己最坚实的力量。
    那一刻,皇帝放心了。
    回到皇宫,消息传来。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与振武将军孙思克、扬威将军舒恕率领的三秦满汉军汇合于归化城,组成西路大军,向皇帝请示出征时间。消灭噶尔丹成为皇帝眼前的头等大事,皇帝不再顾虑过多,毅然提前出征时间,下令二月十八日西路大军出征,而自己率领的中路大军于二月三十日自京师启程。
    中路军分头队、二队、两胁之兵,头队与两胁之兵由骁勇善战的火器营大臣、各旗都统、副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