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一杆到顶 >

第3节

一杆到顶-第3节

小说: 一杆到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爸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结果呢?    
    爸爸告诉我,他是一个失败的商人,如果成功,也许他会坚持到现在一直都经商的。不过从对成功商人的定义上来看,爸爸的性格真的不适合经商,他太讲究义气,太讲究诚信。其实经商说说挺简单的,无非就是通过一个商业渠道赚钱,但是赚钱要有一些商业手段或者方法,这里面的东西他懂,但是有的他做不到。    
    经商开始阶段,爸爸是和我妈妈的姐夫合作,那时候父母亲刚结婚,没有多少积蓄,他们借了1万7千块钱开了一个小卖部,也可以说,他们就是从这1万7千块钱起家的。当时做生意的地点是我们家两间房子中的一间,就是所谓的“家中店”。生意一直做得还不错,可就是没赚什么钱。爸爸的性格比较粗犷,对钱看得不重,后来有朋友自己做生意不善,就说要帮爸爸来一起做,人多了,管理却没有跟上。做生意过程中也没有怎么盘点,结果到年底下来一算账,根本没赚什么钱。钱哪里去了,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做得不太好。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一年多了根本没有建立账目,等于说没有规范管理的经营方式。


第二部分 爸爸天生是人才一个失败的商人

    做生意的经历:一个失败的商人    
    那时候爸爸外出进货,我妈妈在家里卖货。说起那个小卖部,我还帮着卖过东西呢。    
    记得有一次,像平常一样,爸爸一早就去外面进货,妈妈带着只有两岁多的我在家卖货。下午的时候,妈妈见一时没有客人,便转身去里屋拿东西,这时有一位叔叔来买东西。我用天真的眼睛看着他,他看着我笑了。看到他笑,我的胆子也大了,用不连贯的语气问他:“你要阿诗玛还是红塔山?”    
    他一听这话乐了,说:“你这么小,知道哪个是红塔山吗?”    
    “喏!”我努了努嘴,指着有一团红色标记的“红塔山”对他说。    
    这时妈妈从里屋赶了出来,看到这个情景乐得嘴都合不上。叔叔拿了烟,付了钱,还一个劲地夸我:“这小孩这么小就这么聪明,将来一定会是个人才。”    
    其实那个时候,我只认识“阿诗玛”和“红塔山”这两种烟,要是他问别的,我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    
    这个小卖部,父母辛辛苦苦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生意越做难度越大,再加上因为房子要拆迁,小卖部只好关张了,我们也搬家了。    
    爸爸开始改做服装生意。    
    为什么会去卖衣服,爸爸说,其实因为当时他的一个朋友,也可以算是世交,是做鞋生意的,想在宜兴市里面租一个门面房卖鞋。爸爸费了好大的力气帮他找到了一处地方,他为了回报爸爸,就在不大的门脸房里面挤了一小块地方,给爸爸做服装生意。    
    当时店里有八个员工,服装生意做的还可以,当然也有亏季,但经营起来比小卖部正规了一点。爸爸到现在都认为自己的服装生意做得相当不错。生意的确挺好,那时候他们卖服装,一个品种一种型号的T恤衫,一个夏天能卖一千多件。爸爸进货会挑一些厂家剩下来的货,价格就会相对便宜。因为批发商到一定的季节老早就不进货了,做零售的还可以进,所以他就专门找那种厂家。爸爸他们接手前,那个店铺是卖工艺品的,每天几乎没有几个人进去。爸爸他们做了以后,可以说屋里的客人整天都是满的。爸爸说,他做生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一个是价格合理,再就是保质保量。如果有质量问题,他们都可以包换包退,给顾客有安全感。爸爸做什么事都追求完美的特点,在这方面也体现出来了。    
    爸爸回忆说:他当时就是什么都想做一下,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其实做什么都一样。服装生意投资不多,主要是进货卖货,资金的周转。当时他们进货有时还可以欠一部分进货款,比如说,当时他是去常熟一个市场进货,生意好的时候三天就拉一次货,等于说三天他就可以用卖掉的钱再去进货,经常是进货的时候把他前一次的货款给付清了,或者是只付现在进货的一半款就可以了。爸爸当时经营的服装主要是流行的面向大众的服装,像他们这种店在当地不算多。后来爸爸告诉过我:消费者要买服装或者是买鞋啦,为什么会首先考虑到我这个店铺,一个是价格,我会比大商场便宜好多,甚至一半都有;然后就是一个诚信问题。比如说鞋啦服装啦,由于损坏或三个月之内有特别严重的质量问题,我就可以保换,或者说一些小毛病我可以保修,等于也可以说售后的“三包”服务吧,对外承诺的我们基本上能做到。服装生意是赚了一些钱,但因为服装和鞋帽都有很大的库存,赚了钱实际上就是赚了库存。    
    服装生意做的时间很长,在1996年因为我迷上了台球,为了让我练习打台球,爸爸就倾其所有,东拼西凑的,开了一个台球城。爸爸说他的经商失败,可以说就是指开台球城的失败。    
    当时有好多人提醒过爸爸,开球房生意很难做的,但是他一心一意就想开一个球房。当时投资也的确比较大,球房当时以我的名字命名,叫做“俊晖台球城”。四十多万的投资,球房才有七张球台,这个比例在现在来说都比较大,结果爸爸把所有筹措到的资金全部投入在球房上了,但投进去的钱基本上没有收回来。    
    很多人提醒爸爸投资额过大,收支会不相平衡,当时实际收入是比较低,球台每小时只收十五块,而每年的房租就要十几万。当然也因为爸爸从来没做过球房。其实他这个人做事就是这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为什么当时投资要那么大,主要是考虑想让我练球时最起码要和国际接轨。对球台的要求,对球的要求,对球杆的要求,对台面的要求因此都比较高。当时进的七张台全部是进口的。如果只搞一两张好台子,其他搞不太好的,成本自然会便宜很多。但爸爸坚持认为:本身台球是一项绅士运动,他不想让人认为你打得好就可以享受好的台子,你打得不好就只能用差的台子。那张好台可能好多人都想打,而他开球房主要是为了让我练球。如果说就一两张好球台的话,有客人来打也许就会得罪客人,也不尊重客人,我练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爸爸没开台球城之前,我练习台球一般是去别的台球厅打,有时也会没有台。爸爸还想,开球房一边让我练球同时推广台球运动。他没有考虑过就买一张好球台放在家里让我一个人练,虽然那样做很便宜,但他觉得,如果打台球没有一个氛围,光是在家里练这是不科学的。当时国内就有很多球手买一张台在家里练,因为没有对抗,水平慢慢会下降,所以说对运动员来讲,这不是可行的一种锻炼方式。    
    就这样,爸爸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为我开了这间“俊晖台球城”。    
    当时台球在宜兴只是民间的活动,球房就只有两三个。在内地来讲也不是太多,属于正常。我那个时候很小,打台球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学生不能进“三室一厅”,球房也包括在内。    
    不过当时我是最高兴的。有一个以我名义开的球房,而且我还可以天天练球了。 以前在外面打,现在在家里打,感觉特舒服,特放松,因为你在人家那里打,球台球杆是属于人家的。在宜兴时,虽然去外面练球时不用花钱,但球房的老板是要做生意的,有时候人家客满了,我就不能练球了。家里的球房则不怕客人来,不让也是可以的。    
    球房开起来后,客人挺多,表面生意挺好,七张台球桌,每桌每小时十五块,好的时候每天都可以有一千多块收入,不太好的时候每天也有七八百块,但是去掉房租和电费就没剩多少钱了。爸爸当时没有仔细计算球房的开支,他只是往好的方面算,觉得应该能够维持或小赚,应该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所以虽说我们的球房生意在当地是最好的,客人也是最多的,但就是因为成本过高不但没有钱赚,反而赔了钱。    
    我的“俊晖台球城”仅仅开了一年多,爸爸就带我到了当时国内台球水平很高的广东省继续练球。我们走后没多久,“俊晖台球城”就因为交不上房租关门了。    
    爸爸就这样结束了他长达十年的经商历程。爸爸的经商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成功的脚步已经迈开。


第二部分 爸爸天生是人才读书不是唯一选择 (1)

    江浙人的理念:读书不是唯一选择    
    我们江浙这一带,明清的时候就是商业发达的地区,富商大贾很多,当然,读书人也很多。    
    虽然,在我们江浙人的理念里,读书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但爸爸认为:文化是一个人一生中任何一项事业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文化,才有理解的能力,包括打台球也是一样。    
    说起来,我们江浙这一带,明清的时候就是商业发达的地区,富商大贾很多,当然,读书人也很多。    
    我认为,有文化的人和有钱的人其实都挺好,读书和经商,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商业活动属于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一个人究竟是读书好还是经商好,是读完书再经商好或者还是边读书边经商好,完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你当时身处的环境来决定。在国外,很多人会把读书与做生意很好地结合,做到两不耽误。其实只要你有能力比别人多做一些没什么,只要你能做得好。    
    在我们江浙人的理念里,读书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但爸爸认为:文化是一个人一生中任何一项事业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文化,才有理解的能力,包括打台球也是一样。他曾会督促我,抓紧一切时间多学一些文化,主要学语文和英语。他对很多人都这样说过:文化对每个人都有用,只是每个人走的路不一样而已。有句老话叫“走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其实在社会上也能学到很多。文化是有专业性的。台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英国人发明台球二百多年了,要打好台球就和要下好围棋一样,要理解里面文化的内涵。爸爸觉得,好的文化素养可以使每一个小孩达到他自己最高的境界。    
    之所以爸爸会让我小小年纪就选择了打球,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在学校里继续读书,可能跟上面说的江浙人的观念有关,不过,爸爸和我从来也没有否定过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关键是,我在台球中寻找到了乐趣,而爸爸则是从中发现了我在这方面的潜力,决心好好培养我。    
    说起来,是爸爸比我先接触到台球这项运动的。    
    爸爸在开小卖部的时候就学会了打台球。    
    那时有一段时间,小卖部的生意比较清淡,爸爸不用每天去进货,空闲时间也就比较多了,有些朋友就找他来打打扑克、麻将什么的。打着打着,爸爸突然觉得,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想要找项运动来锻炼锻炼身体,但一时又想不到该做什么好。    
    有一天,爸爸出门散步,看见一帮朋友在打一种球。那个时候,爸爸可不知道台球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看上去很有意思的样子。    
    “喂!老丁,过来打两盘?”    
    “这叫什么球呀,怎么打?”爸爸问道。    
    “连这个都不会打,也太老土了吧?”    
    “别看我现在不会打,要是我真打起来,有三个月,你就不是我的对手了。”    
    爸爸就是这么好强的人,不过那个朋友也不示弱。接下来,爸爸就和他在台球桌上较量了起来,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爸爸输得很惨。    
    不过,也就是这第一次打台球,让爸爸对台球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幸好那个朋友击败了爸爸,让爸爸觉得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引起爸爸的兴趣来。    
    爸爸说过:“斯诺克台球是世界上最难的运动之一。”    
    顺便说一句,他认为最难的运动还有徒手攀岩和围棋,他曾经说围棋是千古无同盘,而台球也是千古无同局。    
    也就是从那天起,爸爸的身边多出了一群球友。    
    爸爸并没有用三个月,只不到两个星期,他就和那个朋友势均力敌互有胜负了,一个月不到,那个朋友就再也不是爸爸的对手了。    
    爸爸进步的速度让人刮目相看,不过,他并不是进步最快的一个。因为,自从我摸过球杆以后,便一天天展示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