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31节

山河血-第331节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林子里?”

心知胡治涛所说的林子是附近的热带雨林的丁颖又特意朝那几名青年看去,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进入野兽横行的热带雨林,即便是本地人往往也不会进入,他们怎么会到那里?

“对,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有人开车过来,听农场的工人说,他们在雨林里开辟了一片空地,然后用钢管在那搭了一片十几米高的台架,他们平常都在那里边,”

看着那些军人模样的青年,胡治涛的视线中同样带着些疑惑之色,这些人肯定是军人,有一次无意中他看到他们停在食堂附近的汽车上放有枪支,并不是步枪或者短枪,而是花机关枪,这意味他们绝不是农场武装“保安”,而是地地道道的军人。

他们为什么来这,来这里干什么?

诸多的疑问一直萦绕在胡治涛的心底,可这些问题却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甚至他觉得,即便是自己问了,那位种植园园长也不见得就会告诉他,正像关于“粤糖25”的研究者,直到现在,没有人知道,在广东省普遍种植的“粤糖25”,到底是由谁研究的,至于种植园,这里根本就是一个繁育中心,直到杂交水稻开始,这里才真正成为一家研究所。

“在林子里搭了一个台架?用钢管?”

好奇的打量着那些青年,丁颖注意到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看着他时,其中一个青年人冲他礼貌的笑了笑,然后又继续埋头吃饭,吃饭的速度很快,在他们吃完饭后,便迅速离开了食堂。

“有些古怪!”

如此嘀咕一声,丁颖的视线随着那几名青年的身影投向了食堂外的一辆福特汽车,青年人上车后,便驾驶着汽车离开的食堂,他们去什么地方?去热带雨林?他们在雨林里干什么?

一月,当大半个中国依然是一片冰天雪的时候,在岭南的雷州半岛,依然是一片蓬勃的翠绿。如果按季候征象来严格区分,这些地区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天,绿色覆盖着一年四季。但和北方一样,这里也有季节的区别,只不过四季的温差没有北方那么大,季候征象不及北方那么明显罢了。冬天,越过南岭的北方寒流总要在这儿施点余威,一些树种也要落点叶子,有的植物会出现枯黄;夏天骄阳似火,大地蒸腾,溽热难当;春天温暖潮湿未消尽冬天的冷意;秋天风清气爽又余留着夏天的印象。

在这个春天里,位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有点像这南国早春的季候氛围,在一派生机盎然、蓬勃萌发的气息中,也游荡着丝丝冷意,缺一点热气腾腾的感觉。实际上,经清末民初数十年的匪乱之后的徐闻县,本身就是一个原始大森林,除了徐海公路两侧的灌木地、海边的旷地和不多的芒草莽原,全境几乎全被森林覆盖。森林一直往北绵延到海康县南部,在原始森林里细泉涓涓,泉水叮咚,涧流如脉,小溪流水淙淙,溪流纵横,藤蔓交织中经常有飞禽走兽出没,虎鸣猿啼,此起彼落,飘荡于森森的原始林带之间。

虽说雨林看起来很美,但当进入这片巨大的森林,立即就会感到如同置身于层层幕帘之中,四周全是云雾蒸腾,一片迷茫,林间小道两旁的翠竹林梢也是紫气氤氲。森林越茂密的地方,雾也就越浓重,云盖雾弥浓得化不开。有的地方林子密不透风,大树的气根网垂而下,紧紧地缠绞邻近的树木,藤木植物纠缠结盘交错,与林木纵横相连,因而人们只得凭着长柄大砍刀披荆斩棘才能通行,无论当时是多么明媚热烈的阳光,在林子里却只有森森的凉意和幽暗的场景……

破旧的福特汽车与林间小道行驶着,坐在汽车的副驾驶位上,史克武的双眼盯视着车外,偶尔可以看到猿猴于小道间飞荡着,这条小路是早已在长年的匪乱中荒废了,甚至于就是他们选择的那个观测站,也是一处不知何时被农民遗弃的田庄,甚至在其中的草房内还发现了骷髅。

驶过那泥泞的道路,汽车慢慢的驶进森林密处,在视线中奇形怪状的老树伸撑出乱七八糟的枝桠,密匝匝的叶子粗鲁地挡住了温柔的月光,林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林疏的地方,杂树与丛生的灌木、勒竹、茅草混杂成一片,在月光的勾勒下仿佛一幅狰狞可怖的图画:明暗斑驳、凹凸参差、怪影幢幢。夜空中,虫鸣唧唧,偶尔有几声不知什么野兽的怪叫,听得人毛骨怵然。

“班长,是老虎叫吧!”

驾驶着汽车的马力有些紧张的朝车外看了一眼。

“朝你那样吓的!”

后排传来的笑声让马力的脸色一变。

“你不怕,这老虎咬人都是先咬喉,一口下去,小命也就没有了……”

“你带着冲锋枪还怕什么老虎,你小子根本就是老鼠胆!”

在几人的笑话中,汽车驶进了一片雨林中难得的开阔地,在那片开阔地间,还能看到焚烧的痕迹,在空地中央耸立着一片用竹杆、钢架搭成的“高台”在高台上,还有两间草房,

站在高台边上的士兵瞧见驶来的汽车,立即转身向身后的长官喊道,

“排长,史班长他们回来了!”

不时的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远方天空的丁子新,看着停在下面的汽车,便大声喊了一嗓子。

“史班长,药带来了吗?”

“带来了!”

史克武冲着高台上扬着手中的纸袋,然后麻利的顺着梯子爬上了近十米高的高台。

“小武怎么样了?”

说话时,史克武朝着一旁的草房看去,他口中的小武是他们的战友,前几天感染了的疟疾,上吐下泄的,这次去种植就是去补充在雨林里必不可少的奎宁,虽说他们平常都是住在钉着纱窗的草房里,而且在高台上蚊子也很少,但疟疾这种热带病却是不可避免的。

“还行,卫生员,把药给小武吃了!”

把装着药的纸袋递给卫生员之后,史克武的右手搭在眉上,朝着空中看了下,

“排长,怎么样,发现他们了吗?”

“连个影子都没看到!”

丁子新有些紧张的说了句,算算时间,应该差不多快到了,怎么还没到?

“实在不行,就用电台联络他们吧!”

“不行!”

摇着头,丁子新拒绝了下属的提议。

“按航空处的要求,咱们不能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要全靠他们自己!”

话音落下的时候,丁子新又一次拿起了望远镜,靠他们自己……能飞这么远吗?

第五十七章东京湾

疲惫!

连续飞行几个小时后,黄泮洋整个人都感觉极为疲惫,尽管在过去的几个小时中,他是和副驾驶轮流驾驶飞机,但依然感觉有点累。

此时的机舱内,只有那单调的飞机引擎的轰鸣声,除此之外,尽管定位仪中传来的广播不时传入耳中,但那种单调的新闻、广告,除去听起来极为亲切的广东话之外,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如果不是因为无线电定位仪需要依靠广播导航,他甚至的希望现在立即把台转到邯彰广播电台的频道,现在邯彰广播电台肯定正在播放着优美的旋律,再过半个钟头又将是引人的评书,总之,丰富的节目绝对是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的最好选择。

不过现在,在飞机上,他们并没有其它的选择。

“下次再出来,一定要带台收音机上来!”

黄泮洋的声音未落,又有一个声音传到他的耳中。

“这次回去,一定要让他们把自动驾驶仪装上才对!”

作为试验机的01号以及02号机,并没有加装自动驾驶仪,这意味着他们在航行中必须依靠人工操作。

“对,自动驾驶仪不装上,轰炸瞄准仪就是摆设!”

耳机内传来的是手王威的话声,他既是机首机枪手,同样还是轰炸瞄准员,h…1轰炸机采用的“鹰眼…1”型轰炸瞄准仪虽说极为先进,但是在轰炸瞄准中,却需要与自动驾驶仪配合使用。

“真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三轴稳定的自动驾驶仪很复杂吗?为什么没有加装!”

副驾驶李明浩抱怨着,在他看来,这没有自动驾驶仪的长途飞行根本就是在折腾人。

“我的手臂都酸了!”

长途飞行依靠人力,不仅会加剧驾驶员的疲劳,而且还无法保持飞机的平直飞行,可问题是h…1轰炸机上并没有装备这自动驾驶仪。

“我听说是因为原型机上没有加装这个装置,所以呢,咱们也就没有想到,等到后来试飞…3的时候,意识到自动驾驶仪的重要性,结果,时间来不急国产化,所以就耽误了!”

对于第一次研制大型远程飞机的航空研究所来说,他们并没有把问题考虑的那么周全,这或许是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当然也和借鉴的对象有关系——96式陆上攻击机并没有加装自动驾驶仪。

“真是的!”

一边抱怨着,王威又一次通过透窗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海岸,绿色的海岸与大海之间有着一条白色的分界线,那是海浪的拍击海岸形成的浪白。

“快到第二标定点了!”

第二标定点是进一步的校准观测,在第二标定点到达之后,他们就会飞行北部湾,然后在目标海区投下炸弹……嗯,准确的来说是20枚50公斤的水泥弹,然后再次返航。而目标位置则是……白龙尾岛,一座位于东京湾的海中孤岛,而寻找这样的海中孤岛往往更考验轰炸机组领航员的素质,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失去目标。

“飞机进入陆岸,注意观察标定点!”

在飞机即将进入大陆海岸时,黄泮洋通过机内通讯说道,同时他的视线也投向了那绿色的半岛,标定在半岛的尽头。

在半岛的尽头有一座县城,但他们的观测标定点,并非是县城,而是城北种植园内的一栋建筑,之所以选择**建筑作为标定点是考虑到将来的实战需要,在标定点出现在视线内的时候,领航员立即开始在地图上对其进行标定,从而计算接下来的航线,以找到最终的目标。

突然,当望远镜内出现两个黑点的时候,平台上的丁子新立即大声喊道。

“发现目标,通知白龙尾站准备接手!”

“是!”

早就等待多时的无线电员立即接过电台,与白龙尾站进行联络。在无线电员与白龙尾站进行联系时,丁子新则从望远镜中看着那两架越来越近的飞机,飞机大约在4000米的高空飞行,望着那两架飞机,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那是邯彰制造的飞机,它们一路从邯彰飞到了这里。

“排长,与白龙尾站取得联系!”

“提醒他们,注意观察投弹!”

在白龙尾岛海岸边的一艘渔船上,方明又一次冲着船上的船员大声吼喊着。

“麻利点,把浮标放好!”

标注靶区的浮标一共有十二个,十二个浮标内都装有黄色染料,在机组到达后,船上的操作员就会直接用电线引爆浮标,从而标准靶区,尽管只是有一次试飞,对于投弹的精度要求不高,但是对于观测站站长的方明来说,他仍然必须认真对待,从一个月前,设立这个观测站开始,他便在岛上、船上忙活着。

“站长,你说,咱们要在这呆多长时间?”

在最后一个浮标投入海中之中,李富国看着那随着船只航行不断拖入海中的电线,有些好奇的问了句,一个月前,他们在连云港踏上这艘钢壳渔船,然后驶到了白龙尾岛,对于他们这些内陆人来说,过去他们从未见过大海,但是现在,他们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海上渡过的。

“不知道!”

对于将来,方明并不知道,但他在离开邯彰的时候,试验场的长官曾告诉过他,他的任务非常重要,建立远程轰炸靶场,观测轰炸精度,这就是他的任务。

“不过看样子,咱们来这,没有个年把两年的,估计是别想回家了!”

说话时,方明的视线朝着白龙尾岛投去,在白龙尾岛上可以看到一面国旗,这个岛上住的都是说着广东话的渔民,他们这群北方人的到来,一度曾引起渔民的好奇,不过他们是打着“官方”的名义来这的,在名义上他们是行政院派来的,甚至还在白龙尾岛上建立了乡公所,那面国旗所在的位置,就是乡公所的位置,过去岛上可是连个乡公所都没有。

“问一下,家里作好准备吗?要不了半个钟头,飞机可就来了!”

“班长,排长问咱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当李春晓在乡公所前的平台上忙活着的时候,从屋子里跑出来的宋大头大声喊问着,而这时李春晓则继续摆弄着他的观测设备。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保准不得误事!”

嘴上说着,李春晓又一次趴在观测仪前观察着靶区,那些浮标在海浪的作用于荡来荡去的。

“这不是玩人嘛!”

一口浓浓的东北腔从李春晓的口中道出,过去,他也曾通过设备观测过轰炸瞄准点,从而估算出轰炸精度,但是却从没像现在这样,观测这种活动的靶区。

“可不就是,人家都说大海好看,可我现在闻着海腥味,都犯恶心!”

跑过李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