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

第93节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第93节

小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接受了理论的和实际的指导,包括军事训练。(其他共产党员为直至第六
班的每个班讲课,1926年5至10月毛泽东为第六班的教员。)到1924年10
月,约175名学生从讲习所的速成班毕业,其中大部分人在他们本县组织农
民协会。计划在全县和全省范围把这类农会联合起来,最后组成一个不归国
民党或其政府控制的全国性组织。为什么这样的自治是必要的,这成了大部
分理论争论的一个题目。①
中国共产党打算控制农民运动。一名共产党的作者,可能是罗绮园(他
是讲习所第二班的教员和农民运动的有影响的人物),在一份1926年的报告
中透露,中共在1924年组织了一个农民委员会以“指导国民党的农民部”。
他断言,当农民委员会在1925年5月组成时,它指导省的农民协会以及地方
的农民委员会和特别代表。报告还自豪地说,99%的特别代表是“同志”。②
在俄国军事顾问就国民党敌视中共党员的原因进行秘密讨论时,“尼洛夫”
(萨卡诺夫斯基)引了一个事实:共产党员企图垄断工农运动,因而成立一
个全国农民大会(将在1926年5月召开)的预备委员会,“为了门面”,共
产党员试图在委员会安置几名国民党党员。他说,他们没有成功,“因为没
有在农民中活动的国民党员”。在1926年7月的一份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中,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称,农民协会必须在组织上独立于国民党,而不要成为
它的附属物。但是,“我党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所有的农民运动中取得领导
地位”。①广东省“运动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罗绮园、彭湃和阮啸仙;②他
们都是广东省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的团员,然后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
员。
农民协会的组织工作在广州郊区及附近的县开始;到1925年4月,大约
有160个协会,报道的会员数为20390人——占革命的广州政府控制地区农
村人口的很小一部分。③共产党组织者在毗邻广西省的广宁县取得了巨大成
功,讲习所的毕业生,在彭湃的领导下在那里把佃农组织了起来,他们得到
广州的军事援助,在持久的减租斗争中成功地打败了地主。从此,他们能够
在县内组织更多的协会,到1925年4月,据报道有294个协会,会员近55000
人。④彭湃紧跟东征军,得以在1925年2月底回到海丰县,在那里重新发动
遭到破坏的运动。据报道,会员人数迅速增加到70000人,而邻近的陆丰县
又有12000人,但是陈炯明的部队在夏季夺回了这些县,运动被迫又转入地
① 《革命政府关于农民运动的第一次宣言》,载《中国国民党重要宣言汇编》,第247—251页。罗绮园:
《本部去年工作简报》,载《中国农民》,2(1926年2月1日),第147—207页;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
的决定,见第158—159页。文中有关于讲习所的大量详细情况。
② 《广东农民运动报告》,第124、53页。
① 韦慕庭、夏连荫合编:《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在华苏联顾问文献集,1918—1927年》,第258、301
页。② T。C。张:《广东的农民运动》,第23页。
③ 数字根据在1927年12月的广州公社之后发现的一幅地图。见J。F。布雷南:《1927年12月14日在俄国领
事馆没收的俄文文件翻译结果的报告》。英国外交部,405/256,密件,《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583
(1928年1—3月)。日期是我们推断的。
④ 同上。蔡和森:《本年五月一日的广东农民运动》,载《向导周报》,112(1925年五一特刊),第1030—1036
页。《广东农民运动报告》,第64—83和98—100页。《广宁农民减租运动的经验》,载《第一次国民革
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139—147页。从《广东农民运动经过概况》(1927年1月)转载。
下。①
农村骚乱引起了镇压。农民协会试图保护其会员免受压迫,就动员他们
反对沉重的捐税,发动他们在减租运动中与地主斗争。有产业的人常常派雇
用打手、盗匪或民团去强行征收通常的款项。组织者被杀害,有的村庄被焚
毁。农民们进行回击,有时得到国民党军队的支持,在两个最有成就的地区
就是如此。②农村革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加以限制;它危及了本质上是改良主
义的国民党与富于战斗精神的共产党之间的联合。
革命阵营内部和国民党根据地中的冲突
到1924年7月,上海和广州的国民党领袖已经了解共产党的渗透策略和
操纵党的活动的一切情况,这在两个城市的国民党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共情
绪。③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委员们就各种危险向孙逸仙上书请愿,并用在社会主
义青年团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议中发现的文献证据与鲍罗廷对证,这些证
据证明共产党员是如何打算利用年长的党来为他们的革命目标服务的。他们
特别反对小批共产党员分散在国民党各级组织的制度,因为这种做法违反了
李大钊在国民党大会作出的保证,即共产党并非“党内之党”。请愿者为国
民党的未来担心。在与国民党的两个坚定分子张继和谢持的辩论中,鲍罗廷
明确指出,俄国的援助取决于共产党继续参加国民党。①
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讨论了这一问题,并发表了声明,敦促党
员们不要互相怀疑。孙博士在鲍罗廷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特别机构——政治
会议——以处理重大政策问题:它由几名可靠的国民党领导人组成,他任命
鲍罗廷为该会议的顾问。鲍罗廷对国民党内日益高涨的反对浪潮感到不安:
他担心左派和右派正在联合反对共产党,尽管他们由于担心他们的党会完全
孤立而失去外界的(也就是俄国的)支持,还不敢采取断然行动。②
中共的领袖们也不肯屈服。中央委员会的陈独秀、蔡和森和毛泽东主张
与国民党决裂。中央委员会甚至发出一份告所有区党委会和基层组织的秘密
信,指示它们要准备决裂。③但是此时作为共产国际官方代表的鲍罗廷和吴廷
康,坚持这种有利的安排应继续下去。
由于8月份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会批准的政治会议的决定,这
个问题暂时被平息下来。全会发表了关于容共问题的指示,认为共产党对无
产阶级有特殊的责任,承认它有保守秘密的需要,告诫同志们要互相合作以
① 蔡和森的《本年五月一日的广东农民运动》(第1031页)引了彭湃报告他受的凯旋式接待和组织工作的
信。关于其他细节,见卫藤沈吉:《海陆丰》,第149—181页;见151—152页。
② 同上。第159页,上面列有直至1926年5月的195名被杀害农民领袖的名单,材料根据阮啸仙:《关于
去年广东省农民斗争的简报》,载《中国农民》,6/7(1926年7月)。这个刊物报道了许多具体例子。
③ 肃清(化名):《共产党之阴谋大暴露》。这本书广泛地讲述了发现的情况和日益高涨的争吵。
①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弹劾共产党两大要案》,转载于《革命文献》,9,第1278—1286页。弹劾
又见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台北版,第413—421页。《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谢持和张继的质询及鲍
罗廷的答复的记录》,载《弹劾共产党》,第25—30页和《革命文献》,9,第1286—1291页。
② V。I。格卢宁:《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形成(1920—1927年)》(俄文),载《共产国际和东
方;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为列宁主义战略和战术而进行的斗争》,第242—299页;见第271页。已故的莉迪
亚〓霍勒布内奇为我摘录了这篇根据俄国档案的文章。
③ 同上,第271—273页。
完成国民革命。④这对共产国际的政策和国民党中新形成的左派人士来说是一
个胜利。
另一个冲突起因于孙逸仙的军政府和贪得无厌的“客军”所征收的沉重
赋税,以及日益增多的激进主义和社会冲突的迹象。为了保护自己,商界领
袖们建立了商团作为对抗力量。当大元帅在1924年8月发现商人从欧洲进口
了大批武器时,他下令没收,这一行动由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学生在广州海军
舰只的帮助下完成了。经过两个月无结果的讨价还价和一次流血冲突后,孙
博士命令他所能指挥的全部部队镇压商团。他们在10月15日照办,通过纵
火和掠夺,摧毁了广州的大部分商业区。这个行动在国内外严重地损害了孙
博士在广州商界的声誉。①但是在11月13日,这位上了年纪的领袖离广州前
往北京,由于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对其上级吴佩孚发动的政变,他争取
当总统的希望重新出现了。
当孙博士在北京死于癌症时,许崇智将军带领的粤军部队,会同由蒋介
石指挥并配备黄埔军校的军官与学生的两个党军的教导团,对陈炯明及其支
持者发动了一次征讨。这次行动现在称为第一次东征。在1925年2、3、4
月,只得到云南和广西“客军”牵制性援助的联合革命军,成功地一路打到
广东省东部边境,攻取了几个主要城市,缴获了大批装备,但是未能打垮陈
的军队。6月,东征军返师,放弃了大部分攻占的领土;这样做是为了对付
已经牢牢地控制广州的滇军和桂军。
东征的几个特征预示了后来的北伐。一个特征是党军下级军官和士兵的
良好的纪律和高昂的士气,他们受到充分的教义的灌输,并在蒋将军制定的
严厉的“连坐法”控制下作战。另一个特征是先行于革命军或随同革命军的
宣传队,它们分发传单和向民众作调子高昂的讲话以取得支持。结果,农民
提供给养,充当间谍、信使、向导和搬运工。如同后来的北伐,俄国军官担
任军事顾问,他们制订战略,帮助运输和补给军粮,指引大炮的火力。19名
俄国军官因在南方的实践而熟悉了中国战争的实际情况,从此他们生气勃勃
地进行工作,以使革命力量为更有效的战斗作好准备。最后一个特征是,敌
人方面存在对立和不团结,而革命阵营的指挥将领之间也出现了摩擦。甚至
在低级军官中,在青年军人联合会之内组织起来的共产党员和成立对立组织
——孙文主义学会——的其他国民党军官之间也存在冲突的隐患。①
1925年强化了的革命气氛
孙逸仙博士死于1925年3月12日,给他的追随者留下了一份汪精卫起
草、垂死的领袖在3月11日签名的遗嘱。下一个月,在中国所有大城市举行
了十分强调孙博士革命目标的纪念会。②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
④ 指示转载于《革命文献》,16,第2773—2776页。见《从容共到清党》,第324—331页;关于全会讨
论和辩论的情况,见《国父年谱》,2,第1ll7—1119页。
① 韦慕庭:《锻造武器:孙逸仙和国民党在广州,1924年》,第89—93、100—105页,书中有“商团事
件”的内容充实的记载。
① 第一次东征的材料来源如下:陈训正:《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载《革命文献》,10和11,第1523—1677
页;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台北版,第406—463页。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防部:《北
伐战史》,第13—25页;切列帕诺夫:《一个在华军事顾问的手记》,第138—202页,译稿第183—263
页。② 韦慕庭的《孙逸仙》(第277—282页)对临终遗嘱、给苏俄领袖们的告别信以及纪念活动进行了讨论。
积极地进行革命宣传,并鼓励学生们投身于组织劳工的工作。共产党领袖们
恢复了他们具有强烈反帝色彩和矛头主要指向上海日资纺织厂的工人运动。5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全国约280名工会代表聚集在广州召开大会,并组成了
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总工会。总工会的目的是把所有工会组织起来参加由富有
战斗精神的单一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不过有许多反共的工会拒不参加。26
人的执行委员会由共产党员控制,同时它的所有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党员。①
于是在上海,一个日本工厂的罢工点燃了导致五卅事件的导火线。
5月15日,日本卫兵向一批中国工人开枪,他们侵入了暂时关闭的工厂,
要求工作,并砸坏了机器。工人领袖之一(是共产党员)伤重而死。其他的
工人领袖和上海大学的学生们立刻开始了大规模反对帝国主义资本家的鼓
动,把那个被杀的共产党工人树为烈士,然后要求释放因示威而在公共租界
被捕的学生。一个在本城安全地活动的新近组织的工会的共产党领导们,用
了一切办法劝说那个日本工厂的工人们坚持罢工。示威者又提出了另一个问
题,6月2日外国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