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185节

中国百科全书-第185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原本。其中三十一、三十二两卷全用《北史》补。二十四、二十六两卷大约是用高峻《小史》所补,而第二十四卷脱漏尤多。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唐初颇有文名,多次参加官书的编写。武德五年(622),任秘书丞,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梁陈和北齐还有记载保存,而由于隋末战乱,周隋文献多有遗缺。现在耳目所及,还能得到可以凭信的史料。唐因隋继承北周历数,唐朝祖先建立功业都在周时。因此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齐、周、隋五朝之史。高祖采纳其意见,并给每一史都委派了主持人。时过数年,修史事业未能成就。贞观三年(629),唐太宗李世民又下令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周史由令狐德棻和秘书郎岑文本负责,德棻又推荐殿中侍御史崔仁师协助。贞观十年成书。北周诏令文书多仿先秦文体,《周书》如实照录。但书中叙事纪言,也往往过于文雅,华而失实,不能恰当反映北周当时风气,因而《周书》在《史通》中多处受到刘知几的批评。

  (周一良) 
 


    
周文王
    周文王

  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传说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得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臣,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朝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格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

  当时商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论和解,更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了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五十年。

  西伯昌晚年,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见周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

  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近年在岐邑所在周原发现的周人甲骨上,发现有与《易》卦有关的数字。由此看来,文王演卦之说也许有所根据。(李学勤) 
 


    
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

  (543~578) 北周皇帝。小字祢罗突。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在位十九年。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划策,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军事失利,自己仅而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令还俗,为历史上废佛“三武”之一。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两三年之后,杨坚灭周。(参见彩图插页第37页)

  (周一良) 
 


    
周武王
    周武王

  周朝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

  武王继承文王事业,用太公、周公、召公、散宜生、太颠、闳夭等为大臣。即位第二年,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传有八百诸侯不期而会,要求伐纣,但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还师归周。随后,纣继续淫乱。大臣微子劝谏无效,不得已出走;比干强谏,被惨杀;箕子也被囚为奴。商朝统治阶层分崩离析。于是,武王起兵,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西方及西南方国部落,渡过盟津,与诸侯相会,并作《太誓》,谴责纣的罪恶。甲子日凌晨,周师与诸侯兵陈师于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又作《牧誓》,号召决战。这时纣也发兵抵抗,进行会战。武王命太公率先犯敌,大军随即冲击,纣军纷纷倒戈叛纣。纣见大势已去,逃登鹿台(一称南单之台)自焚而死。武王进入商都,商朝灭亡(见牧野之战)。

  武王灭商后,分其王畿为邶、啵⑽溃枞啵ㄦ勇桓浮⒐苁濉⒉淌澹凰倒苁濉⒉淌濉⒒羰澹┘右灾卫怼<潭杀魈稚坛鞯夭杏嗔α俊>菁窃兀笔惫蔡址チ司攀殴辛傥迨蛭渫醭挤N渫醴址饬艘慌谑夜Τ迹缣庥谄耄芄庥诼常俟庥谘嗟龋换狗饬艘恍┣巴踔螅缃埂⒆!⒓弧⒊隆㈣降取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武王在返周后选定伊水、洛水一带夏人的故居地,准备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病逝,未能实现计划。其子成王继位,周公辅佐,终于和召公一起建成了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

  (李学勤) 
 


    
周宣王
    周宣王

  周朝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厉王之子。厉王时国人起义,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流放地彘(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见共和)。宣王即位后,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五人伐西戎,得胜。五年,宣王还曾与尹吉甫(金文作兮伯吉父)一起伐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狁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狁向西北退走。

  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这一时期,宣王还曾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

  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还继续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宣王中兴,为时短暂。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不克。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又归失败。三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由于控制兵力的需要,宣王不得不在太原“料民”,即检数丁壮的数目。同时,周朝的内政也有所松弛。宣王在位共四十六年(前827~前782),子幽王继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西周的覆亡。

  (李学勤) 
 


    
周学熙
    周学熙

  (1866~1947) 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实业家。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东至人。生于1866年1月12日(清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六)。其父周馥清末曾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周学熙十六岁中秀才,1893年中举人。

  1898年报捐候补道,派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总办,次年转往直隶候补,7月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总办银元局。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归国后任直隶工艺总局督办。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因振兴工艺有功,由候补道、直隶通永道、天津道、盐运使历官至按察使。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袁世凯窃国后,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任财政总长,参加签订善后借款合同。1918年任华新纺织公司总理,先后创办华新所属的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四家纱厂。1919年创办中国实业银行,任总经理。1922年与比利时商人合办耀华玻璃公司。1924年成立实业总汇处,任理事长,管理所属各企业。周以兴办实

  启新洋灰公司厂房

  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1927年周学熙以年高引退,晚年以读经、赋诗和唸佛自遣。1947年9月26日卒于北平寓所。

  (朱信泉) 
 


    
周亚夫
    周亚夫

  (?~公元前143) 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庄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田人隆) 
 


    
周一良
    周一良

  (1913~ ) 中国历史学家。早年曾用字太初。安徽东至人,1913年1月19日生于山东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1930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肄业一年。1936~1937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1939年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入远东语文系,主修日本语言文学,并学梵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兼在哈佛大学陆军特别训练班教日语。

  1944年获博士学位,1944~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1946~1947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1949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1952年转任历史系教授,并曾兼系主任。1952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史(后改亚非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人类科学文化史》第三卷编委会编委、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一良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30、40年代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用功颇深,50年代以后由于任务多歧,研究涉及诸多方面,70年代末以后重理旧业,为推进和深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论著已结集者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63)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1985)。《论集》包括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民族、典制、史学等方面问题的论述,《札记》则重在诠释史料。两书皆立论严谨,富于创见,往往从对具体问题的精当考辨中揭示出重要的历史问题,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