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547节

山河血-第547节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围了!

投降了!

接连的消息在过去的几个小时中,不断的从前线传来,在得知苏蒙军调动几乎全部的力量,进行最后的突围之后,管明棠像是长松了一口气似的,整个人顿时放松了许多。

“但愿,他能逃出去吧!”

在过去的几天中,根据管明棠的命令,包围部队适当的加大了防御间隙,而其目的则是为了让第一集团军群的一部分人逃脱包围圈,至于他们逃脱包围圈后,会遭遇什么,那就不再是他所考虑的了,也许,其中的一些人会被视为英雄,但更多的人,必然将遭受内务部的调查与审判。

而这正是管明棠希望朱可夫以及其它将领能够逃出去的原因所在,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斯大林为了维持自己的声誉,很有可能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第一集团军群的军事将领们,如果他们能够全军覆没的话,苏俄官方会在官方新闻中赞扬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爱国热情”以及“勇气”,但如果有人成功的返回后方,那么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按照现在苏俄国内的再次掀起的“大清洗”,那些成功的逃出包围圈的将军们,或许没有死在中**队的枪口下,但却极有可能死在苏俄内务部的枪口下,而这……正是管明棠所需要的!

“耿光,是不是可以向中央报捷了!”

在沉默良久之后,抬起头看着坐在面前的杨杰,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是时候向中央报捷了。

“完成对苏俄第一集团军群的歼灭性打击,俘虏l2。75万人,击毙l5。82万……”

念叨着这个数字,尽管心知击毙的数字中大多数是被大自然的“击毙”的,但管明棠这会并不介意朝自己的头上戴顶高帽子,让全中国一同分享这场胜利带来的喜悦。

或许,一些亲苏的新闻记者可以指责自己是“与日本帝国主义者同流合污的反动军阀”,但是,对于国民而言,这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

“这场胜利,对于国民而言,恐怕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新年礼物……”

“主任!”

看着面带喜色的主任,杨杰的神情却显得有些凝重,这场胜利来的并不突然,结果早就在意料之中,从包围圈形成的时候,这个结果几乎就是必然的,冻死他们、饿死他们,最终,饥饿与寒冷会击败他们。

但是现在,杨杰所关心的却不是如何报捷,如何让国民分享胜利的喜悦,去享受这份新年礼物,现在,还有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在说话的时候,杨杰将厚厚的一叠书推到了管明棠的面前,那封面上赫然写道《苏军战斗力分析——达里冈爱战役总结》,战役刚刚结束,总结就已经做出了,这速度……

“苏军内情……”

看着手中的这几分书,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是根据他的指示,由参谋部根据前线部队的报告以及对苏军战俘的审问作出总结以及情报分析,不过……这些都是假的!

准确的来说,是半真半假,在所有的资料中,都进一步“削弱”了苏蒙军的力量,而之所以“削弱”苏军战斗力的原因非常简单,是为了把这些情报送到需要它们的人手中一一日本人的手中。

“全世界,除去芬兰之外,只有我们和苏军交过手,所以,我们的资料无疑是第一手的,现在中央希望我们将所有的有关苏军的情报上报,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些资料最终会将会进入德国顾问团那里,毕竟德国人也希望了解苏军,同时,也将有可能流到日本人手中,这样的话……”看着主任,杨杰不无担心的说道。“日本人或者德国人做出误判没有任何问题,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我担心的中央会不会做出误判,毕竟……”

倘若中央因为这些情报在将来对苏俄的实力作出误判,并导致一系列的外交或者决策上的失误,那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中央暂时是不会做出误判的!”

摇着头,了解历史走向的管明棠清楚的知道,对于蒋介石而言,他一直坚持着一点“日本是第一敌人,亦是唯一的敌人”,至少在解决日本之前,他是绝不可能有节外生枝的,就像这次,苏联稍一表露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时,他立即第一时间电报自己,要求抓住时机,尽快解决对苏冲突的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日本作出误判!”

最好,连同德国都一同作出误判,但是话再说回来,难道,真的只是误判吗?

“另外,看看能不能通过一些渠道,把内行本泄露出去,毕竟,以日本人的谨慎,他们肯定不会相信咱们会如实上报中央的!”

第三百七十一章委员长的心思

还都南京!

进入民二十八年岁末,还都南京这个声音越发的响亮,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建设,南京市重建中规划的一座座官厅建筑以及一系列的公务员公寓的先后完工,意味着还都南京的时机已经成熟,而对于国民政府而言,还都南京更多的却是政治上的需要——毕竟在政治层面上,南京依然是中国的首都,而武汉不过只是临时的政治首都罢了。

随着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的《告别四川父老书》,在高度赞扬四川人民的同时,重庆完成了战时首都的使命完成了,同样也意味着“还都南京”已经正式进入政府的工作范围。不是一月,就是二月!应该会在清明之前,当武汉各界流传着“还都时间”时,在洛伽山上的蒋公馆内,此时却是一派欢喜之色,参加聚会的各国的使节、驻华军官们,纷纷向蒋介石这位委员长表示祝贺,祝贺“他的军队”在北方取得了一场大捷。

“这场大捷奠定了未来亚洲十年的和平!”

面对北方的大捷,几乎每一个亚洲问题观察家都如此说道,而面对外国人的称赞,蒋介石在“谦逊”的表示感谢的时候,他的心情却又是复杂的。

“中国心腹之患,唯以苏俄为最!”

这是当年作为“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访苏时,蒋介石得到出结论,也正是从那时起“反苏、防苏”就被他认定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而现在,北方一场空前大捷,似乎缓解了苏俄对中国的威胁。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面对达里冈爱的大捷时,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笑容是灿烂的,在外人的吹捧中,在德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日本人的吹捧时,几乎所有人都变得有些飘然。

是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对外战争中,从没有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歼灭外**队近三十万!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仅只投入了不到25万军队,根本就是以弱胜强嘛!

这样的胜利足够让任何中国人为之自豪!为之骄傲,似乎一夜之间,人们看到了强国的希望了。

“这是一年来亿万国民至力国建所带来的辉煌胜利!”

面对胜利《中央日报》如此这般的“巧妙”的将功劳归功于“国建”,致力于国家建设的亿万国民们共同奠定了这场胜利,非一军一将之功。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说辞罢了!或许报纸上可以这么说,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的实际掌权者,蒋介石非常清楚打赢这场战役的是中**队,但并不是“他的军队”或者说“中央的军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支地方军队又与地方军阀的队伍截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是“地方军队”。

“狡诈的甘为帝国主义列强与资本家代言人的中国北方军阀!”

苏俄的报纸如些这般形容华北当局,或许有挑拨之嫌,但作为中国最高权力的主宰者,蒋介石却明白,这是事实,不可更改的事实!

胜利是让人骄傲的,但是警惕却又是必然的。人的心境总是如此的复杂,在一年前,他曾用“忠若明棠”去形容管明棠的忠诚,而现在,面对华北的胜利以及华北的剧变,他却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冷静的去面对这一切,毕竟,政治的现实提醒着他,半**的华北当局,对于中央而言,一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

在有如戏剧的宴会结束之后,蒋公馆再一次恢复过往的平静,孔祥熙双腿一伸,坐在沙发里透口气道。

“晦啊,瞧瞧,整个宴会上,到处都是夸他管哲勤的,似乎没有他,这中国的局势,不定就成了什么样子的了!”

作为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华北一直都有些“不对付”,除去多次钱款之争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日军撤出上海后,孔祥熙曾试图借助“汉奸”罪没收一批企业,而管明棠却站出来横插一手,从而让其打算泡了汤。

这会抓住机会自然小心翼翼的上起了“眼药”来。

“外国人就是这种脾气。”

外国人对管明棠的称赞,蒋介石倒不觉得的有什么大不了的,相比于称赞,他更看重的却是实际,更何况,他也知道,孔祥熙之所以对管明棠有一肚子意见,怕还是因为上海与财政部的事情。

“他们夸他们的,即便是把他夸上天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这,蒋介石却是把话锋一转,看着孔祥熙问道。

“庸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样在国建上作文章,上次我同你说的,打电报给陈嘉庚,请他多多发动华侨购买债券或者回国投资,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华侨是最爱国的,当年中山先生一再同我提起这件事,不断地赞扬他们,在抗战的时候,华侨最不愿意做亡国奴,他们无不是拼命捐钱,现在,要告诉他们,这国建关系到国家的富强,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工业化,现在,政府根本就筹不出太多的款子,所以,要想办法,想办法在这些华侨的身上做文章!”

国建一词缘于去年由德国派往中国的工业顾问团制定的“四年国家建设计划”,这一国家建设计划借鉴的德国的“四年计划”,同时亦借鉴了苏俄的五年计划,以统制经济为核心的,其核心旨在用四年的时间完成国家的基本工业化,更准确的来说,是实现中央控制区域内的基本工业化。

尽管“国建计划”得到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德国资本金融界的支持,但在实际上却碰到诸多的问题,除去大型项目得到外国资金支持外,许多配属工程却一直受困于资金的限制。

在“国建计划”实施一年之后,其成就甚至的逊色于中华复兴开发银行主持的“复兴开发”计划,现在,在政治上,华北当局推动的农村建设、土地建设初见其效,在军事上,华北当局又赢了苏俄,若再在经济建设上,再让北边掌控了局面,到时中央的面子可就真的难看了。

一听“国建计划”,孔祥熙便猛的一皱眉,然后颇为为难的说道。

“委员长,这恐怕不容易罢?”

“怎么不容易!”

孔祥熙的回答让蒋介石顿时流露出一丝不悦。

“华侨历来都是爱国的,抗战的时候,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也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让他们买些股票、债券或者回国投资什么的,怎么,庸之,事还没去办,就开始泄气了?”

面对委员长的不满,孔祥熙连忙急声说道。

“委员长,我也并不是泄气,因为华侨的事情很难办。去年,华复行就在新加坡、大马、印尼各地办起了分行,成天举办招商会,邀请华侨回国办厂或者购买华复行的股票,他们办事相当有步骤,每一个项目都有什么市场可行性报告之类的文字和图表资料,弄的南洋那边的华侨无不是觉得投资华复行的项目更靠谱……”

“而且,委员长,你也知道,当年咱们想着侨汇的时候,邯彰那边却在南洋大招南洋兵,现在虽说有不少都退役了,那些华侨子弟和华北当局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自然的,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也就更倾向于管明棠了……”

刻意的这么一点,见委员长脸色中显露出浓浓的不快,孔祥熙忙继续说道。

“现在,那些华侨们都很相信管明棠,相信华复行,所以,要他们买国建债券,谈何容易啊!”

“当年之失啊!”

孔祥熙的话,让蒋介石颇为无奈的长叹口气,当年抗战军兴的时候,中央和过去一样,眼睛盯着华侨的钱袋子,但对于华侨参军却有些抵触,甚至有所防范,而管明棠却盯着人,他在南洋前后征召了五六万华侨子弟,有着这层一同流过血的经历,自然的华侨在心理上也就倾向于华北当局了。恰在这时,宋美龄走进来插嘴说道。“其实,这也算不上失!”朝着丈夫笑了笑,宋美龄又继续说道。“这华侨有华侨的考虑,关键还是中央不积极,做生意的,无非是为了财,单是为了出于感情,广东的华侨是更乐意在广东投资,还是的愿意在华北投资,”话声落下后,她看着孔祥熙说道。“所以,这建设要起个名头,这引进侨资,不要非打着中央的名义,可以打着各省的名义,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报效乡梓,造福乡里,这也是个很好的名头嘛,我看那,可以以广东、福建、浙江这样的华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