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和介绍 >

第6节

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和介绍-第6节

小说: 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和介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啬苌贤嫉慕鲆恍〔糠郑嗜越扛菹孛斜砀酵己蟆7差亏愀菹刈⒓峭菡兀旁蚋鹘狄患叮宰是稹!

    十、开元末于边境设有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掌一方军事防戍,各在其驻所标出名称。所领镇戍、军、城、守捉,除安西四镇用县级符号注记外,其余皆用聚邑符号注记。 

    十一、都护府统辖远边地区的羁縻都督府、州,辖境一般较大于边州都督府。开元时共有安西、北庭、安北、单于、安东、安南六都护府,因其设置年月有先后,且废置不恒,治所屡迁,图中一一标出其置废迁治年代。别有昆陵、濛池二羁縻都护府,分统碎叶川东西。以西突厥诸部族所置的都督府、州,初隶安西,后隶北庭,图中标注其大致方位。 

    十二、关内道北部安北单于二都护府、陇右道西部安西都护府各一幅,依据总章二年(669年)建制编绘,用以显示唐朝北境西境极盛时期版图。开元末安北单于二府故土即其时的突厥;安西、北庭(长安二年,702年分安西设)二府的辖境见全图,不另作分幅。 

    十三、唐时期边区先后有五大政权,每一政权各用简图一幅画出其强盛时期版图。突厥以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为准;回鹘、吐蕃、渤海以唐元和十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为准;南诏以唐乾符六年(南诏贞明三年,879年)为准。 

    十四、突厥、回鹘境内画出牙帐所在(用都城符号注记)、著名城址、碑址,并标注其属部方位。吐蕃境内画出都城(逻些城)、各级城镇和属部方位。城镇符号注记按其重要性分别或作县级处理,或作聚邑处理。又有伍如、约如、叶如、如拉、孙波如五个军政区,作地区处理。凡不易辨认的地名,列表附于图后。渤海境内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画出其十五府三独奏州界线。符号注记上京作首都处理,其余四京作陪都处理;府作州级处理,州作县级处理,县和聚邑都用聚邑级符号,但用注记予以区别。因记载阙略,州县皆未能画全。南诏境内有六节度、二都督、十赕,画出界线。都阳苴咩,别都善阐府,符号注记分别作首都、陪都处理。节度都督治所作府州级处理,所统赕、府、州、郡、城、部等分别按其重要性作县级或聚邑级处理。





五代十国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简图十一幅。 

    二、全图画出晋天福八年(943)我国中原和边区各政权的疆域政区以及边区各族的分布地。中原各政权及契丹、大理画出其都城、陪都和部分府、州、军、郡。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一般只标出其大致方位,不画界。 

    三、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各政权历年短促,疆域狭小,政区建制基本上沿袭唐代,变化不大,故一律用简图表示,只画出节镇和府州治所,不画县级和县级以下地名(个别重要地名例外)。各政权基本上按其最大疆域画出。黄河流域的梁、唐、晋、汉、周五代各一幅,共五幅;北方割据政权包括梁时期的晋、岐和卢龙等镇、十国之一周时期的北汉附见。南方的割据政权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吴越、闽、楚、南平九国和西南边区政权长和或一国一幅,或二、三国合一幅,共为五幅。另西域边区政权西州回鹘、于阗、九姓乌护、葛逻禄等部合一幅,总计凡简图十一幅。 

    四、五代十国各幅的疆域政区以下列年代为准编制: 

梁 晋 岐 卢龙等镇 梁开平二年、晋 岐天祐五年(908年)
唐               清泰元年(934年)
晋               天福八年(943年)
汉               乾祐二年(949年)
周 北汉      周显德六年、北汉天会三年(959年)
吴 闽         吴大和六年、闽龙启二年(934年)
南唐 吴越  南唐保大十二年、吴越显德元年(954年)
前蜀           乾德六年(924年)
后蜀           广政十七年(954年)
南汉           乾和十二年(954年)
楚 南平      天福八年(943年)

    西南边区至五代后期才进入大理政权时期,934年以前,先后经历了长和、天兴、义宁三个短祚政权;特于全图见大理外,另制备928年以前的长和政权一幅。 

    西域西州回鹘等政权和见于全图的契丹一律以943年为准。 

    五、五代十国地方行政区划根据《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参照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地理志》,画出方镇、府、州和府州级的军、监,少数县和县级的制置院。行州用州级注记,制置院用县级注记,符号均作聚邑级处理。部分羁縻州根据《新唐书·地理志》、《武经总要》、《宋史·蛮夷传》画出,前朝有后朝无或前朝无后朝有者,一般不画。聚邑择要画出。





辽、北宋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八幅,简图三幅,插图四幅。 

    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辽境内画出五京、五京道辖区、部分府州治所和边区部族。宋境内画出四京、二十四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西南边境一些羁縻州、部、土著部族区。西夏境内画出部分军司、府、州治所。西南边区的大理政权画出其部分府、郡治所和部族;吐蕃诸部画出其主要城邑、部族和地区名。西北边区的西州回鹘和黑汗(喀喇汗)二政权,画出其主要城邑、部族。 

    三、分幅图辽五幅,宋十三幅,各按其大行政区五道、二十四路分幅绘制,画出天庆元年、政和元年时道或路和府州军监的辖境和治所,县的治所和城镇堡寨关等设治地点,边境部族和羁縻州、部;中惟辽的中京、上京、东京三道,因资料不足,未能画出府州界。辽东京道附插图一幅,北宋广南东、西路附插图一幅。 

    四、辽都中京(统和二十五年即1007年后),又有陪都上、东、南、西四京。宋都东京,又有陪都西、南、北三京。辽五京、宋四京都是道或路的治所,除辽中京、宋东京用首都符号外,其余各京不另制符号,即在道、路治所注记上加注京名。 

    五、辽的地方行政区划道以下一般为府州军城与县(城)二级。府有京府、蕃府之分,州有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史之分;观察以下诸州或隶属于道,或隶属于府与节度州。图中京府作道治处理,凡府州军城作同级处理,?不复分别,惟隶于州的城作县级处理;一般只画出府和节度州的界线,不画防御州以下诸州和军城的界线。 

    上京道又有所谓头下军州,是诸王、外戚、公主的私州,不领县;又有西北边界上的边防城,或称州,或称城;图中一概作州级治所处理。 

    除府州县外,辽境内又有许多不在州县界内隶属于招讨司、统军司、都部署司等边防官的部族,大部分无考,图中仅画出一小部分有大致方位可指的部族和边防官的辖区治所。 

    六、宋代路的统治机构主要有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三司,简称漕司、宪司、帅司,分掌一路财赋、狱讼、兵防,此外又有提举常平、茶马等司,总称监司。漕、宪、帅三司的分路之制不尽相同,有些路不设安抚司,分路相同的治所也往往不在一地,图中不可能一一画清楚,只画出转运司的路界和治所,因为北宋监司中负统治一路主要职责的是转运司,北宋一代所谓“至道十五路”、“天圣十八路”、“元丰二十三路”和崇宁以后的“二十四路”,指的都是这种转运司。但北宋中叶以后河北、陕西的转运司都只分二路,而安抚司则河北分四路,陕西分六路,这些路名屡见记载而不见图,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特在图背列出它们的名称、治所和辖境。 

    七、宋代的州级行政区划有府、州、军、监四种,县级行政区划除县外又有隶于府州的军、监和院、尉司,图中州级和县级分别采用同一符号、字体。此外又有一些城、寨、堡、关、镇、监、井、津、务、场等,或隶于州,或隶于县,本应予以区别,因记载混乱,难以分辨,图中一概用聚邑级符号注记。其中监、井、务、场在州县城郭一里以内者,不另画符号,只按其方位于州县治所旁加标注记。 

    八、西南边区以当地部族首领为世袭长官的羁縻州、县、峒(相当于县),注记同正州正县,符号各降一级。列目于《太平寰宇记》、《武经总要》、《元丰九域志》,属于成都府路黎州、雅州和梓州路泸州、戎州的羁縻州县,事实上北宋初年即已成为摴偶,并非当时仍有此建置;属于荆湖北路沅、辰、靖三州者,政和以前亦已大部分并入附近州县;图中即不再一一画出或列表,仅将少数为史事所涉及者作地名用聚邑级符号注记入图。另有若干羁縻部族和不设羁縻州部的土著部族区如罗氏、罗殿、自杞、特磨道等,标出称号,画出其大致范围,附见成都、梓、夔、广南等路。 

    九、西夏境内除设有府州外,又设有十二监军司以掌防务,因府州领县仅个别见于记载,故只绘简图一幅,画出其军司、府、州治所,军司符号注记同府州。兴庆府附近另作插图一幅。 

    十、西北边区简图一幅,画出1001年西州回鹘、黑汗(喀喇汗)、于阗三政权境内的重要城邑;除都城外,酌情分别作州、县、聚邑三级处理。 

    十一、吐蕃诸部简图一幅,反映公元1038…1065年时的情况。青唐、逻些、匹播、亚泽、布让等城是当时主要部族的政治中心,用首府符号。伍如、约如、叶如、如拉等地区名,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寺院城堡用聚邑级符号注记。建成于十二、十三世纪的一并附见,不另注明。藏布中游地区另作插图一幅。





金、南宋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十六幅,简图四幅,插图三幅。 

    二、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金泰和八年、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金境内画出诸京、诸路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边地部族。宋境内画出行在所、诸路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西南边区一些羁縻州、部、土著部族区。西夏、大理、吐蕃地区内容略同北宋,西北边区的西辽境内画出其主要城邑和属部。 

    三、分幅图金八幅,以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制为准;宋八幅,以嘉定元年(1208年)建制为准;各按其时的路制分幅。画出路和府、州、军、监的辖境和治所,县的治所和城镇堡寨关等设治地点、边境部族和羁縻州、部。金东京路、宋淮南东路、广南西路各附插图一幅。 

    四、金都中都(贞元元年即1153年后),又有陪都上、东、北、西、南五京;五京都是路的治所,不另制符号,即在路治注记上加注京名。宋以临安府为行在,实即都城。 

    五、金承宋制,各路也设有总管府(相当于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相当于提点刑狱)三司。三司分路之制和治所亦不尽相同,图中只画负统治一路主要职责的总管府路:皇统二年十七路,大定二十九年二十路,泰和八年十九路。南宋初年诸路遍设安抚司,此后安抚司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图中所画的路即安抚司路:绍兴十二年十六路,嘉定元年十七路。 

    六、金的地方行政区划路以下为府州与县二级。府有京府、总管府、闲散府之分,州有节度、防御、刺史之分。凡京府皆兼总管府,总管府即一路治所,作路治符号注记。闲散府和州作同级处理。又有隶属于上京路的蒲与、曷懒、速频、胡里改四路和隶属于东京路的曷苏馆和婆速二路,也是相当于府州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因不领民户只领猛安谋克,故不称府州而称路,图中也采用府州级符号注记。 

    猛安谋克是以女真人为主包括归附契丹人、汉人在内用军事编制组成的地方行政机构;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相当于一县,十谋克为一猛安,相当于一防御州。此外边境又有若干统辖游牧部族的部族节度使和群牧所、掌守戍边堡的仭晡龋直鹆ナ粲谖鞅甭贰⑽髂下贰⒍甭啡φ刑炙尽M贾斜瓿稣刑炙镜闹嗡偈械赝芍傅拿桶病⒛笨撕腿耗了渌蛭蘅贾坏么鱼凇D纤胃菁都耙韵滦姓柚蔚氐愕那榭鐾彼巍⑽┰汉臀舅静⒁迅南兀贾写矸椒ㄏね彼巍N髂项亏愕厍屯林孔迩那榭龊痛矸椒ㄒ嗤彼巍!

    七、边区简图蒙古克烈等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