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现代风水学的十大原则 >

第5节

现代风水学的十大原则-第5节

小说: 现代风水学的十大原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文地理学采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认为自然决定人类历史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十九世纪),被称为人文地理学的鼻祖。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是公认〃环境决定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由环境主宰着人的活动、发展和分布。 
人生地理学 
人生地理学突破人文地理学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人地相关论〃。人生地理学认为:自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线并提供了可能性,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因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颇似中国风水的〃天人感应〃论。 
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瞩十世纪)及其学生白吕纳于1910年出版了《人文地理学》一书。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地理学研究中,自然与人的统一性,在国际学术界再次得到确认,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的观点。这又颇似中国风水的〃天地人合一〃论。 

人生地理学的〃人地相关论〃认为:人口潜力与重力场有共同性;经济发展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同数学的生物生长曲线和分布曲线极为相似;人口移动态势可用万有引力加以说明;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具有同型。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物理学中的热力第二定律相关;人生地理学的人类及其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相关的论断,证实了中国风水常把人类健康和发财相提并论,叫做〃人财两旺〃的合理性。 
人生地理学在近年的发展中,又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地理学中的系统空间;发现一切系统都具有共同的抽象特征。英国乔莱·哈格特及哈维;曾先后于1967年、1969年发展运用模式与计量研究地理学的论著《地理学中的模式》和《地理学中的解释》,这些研究说明了数学模式能说明自然规律。 
由人生地理学不断扩散,形成了地理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诸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等。 



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学科。它研究不同阶级、阶层,不同人对各种地理环境所作出的行为和决策。具体地说,它着重研究人的主观因素。诸如心理状态、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影响地理环境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行为地理学认为:所有影响人作出决策和行动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不是没有约束的,而受到个人本身及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 

心理场理论

心理场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心理学史上,将之归在完形心理学范畴。研究〃场〃的鼻祖是德国人勒温(Kuriewin890-1947)。 
勒温将心理场定义为〃心理生活空间〃(PaychologicalLife 
Space)即〃综合可能事件的全体〃。这包括三个因素: 
①准物理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自然环境; 
②准社会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社会环境; 
③准概念事实,即人类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 
这里的〃准〃即非真正实物,只是主观感受,这就区别了现实和心理两种不同概念。勒温采用数学、物理学以及拓扑几何学的方法描绘了心理场的特征,按拓扑学的概念,心理场为没有大小尺寸。没有固定形状的无限柔软的塑性体,〃如此规定的空间名为形势几何学(拓扑几何学)的空间,申言之,即为不用测量而加以规定的数学关系;在形势几何学的空间之内,没有距离的规定,据形势几何学的观点,一滴水完全和地球相等,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体也无可区别。〃他用数学中的约旦曲线直观地将心理场表现出来。 
与心理场对应的是物理场(环境空间)共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优美的环境空间应该是心理空间的物化体现。这不正是中国风水中所追寻的〃气'与〃形〃的关系吗? 
关于中国风水中的〃气〃,即〃精〃、〃元〃,论述颇为丰富。《张子正蒙注·太和》说:〃物各为一物,而神气之往来于虚者,原通于氤氲之气,故施者不各施,受者乐其受,所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琥珀拾芥,磁石引铁,不知其所以然而感〃。老子称气为〃其细无内,其 
外无大,充盈天地〃;《庄子·外篇》:〃气变则有形,形变而有生〃等等。 
在西方,判定中国风水中〃气〃的自然科学含义的工作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1676-1716年)开始,他提出了'气〃即以太的见解。〃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摘自《致雷蒙德的信:论中国哲学》) 
李约瑟引证《吕氏春秋·精道》后,在他的著作《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4Sect》中说:〃在古代中国关于物理世界的构思中,连续性波和循环是占优势地位的。在这里,'精'有时差不多可以翻译成为辐射能。〃 
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何祚庥对〃气〃作出了更趋科学的评述:〃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气'和'形'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摘自何祚庥《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 
灌耕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提到:在中国哲学中,气〃明确表达了场的思想〃。 
至此,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这方面是如此地领先于西方人,以致我们差不多可以冒险地猜测;如果社会条件有利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国人可能首先通过磁学和电学的研究,先期转到场物理,而不必经过撞球式的阶段了。〃(摘自李约瑟,《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 

医学地理学

医学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医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之间的新兴边缘科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具有地区特征的〃公害病〃的研究。 
医学地理学最早是由于对某些具有地区性特征的疾病调查研究而开展起来的。例如,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都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病区分布很有规律,病区中环境化学元素异常。找到了病因,然后才有可能控制病源,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当前,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拓宽,主要包括:疾病地理学、健康地理学、环境医学、医学地理制图等几个分支研究领域。 
l)疾病地理学。疾病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包括: 
①与环境生物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血吸虫地理、疟疾地理、丝虫病地理、黑热病地理等。 
②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都属于〃碘缺乏症〃;而当饮水中含氟量超过1毫克/升时,会引起地方性氟中毒。 
③与环境物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医疗气象地理、高原疾病地理、海洋疾病地理、热带疾病地理等。 
④病因复杂的疾病地理,如恶性肿瘤的人群分布和地区分布呈现鲜明的地理区域性特征,中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者有十六万人,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和沿海各省,并有聚集性发病现象。调查认为,食物中的亚硝胺类、霉菌污染、家族史等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各胃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更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健康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领域中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生命现象或过程的空间模式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它包括长寿地理、保健地理、营养地理、疗养地理等。根据研究,在山区疗养地,有利于高血压、胃溃疡、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病的疗养;而在海边的疗养地,有利于肺病、贫血、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就确定四个人类长寿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南美的厄瓜多尔和中国的新疆。由于人类的居住区内存在着对人类最适宜到最不利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何为人类最优控制和综合改进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正是医学地理学评价的目的。 
3)环境医学。环境医学主要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由于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已造成无数公害。正因为如此,环境污染当然也成了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4)医学地理制图。反映医学地理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医学地理制图。一幅好的医学地理图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精确性等特点,可以直观地表达疾病流行和健康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构成医学地理的主要内容,从而有助于对疾病进行时空变化的逻辑思考和动态研究。 
如今,医学地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内容不仅涉及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规律,疾病发生、流行和健康状况变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具有地理学特色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医学地理区划。这一新兴的学科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除上之外,在医学界,如环境医学、医疗气象学等,也注意到学科交叉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天文、气象及地质、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据科学统计证明,一个人出生时的天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于此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住居及住者的命运有何作用和如何作用的,现代科学也不能作出明确的解释。(参见夏廉博著《人类生物气象学》) 
在八十年代末期,美国又兴起宇宙气场养生学,其主要思想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气场是否相符合会影响人的健康、情绪,进而影响到事业的兴衰。这是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解决了人类居住问题的同时,忽略了人与自然因素造成的反思。 
与宇宙气场养生学类似的〃生态气场优选学〃,〃环境气场优选学〃等相继在国外出现。由此提出了〃生态建筑〃、〃生物住宅〃。〃文明建筑〃等等。 
综上所述,广义上的中国风水学已非中国独有。与中国风水学理论相近似的各类学科相继崛起,正在探索天地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风水虽经千百年的经验及实践积累,在定性上悟出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但其奥秘尚未全部揭开,还有待科学的最后考验和定论。 

环境心理学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门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从人文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的立场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其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改造环境的主动状态以及环境对改造的接受状态;二是对环境的〃认识型〃和行动进行改造…… 
行为型的分析。 
一种观点,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认为只有环境影响才对身心发展起作用。心理学家卢因把行为和影响因素归纳为一个公式:即行为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微观行为是由环境的各个因素引起的;而宏观行为则是由环境整体引起的〃。 
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行动,首先就要了解环境,于是提出了〃环境知觉问题〃。而环境知觉是否充分,取决于感觉能力。这颇似中国风水中所说的:人对气场的感知,即〃气感〃。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划分为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象征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构筑环境。对于自然环境,主要考虑人的行为空间、气象、风土等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分析人的性格差异。对于构筑环境,即人工环境,主要考虑与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住房建筑问题。这便是中国风水千百年来的一再论证的〃环境气场〃。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象征环境,是从美学立场出发,考察环境中所包含的一切自然事物和人为事物作为一种象征,如何对人类起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对环境起作用的过程。中国风水中的〃寻龙〃象征传统建筑中的图腾取象及室内屏风、中堂等装饰证明了这种象征环境的实际意义。 

第四课 风水学的方术探源 

术数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或称本土文化)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儒家为代表,诸子为附庸的主流派;二是以道家为代表,揉和方技术数为知识体系的非主流文化,或称实用文化。考古和地下发现证明,古代真正流行的书籍主要是后者。直接可追溯到早期文明和史前时代,似是人类共同的原始思维。目前,出现了——“萨满类型”文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