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毛泽东谋略 >

第30节

毛泽东谋略-第30节

小说: 毛泽东谋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果然,通过整风和“七大”,全党都紧紧团结在毛泽东周围。在毛泽东
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于是“毛泽东”由小小的苏区苏维埃主席变成了全党的“主席”,“主
席”代替了”总书记”。张闻天完成了从遵义到“七大”的神圣过渡。
毛泽东终于取得了对军队和党的绝对领导权。

 

6。16  他在党内的发言权时大时小,
有一段时间完全丧失,不过很快又失而复得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并不是从建党之日起就一直处
在党的最高领导地位上,他在党内的发言权有时大有时小,有一段时间还完
全丧失,不过很快又失而复得。
建党初期,毛泽东与党内那般书生的意见不甚一致。不过他知道仅在党
的讲坛上争论不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切都要靠实践去解决。于是他一头
扎在工农运动中,出没于湖南境内的工矿农村。为了组织发动工农运动,他
建立和发展了不少富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1924年国共两党在共产国际的
策动下谋得合作。毛泽东对此取支持态度,因为国民党实行孙中山“扶助工
农”的政策,还设立了中央农村工作部。在这一点上,当时的国民党比共产
党内那些小看农民运动的人还强。毛泽东认为,只要能干农民运动就行,打
什么旗子无所谓,甚至打国民党的旗子去干农民运动更好,因为国民党是个
有资历的老党。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工作得很努力,特别是他任
代理宣传部长期间。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集团执意要排除共产党。到了1927年,国共分裂
已成定局。毛泽东决意不再打国民党的旗子,而要打共产党的旗子。他提出
要用枪杆子建立政权,开始上山带兵打仗。这种独当一面的工作使他再一次
看到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他用“党指挥枪”的原则很快把一支涣散的部队凝
聚起来。在尔后几年的艰苦创业中,党一直是他从事武装斗争,开辟农村根
据地必不可少的工具。他身兼红军总政委,在红军和苏区的百姓心目中,他
就是党的代表,党的化身。他通过党的领导作用指挥着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
伍。虽然他从不挎枪,但所有的枪都在他这个党的指挥之下。
在他的指挥下,红军和根据地一天天发展,新局面很快打开了。
但是不久毛泽东便发现他所指挥的枪竟要受到远在上海而且处于地下状
态的那个党中央的指挥和左右。他利用交通通讯不便的条件灵活地执行在上
海的党中央的命令、指示。尽管如此,他还是受到制约,时刻感到有矛盾。
他用来对付那些教条主义的武器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不得,
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他提出要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中国革命
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争取,而不能一味
依靠共产国际从远处想当然发来的指令。这个武器击中了教条主义者的要
害。可是,后来严酷的事实告诉他,“没有发言权”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
己。上海的党中央迁到苏区后,他受到无情的排挤、打击,先后被剥夺了党
权和军权,只剩下一个名义上的苏维埃主席,政治局的会议不通知他参加,
军政上的一切大事他毫无发言权。
1927年的流血牺牲使毛泽东认识到军权的重要性,  1934年在苏区的失
意又使他认识到党权的重要性。党权和军权缺一不可。对外,没有军队就没
有党的地位。在内部,没有党权就会失去军权。这是“党指挥枪”原则的必
然结果。因为党不在自己手中,毛泽东眼瞪瞪地看着他辛辛苦苫创造的一切
都付之东流。军队一天天减少,根据地一天天缩小,最后经过第五次反围剿
的惨败,被赶到长征大撤退的路上,损失接踵而来,毛泽东要多心疼有多心
疼,要多气愤有多气愤。今天的人们也许会想,毛泽东具是有独当一面的能

 

力和万人之上的气概,根据地本来是他一手创立的,却被那个败家子的错误
路线引向失败,他为什么不另创一个不同于教条主义的党,就像当年列宁从
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一个布尔什维克那样呢?
毛泽东当时在红军指战员心目中的威望远比那些教条主义者高,他要是
同教条主义者公开亮牌,跟他去的人肯定会比离他去的人多。但是他也知道
对方是有来头的,他们有共产国际作后台,个个熟读马列,句句不离马列,
颇能吓唬和欺骗一些人。如果毛泽东另有考虑,整个党就会发生分裂,而在
当时的严峻对敌斗争环境下,党内部的分裂无疑会为敌人消灭共产党提供很
大的方便。从大局出发,毛泽东决不会这样做。他相信血的教训很快就会使
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清醒过来,认识到还是毛泽东的路线正确。这样将更有利
于树立自己在全党的威望。公开的分化可以使党的成份变纯,但另一方面却
使党的力量变小。改造一个现成的党比重造一个新党毕竟要容易些。既然如
此,何不暂时委屈一下,等待一下,等到条件成熟,再把整个党引到正路上
来呢?
事实证明,毛泽东没有白白等待。长征初期,他用事实和策略争取一个
又一个反对过他的人。等到他由少数变成多数的时候,他在遵义会议上一举
击败了对手。他重新获得了发言权,首先是军事决策上的发言权。有了军权
就好办,因为当时红军的生死存亡问题大于一切,谁能把这支军队带出泥沼,
谁就会赢得整个党的信赖。毛泽东做到了这一点,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
在那里开辟了尔后十年抗日兴共的新局面。1942年,毛泽东抓住抗日战争相
持阶段的间隙,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对教条主义路
线的一次大清算,毛泽东说,它实际是“七大”的一次预备会议。到了“七
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人,
要么加倍地信仰他,推崇他,要么就呆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虽有反对意见
但毫不起作用。
毛泽东的发言权无可置疑地确立起来了,并且日益巩固起来。这时候他
的任务不是同党内的反对派争论发言权,而是同党外的敌对力量蒋介石争夺
军权。

 

第七编  治国谋略
按语:本篇《毛泽东治国谋略》以建国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为背景材料。
众所周知,在这一段治国兴邦时期,毛泽东从1957年起开始犯错误,直至酿
成晚年个人和历史的悲剧。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已经作了结论。本书旨在全面展示毛泽东博大精深的谋略智慧,
其意不在是非功过的评价。毛晚年的谋略思想中无疑含有许多错误的成份,
但不能由此全盘否定他为了把国家治理好而付出多方努力和良苦用心。“毛
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而且他的
这些错误都是在前无古人的探索道路上犯下的,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
毛泽东毕生的探索,包括其中的错误成份,都是值得后来者珍惜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面对众多的强敌,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错
综复杂的时代环境,几乎始终是正确的,为什么偏偏在晚年治国安邦的过程
中犯下了严重错误?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几代人认真思考的课题。结合具体
的历史环境,从谋略角度分析毛泽东晚年在某些问题上犯错误的思维机制或
者方法论基础,正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防止悲剧再度重演。如果我们
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策加以对照,就正应了毛泽东常
爱讲的那句辩证哲理: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7?1  天下初定,不要四面出击
1949年,毛泽东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天安门。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
是“进京赶考”。主试官是全国人民,监考官是世界舆论。
与此同时,蒋介石乘着一条海船驶向台湾岛。他要永远告别大陆。在告
别之际,为了平衡一下自己失落的心理,蒋说了一句话:现在我把这个包袱
甩给毛泽东。
争夺了几十年的中国大陆真的变成了包袱吗?毛泽东当然不这样看。但
是天下初定,毛面临着一个布满战争创伤的烂摊子,还有剧烈的社会变动所
带来的各种困难,确实不能小看。
在胜利的喜悦中,毛泽东冷静地看到他所面对的敌人比过去多得多。他
粗略地数了数,共有五种敌人:一是帝国主义,二是台湾、西藏的反动派,
三是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四是地主阶级,五是帝国主义设立在中国的
教会学校和宗教界的部分反动势力,毛说:“这些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
同这些敌人作斗争,在比过去广大得多的地区完成土地改革,这场斗争是很
激烈的,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毛泽东不敢把这些敌人轻易地称作纸老虎。因为除了这些敌人以外,在
人民内部,由于战争带来的工商业破坏以及革命引起的剧烈的社会变动,也
出现许多不满情绪。毛泽东发觉:“我们跟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搞得很紧张,
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很不满。失业的知识分子和失业的工人不满意我们,还
有一批小手工业者也不满意我们。在大部分农村,由于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
又要收公粮,农民也有意见。”

面对这么多的敌人和不满,毛泽东告诫那些在斗争中搞惯了的人:“不
要四面出击”。他说:“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
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

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毛泽东忘不了这个打败蒋介石八百万军队的法
宝,初定天下,还少不得它。他说:“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
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的人。”

将不满变成拥护可不容易。因为这些不满再不是对准反动统治的革命因
素,而是针对新生政权的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不满情绪,不能单靠说服教
育,阶级仇恨更要谨慎使用。必须拿出实际的办法:恢复经济。
毛泽东提出种种消除不满的方法:
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业,解决失业问题,并拿出12亿斤粮食解决失业
工人的吃饭问题,使失业工人拥护我们。
12亿斤粮食必须出在农民头上,工人满意了,农民怎么办?“实行减租
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就会拥护我们”。

工人的就业与资产阶级联系在一起,所以对民族资产阶级,“我们要通
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同他们的关系”。“民族资产阶级将来
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团结他们,有利于劳
动人民”。

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
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

 

①②③④⑤⑥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去》,1950年6月6日。

 

7?2  这种革命是和平的,不是暴力的,是赎买而不是剥夺
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历来是个复杂问题。毛泽东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
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社会主义革命
仍然回避不了这个问题,而且问题显得更复杂。毛泽东的政治谋略面临着新
的考验。
毛泽东不主张马上把民族资产阶级推开。理由有三个:一是他们过去跟
共产党合作过,革命一成功就把人家推开于理不合;二是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还不稳固,许多东西一时还离不开他们;三是他们手中有管理经济的经验和
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显然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既要革它的命,又不
能把它一下子推开,其政治策略比在民主革命时期还难。
毛泽东的策略是团结、利用、改造。团结是为了利用。改造就是革命。
不过这种革命是和平的,不是暴力的,是赎买而不是剥夺。
赎买并不是拿钱把资本家的企业买下来。那个钱毛泽东出不起。他所说
的赎买是给资本家较高的薪金,同时对他们的资产付给一定的利息。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付资本家高薪,难道要奖励他们过去对工人的剥削
吗?毛泽东劝道:给他们高薪,是为了把他们的政治资本完全剥夺净尽。工
人阶级不要和资产阶级比,不可比,比不得,这是两个不可比的阶级。他们
吃五个菜,政治上就被动;他们的薪金高,说话声音小。
拿定息也是这样。资本家既然还拿定息,靠资本不劳而获,就说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