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

第58节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58节

小说: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星上的一个太阳日的长度是117个地球日,在那里太阳从西方升起,它在天空中徐徐向东移动,直到地球上的两个月之后,才降落到东方的地平线。因此金星上的白昼几乎长达地球上的两个月,然后是将近两个月的黑夜。 
  1970年,前苏联“金星”7号着陆自动站降落在金星未被照亮的一面,在着陆点记录到的温度是470℃,大气压为90个地球大气压。1972年,“金星”8号降落在金星白昼的一面,记录到的温度也是470℃,大气压是93个地球大气压。金星的表面炽热难当,大气压力大得惊人。而且,金星上许多不同地区的温度完全一样,白天黑夜的温差微乎其微。宇航员在这种炽热的行星表面着陆,几乎是没有可能的。科学家们分析,金星的表面温度那样高,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金星表面覆盖着相当厚的云,能使太阳辐射通过,却又能有力地阻止它表面的热力逃逸。金星大气中绝大部分是碳酸气,另有4%的氮,0。01%的一氧化碳,微量的氯化氢和氟化氢,以及极少量的隋性气体氩、氖、氪及硫化物等。 
  虽然,在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金星最为显眼夺目,且距地较近,但由于它始终被大气云幕严密地包裹着,且表面炽热,它仍然是一颗极其神秘的行星。 
  地球 
  地球,按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体积约10832亿立方公里,赤道半径6378公里,极半径6375公里,是个形状略扁的球体。质量为5。977×1012公吨,平均密度是水的5。5倍。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日,自转周期23时56分,轨道为椭圆形,与地球赤道面相交成23°25′的角度,所以有四季寒暑和昼夜长短的差别。 
  地球周围有大气圈,大气由氮、氧、水气等气体混合组成。大气圈外还环绕着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地球辐射带。 
  地球表面有坚固的岩石圈,构成地壳,表面积约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约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陆地只占29%。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为什么唯独我们的地球有生命?这主要是太阳给予的恩赐。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再恰当不过了,在这个位置上,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的20亿分之一,这些能量,恰好形成地球适宜于生命生存发展的温度和获得生命所需要的能源。这样,在太阳无私的赐予下,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地球不断在运动,火山喷发,大地震动,沧海变桑田,陆地成海洋;气候由热变寒,又由冷转暖;生命产生了,由低级到高级,物种出现了又灭绝,灭绝了又出现更高级的物种。。如今,地球有了人类这样的高级智慧生物,地球也变得愈来愈文明。人类对地球,对太阳系,对宇宙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特别是对我们自己的星球,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利用来为人类自身服务,创造了当今的物质文明。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地球的未知数还很多,至今仍然有很多不解之谜,人类甚至在一些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例如,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令人恐怖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为什么会船只失踪飞机失事?地球还需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和认识。 
  火星 
  火星是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第四颗行星,它和太阳的距离平均22,794万公里,比地球远1/2,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也只有地球的一半多一些,火星赤道直径为地球的55%,质量只有地球的11%,密度为水的5。9倍。火星公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或668个火星日,自转周期比地球长37分钟。火星是一个实心的岩石球,表面积只有地球表面积的2/7,为1亿4千万平方公里,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加在一起的面积,或者,相当于15个中国那么大。火星自转轴同它的轨道倾角为23°59′,因而也和地球一样,有一年四季的变化。 
  火星的自转轴倾斜角度比地球稍稍大一点,因而火星上的北寒带伸展的范围比地球上的北寒带更大一些,但是大得不多。南寒带的情况与此完全雷同。火星的热带则包含了从北纬23°59′到南纬23°59′之间的全部地区。 
  所以,相对而言,火星热带也比地球热带的延伸范围稍大些,但是大得也不多。剩下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由于火星上的热带和寒带延伸的范围比地球上广,所以在那儿温带的范围反而比地球上的温带窄些。火星表面温度白昼赤道上可达28℃,但夜间降至…132℃。 
  同金星一样,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从光谱中发现火星大气中,氧气和一氧化碳只占0。1%左右。可以说火星上氧气极为贫乏。1963年,首次成功地测定了火星大气中水气的含量。倘若这水气能变成水的话,那末它的厚度只有10~20微米。 
  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自动着陆站对火星气体样品所作的化学分析,使我们更精确地确定了别的气体的成分和数量:氮占2。7%,氩占1。6%。火星表面的大气压约为6毫巴(1毫巴=0。75毫米水银柱)。这样的气压我们在地球约5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中才遇到。火星高山和低地的气压有差别,季节过程、天气变化和白昼黑夜都会使气压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温度的情况也是这样。 
  在火星寒冷的地区,除了由冰晶形成的霜以外,还降落由“干冰”形成的霜,这种干冰是在二氧化碳冻结时产生的。这霜很奇特,它首先不是凝结在山顶,相反在低地。在火星上,无论是高山顶端或是平原低处,凌晨时冷却程度大致一样。 
  从着陆站上,第一次成功地看到了火星天空的颜色。白天它呈现出玫瑰红的色彩。这是光在气溶胶中散射造成的景象。气溶胶就是在大气中飘扬着的、久久不降落的细微尘粒。 
  木星 
  天文学家根据大孝质量、离太阳的远近、大气密度以及平均密度,将太阳系所有行星分为两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包括月亮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三颗行星体积大、密度大、主要由很轻的元素构成,属于类木行星。 
  木星我国古代也叫“岁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77830万公里,是太阳系行星中的大胖子,它的赤道直径达到143800公里,是地球赤道的12倍。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7。8倍,密度为水的1。3倍。其体积和质量比其他八大行星的总和还大。是九大行星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其形状很扁。木星中心的温度高达10万度,但由于热传导作用,木星从外面看是个冷球体,而且冷得厉害,表面温度只有…140℃。 
  1974年,行星际探测器曾飞抵木星考察,发现木星大气显示出明暗交错平行于赤道的云带,其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并带有少量的甲烷和氨,大气压为1~2个大气压,其密度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一。木星有氢冕和氦冕,它的大气层中的高层云是氨卷云。 
  木星存在着强大的磁场,不过其磁极正好与地球相反,磁场强度比地球磁场大20~30倍,在地球上和自转得相当快的木星上发现磁场,以及在自转得很慢的月亮、水星、金星上没有磁场,似乎证实了这样的假说:磁场起因于行星的自载和存在于行星液体核内的环流。 
  通过观测发现,木星所辐射出来的热量,比它从太阳所获得的要多一倍半,人们据此推断,木星本身有着巨大能源。 
  木星有庞大的队伍,16颗卫星环绕在它的周围,其中尤其突出的是4个最大的卫星。它们也是被伽利略发现的。这4个卫星中,最大的木卫三和木卫四比月星还要大。它们以同一个面“朝向”木星,并围绕它公转,这一点类似月亮相对地球的运动。 
  木星上的大红斑存在了几百年,人们对它观测了至少有80年之久,人们曾认为木星大红斑是木星固体表面上烧红了熔岩湖。俄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勃列基兴还在上世纪70年代就仔细地研究了红斑。人们揣测,从红斑处上升的气流,驱流在它上空的云块,使它看得见。现在可以认为,红斑是由某种极轻的物质组成的,这种物质是固体物质,而不是液体物质,是木星相当稠密的大气层,在其固体表面很大的高度上把它支持祝红斑的大小为10000×45000公里,它像整体样的东西,在经度方向漂移运动,这说明它是很坚固的。然而,无论如何木星的红斑仍然是一个谜。1978~1979年,美国宇宙站“旅行者”1号,在环绕木星飞行时,从近距离传回了红斑附近巨大旋涡的照片,发现大红斑是嵌在云带内的云团,但仍然没有揭示出大红斑的真面目来。 
  土星 
  土星,我国古代叫“填星”、“镇星”,是太阳系行星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第六颗行星,因带有光环而成为天空中最美的天体之一。 
  土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2,700万公里,赤道直径有120,000公里,质量是地球的95。14倍,密度只有水的70%。土星公转周期是29。46年,自转周期10小时14分,形状较扁。 
  土星的表面呈淡黄色,有平行于赤道的比星更规则的永久性云带,赤道区最亮,呈迷钩,有时几乎为全白色。土星有很厚的大气层,主要成份是沼气和少量的氨。土星表面很冷,温度是…150℃。 
  土星已确定的卫星有17个之多,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发现的土卫六,仅大如人造卫星,拥有以氮为主的大气。土卫八以其具有两种颜色著称,它的一个半面比另外一个半面亮六倍。 
  环绕土星的细薄的美丽的光环,不仅使土星本身变得漂亮,也把整个太阳系装饰得美观了。然而,人们花了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才识破了土星光环的庐山真面目。 
  伽利略在他自制的那个不能得出清晰景象,而放大倍数只有30倍的不完善的望远镜中,看到土星两侧有某些附属物。但是些什么附属物,他怎么也不能看清楚。那时,伽利略实际上是看见了光环的“耳朵”,也就是光环在行星侧面的部分,看见了把光环跟土星球体分开来的暗环缝。这环缝使伽利略认为土星两侧有两个卫星之类的小行星。要知道,他这时已经发现了像随员一样伴随木星的4颗卫星。伽利略想,可能土星的附属物也是类似的东西,而这时谁都不会认为这是光环,因为光环无法看清楚。 
  当伽利略写道:“观测到一颗最高的三重行星”。因为,星是当时所知的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所以便称为“最高的”星。 
  直到伽利略以后50年,荷兰学者惠更斯才认清土星的光环,并解释了它的形状的变化。他写道:“一个又薄又平的,任何一处也不接触的、同黄道而倾斜的光环缭绕着土星”。 
  后来,在光环中发现了与环边同心的暗缝,它把环分为两部分——内环和外环,或称A环和B环。这暗缝称为卡西尼缝,这是用首先觉察到它的学者的姓氏来命名的。后来,又发现了更窄的恩克缝和最内层、微微发亮的“纱环”。因此人们常常不说土星只有一个环,而是说有好些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搞清楚了土星的环不是连成一片的,而是由无数大小不等的各种互相分离的粒子和碎块构成。人们至今难于观察到单个粒子或碎块,但从它们对太阳光和雷达波的反射可以推算出它们的大校在光环的表面上,已观察到有由水构成的冰,而且可能是构成光环物质的主体。所有粒子和碎块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土星旋转,越靠近土星的运动越快。 
  土星环主要有外环或A环(从2。1~2。3个土星半径)。中环或B环(从1。5~2个土星半径),内环或C环(从1。2~1。5个土星半径)。外环和中环之间相对比较空的区域,就叫作卡西尼缝,它把外环和中环分开。后来,人们还发现了另一些比较暗弱的环围绕土星,其中F环、G环的宽度较窄,而E环则较宽大。 
  土星的赤道面也像地球一样与轨道有27°的倾斜,当土星沿轨道运动时,土星光环同视线就会形成不同的交角,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每隔7年半(地球年)从状如“一条线”变到“完整的环”,再过7年半变为“一条线”,光环太薄,当其状如“一条线”时就难以看到。这种神奇现象多次让人类犯傻! 
  1921年,许多地方报纸的活跃记者,问题还没有打听清楚,就报道耸人听闻的消息,说“土星光环完蛋了!”这意思是说它毁灭了。有些报纸还加上:“光环的碎片在飞向地球,碰撞在威胁着!” 
  事实上,美丽的土星环就是这样每隔15年便“消失”一次,“地球人”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天王星 
  天王星是由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大行星。1781年3月13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