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44节

中国百科全书-第44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帐的人,不能当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国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约五万,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统领。此制的建立,对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和训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加强。继续推行均田制。根据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可知,均田制下的授受虽已实行,但授田不足额却是普遍的现象。当时最普遍的一种力役为“六丁兵”,即每个丁男在六个月内为政府服役一个月,一年内要服役两个月。

  西魏期间,社会较为安定,国力日趋强盛,有效地抗击了东魏的多次进攻,而且于废帝二年(553)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夺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建立北周(参见574页梁东魏西魏对立形势图)。

  (卢开万) 
 


    
西夏
    西夏

  以党项为主体民族所建立的国家。1038年,元昊称帝,国名大夏,又号白上国。在汉籍中习称西夏,又有唐古、唐兀、河西、弭药等称。传十代,至1227年为蒙古所灭;先后与辽、北宋及金、南宋鼎立。境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大部、陕西省北部以及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参见985页金南宋时期形势图(一))。

  建国前的历史

  党项的内迁 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地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曲一带。隋唐时期,活动范围扩展,东及松州(今四川松潘北),西抵叶护(即处于今新疆的西突厥领地),南邻春桑、迷桑诸羌(在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北接吐谷浑(在今青海北部与甘肃南部一带)。他们按分衍出来的家族结成部落,大的五千余骑,小的千余骑,各自分立,不相统一。著名族姓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以拓跋氏最强。过着无法令,无徭赋,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生活。

  开皇五年(585),党项族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部落徙至旭州(今甘肃临潭境)住帐。隋朝封赐他大将军官号。唐太宗时,党项首领细封步赖于贞观三年(629)率部归附,唐就其居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西境),任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诸部也闻风归附。贞观八年,唐将李靖率大军讨吐谷浑,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助吐谷浑主优允抵抗,兵败请降。唐即其地设懿、嵯、麟、可等三十二羁縻州,以其部落酋领为刺史。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受松州都督府节制。

  随后,吐蕃北上扩展,灭吐谷浑。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因不堪吐蕃的逼胁,请求内迁。唐朝把原设在陇西地区的静边州都督府移置庆州(今甘肃庆阳),辖下的二十五个党项州,也一道迁徙。8世纪中,吐蕃进而夺取河西、陇右之地,与灵(今宁夏灵武)、盐(今宁夏盐池北)、庆州一带的党项部落勾结,进行骚扰。唐朝为了拆散他们的联系,便把党项部落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以东地区;静边州都督府也移置银州。绥州(今陕西绥德)、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也陆续迁来大批党项部落。住居在庆州一带的称东山部;夏州一带的称平夏部;平夏地区的南界横山一线,唐人谓之南山,住居在这一区域的,被称作南山部。

  迁入内地的党项部落,仍然游牧,财富渐有积累,人口迅速增殖。他们用土产的劲马、善羊换取汉族商人的铠甲弓矢,用以抵抗唐朝官吏的勒索奴役,并加强对唐边境地区的抄掠。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财富而争战不休。部落内部阶级分化也渐趋明显。

  夏州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当拓跋赤辞降唐时,其侄思头同时降附。唐中宗时受褒赠为静边州都督,称拓跋思太。想太子守寂,唐玄宗时受封为西平公,以参预平安史之乱有功,升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后赠灵州都督。拓跋守寂孙拓跋乾晖曾任银川刺史。其孙拓跋思恭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领夏、绥、银、宥(今陕西靖边东)四州地,再次赐姓李,进爵夏国公。从此夏州拓跋氏改称李氏。乾宁二年(895)李思恭死,弟李思谏继位,李思谏死,李思恭孙李彝昌继位。后梁开平四年(910),彝昌为部将高宗益所杀,其族父李仁福为定难军节度使,臣附于后梁、后唐。后唐长兴四年(933),李仁福死,子李彝超继为留后。后唐明宗图乘机并吞夏州,下令将李彝超内调延州,派兵五万人前往接收夏州。李彝超闻讯,集军坚守,挫败后唐军,从而大大提高了李氏在党项诸部中的威望。李彝超死,兄李彝殷继掌夏州政权。开运元年(944),他率兵从麟州(今陕西神木北)渡黄河,助后晋进攻契丹。乾祐二年(949),后汉增设静州(今陕西米脂北),属定难军,李氏的辖区又扩为五州。

  西夏石雕人像

  宁夏银川西夏王陵碑亭遗址发现

  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宋加封李彝殷为太尉。乾德五年(967),李彝殷死,宋赠封为夏王,子李光睿继位。太平兴国三年(978)李光睿死,子继筠继位。七年,李继筠死,弟衙内都指挥使李继捧袭位。李继捧无力解决族属内部的矛盾,便率领族人亲朝宋帝,献出四州八县的辖区,留居于开封。宋太宗赵炅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并发遣所有李氏亲族齐赴汴京。李继捧族弟李继迁反对降附,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反宋。

  李继迁的反宋斗争 李继迁是银州防御史李光俨的儿子,长骑射,有谋略,不断侵扰宋边。雍熙元年(984),宋知夏州尹宪发动偷袭,继迁损失惨重,母与妻皆被俘虏。不久,他在夏州北的黄羊平招聚蕃众,以恢复故土相号召,势力日渐壮大。二年,一举攻下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向辽圣宗耶律隆绪称臣请婚。淳化元年(990),辽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宋太宗因屡次用兵无效,任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派他回镇夏州。又任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宋朝为迫使他就范,禁绝夏地土产的青盐贩运汉界;同时封锁汉界粮食出口。结果蕃族因缺乏粮食,相率扰边;关陇人民因缺盐,也引起骚乱。宋朝被迫撤销这项禁令。

  淳化五年,李继迁与李继捧合作,联结契丹抗宋。宋派李继隆率军进驻夏州,将李继捧捕送回朝。又平毁夏州城;改授李继迁为鄜州(今陕西富县)节度使。李继迁拒不接受,攻宋清远军(今甘肃环县北),至道二年(996),在浦洛河(今宁夏吴忠市南)成功地劫击了宋接济灵州的军需粮草,进图灵州。宋太宗亲作部署,五路出兵,相期会师平夏。李继迁熟悉地利,灵活游击,宋军无功而返。

  至道三年,宋真宗赵恒继位,李继迁遣使求和。宋任他为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在取得夏、银、绥、宥四州之后乘势挺进,直指灵州。宋急派兵六万赴援。援军未到,灵州已失。李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次年,又率军越过黄河攻占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族大首领潘罗支乘其不备,进行突袭,李继迁中流矢死,终年四十二岁。子德明嗣位。

  德明遣使向辽请求册封,又向宋朝纳贡乞和。景德三年(1006)和议成立,宋以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并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两万斤。辽朝也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李德明得以专力西向,攻杀潘罗支,再克西凉;进破甘州(今甘肃张掖北)及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回鹘可汗,控制了河西走廊。在李德明统治时期,境内保持相对的安定,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因控制了河西走廊而有所增长。李德明在夏、绥二州建驿馆,在子山造宫室;又在灵州怀远镇(今宁夏银川)筑城,更名兴州。

  元昊建国及历朝概况

  元昊建国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李德明死,长子李元昊嗣位。李元昊对其父臣属宋朝早怀不满。即位后,改姓嵬名氏,发布秃发令,以恢复本民族旧俗;积极整饬军政,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1034年,始建年号开运,继改广运,攻宋府州(今陕西府谷),在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击败宋军;次年攻打湟水流域的吐蕃首领唃厮罗,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大庆元年(1036),颁行新制西夏字。又发兵镇压肃(今甘肃酒泉)、瓜、沙(今甘肃敦煌东)三州的回鹘反抗势力,并回师取兰州,南至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筑垒戍兵,以截断宋与吐蕃的交通。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嵬名元昊正式称帝(景宗),国号大夏,又自称“邦泥定国兀卒”。西夏语“邦泥定国”意即“白上国”,“兀卒”,意即“青天子”。这时夏国的领域,东临黄河,西尽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迄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抵大漠。除保有夏、银、绥、宥、静(今宁夏灵武境)、西平府、盐、会(今甘肃靖远东北)、胜(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甘、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诸州外,又将部分重要镇堡升置洪(今陕西靖边南)、定(今宁夏平罗东南)、威(今宁夏同心境)、怀(今宁夏银川东南)等州。

  西夏景宗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四年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五年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三次大战役中,夏兵大败宋军。六年,辽敦促西夏停止对宋用兵。夏国的内部也因战争而遭受损失,遂于次年与宋达成和议。元昊以夏国主名义称臣;宋每年给予“岁赐”银、绢、茶、采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改所赐敕书为诏而不名,许夏国自置官属;置榷场于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及镇戎军高平寨(今宁夏固原),唯不许青盐入宋境。同年,夏辽关系激化。辽兴宗亲率大军,三路渡河,深入夏境。夏人坚壁清野,乘势纵击。辽军溃败。元昊在重创辽师后,与辽议和。从此形成北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势。

  西夏文敕牌 译为“火急驰马,西夏驿站传递文书用的符牌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从西夏景宗李元昊到崇宗乾顺四代中,统治集团内部不断发生皇族与后族的斗争,以及奉行汉礼或蕃礼的矛盾。

  夏国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并包括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的多民族政权。从中唐、五代以来是党项部落内家长奴隶制迅速向早期封建制即领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西夏景宗李元昊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一方面效法汉官仪式,借以提高君权;一方面又蓄意保存和发扬党项固有的淳风悍俗。集中皇权与坚持享有平等议政旧俗的贵族领主势力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些守旧的贵族、领主多是与皇族世通婚姻的后族。西夏景宗对于这些显贵氏族首领,如卫慕氏族、野利氏族都进行镇压。西夏景宗先有妻野利氏,生子宁凌噶;复纳妻没藏氏,生子谅祚。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任国相的没藏讹庞(没藏氏之兄)唆使宁凌噶刺杀西夏景宗,然后又乘机杀害宁凌噶及其母野利氏,与大将诺移赏都等共立年幼的嵬名谅祚为帝(西夏毅宗)。没藏氏为太后,与其兄讹庞尽揽朝权。延嗣宁国元年(1049),辽兴宗乘西夏景宗新死,大举亲征,但为夏军所败。

  奲都五年(1061),讹庞父子阴图杀害西夏毅宗李谅祚,子妇梁氏先期告发,毅宗在大将漫咩支持下,擒杀讹庞父子,尽诛其家族,废皇后没藏氏(讹庞女),纳梁氏为后,以后弟梁乙埋为国相。西夏毅宗下令停止使用蕃礼,改行汉礼,并向宋请求书籍及宋廷的朝贺仪式。拱化元年(1063),他改用汉姓,恢复姓李。

  拱化五年,毅宗死,子李秉常(惠宗)继位,年仅七岁,母梁太后摄政,梁乙埋任国相。他们一反毅宗所为,废止汉礼,恢复蕃礼。梁氏集团在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0)大举攻宋,游骑进抵庆州城下。次年,宋袭据罗兀城(今陕西米脂北),夏国乞辽师为援,全力攻夺宋沿边城堡。宋任王韶经营熙河路地区,有力地改善了在夏国右侧的攻防形势。

  大安二年(1076),西夏惠宗亲政,又下令以汉礼代替蕃礼。这项措施虽得到皇族的支持,但遭到朝中后党的强烈反对,无法实行。七年,惠宗图借助宋朝弱梁氏势力,梁太后得知,将惠宗囚禁。拥帝将领拥兵自重,不听梁氏号令;保泰军统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