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郎咸平文集 >

第118节

郎咸平文集-第118节

小说: 郎咸平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标准,针对不同的行业,要有不同的调控方式,有些行业要采用行政手段。你


可以打组合拳么——行政手段和金融调控,还有别的方法,要区别对待,不能一
视同仁。 
人物周刊:借助行政手段,不是又回到了朱镕基时代了么?从市场化进程来
说,这是一种倒退。 
郎咸平: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之前没有把这个讲清楚。如果我们的经济是和
美国一样的,那就不需要行政调控了。美国是一元经济,市场机制非常有效率,
一萧条就是全国萧条,一经济膨胀就全国膨胀;而中国是二元经济,如果一个经
济政策使一个部门受益,就必定会伤害到另外一个部门,这使得金融政策的有效
性大打折扣,所以不得不用行政手段,这是没有办法的。我也不想,但是实在没
有办法。 
国内有很多专家都提倡美国的制度,可是要搞清楚,这里头是有潜台词的:
中国和美国是有差别的,美国是一元经济,所以金融调控有效,而在中国这种二
元经济下,金融政策一定会失效,反而造成资金逆流转的现象——一如果提高利
率,过热的行业更热,过冷的行业更冷,因为更多资金从过冷部门流向过热部门,
股价、楼价也就更涨。 
人物周刊:二元经济的形成,是源自“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是如
何造成的? 
郎咸平:首先,银行信贷向国营企业倾斜,另外,卖地的款,政府都做什么
用了?很多都投入到地方建设;地方财政赢余做什么用了,也投入到地方建设很
多,拉抬GDP。这已经不是对不对的问题了,这个的必然结果就是二元经济,也
就是和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 
我认为地方政府搞建设需要另外一个思路,就跟十七大报告所说的,要给老
百姓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是不是失业问题你要注意啊,住房问题你要注意啊,
上学看病的问题你要注意啊,而不是一味地拉抬GDP。十七大已经提出这个观点,
我觉得这个转向是对的,需要更加强化。把老百姓的民生列为主要考量点。只有
这样,才能解决二元对立,才能让金融政策真正有效。 



 人物周刊:但中国的状况是:GDP增长一旦放缓,很多矛盾就激化,譬如就
业问题。 
郎咸平:你可以不要老搞工程建设,你可以搞环保产业,一样创造就业。大
家不要以为一定要投资有污染的行业,或者建筑业、搞形象工程,才能拉动GDP,
制造就业机会。这完全是思维的误区。 
问题是,如果执政的目标是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好,这是无法量化的,在地
方干部的政绩上看不出来,不像建个大桥或者高速公路,能够直接看到。所以,
一个地方干部不会因此而升官,不如造大桥大楼。 
人物周刊:您否定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不赞成出口创汇。但中国这十几
年来靠内需拉动来发展经济始终不成功。 
郎咸平:这十几年里,我们在投资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
在这是十多年什么时候考虑过消费品质没有。我们国家的长远目标,是在数字上
制造繁荣的现象呢,还是在老百姓的实质生活上从头梳理呢?所以呢,我们要在
消费品质上做更多的思考。 
举例而言,我们应该追求的外在环境是应该比别的地方更好的空气、更干净
的水源、没有污染的环境,而你的消费呢,是更环保、更能促进你的消费满足,
那么这种消费推动起来,才是正常的消费。所以,欧美各国为什么这么不遗余力
地保护环境,因为他们是个大消费的概念,他们的政府在大消费环境的构建上花
了相当的力量。我们最后能不能落到在厕所里吃鲍鱼的地步呢? 
人物周刊:还是回到最基本的商品消费,老百姓的购买力为什么这么弱?。 
郎咸平:在二元经济下,价格被扭曲了,房价、股价都被扭曲了,环境越来
越恶化,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萎缩。经济学上有个“财富效应”,当一个人觉察到
他的财富缩水了,他就会本能地降低消费——否则我怎么买得起房呢、看得起病、
上得起学吗? 
如果政府能给老百姓创造一个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子、退得起休
的环境,他就会有消费的欲望。所以,鼓励老百姓消费,不是简单的五一、十一
放大假促进消费,这完全是误区。而是要营造一个胡锦涛所说的公平、公正的环


境,让老百姓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买得起房,退得起休。这就是说的围魏救赵,
也就是说想要解决经济问题,一定跳出经济这个圈子考虑问题,才能解决经济问
题。 
人物周刊:谢国忠认为,中国国内消费能力不足,是因为财富过多集中在政
府和国有企业手里,只有把财富更多和公众分享,才能解决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
您怎么看? 
朗咸平:你说,中国的国营企业和美国的上市公司有什么差别呢?都是一样
的。他们就是偷换概念,总认为让政府来掌控一些行业就是不对的。今天的国营
企业,谁是股东——就是全体的社会大众。举例而言,我们国企改革的弊病就是
把属于老百姓的国有资产转到个别资本家的手中,这才是我所反对的,我认为我
们应该学习英国的私有化,其基本理念就是将国有资产转到社会大众手中,而不
是转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这样才能把更多的财富和公众分享。因此今天的问题不
是这些经济学家所谓的财富掌握在政府和国企手中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真正的
落实藏富于民的社会主义理念。 
人物周刊:这只是名义上的所有人,您应该很清楚。 
朗咸平:那不谈,那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国营企业赚到的钱,通过国家这个
中介,能让老百姓少交很多的税,那和老百姓的富裕不是一回事么?而且和英国
私有化相比,如果国企产权转到了社会大众手中,这才能真正做到我经常讲的要
藏富于民。 

人物周刊:您说的是一种财富再分配的问题?但是现实呢? 
朗咸平:至于有没有做到,那是另一回事,但是我的理念很清楚,任何改革
的目的必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前提。 
人物周刊:这是您对国有资本的基本态度。但很多垄断行业的国企,他们的
财富并没有流向公众。 
郎咸平:垄断是正常的,除了美国,欧洲哪个企业不是垄断的,电信不垄断
么?空客不垄断么?铁路不垄断吗?欧洲可以垄断,我们为什么不能垄断呢?。 


 关键是垄断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应该是将垄断利益归于全体普通老百姓。举
例而言,英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时,有个“罗斯查尔德三定律”——第一,好的
国营企业必须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好的国营企业才能私有化。私有化是卖
给所有的人,让社会大众受益,不像我们是卖给少数资本家,结果呢,就是我们
的改革的成果就让少数资本家席卷了,而改革成本却是让社会大众来承担。第三,
英国政府保留一股“黄金股”,可以对影响到老百姓的重大决策用一票否决权。
像这样的改革,就是我赞成的。你看我国专家学者过去所推行的私有化有做到
么?他们什么时候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物周刊:说到国家资本的私有化改革,中国走的道路是在欧洲国家和俄罗
斯之间的道路? 
郎咸平:嗯…可以这么说,但更偏向俄国。 
人物周刊:您的意思是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 
郎咸平:我就这么说:由于我们是这样的改革,就会产生人民日报所谓的特
殊既得利益集团,就有阻力。我反问你一个问题——既得利益集团希不希望政府
搞GDP为纲,当然希望了,你说,既得利益集团希望不希望地方政府搞建设,当
然希望了,你知道地方建设有多少利益吗?。 
人物周刊:您反复强调产业链升级,但中国现在没有实力来做“软三元”,
除了一个华为。而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中国不靠外贸出口,这
些社会问题怎么解决呢? 
郎咸平:我要纠正一下,我们的剩余劳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劳工,而是来自于
大学生。从东莞地区工厂倒闭情况来看,就业机会对低层劳工来说是不缺的,而
对像你这样的高端人才是缺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以产业链来分析,真正需要大
学生的是设计、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和零售这些软环节,而中国现在是以
硬环节的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最不需要大学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学搞扩
招、教改、合并,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我们教育的扭曲现象,也是来自于产业链的定位问题,而不是专家和媒体谈


的什么专业对不对口。可以这么说,中国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中国产业链的定位
超前了。 
人物周刊:您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判断是基于东莞的状况。但这不是全
国普遍的现象。民营经济同样发达的江浙地区,不存在着低端劳工缺乏的现象。 
郎咸平:中国很大,广东省这个现象很明显,可能在其他地区就不这么明显。
可是只要有这个现象显现出来,我们就得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搞政治的人就要有一种心态——要防! 
人物周刊:您是反对浮动汇率的,但中国现在有这个不升值的选择自由么? 
郎咸平:没有。但我的反对是有原因的。你不要以为汇率浮动就是国际化,
我们没有浮动汇率方面的人才,那是我最担心的。在金融战争中,我们一定处于
劣势,那么大量国家的资产将被席卷一空。 
和制造业不同,金融的影响太快太大了,上午出一个小错,下午就会引起几
千亿资产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那些国家就是没有理解
金融战争的可怕。我是希望大家正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来才能有针对性的解
决这个问题。 
人物周刊:您听说过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吗?认可书里的观点吗? 
郎咸平:我知道。部分认可。其实,其中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在
美国念书时就念到过的。 
人物周刊:难道我们要回到固定利率时代? 
郎咸平:世界上六成以上国家是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当然是很好,但是中国
现在没人才。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真正懂汇率操作的纯熟技巧,只有美国和欧洲
等国。日本只有制造业和家电还可以,在美国面前因为金融战而输得一塌糊涂。
美国金融领域是真正人才济济,美国最优秀的人才都是去读医学院、法学院和商
学院。这点和我们国家不同。 


 人物周刊:不能否认一个基本事实:这一百年间,日本是全球唯一进入发达
国家之列的非欧美国家,即使在浮动汇率改革时曾受过冲击,那也不过是经济发
展经历一个过程。中国难道不能同样走过这一段么? 
郎咸平:恩…这个问题…我想想。我这么说吧,如果从我个人角度讲,我希
望中国走的路,是金融独立自主的道路,而不是被欧美国家的金融政策牵着鼻子
走的路。 
人物周刊:放眼全世界,还有什么其它好的途径呢? 
郎咸平:以金融制度而言那是没有的。 
人物周刊:国内缺乏高端金融人才的支持。但是,在危机论中,您对向中国
各大银行提供金融咨询的国际投行,抱的是“阴谋论”立场 
郎咸平:我不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我讲的是基本事实。资本是一定以追逐利
益为唯一的考量标准,他是不可能有什么宏远的理想,一定想大赚一笔的。 
人物周刊:难道中国和欧美间就不可能是一种双赢关系吗? 
郎咸平:不可能!一定是零和游戏?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金融就是零和
游戏,在金融方面怎么可能有双赢。你觉得他们会考虑中国的现状吗,你觉得他
们会有仁慈的心吗,你觉得他们会有良心吗?我跟你讲,不要对他们寄托幻想。
这些大行之所以在美国严守法律,是因为他们在美国完善的法制环境中,他们不
敢不有信托责任。一旦他们脱离这些法制化的约束,就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欺
弱,这是一定的! 
人物周刊:倒不是天真幻想。他们是商业机构,而中国的金融机构譬如银行
是他们的客户,他们有可能是为中国提供可行的咨询意见,同时也能赚不少的钱。 
郎咸平:是可能的。但我跟你说,搞政治的人就要有一种心态——要防!小
老百姓可以乐观,但是执政者是不能乐观的,随时随地要防着。所以,对大是大
非的问题,谨慎小心是没错的。然后,你才会考虑问题面面俱到,然后,你才能


制订很多规则来预防这些问题。而美国法制化的起源就在这里。 
人物周刊:所以要先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