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31节

中国百科全书-第31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书》说吴起和孙武一样,也有兵书流传下来。《韩非子》有“孙吴之略”的话,则战国时孙、吴已相提并论。司马迁还提到西汉时“吴起兵法世多有”。可见吴起的兵书在战国、西汉时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这种兵书是否真是吴起所作,尚不得而知。《汉书·艺文志》兵家类有《吴起》四十八篇,今本《吴子》当是这四十八篇中的一部分。《艺文志》杂家类有《吴子》一篇,书已佚,疑亦吴起所作。

  (吴荣曾) 
 


    
吴三桂
    吴三桂

  见三藩。 
 


    
吴元济
    吴元济

  (783~817) 唐宪宗时重要叛藩的首领。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的长子。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淮西节度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西南出襄州(今湖北襄樊襄阳),东北出汴州(今河南开封),可以截断汉水及运河交通,西北出即逼唐朝东都洛阳,地位十分重要。从唐代宗、唐德宗以来,先后由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据有其地。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成为唐朝心腹大患。宪宗元和九年(814)闰六月,吴少阳死,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元济于是遣兵焚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叶县(今河南叶县南),攻掠鲁山(今属河南)、襄城(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宪宗在主战派宰相李吉甫、武元衡及御史中丞裴度等支持下,发兵讨伐。当时河北藩镇中,成德(今河北正定)的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师道都暗中与吴元济勾结,出面为之请赦。因朝廷不许,李师道便遣人伪装盗贼,焚烧河阴(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粮仓,企图破坏唐朝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武元衡,砍伤裴度(时李吉甫已死),企图打击主战派。但宪宗不为动摇,以裴度继武元衡为宰相,主持讨伐事宜。两方相持数年。

  元和十二年夏,裴度自请赴前线督师,加强了军事的统一领导。而淮西地区连年交战,粮食缺乏,军心动摇,战将被俘降唐者,多为唐军效力。同年十月,唐邓节度使李愬在降将李祐导引下,于雪夜奇袭蔡州成功,破城俘元济。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淮西的平定是唐中央政府的一次大胜利。至此,长期割据河北的藩镇也表示愿意服从中央,使唐朝统一的局面暂时有所加强。

  (乌廷玉) 
 


    
吴越
    吴越

  五代时十国之一。钱镠所建。都杭州(今属浙江)。盛时疆域十三州,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历五主,共八十六年。

  钱镠是杭州临安人,当地军阀董昌部将。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今浙江绍兴)观察使,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镠为杭州刺史,从此钱镠独据一方。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乾宁三年(896),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越州军号)两军节度使,仍治杭州。钱镠遂据有浙江东、西二道。天复二年(902),唐封他为越王。开平元年(907)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见吴越王钱镠)。

  吴越占地十三州,比相邻的吴(后为南唐取代)弱小,故钱镠及其子孙皆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借以牵制吴或南唐。但有时也自立,曾建天宝、宝元、宝正等年号,行于境内。

  钱俶金涂塔

  浙江景德清崇德寺塔出土

  后唐长兴三年(932)钱镠卒,子元瓘(887~941)继位。后晋天福五年(940),闽中大乱,元瓘遣大军入闽,遭到巨大损失。六年,元瓘卒,子钱弘佐(一作钱佐,928~947)立。开运三年(946),吴越再次遣兵入闽,得福州。次年,弘佐卒,弟弘倧立,同年十二月三十日(948年2月12日)将校废弘倧,立其弟弘倧(即位后,单名俶,929~988)。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吴越面临危机,宋太宗

  世系表

  太平兴国元年(976),钱俶入朝。三年,再次入朝,尽献所据土地,全家迁汴京。吴越亡。

  吴越自钱镠晚年与吴通和以后,除两度遣兵入闽外,并无重大战争。在十国中,是比较安定的地区。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置龙山、浙江两闸,防御潮水内灌;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统带撩浅(一作撩清)军,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吴越境内的手工业丝织、造纸,特别是陶瓷,都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秘色青瓷制作精美,闻名于世。当时,由于陆道交通为战火阻塞,吴越常由海道与中原以及契丹贸易,与大食、日本也有贸易往来。杭州成为两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州,是吴越重要的贸易港口。

  但是钱镠、钱元瓘父子都十分奢侈,营建宫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赋税繁苛,身丁税重。当时封建经济虽有发展,但人民生活仍十分困苦。

  (卞孝萱) 
 


    
吴越王钱镠
    吴越王钱镠

  (852~932)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北)人。

  钱镠少年时曾贩私盐。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起兵反抗朝廷,临安石镜镇将董昌招募乡兵,钱镠投充偏将,从破王郢。六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南下到临安,他领兵狙击。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高骈赞赏之,遂即推荐董昌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以钱镠为都知兵马使。中和二年(882)后,浙东(今浙江杭州)观察使刘汉宏谋取浙西,与董昌互攻数年。光启二年(886),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消灭了刘汉宏之众,占领越州(今浙江绍兴),平定浙东。三年,唐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自此,董昌和钱镠分据浙东、西。

  铁镠铁券 唐乾宁四年(897),昭宗赐给钱镠的纪功铁券

  当时,孙儒、杨行密与钱镠争夺润(今江苏镇江)、常(今属江苏)、苏(今属江苏)诸州,这一带处于混战状态。大顺二年(891),钱、杨联合,钱镠占领了苏州。景福元年(892)合兵,败孙儒于宣州(今安徽宣城)。景福二年,唐以董昌为威胜军(越州军号)节度使,钱镠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

  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三年,攻占越州,杀董昌。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威胜改名)两镇节度使,兼有浙东、西之地。

  钱镠势力强大时占地十一州。其子孙又占福州(今属福建),置秀州(今浙江嘉兴),共十三州。天复二年(902)唐封钱镠为越王。天祐元年(904)又封他为吴王。开平元年(907)后梁封钱镠为吴越国王。自唐末起,钱镠绕道向中原政权贡奉无缺。后梁贞明四年(918),吴取虔州(今江西赣州),钱镠改由海路入贡汴、洛。

  钱镠晚年敬礼文士,吴越境内的文化有所发展。他在位期间,筑捍海石塘,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潮水内灌。在太湖流域兴修水利,境内河浦,都造有堰闸,以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境内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地上天宫”之称。后唐长兴三年(932)卒。

  (卞孝萱) 
 


    
吴蕴初
    吴蕴初

  (1891~1953) 化学工业实业家。原名葆元。1891年9月29日(清光绪十七年八月二十七)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一塾师家庭。十三岁入塾读书,十五岁进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后入上海兵工学校学习化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13年任汉冶萍公司汉阳钢铁厂化验师及制砖厂厂长。1916年去汉口,先后任汉阳兵工厂理化、制药和制酸课课长。1921年与宋伟臣合作在汉口开设炽昌硝碱公司,生产火柴原料;与施耕伊在上海合办炽昌新制胶公司,生产制造火柴用牛皮胶。其时,日本调味粉“味之素”行销中国,获利颇丰。吴乃潜心研究分析,并获得廉价成批生产调味粉的方法。1923年张逸云投资五万元,在上海开办天厨味精厂,吴任厂长兼经理,生产的佛手牌味精畅销国内以及东南亚,并远销美国。吴蕴初重视化学工业的科学研究,1928年创办中华化学研究所,任董事长,后被举为中华化学工业会副会长。1932年天厨厂增资改组,吴取得对该厂的控制权,又用天厨厂的盈利,先后开办天原电化厂、天厨第二和第三分厂、天盛陶器厂、天利氮气厂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将上海天厨、天原两厂迁渝,复工后因资金不足由金城、中央、农民等银行投资并派人管理。他在沦陷区的企业多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吴收回原有企业,经修复后于1947年开工,因美货倾销、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企业处境困难。吴蕴初在民国时期,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资源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工商联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及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分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10月15日病逝于上海。

  (朱信泉) 
 


    
《吴子》
    《吴子》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题名作者吴起,为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师事左丘明的弟子曾申。他初为鲁将,后为魏将,因率兵击秦并参加攻取中山之战,被荐为西河郡守。魏武侯时,吴起甚有声名,后受大臣王错排挤,去魏入楚。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进行变法,楚因而强盛一时。悼王既死(前381),宗室大臣作乱,吴起被攻杀于治丧之所。吴起不仅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兵书在战国和西汉时十分流行。《韩非子·五蠹》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也称“吴起《兵法》,世多有”,其影响几乎和《孙子兵法》相等。《汉书·艺文志》兵权谋类著录《吴起》四十八篇(杂家类也有《吴子》一篇,未注撰人名氏),而《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录则仅一卷。宋《郡斋读书志》著录“唐陆希声类次”《吴子》三卷六篇,篇目已同今本。可见今本《吴子》乃是后人整理过的一种删节本。

  现存宋版《武经七书》本、影宋本《孙吴司马法》本《吴子》凡上下两卷,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全书多采用魏文侯、武侯与吴起问对的形式,共三十三章。章与章不相联属,与《六韬》相似,其中部分语句并与《六韬》相重。该书不象《孙子》十三篇条理分明、言简意深。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郭沫若《述吴起》都断定其为伪作。但明胡应麟《四部正伪》则认为该书虽“未必起自著,要亦战国人掇其议论成篇,非后世伪作也”。《吴子》一书旧有魏贾诩注和孙■注,均早佚。现存注本有金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和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等。

  参考书目

  郭沫若:《述吴起》,《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上册:《吴起仕鲁考》、《吴起为魏将拔秦五城考》、《吴起去魏相楚考》、《吴起传左氏春秋考》商务印书馆,上海,1936。

  (李零) 
 


    
五霸
    五霸

  先秦时期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亦作五伯。其具体所指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预注:“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主张五霸分指夏、商、周三代的五个诸侯国。此说沿用《白虎通·号》和《风俗通·皇霸》的说法,乃依据《国语·郑语》和《论语·宪问》的材料拼凑而成。但夏、商两代史事渺茫难考,有关昆吾、大彭、豕韦的情况也缺少记载,是否出现了诸侯争霸活动更无以证明。②《孟子·告子下》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又说:“五霸,桓公为盛。”显然是指春秋时代的五个国君而言。故赵岐注:“五霸者,大国秉直道以率诸侯,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是也。”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不过其中的秦穆公、宋襄公并未成为中原霸主。③《荀子·王霸》以齐桓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