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 >

第8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第8节

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8 年
1 月 《新青年》第 4 卷第 1 号出版。从这一号开始,采用白话与新式标点符号。同时编辑部扩大,由有鲁迅、李大钊等参加的《新青年》编辑会同仁轮流值编。发起征集全国民间歌谣。2 月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
   3 月 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创刊。
   同月 《新青年》第 4 卷第 3 号同期刊出王敬轩(钱玄同化名)《给〈新青年〉编者》和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即所谓“双簧信”。
   4 月 《新青年》第 4 卷第 4 号辟《随感录》专栏。
   同月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第 4
卷第 4 号。
   5 月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 4 卷第 5 号。
   6 月 《新青年》第 4 卷第 6 号《易卜生专号》出版。其中发表了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
   10 月 北京大学新潮社成立。
   11 月 15…16 日 在北京天安门庆祝协约国胜利讲演会上,李大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发表讲演。同月,又撰《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同时发表于《新青年》第 5 卷第 5 号。
   12 月 周作人《人的文学》发表于《新青年》第 5 卷第 6号。
1919 年
   1 月 《新潮》月刊创刊,北大学生罗家伦、傅斯年等主编。
   同月 《新青年》第 6 卷第 1 号以《黑幕书》为题,发表宋云彬致钱玄同信以及钱的复信,发起批判黑幕小说。
   同月 周作人《论黑幕》发表于《每周评论》第 4 号。
   2 月 17 日 林纾《荆生》发表于《新申报》,连载至 18 日;3 月 19…20 日,又在该报发表《妖梦》。
   3 月 4 日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发表于《晨报》,连载至 5 日。
   同月 18 日 林纾在北京《公言报》 《致蔡鹤卿太史书》发表。蔡元培于同日写《答林琴南书》予以辩驳。蔡文发表于 4 月 1日《公言报》。
   同月 刘师培、黄侃等编《国故》月刊创刊。
   5 月 4 日 北京五千学生集会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爆发,得到各地学生的响应。
   同月 李大钊协助《晨报》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
   同月 《新青年》第 6 卷第 5 号辟《马克思研究》栏目。李大钊在其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6 月 上海《民国日报》增辟《觉悟》副刊。
   7 月 胡适在《每周评论》第 31 期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此后,李大钊等人对此文开展批评,形成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8 月 19 日 鲁迅散文诗《自言自语》等文在《国民公报》上发表,这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12 月 8 日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发表于成都《星期日》
周刊“社会问题”号。
1920 年
   同月 沈雁冰《小说新潮栏宣言》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1 卷第 1 号,彭吹介绍外国文艺思潮。
   同月 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国文教材改用语体文(白语文)。
   3 月 胡适《尝试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同月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 月 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研究系张东荪、梁启超借此在《改造》杂志上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
   12 月 《新青年》第 8 卷第 4 号出版。该号辟有《社会主义讨论》专栏,批判基尔特社会主义,掀起社会主义问题论战。
1921 年
   1 月 4 日 文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成立会,发起人有郑振铎、叶绍钧、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耿济之、周作人、郭绍虞等十二人。
   1 月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 12 卷第 1 号出版。本期起由沈雁冰主编。
   3 月 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陈大悲、汪仲贤、熊佛西等十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民众戏剧性,提倡“爱美剧”。同年,上海戏剧协社成立。
   3 月 鸳鸯蝴蝶派杂志《礼拜六》复刊,编者周瘦鹃、王钝根。
   6 月 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组成的创造社在日本成立。
   8 月 郭沫若《女神》由泰东书局出版。
   10 月 12 日 《晨报》第 7 版独立印行,定名为《晨报副刊》。
   同月 郁达夫《沉沦》集由泰东书局出版。
   12 月 4 日 鲁迅《阿 Q 正传》开始在《晨报副刊》连载,至 1922 年 2 月 12 日刊完。
1922 年
   年初 浅草社成立。
   1 月 叶圣陶等主持《诗》月刊创刊。第 1 卷第 5 号起改为文学研究会刊物。
   同月 《学衡》杂志在南京创办,编撰者有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人。
   3 月 《创造》季刊在上海创刊。
   4 月 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组织湖畔诗社,出版《湖畔》诗集。
   同月 歌德《少年维持之烦恼》(郭沫若译)由泰东书局出版。
   同月 胡适主编《努力周报》创刊。
   6 月 文学研究会编持集《雪朝》出版。
   7 月 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 13 卷第 7 号。
   冬 蒲伯英、陈大悲等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1923 年
   1 月 胡适创办《国学季刊》,发起整理国故运动。
   同月 王尔德戏剧《沙乐美》(田汉译)由中华书局出版。
   同月 冰心《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月 胡山源主编《弥洒》月刊创刊。
   3 月 《浅草》季刊创刊。
   4 月 张君劢、丁文江等发起“科学与玄学”的论争。
   5 月 《创造周报》在上海创刊。
   同月 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和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发表于《创造周报》第 2、第 3 号。
   6 月 《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创刊。
   7 月 21 日 《创造日》创刊。
   8 月 21 日 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发表于上海《新闻报》,连载至 22 日。
   同月 鲁迅《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9 月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集由晨报社出版。
   同月 闻一多《红烛》(诗集)由泰东书局出版。
   10 月 沈雁冰《读〈呐喊〉 发表于《文学周报》第 91 期。》
   12 月 邓中夏《贡献于新诗人之前》发表于《中国青年》第 10 期。
   同月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参加组织新月社活动。
1924 年
   1 月 田汉创办《南国》半月刊。
   5 月 恽代英《文艺与革命》发表于《中国青年》第 31 期。
   8 月 《洪水》周刊在上海创刊。
   9 月 15 日 鲁迅作散文诗《秋夜》 散文诗集《野草》,为首篇。
   10 月 《语丝》周刊在北京创刊。
   12 月 5 日 《京报副刊》(日刊)创刊。
   同月 《现代评论》周刊创刊。
1925 年
   1 月 蒋光慈《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发表于《民国《觉悟》副刊。日报》
   4 月 鲁迅编《莽原》周刊在北京出版。
   5 月 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连载于《文学周报》第172、173、175、176 期。
   同月 发生五卅惨案。随后, 学周报》等报刊纷纷发文《文揭示五卅惨案真相,谴责帝国主义暴行。
   7 月 章士钊在北京将《甲寅》复刊为周刊。
   8 月 《苏俄文艺论战》(任国桢编译,鲁迅作前记)由北新书局出版。
   9 月 鲁迅支持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等组织未名社。
   10 月 陈翔鹤、陈炜谟、杨晦、冯至等在北京组成沉钟社。
   10 月 1 日 徐志摩开始主编《晨报副刊》。
1926 年
   3 月 《创造月刊》创刊。
   同月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趋势》发表于 25 日《晨报》。
   4 月 1 日 徐志摩在《晨报》辟《诗刊》副刊。
   5 月 郭沫若《革命与文学》发表于《创造月刊》第 3 卷第 1 期。
   6 月 17 日 《晨报》《剧刊》副刊创刊。
   8 月 鲁迅《彷徨》由北新书局出版。
   同月 沉钟社办《沉钟》月刊创刊。
   8 月 26 日 鲁迅离京南下。
   9 月 狂飙社在上海成立。
1927 年
   1 月 成仿吾在《洪水》第 3 卷第 35 期发表《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开始讨论“文学革命”问题。
   7 月 鲁迅散文集《野草》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8 月 蒋光赤、钱杏邨等筹备成立太阳社。
   10 日 鲁迅由广州赴上海。
   11 月 方璧(茅盾)《鲁迅论》发表于《小说月刊》第 18卷 11 号。
   12 月 《语丝》迁上海出版。
   冬 冯乃超、李初梨等由日本归国,展开后期创造社活动,并提倡革命文学运动。

第二章 鲁迅(一)
    鲁迅是 20 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
    1881 年 9 月 25 日鲁迅诞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从小就受了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正统文化,以及佛、道、墨、法等非正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熏陶。以后在南京求学 (1898…1902 年)及日本留学(1902…1909 年)期间,又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在经历了从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1907 年发表第从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 1936 年 10 月 19 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 16 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文学创作,则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天地。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是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
    鲁迅同时又是 20 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注: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鲁迅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下同),550页)。他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关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但对于他的时代与民族,鲁迅又是超前的。他因此无论身前与身后,都不能避免寂寞的命运。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迅,但要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文学)遗产,还需要时间。

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 4 卷第 5 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注: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 6 卷,238 页),—-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在1918 至 1922 年连续写了 15 篇小说,于 1923 年 8 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30 年 1 月第 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1924 年到 1925 年所作小说 11篇,则收入 1926 年 8 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注:严家炎:〈呐喊〉《〈彷徨〉的历史地位》,《世纪的定音》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年版64页)。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鲁迅在论及中国文学的变革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他指出,“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 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注:鲁迅:《〈总退却〉序》《鲁迅全集》第 4 卷,621…622 页)。30 年代在谈及自己的著作时,鲁迅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