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158节

中国百科全书-第158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险主义的军事路线,红军遭到严重挫折。1933年3月,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但在随后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招致失败,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他的主力红军亦先后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及先期由鄂豫皖根据地转移来的红二十五军会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主力红军由第五次反“围剿”前约三十万人缩小到三万余人。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梁尚贤)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的留影

  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 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参见彩图插页第134页)

  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参考书目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

  力平、余熙山、志咸:《红军长征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86。

  (曾景忠)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921年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及其发展,孕育了新的革命因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斗争的新发展,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选择改造中国的道路。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逐步完成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1920年8月至1921年上半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相继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受全国五十多名党员的重托,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参见彩图插页第130页)。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④联合第三国际。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和李达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开展组织和宣传工作,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等机构,发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并开始对于时局提出正确的主张。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中国的出路在于:通过民主革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和民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1923年6月10~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制定了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坚持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共产党人的直接推动和帮助下,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的有利形式,加强对于工农革命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努力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空前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迅速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有备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风暴。

  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帮助国民党建立各地方党部,发展组织,加速国民党革命化的进程。在统一战线内部,联合国民党左派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的斗争。在军事上,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推动并支持广东革命政府平定商团和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两次征讨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而与国民党共同进行北伐战争,迅速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占领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取得了重大胜利。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全国民众以各种斗争方式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它推动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猛发展;支持汉口、九江工人及其他革命群众先后收回两地英租界(见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还于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3月的第三次武装起义一举打败军阀部队,解放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建立起上海市民政权(见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然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却没有能够领导全党巩固革命的胜利。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方面都缺乏经验,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右倾错误,从根本上放弃对统一战线、对农民、特别是对军队的领导权,以致当同盟者国民党内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相继发动“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向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进行突然袭击时,中国共产党无力组织有效的反击,遂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在强大敌人的联合进攻下归于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在南京建立起一党专政的国民政府,对全国进行独裁统治。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区的多次起义。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